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通過匯率怎麼看美元是貶值
匯率高,證明人民幣貶值,有利於出口貿易,相對應的美元為升值!
匯率低,則為人民幣升值,不利於出口貿易。相對應的美元為貶值!
❷ 美元指數再創新高 人民幣匯率該往哪兒走
我們認為美元指數近期的走強,主要有三方面因素:
首先,中美貿易爭端已經達成共識,從中美聯合聲明中可以看出,中國將承諾增加對美國商品和服務的進口,來縮短美中兩國的貿易逆差。
這將對美國的就業和經濟復甦有利。而美國經濟的利好消息到來,剌激了美元指數的走強。
再者,歐元近期跌迭不休也是美元走強的重要原因。由於一系列歐元區經濟數據低於預期疊加義大利政壇危機發酵,歐元兌美元自4月下旬以來已下跌近5%。
歐元是美元指數一籃子貨幣中權重最大的品種,與其說是美元走強,倒不如說是歐元太弱。未來如果歐元區經濟持續低迷,則會進一步推動美元走高。
最後,國際油價最近突破了80美元/桶,投資機構也紛紛調高了對油價後市預期。
而油價上漲勢必會提升美國的通脹率,於是美債利率也將上調,這會提高在美聯儲後續的加息的頻率,這將進一步推動美元指數。
就在美元指數屢創階段性新高之際,離岸、在岸人民幣均下跌。截至發稿,離岸人民幣報6.3806,跌181個點子,跌幅為0.28%;
在岸人民幣報6.3922,跌128個點子,跌幅為0.2%。市場預計人民幣匯率在當前位置窄幅波動,隱中有降。
事實上,美元指數的走強,對於新興市場國家就是剪羊毛。
前幾天,南美國家阿根廷比索慘遭「匯債雙殺」,接下來,接著土耳其貨幣里拉也重挫至歷史最低。
不僅如此,土耳其10年期國債收益率當日大漲91個基點,錄得2014年以來最大漲幅。
更可怕的是,就連經濟相對發達的香港,也因近期港幣的連續觸近聯系匯率的下線,香港金管局被迫拋售外匯儲備,以穩定港幣的匯率。
就在上周,因港元兌美元匯價多次觸及弱方兌換保證水平,金管局再度分多次購入港元,港元保衛戰正在激烈的進行當中。
相對於中國來說,由於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抵禦外界沖擊的能力要比其他經濟體要強一些。
目前人民幣匯率只是小幅貶值,還看不出多大沖擊。事實上,我們也不必為人民幣匯率貶值有太大擔憂:
一方面,我國資本項目並未開放,國內外游資要想短期內大規模的離開中國並不容易。另一方面,中國也有3.1萬億的外匯儲備,可以足夠應對所有國際上的金融風暴來襲。
但是,如果要算人民幣的中長期穩定,那就主要有這幾方面因素:一是央行貨幣政策不可寬松。
試想,全球央行貨幣政策都在緊縮,如果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偏向寬松,那麼人民幣貶值將是趨勢性的。
舉個例子,在4月中旬央行宣布定向降准,向市場投放了4000億流動性,之後又進行了數次逆回購、MLF(中期便利)的操作。從表面上看,現在要比之前的大水漫灌要好得多。
但貨幣政策增加的流動性,會使人民幣匯率受到連續貶值的影響。
二是,銀行的信貸投放步伐並沒有減弱。
近日央行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018年前4個月新增人民幣信貸共計6.0393萬億元,平均每月1.5萬億元,同比2017年前4月5.32萬億元多增7200億元左右。所悉,在新增的貸款中有四成貸款流向房地產領域。
這加劇了人們對房地產泡沫破裂的擔憂。每月新增信貸1.5萬億,這是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而且還有四成流向房地產領域,難怪國內二三線城市房價漲勢如此威猛,房地產調控形同虛設。
現如今,大量信貸資金流入房地產業,這與決策層要求金融 「去杠桿,控風險」的調控目標「背道而馳」,而中國房地產處於最後的瘋狂階段,這將使人民幣匯率長期承受較大下行壓力。
