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舉啞鈴會使手臂變粗嗎
相信不同的健身朋友會有各種不同的方法達到擴胸的目的,但是你知道比較有效的方法是什麼嗎?
端先你們要打破關於健身的迷信。對於出入健身房想要練出胸肌的男人來說,比較容易迷信台式壓床。壓床當然也有它的用處,許多健身協議都會提到它,但是關於它,你要清楚以下幾點事情。
如果你想要使肌肉處於比較大運動量以達到刺激它們生長的目的。當你在這樣一張板上躺下來,開始上推,然後會怎樣?杠鈴會停在那兒動不了。所以實際上說鍛煉肌肉比較好的工具不是舉重台,而是卧推台。
如果你還沒有熱身的話,剛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不要那麼大的運動量。你坐在啞鈴椅上躺下來,想像著用卧推樣的姿勢。兩腳收後,肩部放平,然後臀部用力,你的臀部,上肩和後腦勺緊貼著檯子。通過活動手腕刺激更多的肌肉纖維,那麼效果也就會更好,你想更進一步的話,還可以掄圓手臂。
做杠鈴運動時候你就不能這樣。你要先推起,然後一起用力,這樣能使你在收縮的時候效果更好。因為杠鈴運動需要使用胸部的肌肉發力。啞鈴的另一個優勢是安全。這有助於彌補肌肉不平衡,雖然我沒有聽到腹部胸部肌肉的撕裂,但是躺在檯子上舉杠鈴的人卻不少。所以我建議你如果真的想事半功倍比較好80%的努力練習啞鈴,剩下的用在杠鈴上。
由於啞鈴訓練中關節活動幅度很大,所以在訓練前要注意充分的熱身,包括5-10分鍾的有氧訓練熱身和身體主要肌肉的伸拉。在重量的選擇上也要注意,尤其是在訓練的前十幾分鍾,要選擇比較大負荷55%-70%的啞鈴。動作的速度不要過快,要有控制性,尤其是腰腹的穩定性很重要。訓練中發力的時候吐氣,回落吸氣。訓練動作要避免單一,全身均衡是比較重要的。啞鈴訓練還可以幫助女性的肌肉更有彈性、提高女性的基礎新陳代謝,達到減肥不反彈的效果。
B. 在舉啞鈴的過程中手臂的什麼什麼和骨骼參與了協調活動
---深圳市領域健身
正確舉啞鈴的動作應是———站立或坐姿均可,背部挺直,雙手握啞鈴,分開雙臂使上臂與地面平行、小臂與地面垂直,這就是初始位置,跟投降的動作很像;靠肩部發力將啞鈴推向頭頂上方,運動軌跡呈弧線,注意兩只啞鈴不要碰撞在一起;在肘部完全伸直前停止上舉、轉做較慢的有控制的下放動作,返回到初始位置時即停止下降。一般做3~4組,每組10~15次。啞鈴推舉中的杠鈴推舉、機械推舉,都能夠較全面地鍛煉肩部肌肉群;用啞鈴做側平舉、前平舉、俯身側平舉,分別能比較獨立地鍛煉肩部肌肉的前、中、後三個部分。舉啞鈴鍛煉肩部不要過於頻繁,給它較長的休息時間,反而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C. 當人舉啞鈴和托鐵球時,人的手臂可以看成是一個什麼杠桿
初中物理題目?
是一個費力杠桿
D. 如圖1所示,當人曲臂將啞鈴舉起時,人的前臂可以看作一個杠桿,肘關節O為支點,肱二頭肌對前臂A處的拉力
作用在杠桿上的阻力等於啞鈴在重力:F2=G=mg=9kg×10N/kg=90N,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
所以,F1×2cm=90N×30cm,
所以,F1=1350N.
動力臂小於阻力臂是費力杠桿.
故答案為:1350;費力.
