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三物理杠桿知識點 杠桿畫圖題最好把答案帶上。謝謝。
(1)杠桿的基本概念
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叫杠桿。
杠桿的五個術語:①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o);②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③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 ④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的作用線的距離(L1);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2)。
(2)杠桿平衡的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這個平衡條件也就是阿基米德發現的杠桿原理。
(3)三種杠桿:
①省力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省力,但費距離。(如剪鐵剪刀,鍘刀,起子)
②費力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費力,但省距離。(如釣魚杠,理發剪刀等)
③等臂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如:天平
『貳』 九年級物理杠桿問題:如圖所示
要C點離地,只能以D為支點,要在B點加力,F應垂直BD,如圖
L1=80cm
L2=60/2=30cm
由FL1=GL2
F=GL2/L1
=3000*30/80=1125N
『叄』 初三物理有關杠桿的題目!
重力為490N。拉力最大為200N。490/200=2.45,此時只能取3.取2的話,繩子會斷。取3,每段繩子上的力小於200,於是判斷出繩子段數為3.
『肆』 初三物理杠桿作圖習題及答案
如圖7所示的裝置,O為杠桿的支點,在杠桿上掛有重為60N的重物B,杠桿的左端通過細繩(繩的中間串一個彈簧測力計)跨過定滑輪懸掛著重物A處於靜止狀態,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40N,杠桿處於水平位置平衡。保持M點位置不動,向容器C中緩慢注水至A完全浸沒在水中,測力計示數變為20N。托起容器C,使A接觸容器的底部,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逐漸減為10N,同時移動物體B的懸掛點,使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已知容器的底面積為200cm2,杠桿、彈簧測力計、細繩和滑輪的質量以及一切摩擦均可忽略不計,水的密度ρ=1.0×103kg/m3,取g=10N/kg。則根據以上數據可知
A.物體A的體積為2×103cm3
B.物體A的密度為2×103kg/m3
C.物體B的懸掛點應向左移動的距離為杠桿
長度的
D.若將物體A從容器中取出,取出前後容器底部 受水的壓強的變化量為100Pa
『伍』 關於初三物理杠桿的一些問題和題目,求詳解
省五分之二得力 說明本來是五 用了三 所以 力臂之比為三比五
第二題需要圖
但是 我覺得你的意思是 不明白 為什麼力臂不變但是力會變
因為杠桿 達到最省力還需要一個條件那就是作用力垂直於杠桿
再結合圖像你再看看 應該是本來垂直 後來變得不垂直了 所以是變大
『陸』 九年級物理杠桿問題
直尺的重心位於直尺的L/2處
支點在離左端L/3處
由力矩平衡
G1L/3=GL/6
G1=G/2
G=20N
G1=10N
『柒』 九年級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的配套練習冊杠桿方面的答案!詳細!急呀!!!!!!
P64:(1)力的作用 固定點 天平 船槳 剪刀 (2-5) DCCD (6):解:由F1LI=F2L2 所以 F1×1.4=F2×(5cm)0.05m 所以F2=5.6×10的4次方 (7)解:連接OC過C點作垂直於a方向的力F1,就是最小力。 OC=3的平方+4的平方開根號=5cm F1×OC=OA×G F1×5cm=400N×3cm 所以F1=240N
P66:(8)省力杠桿 省力(9)A 500N(10-12)DCA(13)彈簧測力計 刻度尺 水平 作用點 = >
『捌』 物理9上,杠桿
杠桿的支點就是與牆的接觸點。我們設剛剛長度為L杠桿與水平面的夾角為a 杠桿上有兩個力一個是物體的重力G 其力臂為
cosa L/2 另外一個力為F 因為F始終垂直於杠桿所以力臂為L 因為杠桿式緩慢的拉起我們可以把杠桿看做處於平衡狀態
有G cosa L/2= F L 可以得到F=G cosa /2 因為向上拉到水平的過程中角a 在減小 餘弦函數又是個減函數 所以 cosa 將增大 所以F 將增大
『玖』 九年級物理杠桿計算題求解
由杠桿平衡條件
F1OA=GOB
G=200X900/9=20000N
由G=mg
m=20000N/10N/kg=2000kg
重物質量2000kg
『拾』 九年級物理杠桿畫圖技巧練習題及答案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