三是,中國經濟下行趨勢明顯,盡管高層提出要「擴大內需,剌激經濟」,但是一季度GDP還是6.8%,預計二季度GDP很難超越前期。
從目前情況看,因為靠基建項目投資來支撐,經濟大幅下行壓力不大,但是如何促進民間消費和投資依然沒有實質性進展。
在中國經濟沒有特別起色的情況下,當前人民幣匯率還是存在一定的泡沫,上漲空間已經被封殺。
事實上,人民幣匯率中長期能否走好,主要看中國經濟能否走勢平穩健康,並不是看短期的GDP增速,而是要看GDP質量。
從目前情況看,由於居民、企業、地方政府的杠桿率都處於歷史高位。中國再走2008年大規模經濟剌激計劃已行不通了。
所以,只有加強經濟結構改革,拿出一系列剌激民間消費和投資政策來,徹底擺脫對房地產的過度依賴,這樣中國經濟才可能重新走上可持續發展軌道上來。
美元持續走強,人民幣略顯疲弱,其他非美貨幣卻處於一片哀嚎聲中。從短線來看,人民幣匯率因有資本項目管制、大量外儲護衛,難有大幅貶值的可能。
但長線看人民幣匯率是否存在泡沫,就要看中國經濟發展的質量,房地產泡沫風險能否化解,甚至是貨幣政策和信貸投放是否得到有效約束。如果再搞大水漫灌,且沒有經濟面作為後盾,人民幣匯率就會步入下降通道。
❸ 美元風暴來襲 人民幣匯率該往哪兒走
自4月中旬以來,美元指數出人意料的走強,漲幅一度超過5%。部分新興市場近來「慘遭重創」,阿根廷比索暴跌引發該國匯債「雙殺」,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恐慌情緒。土耳其、巴西、墨西哥、南非等國貨幣也出現不同程度的貶值。
令新興經濟體稍微鬆口氣的是:美元指數已連續三日走軟,只是跌勢趨緩,總體呈現沖高回落態勢。市場各方均認為,美國最新經濟數據不佳,CPI指數低於預期,市場降低了美國通脹及美聯儲升息的預期,所以美元指數開始出現回調。
盡管,各新興經濟之前受到美元指數上升的沖擊很大。但也有分析認為,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基本面已今非昔比:對美元的依賴度持續降低,匯率政策靈活性日益增加,內部通脹程度可控,經常賬戶余額大幅改善,外匯儲備普遍增加,應對資金流出的能力不斷增強。
另據IMF有關報告指出,今年新興經濟體的外匯儲備預估增加1440億美元,其中大多數來自亞洲新興經濟體。另據預測,亞洲新興經濟體GDP有望在今年增長6.5%,遠高於發達經濟體。
而我們認為,新興經濟體在抵禦美元指數上升沖擊的能力的確有所增強,同時新興經濟的GDP增速也比較強勁。但不容忽視的是,新興經濟體或多或少都有資產泡沫的存在,而一旦這些資產泡沫因游資離開而被擠破,那麼帶來負面影響也是不容小覷的。
不過,令人感到驚奇的是,人民幣匯率並沒有出現大跌。周一(5月14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大幅調升179基點,但終因市場對美元將繼續反彈存在相對一致預期,境內人民幣即期匯率小幅走軟17基點。近期,人民幣始終保持著穩中有跌的調整狀態,似乎受到美元指數反彈的沖擊遠不及其他新興經濟那麼明顯。
對此,多數市場人士認為,人民幣短期內肯定會出現「窄幅震盪,雙向波動」走勢。一方面,義大利有望順利組閣,這無疑會給歐元以支撐,而歐元走強,可以壓制美元升勢。
另一方面,5月14日MSCI將宣布A股納入MSCI指數名單,判斷此次A股有望實現一次性納入,這將在情緒上利多人民幣。因為可能會有一些境外指數基金投資A股市場,這將帶來外來資金流入中國。
現在問題來了,難道美元升值對人民幣匯率影響真的十分有限?中長期人民幣匯率究竟是該進入升值或者是貶值通道呢?對此,我們認為人民幣匯率中長期走勢將由以下三個因素決定:
首先,中國經濟能否達到穩增長的目標。一季度中國GDP增速為6.8%,表現還是比較靚麗。但是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加大,國際油價的飆升,國內房地產受到調控的影響,下半年中國經濟能否繼續保持平穩增速,還有待觀察。
近期,當局喊出了擴大內需的口號,很多人猜測中國又要搞4萬億投資的經濟剌激計劃。而我們認為,當下中國高層喊出的擴內需,就是指擴大民間投資和消費的內需,而只有民間投資和消費被啟動,中國經濟才有可能走上健康發展之路。不過,經濟結構的轉型是要經歷一段陣痛期的,所以短期的經濟下行恐怕不可避免。
再者,中國央行後續是否會展開定向降准。一個月之前,央行宣布於4月底降准,結果迎來了人民幣匯率的小幅下跌,央行降准也被市場認為貨幣政策寬松的跡象。目前,在全球央行都在收緊貨幣,只要中國央行貨幣政策稍有寬松,人民幣匯率就會出現貶值趨勢。
最後,國內系統性金融危機要避免,如果發生房地產泡沫擠破,那麼大量游資離開中國,屆時人民幣可能就會大幅貶值了。所以,現在就要金融去杠桿,房地產去投機化,守住系統性金融危機的底線,只要國內房地產不出現大問題,游資難以形成趨勢性的流出,這樣人民幣匯率就能夠保持穩定。
美元指數走強,對新興經濟形成了較大沖擊,而中國由於是新興經濟體中實力最強的,所以受到的影響暫時還不明顯。不過,要想讓人民幣長期保持穩定,那中國經濟必須可持續發展、貨幣政策必須穩中偏緊,同時要竭力避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而唯有這樣人民幣匯率的國際化道路才能走得更健康。
❹ 加息周期中的美元貶值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受哪些影響
一是從外部因素來看,美元的趨勢性貶值客觀上有助於人民幣匯率的穩中趨升。在現行的人民幣匯率制度下,為了保持人民幣匯率相對一籃子匯率的基本穩定,人民幣對美元的雙邊匯率事實上緊跟美元指數的走勢。特別地,2017年年初以來的人民幣升值顯然受到美元指數走弱的重要影響。展望未來,如果全球不發生大的經濟金融或地緣政治等風險事件,聯儲加息周期仍將伴隨著美元走弱趨勢,人民幣或仍有一定升值空間。
二是在中國經濟不出現顯著下行風險的前提下,未來密集落地的促進外資流入的措施也會對人民幣匯率形成一定支撐。近期尤其是博鰲論壇推出了一系列外資金融機構准入方面的開放措施;A股今年加入MSCI,債市明年納入巴克萊指數;此外,人民幣加入SDR後將使得國際機構進一步配置人民幣資產(目前人民幣在SDR中佔比排名第三,但截至2017年末國際機構對其持有量僅為第四名日元和第五名英鎊的四分之一)。與此同時,針對我國國內資本流出的措施暫未大幅放開。
三是為了避免中美貿易沖突全面升級,人民幣主動進行趨勢性貶值的概率偏低。匯率是至少兩個國家貨幣之間的比價,直接影響雙邊經貿甚至政治外交關系。美國長期存在對外貿易逆差,特別是2016年以來逆差增速加快。在目前中美貿易戰風險高企的背景下,人民幣如果主動趨勢性貶值無疑會加劇雙邊貿易爭端進一步升級,並可能將矛盾引致貨幣金融等其他領域,這顯然不是占優的策略。
一是近期聯儲加息周期中美元反而貶值的「異常」現象在歷史上也曾多次出現過,這與美元獨一無二的國際貨幣地位有關。聯儲加息往往發生在美國乃至全球經濟向好的時期,此時樂觀的經濟基本面疊加高企的金融風險偏好,促使全球投資者追逐美元以外的高收益資產,美元反而容易呈現出貶值特徵。
二是經濟基本面向好與金融風險偏好增強並非完全同步,從而每輪加息周期未必都會伴隨有美元貶值。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加息周期中出現了貶值態勢,其軌跡也並非一路走弱,期間會受到各種預期和沖擊因素的影響。例如,加息決議落地前美元可能會隨著加息預期的升溫而走強,但加息落地後隨即繼續走弱。