E. 如何用啞鈴練手臂肌肉
誰都希望肢二頭肌不斷增長,但大多數人不知道如何做到這一點。他們機械地模仿流行的訓練模式,結果是無所收獲。肱二頭肌是個非常頑固的部位,若訓練方法不當,則跟沒練一樣。
我曾經嘗試過各種訓練方法、最終發現了促進肱二頭肌最佳增長的十大秘訣。
一、高訓練量
在肱二頭肌訓練中,很少有人練到足夠的組數。害怕艱苦訓練的人常說,肪二頭肌是個小部位,每次訓練不能超過9組。實際上即使做20組你都無法「震撼」它,而僅僅是在「撓癢癢」。一個高效的震撼訓練至少要做20組,而且這20組都必須是正式組,每組都得做到力竭。
二、超級組訓練法則
超級組訓練法則對增大肱二頭肌特別有效,它能刺激更多的肌纖維,創造更好的充血。我在每次訓練中都採用超級組訓練法則。採用超級組訓練法則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每個練習都做超級組,僅是每組的最後兩個練習採用。 2.杠鈴彎舉不要採用超級組訓練法則。因為這個復合練習需要強大的能量和充分的恢復。 3.除了肱二頭肌之外,不要把肱二頭肌與其它部位聯合在一起做超級組。二頭肌與三頭肌功能相反,輪流訓練可保證充足的恢復時間。二頭肌訓練的最後一個練習與三頭肌訓練的第一個練習聯合做超級組,正好能過渡到三頭肌訓練中去。 4.在用超級組法則聯合練二頭肌和三頭肌時,應盡量選擇相同用力水平的練習,如啞鈴斜板彎舉與單臂啞鈴屈伸,或坐姿啞鈴交替彎舉與站姿頸後臂屈伸的組合。 5.能用於超級組訓練的肱二頭肌練習只有啞鈴彎舉、斜板啞鈴彎舉、坐姿杠鈴彎舉和拉索彎舉。相比之下,站姿杠鈴彎舉太重了、啞鈴集中彎舉太輕了,機器彎舉又太孤立了。
三、每組都練到力竭
每一組都應練到力竭,不論使用多大重量或做多少次,只有練到力竭才能確保對肱二頭肌震撼性刺激的要求。
四、採用較低的次數
只統計那些在68次范圍內達到力竭的訓練組。如果每組超過8次,則附屬肌肉可能在肱二頭肌完全力竭之前就疲勞了。如果無法做到6次,則表明二頭肌沒有在附屬肌肉取代用力之前達到力竭。
五、經常打亂訓練次序
假定最大的力量應該分派給最重的練習,那麼結論就是每次肱二頭肌訓練都應以杠鈴彎舉開始。但是,人體具有驚人的適應能力,適應過程是如此微妙,以至於幾乎察覺不到附屬肌肉已經暗中分擔了不少本應由肱二頭肌完成的工作。
通過每次以不同的練習開始,附屬肌肉就沒有機會去適應,肱二頭肌就會被迫做所有的工作。例如,如果你經常以斜板啞鈴彎舉或啞鈴交替彎舉代替杠鈴彎舉開始訓練,即使用的重量減小了,但訓練卻會更有效,因為一切工作都是在附屬肌肉還在考慮如何幫忙時由二頭肌單獨完成的。
六、舷二頭肌和肱三頭肌一起練
除三頭肌外,不要將二頭肌與其它任何部位一起練。如果像許多健美運動員那樣,將二頭肌與胸部一起練,則因胸部訓練消耗了大量能量,即使你覺得已經為工頭肌付出了100%,它們得到的卻只有80%。如果每次只練一個部位,那你將得到更好的震撼性刺激效果。
七、啞鈴彎舉
啞鈴彎舉之所以成為鍛煉肱二頭肌的理想練習,是因為它們通常是交替進行,允許每個胳膊有更多的恢復時間,使你能採用盡可能大的訓練重量。
啞鈴集中彎舉是個例外,這個動作過於孤立,而且無法使用大重量,因而很難成為有效的增大肌肉塊動作。我通常用它來熱身,喜歡每次都緩慢地彎舉到掌心向上並進行頂峰收縮,這樣能產生強烈的充血。同二頭肌訓練的其它練習一樣、採用金字塔式增重做5組,每組68次,這是個有效的訓練動作,但我仍然不把它計入正式訓練。
八、斜板彎舉
確保在每次肱二頭肌訓練中都包括斜板彎舉,這個動作能提供其它姿勢無法做到的借力與孤立的組合。在肘關節被支撐的情況下,它是個借力練習,但由於肩膀也被支撐著,故它又是個孤立練習。我喜歡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做斜板彎舉,當墊子保持傾斜時,我藉助墊子的支撐,後拉身體以產生更多杠桿作用;當墊子垂直時,手臂筆直向下,杠桿作用減小,可迫使肪二頭肌更孤立地做練習。
