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保險業務員的提成那麼高
看來你沒有從事過保險行業。保險是用心、用辛勤的汗水和淚水交織出來的,是靠毅力打拚出來的。
找一個客戶購買保險,他可能不願意買,也可能已經買過保險。再說了願意購買保險的客戶也不是談一次就簽單的,10趟8趟很正常,有時候為了一張單子,還要等一兩年。
也不是賣給你一份保險,以後就不再搭理你了,定時還要回訪的,回訪是需要成本的,交通費、電話費及其它的費用。這些費用保險公司是不會報銷一分錢的。
保險傭金也不是全部都一樣,有的很低,連代理人員的日常費用都難維持。
正如樓上朋友談到,國外的傭金甚至高於保費。保險、保險,僅僅靠賣是絕對不行的!靠得的服務。只有服務好了,保險才能做好。做好了,才能賺到錢。
如果你覺得做保險提成高,你也可以做做試試
B. 保險傭金是怎麼提成的
保費1000元的話,業務員大概可以拿到200元左右。當然這是平均值,險種不同,這個專數字也不屬同。
不過我不知道你問這個問題是什麼意思。如果是想買保險希望業務員打折的話,我勸你還是算了吧。新保險法明文規定:「承諾客戶保險合同條款規定以外的利益的,處以五萬以上三十萬以下罰款。」所以,如果業務員靠返佣來拿單的話,如果有人投訴他,他就死定了。
順便,如果要想業務員少賺傭金,其實只有一個辦法:每個人都買保險。現在之所以保險業務員要拿高比例傭金(當然,我不認為高,因為國家有規定,傭金不得超過總保費的5%,只不過是保險公司把它提前到第一年發放而已),是因為買保險的人太少了。如果每個人都自覺的買保險的時候,保險業務員的傭金自然沒這么高了。。。
C. 保險公司是怎麼掙錢的
D. 保險公司是靠什麼來掙錢的怎麼獲得的收益
保險公司賺錢的途徑有很多,通過各種債券、股票、基金等保值。具體的方法包括這些:
保險公司靠承保利潤賺錢
承接保險責任後,預期所獲得的利潤。出險率是一個比例,出險賠付金額有一個預定金額。兩者相乘就是做這樣的單子一單的平均成本。那麼保險公司所收保費(減去傭金以後)-平均成本=承保利潤(預期的)實際承保利潤是事後計算的。
保險公司靠投資收益賺錢
1)、凈投資收益:第1部分(來自利息、股息等收入),用凈投資收益/投資資產加權平均,得到凈投資收益率。
2)、總投資收益:把1-4部分加總起來稱為(凈投資收益+買賣差價+資產減值+交易型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用總投資收益/投資資產加權平均,得到總投資收益率。(其並不包含可供出售類金融資產的浮盈浮虧。)
3)、真實投資收益率:(即凈值增長率(太保叫凈值增長率、人壽叫綜合投資收益率))真實的投資收益其實是1-5部分的加總(凈投資收益+買賣差價+資產減值+交易型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1-5部分加總用/投資資產加權平均,得到的就是凈值增長率。
E. 保險公司的錢是怎麼賺來的呀,怎麼利潤那麼大呀
經常會遇到這個問題:
」這家保險公司靠譜嗎?「大陸目前有近200家保險公司,很多人的印象中只有那幾家大公司。
問題很大,三言兩語講不清。我很無奈:很多人因為信息不對稱,看到一款自己沒聽過的保險產品,下意識懷疑產品的安全性,覺得這家保險公司不靠譜。
今天,就給大家好好講講如何衡量一家保險公司是否靠譜。如何衡量呢?我將以下面6個指標作為判斷因子:
● 綜合償付率
●風險綜合評級
●凈利潤和資產收益率(盈利能力)
●銀保監會官網披露的處罰公告
●年度財報
●保險公司綜合服務評價等級
01 保險公司的綜合償付率
綜合償付率:衡量保險公司的一個財務指標,償付率>100%則表示這家公司經營狀況良好。每個季度保險公司都會公布自家的綜合償付率,也是判斷一家保險公司運行良好與否的核心指標。
如何查看各家保險公司的綜合償付率呢?
