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政府如何干預匯率
政府幹預匯率的手段很多
比方說調整貼現利息
調整外匯儲備、中央銀行之間調撥,或官方借貸。
在外匯市場上買進或賣出外匯時,同時在國內債券市場上賣出或買進債券。
或者在外匯市場上通過查詢匯率變化情況、發表聲明等,影響匯率的變化,達到干預的效果。
② 國家干預匯率的目的
1.防止匯率在短期內過分波動
2.避免匯率水平在中長期內失調
3.進行政策搭配的需要
4.其他目的,如政府維持低匯率刺激本國出口
措施:
1.對銀行利率進行調整
2.調整存款准備金率
3.干預股市以間接干預匯率
③ 央行干預外匯市場的目的
隨著世界經濟發展的浪潮,外匯市場所影響到的范圍越來越廣。自從浮動匯率制出台之後,世界上工業國家的中央銀行始終保留了相當一部分的外匯儲備,主要目的就是方便對外匯市場隨時進行直接干預。通常在外匯市場的價格出現異常大或者是朝一個方向連續幾天劇烈波動的時候,央行會直接介入市場,通過商業銀行進行外匯買賣,試圖緩解劇烈波動。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匯率的異常波動常常與國際資本流動有著必然聯系,它會導致工業生產和宏觀經濟發展出現不必要的波動,因此,穩定匯率有助於穩定國民經濟和物價。現在國際資本跨國界的流動不但規模很大,而且渠道很多,所受到的人為障礙很小。工業國家從70年代末開始放寬金融方面的規章條例,進一步為國際資本流動提供了方便。在浮動匯率制的條件下,國際資本大規模流動的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外匯市場的價格浮動。如果大批資本流出美國,外匯市場上的美元匯價必然下降。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人們都期待某一國貨幣的匯率會上升,資本就勢必會流向該國。
第二,中央銀行直接干預外匯市場是為了國內外貿易政策的需要。一個國家的貨幣在外匯市場的價格較低,必然有利於這個國家的出口。而出門問題在許多工業國家已是一個政治問題,它涉及到許多出口行業的就業水平、貿易保護主義情緒、選民對政府態度等許多方面。任何-個中央銀行都不希望看到本國的出口因為本國貨幣的匯率太高而受到阻礙,也不希望看到本國外貿順差是由於本國貨幣的匯率太低而被其他國家抓住把柄。因此,中央銀行為這一目的而干預外匯市場。
第三,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是出於抑制國內通貨膨脹的憂慮。宏觀經濟模型證明,在浮動匯率制的情況下,如果一個國家的貨幣匯價長期性地低於均衡價格,在一定時期內會刺激出口,導致外貿順差,最終卻會造成本國物價上漲,工資上漲,形成通貨膨脹的壓力。在通貨膨脹已經較高的時候,這種工資一物價可能出現的循環上漲局面,又會造成人們出現未來的通貨膨脹必然也很高的期待,使貨幣當局的反通貨膨脹政策變得很難執行。此外,在一些工業國家,選民往往把本國貨幣貶值引起的通貨膨脹壓力作為政府當局宏觀經濟管理不當的象徵。所以,在實行浮動匯率制以後,許多工業國家在控制通貨膨脹時,都把本國貨幣的匯率作為一項嚴密監視的內容。
④ 國家干預匯率升降的手段有哪些
干預匯率是對本國貨幣保護的一項基本措施!歐洲會,日本經常干預,美國也在干預匯率,就是能不能幹預的動的問題!所以這件事情上所做解釋也無意。尤其在金融危機時代,為了保證經濟發展以及進出口貿易的進行干預匯率是極為正常的一件事。眾所周知 日元是公認干預最多的國家之一。外匯儲備在這里就不將了因為很多人都覺得美元在貶值我們為什麼要買國債,這事多國家經濟的另一種保護措施,我們是在美國經濟不好的時候有損失但是同另一個方面我們會有巨大的收獲!
裡面牽扯太多,只能說到這些!
⑤ 政府幹預外匯市場的目的是什麼
政府之所以干預外匯市場而不是放之完全由市場調控,是因為國家要預防非正常因素對外匯市場造成的負面影響,盡量避免非正常匯率波動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所以,政府幹預外匯市場的目的就是保證匯率處於一個合理的在國民經濟的承受能力內的波動范圍,進而保證國民經濟的正常發展.
