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小明利用實驗用的杠桿

小明利用實驗用的杠桿

發布時間:2021-06-05 22:36:22

Ⅰ 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和質量均為

(1)杠桿右端下沉,為了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調節;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避免杠桿重力對杠桿轉動的影響;二是便於測量力臂的長度;
(2)設杠桿的一個小格為L,一個鉤碼重為G,
圖甲中,由杠桿平衡條件得,4G×3L=nG×2L,
所以n=6(個),所以應在杠桿左邊B處掛6個相同的鉤碼;
(3)四個鉤碼的總質量m=4×50g=200g=0.2kg,總重力G=mg=0.2kg×10N/kg=2N,設杠桿的一個小格為L,
由杠桿平衡條件得,2N×3L=F1×4L,
所以F1=1.5N;
圖乙中,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時,拉力力臂為OC,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左傾斜拉杠桿,拉力的力臂小於OC,拉力力臂變小,拉力變大,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大;
(4)圖丙中,杠桿的重心不在支點上,杠桿的重力對杠桿轉動產生了影響,導致拉力F的大小比由杠桿平衡條件計算出來的數值偏大.
故答案為:(1)左;水平;力臂;(2)6個;(3)1.5;變大;拉力的力臂變小了;(4)杠桿自重的影響.

Ⅱ 小明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研究「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將總重為G的鉤碼掛在杠桿A處,豎直向上勻速拉

(1)杠桿的機械效率:η=

W有
W總
=
Gh
FS

(2)根據圖示可知,將鉤碼移動到B點時,阻力和阻力臂都不變,動力臂減小,由F1L1=F2L2可知,動力將增大,即F′>F;
由於有用功和額外功均不變,則總功也不變,故機械效率不變,即η′=η.
故答案為:
Gh
FS
;>;=.

Ⅲ 小明利用杠桿做了兩個小實驗:A:「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當桿杠靜止在圖(甲)所示的位置時,桿杠處


A、(1)如圖(甲)杠桿處於靜止狀態,所以杠桿處於平衡狀態.但是杠桿右端上翹,沒有在水平位置平衡,調節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於測出力臂大小.
(2)改變支點兩側的鉤碼位置和個數,一般要做三次實驗,得到三組數據並進行分析,得出的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3)力臂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拉力的方向與杠桿不垂直,力臂不等於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的,因此測出的拉力大小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從杠桿上直接讀取不是拉力的力臂.
B、(1)有用功為W=Gh2=2mgh2,總功W=F1h1,則機械效率的表達式η=

W有
W總
×100%=
2mgh2
F1h1
×100%.
(2)鉤碼的懸掛點在B點時,由杠杠的平衡條件得F1?OA=G?OB;懸掛點移至C點時,由杠杠的平衡條件得F2?OA=G?OC;從圖中可以看出,由OB到OC力臂變大,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大,有用功不變,但杠桿提升的高度減小,額外功減小,又因為總功等於額外功與有用功之和,因此此次彈簧測力計做的功將小於第一次做的功.
(3)因為第一次與第二次的有用功相等,並且第二次的額外功小,因為機械效率等於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因此第一次的機械效率小於第二次的機械效率;
將3隻鉤碼懸掛在C點時,物體升高的高度不變,物重增加,由W=Gh2可得,有用功變大,但杠桿提升的高度與第二次相同,額外功與第二次相同,又因為機械效率等於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因此第三次的機械效率大於第二次的機械效率.
綜上所述,第三次的機械效率最大.
故答案為:
A、(1)平衡;左;(2)便於測出力臂大小;(3)從杠桿上直接讀取不是拉力的力臂.
B、(1)
2mgh2
F1h1
×100%;(2)大於;小於;(3)最大.

Ⅳ 如圖是小明利用刻度均勻的勻質杠桿進行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每個鉤碼重0.5N) (1)實驗前,

(1)左;(2)3;0.75;變大

Ⅳ 小明在探究利用杠桿做功的實驗中,所用杠桿是一根重為5N、質量均勻的硬、棒

小明做的功有兩個效果,一是提升了重物,這是有用功,二是提升了杠桿,這是
無用功。
對重物做功
W1=G1h=15*0.1=1.5J
小明使用杠桿所做的有用功為 W1=1.5J
對杠桿做功(找出杠桿的質心,由於杠桿是均勻的,所以質心在幾何中心,即在杠桿的中心點)
W2=G2h=5*0.1=0.5J
效率為η=W1/(W1+W2)=1.5/2 *100%=75%

Ⅵ 1.小紅和小明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 若實驗前杠桿如圖甲

(1)杠桿靜止,所以杠桿處於平衡狀態.由圖知,杠桿的右端偏高,所以需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節;
(2)一個鉤碼的重力為G,設杠桿一個小格代表L,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 1 L 1 =F 2 L 2 可得:
3G×4L=nG×3L,
解得:n=4;
當杠桿平衡後,將B、D兩點下方所掛的鉤碼同時向支點O靠近1個格,
則杠桿左端:F 1 L 1 =3G×3L=9GL,
杠桿右端:F 2 L 2 =4G×2L=8GL,
則F 1 L 1 ≠F 2 L 2 ,即杠桿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右端將上翹.
(3)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 1 L 1 =F 2 L 2 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時,由圖可知:在杠桿的A點或C點的力臂長端,還取決於拉力的方向,故作用在A點時的動力臂可能比作用在C點時的動力臂小,所以在A點彈簧測力計示數一定比在C點小是不正確的.
故答案為:(1)平衡;右;(2)4;右;(3)不正確;作用在A點時的動力臂可能比作用在C點時的動力臂小.

