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小明在用杠桿平衡條件

小明在用杠桿平衡條件

發布時間:2021-06-06 15:31:23

⑴ 小明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把杠桿掛在支架上,觀察到杠桿左端下沉,當他去調節螺母時,

(1)杠桿的左端下沉,則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節,若右端平衡螺母丟失,則應在右側纏些透明的膠布,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每次都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是為了方便測量力臂;
(3)由表格中數據知,
第一組數據:1N×8cm=2N×4cm;
第二組數據:2N×8cm=1N×16cm;
第三組數據:2N×12cm=3N×8cm;
可得杠桿的平衡條件是:F1L1=F2L2
故答案為:(1)右;水平;(2)力臂;(3)F1L1=F2L2

⑵ 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以杠桿中點為支點.(1)在調節杠桿平衡時,小明發現杠桿右端低左端

(1)右端低左端高,應將平衡螺母向較高的一端調節,應將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端調節,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只有一次實驗總結實驗結論是不合理的,一次實驗很具有偶然性,要多進行幾次實驗,避免偶然性;
(3)力臂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因此第一種實驗方案更方便,此時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與杠桿垂直,能從杠桿上直接讀力臂;因為第一方案的動力臂要大於第二種方案的動力臂,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在阻力和阻力臂都相同的情況下,動力臂越大的越省力,所以,F1<F2
(4)杠桿處於靜止狀態或勻速轉動狀態都叫杠桿平衡,所以小海的說法是對的;
力臂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在小紅的實驗方案中,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而小海實驗方案中的力臂不便於測量,所以,小紅的實驗方案好.
(5)圖丙中,杠桿的重心不在支點上,杠桿的重力對杠桿產生了影響,導致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
(6)步驟一:從效果上看,我們可以認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於一點,這一點叫做物體的重心.當直尺平放在刀口(支點)上,平衡後,此處為重心;
步驟二:由於原來處於平衡,將質量為M1的物體掛在刻度尺左邊某一位置,則杠桿會左端下降,
所以根據F1L1與F2L2可知:在F1、L2不變的條件下,需要增加L2,L1減小,即向右移動刻度尺.
步驟三: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可知G1L1=G×L2
即M1gL1=mgL2
所以直尺的質量m=

M1L1
L2

故答案為:(1)A;(2)僅憑一次實驗的數據得出的結論具有偶然性;(3)一;便於直接讀出力臂;<(4)對;便於直接讀出力臂;(5)杠桿的自重影響了杠桿平衡條件的探究;(6)重心;右;ML1/L2

⑶ 小明在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時,先在杠桿兩側掛鉤碼進行實驗探究,再用彈簧測力計取代一側的鉤碼繼續

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叫力臂,在杠桿兩側掛鉤碼,由於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力臂在杠桿上可以直接讀出,當用彈簧測力計拉,若彈簧測力計傾斜時,拉力不再與杠桿垂直,這樣力臂會發生變化,相應變短,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力會相應增大,才能使杠桿仍保持平衡,這樣做實驗可以加深學生對力臂的正確認識.
故選C.

⑷ 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1)如圖1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後,小明在杠桿上A點處掛4個鉤碼,在B

(1)①設一個鉤碼重為G,杠桿上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L,
由題意可知:4G×3L=6G×2L,∴杠桿平衡條件:F 1 L 1 =F 2 L 2
②只有一次實驗總結實驗結論是不合理的,一次實驗很具有偶然性,要多進行幾次實驗,避免偶然性.
(2)如圖2示裝置進行探究,杠桿的重心沒有通過支點,杠桿的重對杠桿平衡有影響.
故答案為:(1)F 1 L 1 =F 2 L 2 ;不合理;用實驗來探究物理規律時,只有一次實驗,實驗結論具有偶然性;(2)杠桿有自重.

⑸ 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1)杠桿平衡後,小明在圖1甲所示的A位置掛上兩個鉤碼,可在B位置

(1)設每隻鉤碼的重力G,杠桿每一格的長度為l,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2G×2l=nG×l,解得,n=4,則在杠桿b處應掛的鉤碼數是4個;
(2)力和力臂乘積大的一端,杠桿該端下沉.如果再在A、B兩處各加掛一個鉤碼,設一個鉤碼的重力為G,杠桿一個小格代表L,
杠桿的左端:3G×2L=6GL,
杠桿的右端:5G×L=5GL,
所以杠桿的左端下沉.
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
(3)斜向下拉,力臂變小,力變大.
(4)實驗中,用如圖2所示的方式懸掛鉤碼,杠桿也能水平平衡(杠桿上每格等距),因為該種方式力和力臂數目過多所以大家不要採用這種方式.
(5)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於測量力臂大小,如果得出如下結論:「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這個結論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符,原因是實驗過程中沒有改變力的方向.
故答案為:(1)4;(2)左;F1L1=F2L2;(3)大於;(4)D;(5)B.

⑹ (1)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①實驗前他應先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______.②

(1)①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應先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是為了便於測量力臂;
②設每個鉤碼的重力為G,
因為F1L1=F2L2,所以FB=

FA?OA
OB
=4G,即B點需要懸掛4個鉤碼;
③當彈簧測力計在圖乙所示的C位置斜向下拉時,力臂變小,即L1<4L,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得,2N×2L=F×L1,因為L1<4L,所以F>1N.
(2)①讓同一鋼球從斜面不同的高度由靜止滾下,控制了鋼球的質量,改變的是鋼球到達水平面的速度,因此探究的是動能大小與速度的關系.
②讓不同質量的鋼球,從斜面相同的高度由靜止滾下,控制了鋼球到達水平面的速度,改變的是鋼球的質量,因此探究的是動能與質量的關系.
③該實驗中斜面的作用是控制鋼球滾到水平面的速度.鋼球推動木塊運動的距離,來比較鋼球動能大小,這里採用了轉換法的思想.
故答案為:(1)①便於在杠桿上直接讀出力臂大小;②4;③大於;
(2)①速度;②質量;③速度;動能.

