❶ 急求一篇科學700字小論文
保護地球,從我做起 古往今來,地球媽媽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無數代子孫。原來的她被小輩們裝飾得楚楚動人。可是,現在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將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而地球正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危機。「救救地球」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最強烈的呼聲。 我為周圍環境的惡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為未來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類環境的構成和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無視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去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的話,我們的生命將毀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將對我們作出嚴厲的懲罰。為此我下定決心要從我做起愛護環境,保護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家園,做一個保護環境的衛士。 在剛過去的一年中,我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植樹活動,帶領我們初一(6)中隊的班幹部創立了「綠色天使」植綠護綠小組,鼓勵隊員們在校園里認養了一棵小樹苗,利用課余時間給它梳妝打扮,為它長成參天大樹打下了基礎。在學校組織的「讓地球充滿生機」的簽字活動中,我鄭重地在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並寫下了自己對環保的決心和期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我積極參加學校在世界環境日舉行的有獎徵稿,認真查閱、收集各類資料,進行社會調查,撰寫有關環境治理設想方面的文章,我經常去參加學校組織的環保講座,觀看環保方面的錄相帶,積極參預環保知識問答調查活動,認真填寫每一項提問。我參與了「紅領巾植綠護綠隊」的網站建設,在上面發布大量的環保圖片和環保知識,以及關於環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識,我國在環保方面發展動向、世界各國的環境保護情況;每個月我都利用網路、報紙,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專題和板塊「環保資訊」來告訴大家;還定期製作一些宣傳板來宣傳環保知識和生活中的環保常識。提高了大家的環保意識;號召同學們從不同的方面來關愛自己的家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周圍的環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積極動員身邊的人一起來依法保護和建設人類共有的同樣也是僅有的家園,為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人類的文明做出貢獻。我還和同學們共同發起「養一盆花,認養一棵樹、愛惜每一片綠地,讓我們周圍充滿綠色」和「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飯盒和一次性筷子,讓我們遠離白色污染」的倡議。讓我們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籃子,讓我們共同走向美好的綠色的明天,走向輝煌、燦爛的未來! 據我收集到的一份報告說:「環境問題是由於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觸目驚心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大氣污染、水質污染、雜訊污染、食品污染、不適當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這五大類。」一個個鐵一樣的事實告訴我們,它們像惡魔般無情地吞噬著人類的生命。