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房貸成為中國家庭債務大頭
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院長田國強認為,現在中國家庭債務風險被忽視了,監管部門應該將它跟企業債和地方債風險放到同等重視的程度上來。
不同研究機構的研究成果,都在敲響家庭債務風險的警鍾。2017年11月,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發布的《三季度中國去杠桿進程報告》指出,居民部門杠桿率依然延續上升趨勢,從2017年二季度的47.4%上升到三季度的48.6%。
顯然,這種變相「短貸長用」的行為,涉嫌違規操作。在沖擊業務的壓力下,商業銀行普遍通過給個人直接授信等方式,來擴大城市居民貸款空間。相比住房抵押貸款,披著「新馬甲」流入房地產的短期消費貸,存在更大的潛在金融風險。
『貳』 中國負債率世界第一
全球負債國家排名,日本是排在第一位的,之後就是希臘、義大利、新加坡、美國、法國、西班牙、加拿大、英國和巴西,而中國並沒有上榜。從全球負債率數據顯示,全球人均負債達到3.32萬美元,相當於23萬人民幣左右。我國今年的GDP總量在97萬億人民幣左右,大概為14.1萬億美元,這佔了全球90萬億美元GDP總量的15.7%左右。相比我國對全球債務14.5%的貢獻率,很顯然我國對全球GDP的貢獻率更高。我國的人均負債率是十幾萬元,比起美國相差太遠了。
『叄』 中國有多少家庭面臨高負債
著名雜志《財經》在近日出版的最新刊封面上題出這樣一個怵目的事實:家庭債務「灰犀牛」隱現,「 中國居民存款總額雖大,但由於有大量民間借貸,只看銀行貸款有可能低估家庭債務壓力。要警惕居民債務上升對消費升級、金融安全及經濟增長的負面作用。」
中金網快訊2017.12.22--21、驚人數據!中國到底有多少高負債家庭?124
高清
從統計數字來看,中國家庭部門貸款與居民儲蓄存款的比率,已經由2007年的25%左右上升至目前的60%以上。而中國的家庭部門年度新增貸款與年度新增存款的比率,則由2005年至2007年期間的年均50%上升至2014年至2016年的97%。2016年更是一個轉折點:中國當年出現了家庭存款增量逐漸低於家庭貸款增量的現象。
以家庭貸款與家庭存款衡量家庭部門杠桿率為例,截至今年9月,中國已有16個省市的杠桿率均超過50%,幾乎接近全國省份的一半。家庭杠桿率最低的是山西省,僅有20%,而最高的福建省,家庭部門杠桿率達到105%。
根據數據現顯示,我國居民負債以消費性貸款為主,約占居民負債的2/3,大約是經營性負債的2倍。在消費性貸款中,以住房貸款為主的中長期貸款佔了近80%,總量巨大。不動產財富增值的背後,是中國家庭負債率的大幅上升,中國老百姓享受的財富盛宴,也背負了最終的債務。
『肆』 2019年中國城市家庭負債率有多少
居民負債率已達54.3%,根據央行數據顯示:從2008年到2019年,我國居民負債率從不足18%上升至53.2%,10年間共上升35.3個百分點,年均增幅3.5個百分點,到2019年一季度末,居民杠桿率再創新高,達到54.3%。
如果從消費貸款角度計算的話,2018年底,我國居民消費貸款余額是37.8萬億,而住房貸款佔比68%,也就是說,目前我國居民用於消費的貸款,有超過2/3是在消費房子。
再加上網貸平台、電商巨頭、社交媒體推波助瀾,很多年輕人都提前消費,但這並不是不行,而是要考慮自己的償還能力。
『伍』 工薪家庭的負債應該怎麼看
「無債一身輕」的財務觀念似乎正在轉變,負債逐漸被人們接受,貸款買房、買車已較為普遍。有觀點甚至認為,一個人從銀行借的錢越多,財務自由度就越高,意味著這個人越有本事。
日前,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聯合中騰信金融信息服務(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騰信)發布的《中國工薪階層信貸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中國家庭部門杠桿率(各年家庭貸款余額佔GDP的比值)自2009年以來逐年穩步攀升,2017年9月底達到52.6%,而在2008年僅為18%。
盡管上述比值低於美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60%以上的水平,也低於85%的警戒線,但是其增長的速度以及家庭負債的內在結構還是引發了業界和學界的關注。
華融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撰文表示,家庭部門杠桿率高並不必然意味金融風險的暴露,但增速過快確實值得關注。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7月,中長期貸款占居民負債的比重達到74.7%。以房貸為主的家庭貸款結構引起了人們的擔憂。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明表示,一二線城市中被迫以各種形式舉債購房的年輕人,很可能是杠桿率最高的群體,未來這部分人發生家庭債務風險的可能性較大。