⑥ 世界各國一般都有哪些常見的干預外匯的手段
一:直接外匯管制
直接外匯管制是指國家外匯管理當局對外匯買賣和匯率進行直接的干預和控制。包括數量管制和行政管制。
二:間接外匯管制
間接外匯管制是指外匯管理機構通過控制外匯的交易價格來調節外匯的成本和外匯供求關系,從而間接達到對外匯實行管制的目的。包括進口外匯公開標售和實行差別匯率制。
⑦ 國家外匯儲備怎麼去干預匯率有什麼作用呢
國家外匯儲備干預匯率對於不少投資者來將都知道中國是擁有最多外匯儲備的國家,而國家需要這么多外匯儲備將會用干預匯率走勢,而中國怎麼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呢?有什麼作用呢?將會在下文中詳細講解出來。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是怎樣干預匯率的?國家的外匯儲備是如何干預匯率的?相關評論:一個國家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的方法是: 1. 買入試圖干預的外匯,例如美元,降低本幣對該外匯的匯率。這種方法的本質是通過向市場提供更多的本幣,改變市場對本幣的供需關系,進而提高某種外匯對本幣的匯率。a. 這種操作的目的通常是抵禦某種外匯貶值對本國出口的影響。日本,以及現在的中國在目前美國過量發行美元條件下,經常採取這種操作。b. 這種操作在一定條件下雖然能夠保護本國的出口,但負面效果是被迫向市場注入了大量的本幣流動性,容易導致本國的通貨膨脹。而由於這種操作而獲得的大量外匯儲備也承受著貶值的風險。c. 這種操作不一定總是有效的。例如日本央行經常進行這種操作,但降低日元升值的效果並不明顯。表層原因是向市場上本幣存量很大,向市場注入的本幣不足以抵禦外匯投機者借入日元進行投機的總量。中國之所以可以控制人民幣的升值程度,很大程度上因為離境人民幣數量有限。雖然理論上講,央行可以無限地向市場注入本幣,但考慮到上面所說的通脹和外匯貶值的風險,買入外幣的操作不會無限度地進行下去。因此,這是一個在一國央行與國際外匯投機商之間的賭博。雙方的籌碼和風險不同,對未來匯率走勢的預期不同,造成這種操作的最終結果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2. 賣出某種外匯,提高本幣對該外匯的匯率,防止本幣大幅度貶值,上述買入某種外匯的逆向操作。a. 這種操作通常在發生經濟危機時,國際外匯市場為規避風險而大量買入抗跌能力較強的貨幣,例如美元,而造成本幣貶值的趨勢,直接目的是就是防止這種貶值所帶來的進口成本上升等一系列負面影響。本幣大幅度貶值除引起進口成本上升,間接引起通脹外,還會引起大量的外幣資本外逃,最終可能導致本幣的惡性貶值的貨幣危機。b. 這種操作是否成功的關鍵影響因素之一是本國外匯儲備的數量。減少短期資本流入流出的數量和速度是輔助方法。控制本幣流通數量,提高本幣短期流通成本以抵消外匯投機商的借入本幣並賣出本幣的投機操作也是配合買入外匯對匯率進行干涉的有力措施。c. 這種操作的最不成功的例子是1992年索羅斯阻擊英鎊的成功。當時英格蘭銀行為了防止英鎊兌馬克的大幅貶值,大量賣出馬克。但是由於英格蘭銀行的外匯儲備不足,賣出馬克的操作不足以抵消市場對英鎊貶值的預期,而加重英鎊貶值預期的正是索羅斯借入英鎊賣出馬克的投機。e. 這種操作最成功的例子是香港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抵禦索羅斯等國際外匯炒家對港幣的阻擊。除了賣出美元買入港幣外,提高港幣短期借貸利率,限制本地金融機構借出本幣,維持港股市值等措置有力地抵抗住了港幣的惡性下跌。中國大陸巨額外匯儲備的支持也是達到保護港幣目的的根本原因之一。總之,央行通過外匯儲備干預匯率的操作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避免發生本幣惡性升值或貶值的根本辦法是消除產生升值或貶值的預期,即平衡本國對外貿易,防止通脹,政府財政赤字,長期高估或低估本幣等影響本國貨幣匯率的潛在因素的積累效應。如何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國家的外匯儲備是如何干預匯率的?相關評論:比如說,國家增加外匯儲備,這樣社會上流通的外匯就少了,這樣物以稀為貴,外匯匯率相對人民幣就上升了。國家減少儲備,外匯流通的多,就便宜了 當本國的外匯市場的匯率出現很大波動時,就需要本國的中央銀行來進行調節。 因為外匯市場上引起匯率波動的主要原因是供需關系。 當一種貨幣供不應求時,此種貨幣就會升值,它對其他貨幣的匯率就會升高,此時中央銀行利用外匯儲備向市場賣出一定量此種貨幣時,市場此種貨幣的供給量增加,匯率便逐漸平衡。 當一種貨幣供過於求時,此種貨幣就會貶值,它對其他貨幣的匯率就會下降,此時中央銀行利用外匯儲備從市場買入一定量此種貨幣時,市場此種貨幣的需求量增加,匯率便逐漸平衡。 網路熱搜詞:外匯儲備 匯率,2011年國家外匯儲備,匯率 外匯儲備,國家外匯儲備局,國家外匯管理局匯率
