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利用杠桿、浮力測物體密度的實驗題
利用杠桿,浮力測物體密度的實驗題實驗有什麼不足
用浮力知識測定物質的密度的實驗方法有:
一、測定固體密度:
1、將固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根據彈簧測力計測得的物重算出其質量;
2、使固體漂浮在水面,先算出固體所受的浮力,然後利用漂浮條件f浮=g物間接求得質量。
如測量鐵塊密度的實驗:
器材:茶杯、水、小鐵塊、細線和彈簧測力計。
實驗步驟:
(1)用細線將小鐵塊拴牢,並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其重力g;
(2)向茶杯中倒入適量的水;
(3)將彈簧測力計下端的小鐵塊浸沒水中,且不與杯壁、杯底接觸,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示數f。
二、測定液體密度
1、這類問題中,除了待測密度的液體外,一般還有密度已知的水、及一個能分別浸在水及待測液體中的固體。
2、處理此類問題時,一般是將「被固體排開的那部分待測液體」確定為研究對象,此研究對象的質量通常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
g
排液間接測得;其體積通常利用這部分體積與固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相等這一關系得出。
如測量牛奶的密度的實驗: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茶杯、水、小石塊,還有一些線繩。
實驗步驟:
(1)用細線將石塊系在彈簧測力計下,測出其重力g;
(2)向茶杯中倒入適量的牛奶,將彈簧測力計下端的石塊浸沒於牛奶中,不與杯壁、杯底接觸,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示數f1;
(3)用同樣的方法讀出石塊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2。
⑵ 應用杠桿來測礦石的密度
先用繩子吊起杠桿,一邊掛礦石,一邊掛勾碼找到平衡點,測出礦石力矩L1,勾碼力矩L2,設礦石重力G1,勾碼重力為G2則有G1L1=G2L2——————1再將礦石一端放入水中,移動勾碼,調節到平衡位置測出勾碼力矩為L3,則有(G1-F浮)L1=G2L3————————2密度=G1/V=G1/(F浮/水密度/g)=水密度*g*G1/F浮由1、2知F浮=G(L3-L2)/L2則礦石密度為水密度*g*L2/(L3-L2)/F浮
⑶ 把木棍當成杠桿側密度
如果杠桿不均勻,就無法確定L1和L2各段重心,更無法確定兩邊的力臂為L1,L2.兩邊力矩平衡後是相等,可是力臂根本無法確定!L1,L2就無任何意義,只能確定g 砝碼的力臂為L2,我同意樓上面朋友說的,可能是這個老師瞎搗騰!如果這樣也能得出杠桿的重量,我也希望你得到答案後能此後給出解釋,謝謝!
⑷ 誰能幫我總結一下物理實驗題中用杠桿測物體密度的方法
設計實驗:利用杠桿測固態物質的密度
使用器材:一個燒杯,水,一個不知重力的重物,細線三條,細木棒(當做杠桿)、刻度尺,一塊待測物體。
實驗過程:第一步:用細線把待測物和重物分別栓好,掛在杠桿的兩端,杠桿的中間用細線栓好,並且掛起來,通過調整中間細線的懸點使得杠桿達到水平狀態,用刻度尺量出中間懸點到待測物端的長度L1及中間懸點到重物端的長度L2;
第二步:將礦石浸沒於燒杯中的水中(懸於水中,不能接觸杯底),調整中間繩的拴點,使杠桿仍保持水平狀態,這時再用刻度尺量出中間懸點到待測物端的長度L3及中間懸點到重物端的長度L4。
公式推導:設待測物的密度為ρ,待測物的體積為V,另一重物的重為G。根據第一次的杠桿平衡條件,可得出下式:
ρ×V×g×L1=G×L2 --------1式
根據第二次的杠桿平衡條件,可得出下式:
(ρ-ρ水)×V×g×L3=G×L4---------2式
將2式兩邊分別除以1式兩邊,再將L1及L3移到等號右邊可得:
(ρ-ρ水)/ρ=(L1×L4)/(L2×L3)
將上式整理就可得到:
ρ=ρ水×L2×L3/(L2×L3+L1×L4)
⑸ 杠桿測量物體密度問題(利用杠桿自身重力)
分析:
假設杠桿粗細均勻,長為L,自身重G,待測物體積為V,密度為ρ;
「物體第一次不浸入水中」:
將待測物掛在杠桿一端,調節支點在距待測物端L1處杠桿恰好平衡,
則有: ρgVL1=G(L/2-L1)……①
「(待測物)第二次浸沒(水中)」:
調節支點在距待測物端L2處杠桿恰好平衡,
則有: (ρ-ρ水)gVL2=G(L/2-L2)……②
②÷①後可求得ρ=ρ水L2(L-2L1)/[L(L2-L1)]
⑹ 速度!利用杠桿和浮力測物體密度