在外界警示整體家庭債務存風險的背景下,工薪家庭還能不能負債?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近日在談到家庭部門杠桿率增速快時說,要使增量部分保持穩健,同時又是高質量的。
這就意味著,對於工薪家庭來說,應合理消費,理性負債。對於金融機構來說,應充分了解客戶,不能盲目放貸。對於監管者來說,在防範金融風險的同時,要協調好家庭負債結構,比如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的比例,房貸與其他日常消費貸款的比例。
與家庭部門杠桿率迅速攀升形成對比的是,還有不少家庭的信貸需求並沒有得到滿足。獲貸人群的失衡也凸顯我國家庭債務結構不合理。根據報告,全國就業人口中有26%(約2億人)為工薪階層,由這些工薪階層組成的家庭則是工薪家庭。在樣本覆蓋全國4萬余戶家庭的調查中,有10.1%的工薪家庭希望參與到信貸市場中,但僅有一半的信貸需求得到了滿足。
工薪家庭似乎有負債的動力,因為合理的信貸可以促進家庭財富的增加。根據報告,主動負債的家庭(有生產經營負債、房產負債或投資負債)2013年~2017年財富增加39.4萬元,而被動負債家庭(僅有教育負債和醫療負債)財富增加僅5.6萬元。
工薪家庭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是其能不能負債的重要依據。根據報告,八成以上工薪家庭的資產、收入和消費都處於中等及以上水平。而從線下調查和中騰信小花錢包的業務數據來看,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平台的工薪階層客戶,還款意願較高,92%以上的家庭會提前或正常還款。
從社會公平的角度來看,工薪家庭理性的信貸需求應該被滿足,而由於傳統金融機構很難完全覆蓋這部分群體,新金融機構需要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陸』 杠桿率的計算公式
杠桿率是指資產負債表中總資產與權益資本的比率,杠桿率是衡量公司負債風險的指標,從側面反映出公司的還款能力。杠桿率的倒數是杠桿倍數,杠桿倍數越高,越容易受到收益率和貸款利率的影響。杠桿是一把雙刃劍,當企業盈利時,增加杠桿能擴大盈利,但是加的過多,風險就會上升。因此高杠桿帶來收益的同時也放大了風險。
應答時間:2020-08-0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車主貸] 有車就能貸,最高50萬
https://b.pingan.com.cn/station/activity/loan/qr-carloan/loantrust.html?source=sa0000632&outerSource=bdzdhhr_zscd&outerid=ou0000250&cid=bdzdhhr_zscd&downapp_id=AM001000065
『柒』 居民資金杠桿率到底是怎麼算的
杠桿比率到底怎麼算?
知乎 · 1 個回答
4 人贊同了該回答
部分銀行配資業務重啟 杠桿率1:1.5到1:2.5之間 2.融資融券的比例為1:1,和買房首付是20%,那麼杠桿率為有
『捌』 居民部門杠桿率是怎麼計算的舉例說明
居民部門杠桿率=居民部門貸款余額/名義GDP
如:2016年我國GDP74.4萬億,居民部門貸款余額大約33.33萬億,相除後得2016年末居民部門杠桿率為44.8%。
杠桿率一般是指資產負債表中權益資本與總資產的比率。杠桿率是一個衡量公司負債風險的指標,從側面反應出公司的還款能力。杠桿率的倒數為杠桿倍數,一般來說,投行的杠桿倍數比較高,美林銀行的杠桿倍數在2007年是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桿倍數在2007年為33倍。
杠桿率的優點
引入杠桿率作為資本監管的補充手段,其主要優點為:一是反映股東出資的真金白銀對存款人的保護和抵禦風險的作用,有利於維持銀行的最低資本充足水平,確保銀行擁有一定水平的高質量資本(普通股和留存利潤)。二是能夠避免加權風險資本充足率的復雜性問題,減少資本套利空間。本次金融危機的教訓表明,在新資本協議框架下,如果商業銀行利用新資本協議的復雜性進行監管套利, 將會嚴重影響銀行的資本水平。有關數據顯示,一些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和杠桿比率出現背離。
『玖』 中國的債務杠桿到底有多高
240%,這是東方匯理銀行的高級經濟師高大力給出的一個預測值。這個數值意味著,到年底,中國這個經濟體中的政府債務、企業債務、家庭債務的總和,也就是債務總額,相對於中國經濟全年的GDP而言,比例將達到240%。也就是說,債務是收入的2.4倍。
雖然很多人關心政府債務,而地方債在去年底也有了一個官方說法,但我們大多數人還是對中國經濟的整體債務水平缺乏概念。高大力的預測,應該算是我能看到的最新預計,因為2013年才剛剛結束。