⑧ 中央銀行為什麼要干預外匯市場,它一般採取什麼方式干預
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手段與效益
關於什麼是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有一個較為正式的定義。80年代初,美元對所有歐洲國家的貨幣匯率都呈升勢,圍繞著工業國家要不要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1982年6月的凡爾賽工業國家高峰會議決定成立一個由官方經濟學家組成的外匯干預工作小組,專門研究外匯市場干預問題。1983年,該小組發表了工作組報告(又稱傑根森報告),其中對干預外匯市場的狹義定義是:貨幣當局在外匯市場上的任何外匯買賣,以影響本國貨幣的匯率,其途徑可以是用外匯儲備、中央銀行之間凋撥,或官方借貸等。其實,要真正認清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實質和效果,還必須認清這種干預對該國貨幣供應及政策的影響。因此,在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手段上,可以分為不改變現有貨幣政策的干預(stehlized intervention,又稱消毒的干預)和改變現有貨幣政策的干預(nonsterilized intervention,又稱不消毒的干預)。所謂不改變政策的干預是指中央銀行認為外匯價格的劇烈波動或偏離長期均衡是一種短期現象,希望在不改變現有貨幣供應量的條件下,改變現有的外匯價格。換言之,一般認為利率變化是匯率變化的關鍵,而中央銀行試圖不改變國內的利率而改坐本國貨幣的匯率。中央銀行在進行這種干預時可採取雙管齊下的手段:
(1)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買進或賣出外匯時,同時在國內債券市場上賣出或買進債券,從而使匯率變而利率不變化。例如,外匯市場上美元對日元的匯價大幅度下跌,日本中央根行想採取支持美元的政策,它可以在外匯市場上買美元拋日元。由於大量買進美元拋出日元,美元成為它的儲備貨幣,而市場上日元流量增加,使日本貨幣供應量上升,而利率呈下降趨勢。為了抵消外匯買賣對國內利率的影響,日本中央銀行可在國內債券市場上拋債券,使市場上的日元流通量減少,利率下降的趨勢因此而抵消。需要指出的是,國內債券和國際債券的相互替代性越差,中央銀行不改變政策的干預就越有效果,否則就沒有效果。
(2)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通過查詢匯率變化情況、發表聲明等,影響匯率的變化,達到干預的效果,它被稱為干預外匯市場的信號效應。中央銀行這樣做是希望外匯市場能得到這樣的信號: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將要發生變化,或者說預期中的匯率將有變化等等。一般來說,外匯市場在初次接受這些信號後總會作出反應。但是,如果中央銀行經常靠信號效應來干預市場,而這些信號又不全是直的,就會在市場上起到狼來了的效果。
所消改變政策的外匯市場干預實際上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一種轉變,它是指中央銀行指接在外匯市場買賣外匯,而聽任國內貨幣供應量和利率朝有利於達到干預目標的力向變化。例如,如果馬克在外匯市場上不斷貶值,德國中央銀行為了支持馬克的匯價,它可在市場上拋外匯買馬克,由於馬克流通減少,德國貨幣供應下降,利率呈上升趨勢,人們就願意在外匯市場多保留馬克,使馬克的匯價上升。這種干預方式一般來說非常有效,代價是國內既定的貨幣政策會受到影響,是中央銀行看到本國貨幣的匯率長期偏離均衡價格時才願意採取的。
判斷中央銀行的干預是否有效,並不是看中央銀行干預的次數多少和所用的金額大小。從中央銀行干預外匯的歷史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兩個結論。
第一,如果外匯市場異常劇烈的波動是因為信息效益差、突發事件、人為投機等因素引起的,而出於這些因素對外匯行市的扭曲經常是短期的,那麼,中央根行的干預會十分有效,或者說,中央銀行的直接干預至少可能使這種短期的扭曲提前結束。