它威脅著生態平衡,危害著人體健康,制約著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它讓人類陷入了困境。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們——人類有時刻不忘保護環境的意識,有依法治理環境的意識,地球村將成為美好的樂園」。未來的天空一定是碧藍的,水是清澈的,綠樹成蔭鮮花遍地,人類可以盡情享受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幸福。 「真正檢驗我們對環境的貢獻不是言辭,而是行動。」雖然我現在做得只不過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堅信要是我們人人都有保護環境的責任心,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攜手保護我們的家園,自然會給人類應有的回報。在溫暖的搖籃——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臉——天空下成長,在愛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❷ 求一篇科技小論文800字
科技小論文
——警惕全球變暖
最近這幾年,大家覺得天氣一下子就變熱了,原本涼爽的秋天現在幾乎要到10月下旬才開始,8月份最熱的天居然達到了40度以上。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是人類自己惹的禍。
隨著人類高科技發展進程越來越快,科學隨之產生的副作用逐漸體現出來,全球變暖就是一個例子。天氣炎熱,在酷暑里泡空調成為了一項新的「業余愛好」,但人們可曾想過,空調會帶來什麼負面影響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空調排放的氣體中含有大量的甲烷,輸送到外面,甲烷也是導致全球變暖的氣體。同時,空調還會浪費掉許多電,所以要盡量避免用空調,適當即可。
而另一個原因就是:二氧化碳!汽車尾氣與工廠廢氣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最可能導致溫室效應(即全球變暖)現在汽車逐漸增多,據有關方面統計,到21世紀,汽車在全世界已有7億輛,大量的尾氣嚴重影響著我們,咳嗽,喉嚨發炎……最重要的是全球變暖。有人統計,美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達到了20噸一年!中國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排放量也有2.51噸一年!我們周圍的環境在惡劣地變化。
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森林銳減,水資源破壞,生態鏈嚴重被破壞,大量土地貧瘠,水污染嚴重,據統計全世界10%的河水被污染,新鮮的淡水供應成了問題,同時由於礦物質被大量使用,燃燒出的CO2氣體導致了大氣污染,同時臭氧層被嚴重破環,南北極出現臭氧層洞,加劇了環境的惡化。這樣惡性循環的話,最終會導致人們的生活被嚴重影響。
這樣一來的悲劇是什麼呢?當然是顯而易見了!天氣加熱,海平面上漲,南北極冰川融化,海濱城市,島國被淹。這一切,都嚴重影響了人類的生存,實驗證明,以後300年,海平面將上漲半米多,這還是最樂觀的數據。再過7年,全球變暖將會無可逆轉地持續。更可怕的是,由於北極冰融化,降雨量加強,大量淡水匯入北大西洋,破壞了墨西哥暖流,一旦墨西哥暖流被切斷後,歐洲西北部溫度將會下降5—8度之多,從而造成的影響,很可能引發新的冰河時期!想必大家一定看過《後天》這部電影,劇中的情景正是幾百年後對我們地球的一個真實寫照:龍卷風,冰層斷裂,溫度急劇下降,冰風暴,凍雨,地震,洪水,海嘯……這並不是瘋狂的幻想,如果人類不停止毀壞環境的話,這將成為現實!全球變暖不僅僅是天氣變熱,更會牽連出許多負面影響!
為了拯救地球,我們應該盡量做到:不開空調,使用回收環保紙張,舍棄肉類(牛排)食品(牛消化中含有一氧化二氮,如果你轉為素食主義者,每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將減少1.5噸!)不用塑料袋,乘公交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其實環保並不難,只要你支持環保,就是你給這個星球的最好禮物,不需要太多言辭,只要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就會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如今,日本,英國,美國等國家紛紛行動起來,我們雖然也採取了行動,但,對於一個有1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這一點,還是不夠的。