Ⅶ 小明所在的小組利用杠桿做了兩個小實驗:A:「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他們把杠桿中點置於支點上,發現

A、(1)杠桿的左端低右端高,他應該把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調節,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上靜止,力臂在杠桿上,便於測出力臂大小.
(2)只有一次實驗總結實驗結論是不合理的,一次實驗很具有偶然性,要多進行幾次實驗,避免偶然性;
(3)由圖2可知,彈簧的拉力與杠桿不垂直,不能直接從杠桿上讀取力臂,由圖3所示可知,彈簧拉力與杠桿垂直,力的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就是力臂,可以直接從杠桿上讀取力臂,方便實驗操作,因此實驗時採用圖3所示實驗方案.
(4)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由於杠桿自身重力的影響,所測量的拉力變大,因此測出的拉力大小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
B、(1)有用功為W=Gh2=2mgh2,總功W=F1h1,則機械效率的表達式η=

W有用
W總
×100%=
2mgh2
F1h1
×100%.
(2)鉤碼的懸掛點在B點時,由杠杠的平衡條件得F1?OA=G?OB;懸掛點移至C點時,由杠杠的平衡條件得F2?OA=G?OC;從圖中可以看出,由OB到OC力臂變大,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大,有用功不變,但杠桿提升的高度減小,額外功減小,又因為總功等於額外功與有用功之和,因此此次彈簧測力計做的功將小於第一次做的功.
(3)因為第一次與第二次的有用功相等,並且第二次的額外功小,因為機械效率等於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因此第一次的機械效率小於第二次的機械效率;
將3隻鉤碼懸掛在C點時,物體升高的高度不變,物重增加,由W=Gh2可得,有用功變大,但杠桿提升的高度與第二次相同,額外功與第二次相同,又因為機械效率等於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因此第三次的機械效率大於第二次的機械效率.綜上所述,第三次的機械效率最大.
故答案為:A、(1)右;便於測量力臂;(2)只進行一次實驗就得出結論,實驗結論不具有普遍性;(3)3;便於從杠桿上直接測量力臂;(4)自重;
B、(1)
2mgh2
F1h1
×100%;(2)大於;小於;(3)最大.

Ⅷ (2014巴中)如圖是小明利用刻度均勻的勻質杠桿進行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每個鉤碼重0.5N)(1


(1)杠桿重心左移,應將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平衡螺母調節方向一致)向左調節,直至重心移到支點處,使杠桿重力的力臂為零,這樣就可忽略杠桿的自重對實驗的影響;
(2)一個鉤碼的重是0.5N,設杠桿一個小格是L,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1N×3L=FB×2L,∴FB=0.5N,即在B處掛3個鉤碼.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1N×3L=FC×4L,∴FC=0.75N.
如改變彈簧測力計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右上方,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動力臂減小,動力要增大,所以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大,才能使杠桿仍然水平平衡.
故答案為:(1)左;(2)3;0.75;變大.

Ⅸ 小明利用實驗探究「杠桿平衡條件」:表1是小明的實驗記錄: 實驗序號 動力F1/N 動力臂l1/m 阻

(1)由表中實驗序號為2的數據可知,F1L1≠F2L2,所以實驗2中數據有錯誤.
動力臂錯誤,由杠桿平衡條件知:1N×L1=2N×0.02m,L1=0.04m.
(2)由表中實驗數據可知,杠桿平衡時,:F1×L1=F2×L2,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故答案為:2;0.04;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Ⅹ 如圖1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1)實驗前,將杠桿中點置於支架上,當杠桿

(1)調節杠桿平衡時,杠桿右端下沉,應把杠桿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調節,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便於在杠桿上直接測量力臂,且可以排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2)僅根據一次實驗測出的實驗數據得出的結論具有片面性和偶然性,並不可靠;為得出普遍結論,應進行多次實驗,測出多組實驗數據,然後分析實驗數據,從而得出結論.
(3)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一端的A點,杠桿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a,若在A點斜向上拉拉力力臂變小,阻力與阻力臂不變,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杠桿平衡時,動力要變大,即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b要變大,則Fa小於Fb
(4)硬幣放在杠桿上,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硬幣作用在杠桿上的力通過硬幣平面圓心,力臂是從最下面平面圓心到支點的距離,力臂測量錯誤.
如果將兩邊的硬幣以相同速度同時勻速向支點的運動,在相同時間內,右端的硬幣先到達杠桿支點,左端的硬幣仍然在杠桿支點的左邊,杠桿會向左傾斜.
故答案為:(1)左;水平;力臂;
(2)F1l1=F2l2;不合理;結論具有偶然性(結論沒有普遍性);
(3)錯誤;向左傾斜.

與小明利用實驗用的杠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深圳豐連金融有限公司 瀏覽:14
摩托車頭盔概念股票 瀏覽:983
豪門集團集資最新消息 瀏覽:353
原糖期貨交易時間 瀏覽:247
nio股票價格 瀏覽:570
以下屬於外幣理財投資路徑 瀏覽:631
百分之30是幾倍杠桿 瀏覽:19
公司金融綜合化服務 瀏覽:992
億陽信通股票走勢 瀏覽:961
福佳集團主要領導一覽 瀏覽:916
國債期貨的主要投資模式包括 瀏覽:504
貨幣及理財基金 瀏覽:170
融資方式租出固定資產折舊 瀏覽:582
新塞股份 瀏覽:393
股份公司股份回購情況 瀏覽:246
日元2017年1月份匯率 瀏覽:446
4月8日銀行匯率查詢 瀏覽:412
題材股票一覽 瀏覽:673
周生生比黃金價格貴 瀏覽:346
在西安怎麼交易期貨公司有哪些 瀏覽:69
© Arrange www.beichengdai.net 2017-2021
京ICP備15053920號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