三是展望未來,如果全球不發生大的經濟金融或地緣政治等風險事件,聯儲加息周期仍將伴隨著美元走弱趨勢,這客觀上有助於人民幣匯率的穩中趨升。在中國經濟不出現顯著下行風險的前提下,未來密集落地的促進外資流入的措施以及避免中美貿易戰全面升級的考慮也會對人民幣匯率形成一定支撐。
❺ 人民幣兌美元貶值3%,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下跌5%,這到底該怎麼算,都是看人民幣嗎不需要考慮美元好
我們說的匯率,指的是兩個貨幣之間的比價,因此都是由一個貨幣對組成,而貨幣對都有約定的標價方法。
通常我們說的人民幣匯率,指的都是人民幣和美元的比價,用貨幣對表示就是USD/CNY,表明1美元值多少人民幣。
至於人民幣升值或貶值幅度怎麼計算,以下通過舉例說明。
2013年12月31日,USD/CNY收盤價在6.0539,而在2014年5月30日,USD/CNY收盤價在6.2473。表明5月30日美元對人民幣匯率較上年末上漲6.2473/6.0539 - 1=3.19%。
如果站在人民幣兌美元的漲跌角度看,則是(1/6.2473 - 1/6.0539)/(1/6.0539)= - 3.10%,表明人民幣對美元下跌3.10%。
❻ 美元匯率走勢在哪裡看比較准
很多軟體都可以看 東方財富 老虎證券APP等等,另外 美元匯率是個概念性詞彙,美元指數是美元兌其他6大貨幣兌的加權指數,通常是看美元指數。
❼ 美元為什麼貶值,美元匯率是怎麼確定的
我們經濟學老師說美國人聰明,NONO,我覺得美國人是賤。下載切入正題:
中國以及世界其他國家每年都在向美國佬出售服務或者是物品,我們知道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它欠世界人民的錢,欠多少呢?好像欠中國是一百多億個美金吧。所以,美國這個賤人,不過通貨膨脹對自己國家經濟的影響,將通貨膨脹率調高,這就意味著我們原來美國人欠的錢能買到的東西少了,for instance,原來1美金可以買一瓶水,現在10美金可以買一瓶水,通貨率高了,但美國佬欠我們的錢總量還是沒變,所以我們能換的東東少了。但我們也不是吃素的,國家政府要出售美金,我們的外匯,但迫於美國佬的淫威,沒有出售,但用美金在國外投資,QD2之類的,雖然在虧錢,但應該里扭虧為盈不遠了吧。o(∩_∩)o...哈哈,永遠支持中國
❽ 美元指數再創新高人民幣匯率該往哪兒走
美元近期連續上漲,最大的助推器是美國國債收益率持續上升。而歐債等貨幣的下跌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美元走勢。後市美國通脹預期的上升,以及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收緊,都將成為美元能否走強的關鍵。
而我們認為美元指數近期的走強,主要有三方面因素:首先,中美貿易爭端已經達成共識,從中美聯合聲明中可以看出,中國將承諾增加對美國商品和服務的進口,來縮短美中兩國的貿易逆差。這將對美國的就業和經濟復甦有利。而美國經濟的利好消息到來,剌激了美元指數的走強。
再者,歐元近期跌迭不休也是美元走強的重要原因。由於一系列歐元區經濟數據低於預期疊加義大利政壇危機發酵,歐元兌美元自4月下旬以來已下跌近5%。歐元是美元指數一籃子貨幣中權重最大的品種,與其說是美元走強,倒不如說是歐元太弱。未來如果歐元區經濟持續低迷,則會進一步推動美元走高。
最後,國際油價最近突破了80美元/桶,投資機構也紛紛調高了對油價後市預期。而油價上漲勢必會提升美國的通脹率,於是美債利率也將上調,這會提高在美聯儲後續的加息的頻率,這將進一步推動美元指數。
就在美元指數屢創階段性新高之際,離岸、在岸人民幣均下跌。截至發稿,離岸人民幣報6.3806,跌181個點子,跌幅為0.28%;在岸人民幣報6.3922,跌128個點子,跌幅為0.2%。市場預計人民幣匯率在當前位置窄幅波動,隱中有降。