所以,警惕全球變暖,是全人類為了挽救地球的唯一方法,有人也許會說:我們不是可以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嗎?答案雖是肯定的,但那又能容納多少人呢?有人說:治理溫室效應的資金太大了,對金融來說是天價。但,如果一直拖延,最終的結果,是我們的地球面目全非,別說金融,就連自己的生命也難保啊!所以環境保護不應只停留在口頭上,而要真正付之與行動了。
❸ 六年級科學小論文600字到700字之間。
媽媽曾給我出過這樣一個謎語:「南陽諸葛亮,穩坐中軍帳。排下八卦陣,單捉飛來將。」這則迷語告訴我們:蜘蛛專吃活的東西,難道它不吃死的東西嗎?這引起了我的興趣,我做了實驗。
我從牆角處捉來一隻小蜘蛛,把它放進一個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蓋有玻璃,便於觀察)。沒等蜘蛛織網,我又撿來一隻死的小蟲、一隻死蒼蠅,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隨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為了徹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蒼蠅,第二天,我又來到盒子前觀察,看到死昆蟲、死蒼蠅還在原來的地方,可盒子角處多了一個網,蜘蛛在網上安靜地趴著。這時,我想:昨天死蒼蠅、死昆蟲沒被吃掉是不是因為沒有網呢?於是,我又將死蒼蠅拿起來輕輕地放在網上,可蜘蛛還是一動不動,緊接著,我又用筆輕輕地觸動了一下網的邊緣,咦,蜘蛛好像有了反應,開始向顫動的方向爬去,我把筆收回,網停止了顫動,信號斷了,它就停了下來,不一會兒,蜘蛛又向網中心爬去。我又用筆尖觸動網上死蒼蠅的身體,網開始顫動,蜘蛛就開始向這邊爬來,我又把筆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樣,過了一會兒,蜘蛛又向網中心爬去。噢!我終於明白了:原來蜘蛛是靠網的顫動來產生感覺的,靠織網而捕食的。於是,我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為了證實蜘蛛靠網的顫動產生感覺,我又做了實驗。將筆尖放在網上死蒼蠅的身上,長時間的顫動,網的震動越來越大,蜘蛛產生的感覺好像也越來越強烈,蜘蛛便匆匆地趕過來,等蜘蛛碰到蒼蠅,我將筆尖收回,只見蜘蛛尾部很快噴出黏乎乎的絲將蒼蠅捆住,接著又看著蜘蛛的背一動一動的,好像在吸食蒼蠅,不一會兒,網上就剩下一個完整的空殼了。這個實驗證明蜘蛛吃動的昆蟲。
我們探密小組又到圖書館、書店查閱了大量有關蜘蛛的書籍。其中《普通動物學》一書中寫道:蜘蛛為食肉性動物,其食物大多數為昆蟲或其他節肢動物。但口無上顎,不直接吞食固體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當昆蟲等動物觸網時,會用力在網上掙扎,使網絲顫動而使蜘蛛很快發覺,蜘蛛便順著縱向絲向獵物爬去,用蛛絲包裹獵物,固定於網上,先用螯肢內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獲獵物體內,將其殺死,再由中腸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獲物的組織中,很快將其分解為液汁,然後吸進消化道內,最後吃剩下的體殼,就被完整的棄留在蛛網上了。這些充分證明:飛來的昆蟲使蜘蛛網顫動,網顫動會使產生感覺,蜘蛛產生感覺就會將獵物捕獲,因此,證實了蜘蛛只吃活動物,而不吃死的昆蟲
讓火柴「跳舞」
星期天,我和爸爸一塊兒做了個「火柴跳舞」的實驗。
按照爸爸的吩咐,我端來一盆清水,找來一盒火柴和一瓶膠水。
爸爸先從火柴盒裡拿出一根火柴,然後在火柴頭上塗了一層厚厚的膠水,再將火柴扔進水裡。過了一會兒,奇跡發生了:只見火柴自立於水中,一搖一擺地跳起了「舞」。它時而原地轉幾個圈,時而向前一搖一擺地走去,時而蹣跚著後退,就像配合著一個無形的舞伴在翩翩起舞。
不料,跳了一分鍾,火柴就倒下了。
我就對爸爸說:「才跳了這么一會兒呀!」
爸爸笑了:「你這個性急鬼!就不能再等幾分鍾?」
於是我耐心地等著。大約過了五分鍾,火柴果真又跳起了舞!依然跳得那麼歡快,那麼有節奏。不過,一會兒,它又倒下了。可再等幾分鍾,它又能站起來跳。如此反復了好幾次後,火柴就再也不動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很納悶。
爸爸說,火柴頭含有磷,與膠水接觸後,就會產生一種氣體。氣體越聚越多,就會使火柴直立起來;氣體散發時,火柴就被帶動得「舞蹈」起來。當氣體散發完了,火柴也就不動了。過一段時間,氣體又會聚集起來,火柴便再一次「跳舞」。