第二,如果一國貨幣的匯率長期偏高偏低是由該國的宏觀經濟水平、利率和政府貨幣政策決定的,那麼,中央銀行的干預從長期來看是無效的。而中央銀行之所以堅持進行干預,主要是可能達到以下兩個目的:首先,中央銀行的干預可緩和本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的跌勢或升勢,這樣可避免外匯市場的劇烈波動對國內宏觀經濟發展的過分沖擊。其次,中央銀行的干預在短期內常常會有明顯的效果。其原因是外匯市場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消化這種突然出現的政府幹預。這給中央跟行一定的時間來重新考慮其貨幣政策或外匯政策,從而作出適當的調整
⑨ 國家干預匯率的目的和措施有哪些
1.防止匯率在短期內過分波動
2.避免匯率水平在中長期內失調
3.進行政策搭配的需要
4.其他目的,如政府維持低匯率刺激本國出口
措施:
1.對銀行利率進行調整
2.調整存款准備金率
3.干預股市以間接干預匯率
匯通外 匯
⑩ 政府對外匯市場干預的方式有哪些
中央銀行在進行這種干預時可採取雙管齊下的手段:
(1)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買進或賣出外匯時,同時在國內債券市場上賣出或買進債券,從而使匯率變而利率不變化。例如,外匯市場上美元對日元的匯價大幅度下跌,日本中央銀行想採取支持美元拋出日元,美元成為它的儲備貨幣,而市場上日元流量增加,使日本貨幣供應量上升,而利率呈下降趨勢。為了抵消外匯買賣對國內利率的影響,日本中央銀行可在國內債券市場上拋債券,使市場上的日元流通量減少,利率下降的趨勢因此而抵消。需要指出的是,國內債券和國際債券的相互替代性越差,中央銀行不改變政策的干預就越有效果,否則就沒有效果。
(2)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通過查詢匯率變化情況、發表聲明等,影響匯率的變化,達到干預的效果,它被稱為干預外匯市場的「信號反應」。中央銀行這樣做是希望外匯市場能得到這樣的信號: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將要發生變化,或者說預期中的匯率將有變化等等。一般來說,外匯市場在初次接受這些信號後總會作出反應。但是,如果中央銀行經常靠「信號效應」來干預市場,而這些信號又不全是真的,就會在市場上起到「狼來了」的效果。1978年至1979年卡特政府支持對美元的干預,經常被認為是「狼來了」信號效果的例子。而1985年西方五國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的「廣場飯店聲明」立刻使美元大跌,就經常被認為是「信號效應」成功的例子。
所謂改變政策的外匯市場干預實際上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一種轉變,它是指中央銀行直接在外匯市場買賣外匯,而聽任國內貨幣供應量和利率朝有利於達到干預目標的方向變化。例如,如果馬克在外匯市場上不斷貶值,德國中央銀行為了支持馬克的匯價,它可在市場上拋外匯買馬克,由於馬克流通減少,德國貨幣供應下降,利率呈上升趨勢,人們就願意在外匯市場多保留馬克,使馬克的匯價上升。這種干預方式一般來說非常有效,代價是國內既定的貨幣政策會受到影響,是中央銀行看到本國貨幣的匯率長期偏離均衡價格時才願意採取的。
判斷中央銀行的干預是否有效,並不是看中央銀行干預的次數多少和所用的金額大小。從中央銀行干預外匯的歷史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兩個結論。
第一,如果外匯市場異常劇烈的波動是因為信息效益差、突發事件、人為投機等因素引起的,而由於這些因素對外匯市場的扭曲經常是短期的,那麼,中央銀行的干預會十分有效,或者說,中央銀行的直接干預至少可能使這種短期的扭曲提前結束。
第二,如果一國貨幣的匯率長期偏高偏低是該國的宏觀經濟水平、利率和政府貨幣政策決定的,那麼,中央銀行的干預從長期來看是無效的。而中央銀行之所以堅持進行干預,主要是可能達到以下兩個目的:首先,中央銀行的干預可緩和本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的跌勢或升勢,這樣可避免外匯市場的劇烈波動對國內宏觀經濟發展的過分沖擊;其次,中央銀行的干預在短期內常會有明顯的效果,其原因是外匯市場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消化這種突然出現的政府幹預。這給予中央銀行一定的時間來重新考慮其貨幣政策或外匯政策,從而作出適當的調整。 3、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歷史發展