⑺ 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和質量均為

(1)杠桿右端下沉,為了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調節;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避免杠桿重力對杠桿轉動的影響;二是便於測量力臂的長度;
(2)設杠桿的一個小格為L,一個鉤碼重為G,
圖甲中,由杠桿平衡條件得,4G×3L=nG×2L,
所以n=6(個),所以應在杠桿左邊B處掛6個相同的鉤碼;
(3)四個鉤碼的總質量m=4×50g=200g=0.2kg,總重力G=mg=0.2kg×10N/kg=2N,設杠桿的一個小格為L,
由杠桿平衡條件得,2N×3L=F1×4L,
所以F1=1.5N;
圖乙中,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時,拉力力臂為OC,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左傾斜拉杠桿,拉力的力臂小於OC,拉力力臂變小,拉力變大,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大;
(4)圖丙中,杠桿的重心不在支點上,杠桿的重力對杠桿轉動產生了影響,導致拉力F的大小比由杠桿平衡條件計算出來的數值偏大.
故答案為:(1)左;水平;力臂;(2)6個;(3)1.5;變大;拉力的力臂變小了;(4)杠桿自重的影響.

⑻ 小明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小明發現杠桿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

(1)杠桿重心右移應將左端平衡螺母向左調節,直至重心移到支點處,使杠桿重力的力臂為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於測量力臂大小;
(2)假設每小格長度1cm,
如圖杠桿左端F2=G×4=4G,L2=1cm×3=3cm,右端L1=1cm×4=4cm,根據F1L1=F2L2
F1=

F2L2
L1
=
4G×3cm
4cm
=3G.
故在杠桿左邊A處掛四個相同鉤碼,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在杠桿右邊B處掛同樣鉤碼3個;
(3)若拉力F向右傾斜時,此時F的力臂變短,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力變大;
(4)做實驗時,如圖丙所示的杠桿已達到平衡.當杠桿由圖乙的位置變成圖丙的位置時,其動力臂、阻力臂的比值是不變的,所以在阻力不變的情況下,動力是不變的.
(5)①有用功為W=Gh1,總功W=Fh2,則機械效率的表達式η=
W有
W總
×100%=
Gh2
Fh1
×100%.
②杠桿提升鉤碼時,對鉤碼做有用功,克服杠桿重做額外功,W+W=W
設杠桿重心升高的距離為h,所以,Gh1+Gh=Fh2,G不變,h1不變,G不變,
鉤碼從A點到C點,鉤碼還升高相同的高度,杠桿上旋的角度減小,杠桿升高的距離h變小,
所以Gh1+Gh變小,所以Fh2也變小.
根據η=
Gh1
Fh2
×100%,分母變小,分子不變,所以η變大.
故答案為:(1)左;測力臂;(2)3;(3)變大;力臂變小;(4)不變;(5)①
Gh2
Fh1
×100%;②變大.

⑼ 小明在做「研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時進行了如下實驗步驟:A: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B:把鉤碼掛在杠桿

(1)實驗步驟中,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就進行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數據的測量,沒有考慮杠桿重力對杠桿平衡產生的影響和便於測量力臂,所以「把鉤碼掛在杠桿的兩邊,改變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平衡」之前漏掉一個重要步驟: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設一個鉤碼重為G,杠桿上一個小格代表1cm,所以,2G×4cm=nG×2cm,解得n=4,因此在杠桿B處需要掛4個鉤碼;
(3)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在第3次實驗數據中,4N×0.03m≠6N×0.04m,而是4N×0.03m=6N×0.02m,所以第3次數據錯誤,阻力臂實際值為0.02m.
故答案為:①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4;
③3;0.02.

⑽ 小明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1)實驗中首先要調節兩端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水平平衡,其目的是

(1)實驗中首先要調節兩端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水平平衡,其目的是這是為了使杠桿所受的重力通過支點,從而可以不考慮杠桿的重力對其轉動的影響;
(2)由表中數據算出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阻力與阻力臂的乘積進行比較,發現1組數據有誤,且實際值比記錄值少了;
得出的結論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者F 1 L 1 =F 2 L 2 或者
F 1
F 2
=
L 2
L 1

故答案為:
(1)這是為了使杠桿所受的重力通過支點,從而可以不考慮杠桿的重力對其轉動的影響;
(2)1;少;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者F 1 L 1 =F 2 L 2 或者
F 1
F 2
=
L 2
L 1

閱讀全文

與小明在用杠桿平衡條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nio股票價格 瀏覽:570
以下屬於外幣理財投資路徑 瀏覽:631
百分之30是幾倍杠桿 瀏覽:19
公司金融綜合化服務 瀏覽:992
億陽信通股票走勢 瀏覽:961
福佳集團主要領導一覽 瀏覽:916
國債期貨的主要投資模式包括 瀏覽:504
貨幣及理財基金 瀏覽:170
融資方式租出固定資產折舊 瀏覽:582
新塞股份 瀏覽:393
股份公司股份回購情況 瀏覽:246
日元2017年1月份匯率 瀏覽:446
4月8日銀行匯率查詢 瀏覽:412
題材股票一覽 瀏覽:673
周生生比黃金價格貴 瀏覽:346
在西安怎麼交易期貨公司有哪些 瀏覽:69
國內信用證融資方式 瀏覽:777
天弘愛理財里有一個沒買過的基金 瀏覽:564
華斯股份股票吧 瀏覽:252
岱美股份公開發行 瀏覽: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