真是一次有趣的實驗!以後,我還得多做些實驗,多了解掌握一些科學知識。
❹ 科學小論文600字
稀土對花卉植物開花期的影響
上海寶山區海濱二中 張蕾菁 吳軍等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鮮花的需求也增加了。鮮花色彩艷麗,清香宜人,但都有花期不長久的缺陷。人們為延長鮮花的保鮮期,曾使用過不少試劑,如阿斯匹林等。我們則嘗試用稀土來延長植物的開花期。
稀土是一類稀有元素。農用稀土主要是鑭和鈰元素的化合物。它對植物生長有一定促進作用。為了解它對花期和花的大小有否影響,我們做了以下實驗。
一、實驗材料
農樂粉狀物(一種稀土肥料),金盞菊,燒杯。
二、實驗過程和記錄將農樂配製成5種不同濃度的溶液,將金盞菊朵插入,另外設一對照組。列表如下:花直徑為3—4cm
農樂溶液
情況記錄
對照
50mg/100ml
花盛開,1周後凋謝
花6天後謝
100mg/100ml
花剛開,2周後謝,花盛開
時比對照組略大
花6天後謝
150mg/100ml
花盛開,1周多後凋謝,葉色好
花6天後謝,枝上葉比前較差
200mg/100ml
花盛開,1周多後凋謝,葉色好
花6天後謝,枝上葉比前較差
300mg/l00ml
花盛開,1周多後凋謝,葉色好
花6天後謝,枝上葉比前較差
三、分析和討論
從上述實驗記錄可以認為:稀土對鮮花的開放時間有一定的延長作用。從50mg/100ml稀土溶液到3OOmg/100ml稀土溶液都有一定的延長開花期的作用,而且使花朵的直徑也略有擴大。金盞菊施加稀土後一般能延長開花2--4天。我們認為,這與稀土能促進植物生命活動,促進葉綠素形成,增加有機物合成(加稀土溶液的植物葉色較深)有關。稀土也許有促進植物生殖器官吸收有機養料的作用。我們還發現,稀土濃度越高(在300mg/l00ml以下),延長花朵開放的時間也越長。至於濃度到達多高才會有負作用,我們還得在以後作進一步研究。
稀土是一種含微量元素的化合物,對植物生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張、吳二位同學用農用稀土——農樂做延長花卉植物花期的試驗,是很有實用價值的。從文章來看,這兩位同學確實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可嘉可勉。
當然,和大多數初次獨立進行科學實驗的同學一樣,他們在實驗方法和實驗報告的表述方面還顯得不夠成熟。不過這沒關系,以後多開展一些這樣的活動,多看一些課外書籍,他們一定會做得更好。與許多同齡人相比,他們已經領先一步了。
首先,從報告的內容來看,作者只進行了一種花卉——金盞菊的花期實驗,所以,報告的題目似改為「稀土對金盞菊花期的影響」更貼切一些。要知道,植物是一個外延很大的概念,在科學研究報告中是不能隨意亂用的。把稀土對某一種植物有作用看作是對所有植物都有相同的作用,那是不行的。這叫以偏概全,往往會釀成大錯。
第二,極稀溶液的濃度應用ppm(百萬分之一)表示,如文中的「50mg/lOOml"可表示為500ppm。
第三,在報告中應該明確記錄用金盞菊做試驗的數量和次數(至少10株金盞菊,反復多次)。
第四,花的開放有始花期、盛花期和凋謝期,它們的具體日期要記錄明確、完整。注意,實驗記錄中的數據必須是明確的,如「6天」「23小時」等,不能出現「1周多」「10多天」之類比較含糊的數據,要不然「稀土越濃,花期越長」有何根據?
(選自《中學科技》1994年第4期)
二 整篇作文
自選題目,利用最近一段課余時間(半個月或—個月),嘗試寫一篇自然科學小論文。
題目的選擇很重要,可結合自己特別有興趣的某門學科的學習、鑽研,或者結合學科課外興趣小組的課題研究活動,或者根據自己平時對某種自然現象的觀察、研究,選擇研究范圍和研究深度適合自己水平、條件的題目。然後參照課文中提出的一些要求和注意點,去認真搜集並分析材料,提煉出有一定價值的觀點,安排好合適的結構,快速起草並細心修改,最後認真謄清。課文後所附例文可供參考;還可以結合課外閱讀,參讀一些報刊上新近發表的科學小論文。
下列題目供參考:
1.沙塵暴的成因與防治
2.××江的污染小議
3.怎樣防止土地荒漠化
4.也談敬畏生命
5.析生物鏈
❺ 小學生科學實驗論文700字
媽媽曾給我出過這樣一個謎語:「南陽諸葛亮,穩坐中軍帳。排下八卦陣,單捉飛來將。」這則迷語告訴我們:蜘蛛專吃活的東西,難道它不吃死的東西嗎?這引起了我的興趣,我做了實驗。