簡單看到240%這個數值,會發生很多誤讀。你的第一感覺應該是太高了,難道1元錢的GDP需要2.4元的債務來支持嗎?這種感覺對也不對。說對是因為比例的確不小,說不對是因為你可能從來沒有對債務GDP比例有過認識,超過100%的比例你都可能認為不妥。
我們需要做一些對比。高大力認為中國需要大規模的債務重組,因為如果他的預測正確,240%就不是一個好兆頭,「在歐債危機高潮期,歐洲債務總量佔GDP的比例約為250%」。這是橫向比,縱向比呢?2012年底,中國所有債務的總額已佔GDP的216%。因此到2013年的預測值240%,杠桿上升的勢頭依然很猛。
216%這個數據來自哪裡?高大力沒有說清楚來源,但我能找到的一個近似數據是215%。這個數據是上月剛剛發布的,來自於中國社科院「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課題組。社科院副院長李揚強調,中國全社會的杠桿率已經很高,「去杠桿」在所難免。
李揚認為,從總量上看中國的總債務水平低於大多數發達經濟體,但比南非之外的其他金磚國家都要高,尚處於溫和、可控階段。鑒於中國的債務水平近年來上升較快,應當保持警惕。從風險視角來看,李揚指出,國家資產負債表近期的風險特點主要體現在房地產信貸、地方債務以及銀行不良貸款等項目,而中長期風險則更多集中在對外資產、企業債務以及社保欠賬等項目。無論哪類風險都和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密切相關,應對辦法還是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
李揚說的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和高大力說的大規模的債務重組有什麼不同?我看沒有什麼不同。李揚說的是方式,高大力說的是方法。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在實際操作層面上不可避免地就是大規模的債務重組。
從李揚2013年底公布的2012年底的債務GDP比例215%,到高大力2014年初預計的2013年底的債務GDP比例240%,這是一個怎樣的增速?如果你還是認識不夠,我們再看看之前的數據。
在我可以查到的說法中,渣打銀行[微博]的王志浩2012年11月時曾經預計當年年底中國債務佔GDP比重將超200%。現在來看基本沒錯。而當時王志浩還提及了他掌握的兩個數據,「(中國的)信貸擴張在2009年經歷了快速增長之後,整體杠桿率從2008年底的153%增加到2009年底的185%。」
如果王志浩的數據基本准確,而高大力的預測基本靠譜,那麼中國經濟的整體杠桿率,相當於從2008年的153%漲到了2013年的240%。
正因為這樣的勢頭,所以高大力說「如果這個步調持續下去的話,十年以後債務佔GDP的比例可能會達到500%。如果到了這么高的杠桿率,比較疲軟的企業和政府必然會違約。在接下來五到十年,中國必須要有大規模的債務重組,否則違約風險將大增」。
2014年開始,我已經在《地平線》專欄中寫了三篇文章,分別是「2014年看好中國的最大理由」、「索羅斯的中國難題」、「央行的算盤:緊而不慌的『去杠桿』」,加上今天這篇「中國的債務杠桿到底有多高?」半個月我都在討論中國經濟的杠桿率。
這里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而是列舉了各方面對中國杠桿率的分析和預測。有樂觀一些的,也有悲觀之極的。但是,所有人都會承認,一個僅僅依靠債務杠桿支持的GDP增長是不可持續的,大家的分歧只不過在於,中國經濟的杠桿過程到底在什麼位置?是在一個上升過程中,還有增加的餘地?還是到了一個頂點,即將反轉?還是說已經開始反轉,開啟了去杠桿化的過程?
我覺得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非常重要,因為不同的位置將強烈暗示著央行貨幣政策的不同操作。如果杠桿還在上沖,意味著市場主體主動加杠桿的慾望還在,那麼央行就應該從緊甚至加息;如果杠桿已經開始收縮,一個債務收縮的過程已經開始,央行反而應該為了穩定需求放鬆銀根,比如降低存款保證金率甚至減息。
央行有沒有答案?在央行最新發布的數據中,2013年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9.7%,達到17.29萬億元的年度歷史最高水平,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長8.4%。而央行的表態是,「2013年M2和貸款數據基本達到調控要求,今年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適度預調微調,不會收緊或放鬆貨幣政策。」
不收緊不放鬆,這就是央行對杠桿位置的判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