有兩種方法:
上保險公司官網
保險公司籌建申請資料清單,硬體軟體一個都不能少
以上是成立一家保險公司要具備的基本條件和資質,門檻遠高其它大多行業,絕非有些人所想的搭個草台班子,就能唱大戲。銀保監會對保險公司的監管措施
報表季度報送
每個季度,保險公司都得向保監會上交「償付能力報告、財務會計報告、精算報告、合規報告」,一舉一動,都給盯得死死的。
償付能力要求
衡量保險公司財務狀況的基本指標,規定償付能力率不得低於100%(償付能力率只要高於100%,那就是安全的)。
責任准備金
每年會從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中,提取一部分交給保監會,以此保證基本的理賠。
●公積金
保險公司必須從每年的凈利潤中拿出一部分,作為彌補「來年可能出現的虧損」。
保險保障金
每家保險公司上交保費的0.05%~0.8%給保監會,作為兜底保障,以防某家保險公司出現重大變動。
再保險制度
通俗來講就是保險公司的保險公司(保險公司也要買保險)。
資金運用限制
保險公司是靠投資掙錢的,為了防範風險,保費限制以下4種投資用途:
銀行存款;
債券、股票、基金;
不動產;
國務院規定的其它資金用途。
總結:以上的諸多內容,主要想給大家強調,一家保險公司從成立到運行,都會受到非常嚴格的監管限制,無論大公司還是小公司、線上還是線下,都是如此。
這些運行指標,現在很良好,難保幾年後、幾十年後依然良好,所以最終的賠付還要要看合同條款。
F. 保險公司是怎麼賺錢的
保險公司賺錢的三個渠道:利差、費差和死差。保險公司賺錢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請看這篇文章《保險公司靠拒賠賺錢嗎?真實情況是?》
下面,我們具體看看保險公司主要是靠什麼盈利:
根據保險法,必須要持有銀保監會批準的保險業務經營許可牌照,並接受賠付能力監管,才可以賣保險。
奶爸給你說說保險公司是怎麼賺錢的,他們主要利潤來源於:死差率、費差率、利差率。
1. 死差率
保險公司的被保險人實際死亡率與預計死亡率的差異。保險公司根據過往數據預期購買某壽險產品每10W人中有10人死亡(所謂的預定發生率),但最後只有6人死亡,4個人沒有在期限內死亡而不用賠付的部分,就是保險公司的死差收益,反之就是死差損失。
2.費差率
保險公司的實際經營費用支出與預計費用的差異。如果保險公司運營一個產品預計發生1000萬費用,實際經營費用只用了800萬,那麼結余的200萬就是費差益,反之就是費差損。
3. 利差率
這里是保險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保險產品的保費也會有定價利率,比如說是3.5%((所謂的預定利率)),但是實際保險公司拿了你的保費去進行投資後獲得的回報是5.5%,那麼5.5%-3.5%=2%就是利差益,反之就是利差損。
能成立保險公司的,都是需要有一定的資本實力的,況且即使保險公司都有銀保監會的監管,不會輕易倒閉。
望採納!
資料來源:奶爸保
G. 保險公司是怎麼賺錢的只靠保費盈利嗎
你好,都知道保險公司賺錢,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會知道保險公司真正是怎麼賺錢的。
今天奶爸就和大家揭秘一下保險公司的盈利模式。《你聽說過保險公司的「三差戟」嗎?》
一、保險公司的「三差」
保險公司的盈利主要分為三部分,也稱為保險盈利的「三差」。
「三差」包括:死差、費差、利差
1.死差
死差就是保險公司預定死亡率與實際死亡率的差異,可以理解為賠付率估算的差異。
保險公司承保後,一旦出現出險情況,就需要為投保人提供保障賠付金額。
所以,出險情況越多,保險公司需要賠付的錢就越多,公司的損失就越大。
2.費差
費差中的費用,指保險公司運作過程中產生的資金消耗,其中就包括保險銷售產生的傭金、各項管理費用、推廣費用,以及小至保險公司場地的水電租金都屬於保險公司的費用。
保險公司每年都會估算好需要花費的各項資金,形成一個預估費用。
3.利差
還跟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利差才是保險公司利潤來源的大頭。
利差就是保險公司實際投資收益與需要支付的資金成本的差額。
二、保險產品的定價模式
1.預定發生率
保險公司承保後,一旦出險就需要賠付,任何承保責任都有一定的發生概率(死亡率、重疾率、意外發生率等等),所以保險公司需要衡量保險事件發生的概率。
2.預定費用率
保險公司運作的成本費用同樣會納入保費的計算中,各項成本費用越高,保險產品的定價越高,反則定價越低。
3.預定利率
預定利率的高低和保險產品的價格直接相關。
通俗點理解就是保險公司提供給客戶的回報率。
三、奶爸總結
在選擇保險產品時,出發點是保障需求,而不是為了占保險公司便宜,保險公司賺不賺錢並不直接決定保險值不值得買。
資料來源:奶爸保
H. 保險公司給員工40%的提成還怎麼賺錢啊
有些是40%,有些只有2%,而且每年都減。
保險就是分擔風險,假設10個人買保險,中間有一到兩個人出了事,其他八個沒事,那麼剩下的八個人承擔了風險,可能還有剩餘,這塊就是保險公司掙的。
保險公司一般前五年是不賺錢的,是在往裡墊錢,第五年起才開始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