我從牆角處捉來一隻小蜘蛛,把它放進一個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蓋有玻璃,便於觀察)。沒等蜘蛛織網,我又撿來一隻死的小蟲、一隻死蒼蠅,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隨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為了徹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蒼蠅,第二天,我又來到盒子前觀察,看到死昆蟲、死蒼蠅還在原來的地方,可盒子角處多了一個網,蜘蛛在網上安靜地趴著。這時,我想:昨天死蒼蠅、死昆蟲沒被吃掉是不是因為沒有網呢?於是,我又將死蒼蠅拿起來輕輕地放在網上,可蜘蛛還是一動不動,緊接著,我又用筆輕輕地觸動了一下網的邊緣,咦,蜘蛛好像有了反應,開始向顫動的方向爬去,我把筆收回,網停止了顫動,信號斷了,它就停了下來,不一會兒,蜘蛛又向網中心爬去。我又用筆尖觸動網上死蒼蠅的身體,網開始顫動,蜘蛛就開始向這邊爬來,我又把筆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樣,過了一會兒,蜘蛛又向網中心爬去。噢!我終於明白了:原來蜘蛛是靠網的顫動來產生感覺的,靠織網而捕食的。於是,我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為了證實蜘蛛靠網的顫動產生感覺,我又做了實驗。將筆尖放在網上死蒼蠅的身上,長時間的顫動,網的震動越來越大,蜘蛛產生的感覺好像也越來越強烈,蜘蛛便匆匆地趕過來,等蜘蛛碰到蒼蠅,我將筆尖收回,只見蜘蛛尾部很快噴出黏乎乎的絲將蒼蠅捆住,接著又看著蜘蛛的背一動一動的,好像在吸食蒼蠅,不一會兒,網上就剩下一個完整的空殼了。這個實驗證明蜘蛛吃動的昆蟲。
我們探密小組又到圖書館、書店查閱了大量有關蜘蛛的書籍。其中《普通動物學》一書中寫道:蜘蛛為食肉性動物,其食物大多數為昆蟲或其他節肢動物。但口無上顎,不直接吞食固體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當昆蟲等動物觸網時,會用力在網上掙扎,使網絲顫動而使蜘蛛很快發覺,蜘蛛便順著縱向絲向獵物爬去,用蛛絲包裹獵物,固定於網上,先用螯肢內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獲獵物體內,將其殺死,再由中腸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獲物的組織中,很快將其分解為液汁,然後吸進消化道內,最後吃剩下的體殼,就被完整的棄留在蛛網上了。這些充分證明:飛來的昆蟲使蜘蛛網顫動,網顫動會使產生感覺,蜘蛛產生感覺就會將獵物捕獲,因此,證實了蜘蛛只吃活動物,而不吃死的昆蟲。
❻ 1000字左右的科學小論文
植物也會睡覺(供你參考)
過去,我們只知道人和動物會睡覺,通過睡眠來消除忙碌一天後的疲勞,調節生理機能,以便以旺盛的精力迎接第二天的生活。一個偶爾的機會,我發現了植物也會睡覺。
今天,我家栽了幾盆花,從每棵花根部的土裡第出了一些不起眼的酸角草,它們那嫩綠的大三瓣、小六瓣葉子均勻地鋪在花盆裡,倒也為盆花增添了幾分姿色。入冬後,為了不讓盆花受寒流的侵襲,爸爸便把這些花盆搬進屋內。
一天晚上,我半夜起床小便,無意中看見酸角草的葉子下垂,好像蔫了,再看其它盆內的酸角草也是一樣,我以為這些小草可能是不適應室內環境快枯死了。第二天早晨起床,昨晚「蔫了」的酸角草葉子又展開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我決定解開這個謎。以後的幾個晚上,我都常在花盆旁仔細觀察,並記下了觀察日記。
晚上7點鍾後,酸角草葉子開始下垂,慢慢地閉合成三角形,緊緊「抱住」葉柄,像一把把收攏的小傘;10點鍾,葉子全部閉合;天亮後,這些合攏的葉片又重新張開,迎接朝陽,再次利用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製造成有機物。所以我斷定:酸角草也會「睡覺」。
為什麼小草也會像人一樣睡覺呢?我查找有關資料,終於揭開了這個秘密。
原來,這種隨晝夜的光暗周期而變化的運動形式,是由於夜晚到來的刺激所引起的感性運動,又稱為「感夜運動」或「睡眠運動」。許多植物都具有這種運動。如花生、大豆、合歡和含羞草等的葉子,白天迎著朝陽舒展,一到晚上就成對地合攏起來。酸角草的感夜運動則表現為到晚上葉子便朝下,而白天則朝上。
酸角草的這種感夜運動,是由於它們葉柄上側和下側的生長素的含量隨晝夜變化不同所引起的。白天,在陽光的沐浴下,葉子中生成的生長素向葉柄移動時,較多地集中在與葉柄的下側的篩管連接的葉片部分,由於這部分生長素濃度較高,生長較快,結果是葉子朝上。而在夜間,生長素在葉柄的上側含量比下側高,使上側生長加快,結果導致葉片朝下,以防止水分的散失。
酸角草的晝夜變化的秘密終於揭開了。它使我認識到,在我們周圍還有許多奇花異草,只要我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勤於學習,就能認識它們,揭開其中的奧秘。
.........................................................