步驟:1、將石頭和木頭分別掛在杠桿的兩端,調節使之平衡,用刻度尺量出木頭到支點的距離為L1
2、將石頭浸沒於水中,改變木頭到支點的距離,使之再次平衡,用刻度尺量出木頭到支點的距離為L2
表達式: p=(L1*p水)/(L1-L2)
⑺ 利用杠桿,浮力測物體密度的實驗題實驗有什麼不足之
利用杠桿,浮力測物體密度的實驗題實驗有什麼不足
用浮力知識測定物質的密度的實驗方法有:
一、測定固體密度:
1、將固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根據彈簧測力計測得的物重算出其質量;
2、使固體漂浮在水面,先算出固體所受的浮力,然後利用漂浮條件F浮=G物間接求得質量。
如測量鐵塊密度的實驗:
器材:茶杯、水、小鐵塊、細線和彈簧測力計。
實驗步驟:
(1)用細線將小鐵塊拴牢,並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其重力G;
(2)向茶杯中倒入適量的水;
(3)將彈簧測力計下端的小鐵塊浸沒水中,且不與杯壁、杯底接觸,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示數F。
二、測定液體密度
1、這類問題中,除了待測密度的液體外,一般還有密度已知的水、及一個能分別浸在水及待測液體中的固體。
2、處理此類問題時,一般是將「被固體排開的那部分待測液體」確定為研究對象,此研究對象的質量通常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 G 排液間接測得;其體積通常利用這部分體積與固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相等這一關系得出。
如測量牛奶的密度的實驗: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茶杯、水、小石塊,還有一些線繩。
實驗步驟:
(1)用細線將石塊系在彈簧測力計下,測出其重力G;
(2)向茶杯中倒入適量的牛奶,將彈簧測力計下端的石塊浸沒於牛奶中,不與杯壁、杯底接觸,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示數F1;
(3)用同樣的方法讀出石塊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2。
⑻ 如何用杠桿測液體密度
先把帶有刻度的杠桿固定在鐵架台上,調好平衡,然後把兩鐵塊分別掛在杠桿兩側,調整所掛位置,使杠桿恢復平衡,可分別測出兩鐵塊到杠桿支點的距離為L1和L2,用杠桿平衡公式得出m1L1=m2L2,得出m2,然後根據m2求出第二個鐵塊的體積V2=m1L1/L2p鐵。第二步再把第二個鐵塊浸沒在裝在燒杯中的待測液體中,再調節所掛位置,使杠桿再恢復平衡,就可以得出L3,再次用杠桿平衡公式,不過這次的第二個鐵塊的拉力就變為鐵塊的重力減去鐵塊在液體中受的浮力,可得出式子為:m1gL1=(m2g-F浮)L3,再把浮力公式代入,就可以得待測液體的密度了。
⑼ 給我一些有關杠桿的題目
1、在杠桿兩端分別縣掛質量相等的實心鐵塊和鉛塊,杠桿平衡,現將杠桿與掛著的鐵塊和鉛塊同時浸入水中,則( )。
A. 杠桿仍平衡 B. 杠桿失去平衡,懸掛鐵塊的一端下沉
C. 杠桿失去平衡,懸掛鉛塊的一端下沉 D. 無法判斷
2、
一輕質杠桿的兩端分別掛質量不同的實心鐵球(左邊的小),恰好保持水平,若將兩鐵塊同時浸沒水中後,則杠桿( )
A 左端下沉 B 右端下沉 C 仍然平衡 D 無法確定
3、杠桿兩邊掛有等體積的鐵球和銅球,水平平衡後,浸沒水中,杠桿掛哪個球的一端下沉?
4、 杠桿兩邊掛有等體積的鐵球和鋁球,浸沒水中杠桿平衡,將他們提出水面,杠桿掛哪個球的一端下沉?
答案;1、既然知道浮力小,前面的就不說了。假設兩端原來平衡比如都是100N,現在從下面推兩個球,第一個力大50N,第二個力小10N,那麼結合起來,第一個往下的力共50N,第二個90N,肯定第二個下沉。所以浮力小的下沉,這樣明白了不?
2、.設兩球M,m,桿長L,l,由條件ML=ml。
兩個體積:M/p,m/p,受到的浮力各是PgM/p,Pgm/p,其中P水的密度,p鐵的密度。
現在兩側同樣滿足(PgM/p)*L=(Pgm/p)*l
所以總的合力滿足平衡(Mg-PgM/p)*L=(mg-Pgm/p)*l ,C 3、因為;鐵的重力為G,銅的重力為G',則由杠桿平衡原理得GL=G'L'.
又因為他們體積相等,所以他們在受的浮力F也相等,且ρ鐵<ρ銅,所以G〈G'、L〉L'.故(G-F)*L<(G'-F)*L'.所以銅的一邊先下沉.
4、因為G鐵>G'銅.在水中平衡,同理(G-F)*L=(G'-F)*L',(G-F)>(G'-F),所以
L<L'.所以FL<FL',所以GL-FL=G'L'-FL',故GL>G'L',所以是鐵的一邊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