從1973年到現在,工業國家的中央銀行經常在外匯市場上進行直接干預,其中較大的聯合干預約有5次,成功和失敗的兼而有之。對1976年—1979年美元弱勢的干預 在經過1974年至1975年的世界性經濟衰退以後,美國的經濟仍處於高通貨膨脹,高失業率和低經濟增長率的處境。卡特政府為了刺激經濟,決定採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雖然利率在上漲,但美國的通貨膨脹率漲得更快,外匯市場因此開始不斷地拋美元,使美元的匯價一路下跌。面對美元的跌勢,卡特政府決定干預外匯市場。1978年10月底,卡特政府宣布了一項反通貨膨脹的計劃,但由於對美國未來的貨幣政策並沒有明確的表示,美元反而在外匯市場上狂瀉。面臨馬克和日元升值的巨大壓力,德國和日本兩國的中央銀行被迫進行不改變自己政策為前提的大規模干預,買美元拋本國貨幣,但收效甚微。
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目標 自從浮動匯率制推行以來,工業國家的中央銀行從來沒有對外匯市場採取徹底的放任自流的態度,相反,這些中央銀行始終保留相當一部分的外匯儲備,其主要目的就是對外匯市場進行直接干預。 一般來說,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的價格出現異常大的、或是朝同一方向連續幾天劇烈波動時,往往會直接介入市場,通過商業銀行進行外匯買賣,以試圖緩解外匯市場的劇烈波動。對於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原因,理論上可以有很多解釋,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原因大致有三個。
第一,匯率的異常波動常常與國際資本流動有著必然聯系,它會導致工業生產和宏觀經濟發展出現不必要的波動,因此,穩定匯率有助於穩定國民經濟和物價。現在國際資本跨國界的流動不但規模很大,而且渠道很多,所受到的人為障礙很小。工業國家從70年代末開始放寬金融方面的規章條例,進一步為國際資本流動提供了方便。在浮動匯率制的條件下,國際資本大規模流動的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外匯市場的價格浮動。如果大批資本流入德國,則德國馬克在外匯市場的匯價就會上升,而如果大批資本流出美國,外匯市場上的美元匯價必然下降。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人們都期待某一國貨幣的匯率會上升,資本就勢必會流向該國。
資本流動與外匯市場變化的相關性對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產業配置和物價有著重要的影響。例如,當一個國家的資本大量外流,導致本國貨幣匯價下跌時,或者當人們預計本國貨幣的匯價會下跌,導致資本外流時,這個國家的產業配置和物價必然出現有利於那些與對外貿易有聯系的產業的變動。任何一個國家的產業從對外貿易角度來看,可分為能進行對外貿易的產業和無法進行對外貿易的產業兩種。前者如製造業,生產的產品可出口和進口,後者如某些服務業,生產和消費必須在當地進行。當資本流出貨幣貶值時,能進行對外貿易的產業部門的物價就會上升,如果這一部門工資的上漲速度不是同步的話,追加這一部門的生產就會變得有利可圖,出口因此也會增加,但是從國內的產業結構來看,資本就會從非貿易產業流向貿易產業。如果這是一種長期現象,該國的國民經濟比例就可能失調。因此,工業國家和中央銀行是不希望看到本國貨幣的匯價長期偏離它認為的均衡價格的。這是中央銀行在本國貨幣持續疲軟或過分堅挺時直接干預市場的原因之一。
資本流動與外匯市場變化的相關性對國民經濟的另外一個重要影響在於,大量資本流出會造成本國生產資本形成的成本上升,而大量資本流入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通貨膨脹壓力,影響長期資本投資。美國從80年代初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與擴張性財政政策,導致大量資本流入,美元匯價逐步上漲,而美國的聯邦儲備銀行(美聯儲)在1981年和1982年間對外匯市場又徹底採取自由放任的態度。西歐國家為了防止資本外流,在歐洲貨幣的匯率不斷下跌時,被迫經常直接干預外匯市場,並一再要求美聯儲協助干預。 第二,中央銀行直接干預外匯市場是為了國內外貿政策的需要。
一個國家的貨幣在外匯市場的價格較低,必然有利於這個國家的出口。而出口問題在許多工業國家已是一個政治問題,它涉及到許多出口行業的就業水平、貿易保護主義情緒、選民對政府態度等許多方面。任何一個中央銀行都不希望看到本國外貿順差是由於本國貨幣的匯率太低而被其他國家抓住把柄。因此,中央銀行為這一目的而干預外匯市場,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