❼ 6年級科學小論文400字杠桿
給點啟發材料:說到杠桿,首先想到阿基米德,有一天阿基米德在久旱的尼羅河邊散步,看到農民提 水澆地相當費力,經過思考之後他發明了一種利用螺旋作用在水管里旋轉而把水 杠桿原理吸上來的工具,後世的人叫它做「阿基米德螺旋提水器」。阿基米德說:「如果給我一個支點,一根足夠長的硬棒,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杠桿是一種助力器械,當力作用在其上兩點並使之繞第三點旋轉時能傳遞和改變力或運動的剛性部件。杠桿原理的應用在生活中到處都有,比如推門的時候,開窗的時候,開啟瓶蓋的時候,刷牙的時候,開車的時候,都用到了。由此想到,我們要善於利用科學知識,造福人類。
❽ 科學小論文800字~1200字
螞蟻為什麼不會迷路?
螞蟻,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誰能真正地了解螞蟻呢?螞蟻為什麼不會迷路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查閱了一些書籍。書上說,螞蟻從蟻穴出發到達目的地後,沿途會留下一些氣味,返回蟻穴。用觸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螞蟻。科學家曾經就這個問題作了一個試驗。科學家先確定一隻螞蟻,將他沿途到達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乾凈。當這只螞蟻返回時,在被擦去氣味的地方突然間停了下來。原地邊轉圈邊尋找著什麼。從而得到螞蟻是靠氣味來辨別方向的。
我為了證實這個結論,我做了個試驗。我首先准備了一個十厘米左右的細小樹枝,在樹枝的一頭放上一個誘餌——小糖果。我把這個裝置放在一個蟻穴附近。不一會兒,有一隻螞蟻出來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後,他到達了糖果的地方,彷彿在聞一聞、嗅一嗅。我趁此機會將木棍的中斷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當這只螞蟻返回的時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轉右轉,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過了一會兒,我又重復了上面的試驗,螞蟻仍然沒有找到回家的路。
通過這兩次實驗,我終於知道螞蟻為什麼不會迷路的秘密了。原來螞蟻是根據氣味來辨別方向的。
知道了螞蟻的這一秘密後,我在想:是否我們可以製作一種螞蟻報警器呢?當螞蟻走到報警器附近時,報警器就能「聞」出螞蟻的氣味,然後發出鳴叫聲,讓我們知道螞蟻跑到櫥櫃里了或其他地方
「同學們,蛋殼都帶來了嗎?」老師問。「帶來了!」我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為了今天的科學課,老師讓我們帶蛋殼來。帶蛋殼做什麼呢?是做不倒翁嗎?我們都很好奇。
「今天,我們要用這兩個半截蛋殼做一個小實驗。做之前,請大家先猜猜,我用這枝鉛筆朝著蛋殼垂直往下刺,是口朝上的蛋殼先破呢,還是口朝下的蛋殼先破?」「當然是口朝下的先破!」大多數同學都搶著回答。「口朝上的先破!」同桌偏要和大家作對。老師微笑著說:「那好,下面我們就來做做實驗,看誰的答案才是正確的。」
老師叫了一名同學上講台,讓他用鉛筆對准自己手上口朝上的蛋殼。老師一聲令下,同學手一放,鉛筆刺到了蛋殼上,蛋殼沒有破。老師又讓他試了幾次,鉛筆第三次刺下的時候,終於刺破了蛋殼。接著,老師又讓他用鉛筆刺口朝下的蛋殼。「一下、兩下、三下……」我們一起數著;但那半個蛋殼就像穿了盔甲一樣,被刺了十幾下還是不破。
「耶!我猜對了!」同桌高興得手舞足蹈。雖然我們都不服氣,但經過多次試驗,我們發現,同樣的兩個半邊蛋殼,用鉛筆垂直去刺,的確是口朝上的比較容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