事實上,美元指數的走強,對於新興市場國家就是剪羊毛。前幾天,南美國家阿根廷比索慘遭「匯債雙殺」,接下來,接著土耳其貨幣里拉也重挫至歷史最低。不僅如此,土耳其10年期國債收益率當日大漲91個基點,錄得2014年以來最大漲幅。
更可怕的是,就連經濟相對發達的香港,也因近期港幣的連續觸近聯系匯率的下線,香港金管局被迫拋售外匯儲備,以穩定港幣的匯率。就在上周,因港元兌美元匯價多次觸及弱方兌換保證水平,金管局再度分多次購入港元,港元保衛戰正在激烈的進行當中。
相對於中國來說,由於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抵禦外界沖擊的能力要比其他經濟體要強一些。目前人民幣匯率只是小幅貶值,還看不出多大沖擊。事實上,我們也不必為人民幣匯率貶值有太大擔憂:
一方面,我國資本項目並未開放,國內外游資要想短期內大規模的離開中國並不容易。另一方面,中國也有3.1萬億的外匯儲備,可以足夠應對所有國際上的金融風暴來襲。
但是,如果要算人民幣的中長期穩定,那就主要有這幾方面因素:一是央行貨幣政策不可寬松。試想,全球央行貨幣政策都在緊縮,如果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偏向寬松,那麼人民幣貶值將是趨勢性的。
舉個例子,在4月中旬央行宣布定向降准,向市場投放了4000億流動性,之後又進行了數次逆回購、MLF(中期便利)的操作。從表面上看,現在要比之前的大水漫灌要好得多。但貨幣政策增加的流動性,會使人民幣匯率受到連續貶值的影響。
二是,銀行的信貸投放步伐並沒有減弱。近日央行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018年前4個月新增人民幣信貸共計6.0393萬億元,平均每月1.5萬億元,同比2017年前4月5.32萬億元多增7200億元左右。所悉,在新增的貸款中有四成貸款流向房地產領域。
這加劇了人們對房地產泡沫破裂的擔憂。每月新增信貸1.5萬億,這是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而且還有四成流向房地產領域,難怪國內二三線城市房價漲勢如此威猛,房地產調控形同虛設。
現如今,大量信貸資金流入房地產業,這與決策層要求金融「去杠桿,控風險」的調控目標「背道而馳」,而中國房地產處於最後的瘋狂階段,這將使人民幣匯率長期承受較大下行壓力。
三是,中國經濟下行趨勢明顯,盡管高層提出要「擴大內需,剌激經濟」,但是一季度GDP還是6.8%,預計二季度GDP很難超越前期。從目前情況看,因為靠基建項目投資來支撐,經濟大幅下行壓力不大,但是如何促進民間消費和投資依然沒有實質性進展。在中國經濟沒有特別起色的情況下,當前人民幣匯率還是存在一定的泡沫,上漲空間已經被封殺。
事實上,人民幣匯率中長期能否走好,主要看中國經濟能否走勢平穩健康,並不是看短期的GDP增速,而是要看GDP質量。從目前情況看,由於居民、企業、地方政府的杠桿率都處於歷史高位。中國再走2008年大規模經濟剌激計劃已行不通了。所以,只有加強經濟結構改革,拿出一系列剌激民間消費和投資政策來,徹底擺脫對房地產的過度依賴,這樣中國經濟才可能重新走上可持續發展軌道上來。
美元持續走強,人民幣略顯疲弱,其他非美貨幣卻處於一片哀嚎聲中。從短線來看,人民幣匯率因有資本項目管制、大量外儲護衛,難有大幅貶值的可能。但長線看人民幣匯率是否存在泡沫,就要看中國經濟發展的質量,房地產泡沫風險能否化解,甚至是貨幣政策和信貸投放是否得到有效約束。如果再搞大水漫灌,且沒有經濟面作為後盾,人民幣匯率就會步入下降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