斜板彎舉應該用單臂和啞鈴來做,或者用雙臂和杠鈴或曲柄杠鈴來做。啞鈴可使你轉到手心向上或者進行直握彎舉,刺激二頭肌的不同區域。採用杠鈴時,所有的壓力都集中施加在二頭肌的肌腹上。
九、杠鈴彎舉
前面曾說過,不得在超級組訓練中採用杠鈴彎舉。但這並不意味著永遠不用這個動作,恰恰相反,任何肱二頭肌增長訓練都離不開它、因為沒有其他辦法能促使肪二頭肌及其附屬肌群最大限度地增長。每個肌群都至少需要一個復合練習。
我的肪二頭肌訓練很少用完全的杠鈴彎舉做到底,5組練習,第1組做8次到力竭,隨後4組做6次到力竭,每一組都使用盡可能大的重量,不用欺騙法則,而是讓二頭肌做所有工作。我經常以杠鈴彎舉最大重量的70%做不完整動作的杠鈴彎舉結束二頭肌訓練,這是反傳統的做法,但每次練完後我的二頭肌就像要爆炸一樣。具體做法是,坐在凳上做,並確保不把杠桿下放到觸及大腿。我閉上眼睛,不停地做,直到無法堅持。
十、保持對重量的控制
為了從彎舉中獲得最佳效果,在動作的伸展階段應該保持對重量的控制,以較慢的速度下放。不加控制的快速下放不僅降低了訓練效果,還會增加肱二頭肌受傷的危險、甚至導致肘關節肌腰炎。
在收縮階段把意念集中在肱二頭肌上,在頂部進行頂峰收縮。要盡切辦法忘記你所舉的重量。如果感覺不錯,則試著增加一些重量;如果感黨不適,則應適當減少重量、直到出現帶給你最佳充血的重量。不要等到受傷來教你如何正確地訓練。
很多健美運動員怕別人看見他採用的訓練重量太輕,請不要忘了、我們不是在為別人練,而是在為自己練。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1429067.html?si=8
細談啞鈴卧推
卧推是訓練胸肌最好的動作,同時也是許多健美愛好者最喜歡練的動作,大部分的訓練者以杠鈴卧推為主——的確其是訓練上半身最好的動作,對80%訓練者的來說很有效。那20%的人呢?答案是啞鈴卧推。此外,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杠鈴卧推之後也可試著練習啞鈴卧推,你會有不同的感覺的。
起始位置:仰卧在平的卧推凳上,兩腳平踏在地上。兩肘彎曲,握住啞鈴,拳眼相對,手心朝腿部的方向,啞鈴的軸線位於乳頭上方1厘米處(胸肌中部),抵住胸部。
動作過程:向上推起,兩肘內收,夾肘的同時夾胸。啞鈴向上的同時略向前偏,呈拋物線的運動軌跡。兩臂伸直時,啞鈴重心接近處於肩關節的支撐點上。但不要正好位於肩關節的支撐點上,這樣會使骨骼支撐住啞鈴的重量(這種由骨骼而不是肌肉支撐重量的情況稱為「鎖定」),使得胸肌放鬆,影響鍛煉效果。然後,使兩直臂向兩側張開,兩臂慢慢彎屈,啞鈴垂直落下,下降至最低處時,即做上推動作。重復。
呼吸方法:上舉時吸氣,下落時呼氣。
重點鍛煉部位:胸大肌、三角肌和肱三頭肌。
訓練要點:
1、不要把背和臀部拱起或憋氣,這樣會使肌肉失去控制,是危險的。
2、在練胸大肌的同時,應加強上臂肱三頭肌的鍛煉。沒有發達的三頭肌,就不可能卧推起大重量的杠鈴,也就不能練出發達的胸大肌。
3、起始時,要把啞鈴的軸線置於乳頭上方1厘米處(胸肌中部),才能讓胸大肌發力。如果啞鈴舉在肩膀上,只能鍛煉肩部肌肉。
4、一定要注意將兩肘展開,做卧推時雙臂在體側張開,因而能基本上只靠胸肌用力來完成動作。寬間距時主要鍛煉胸大肌,窄間距時主要鍛煉三角肌。
5、胸部肌肉練習效果不理想。可試試上斜推舉,躺在有一定的傾角(約 20—25度)的斜板上,再以同樣重量的杠鈴或啞鈴進行練習。由於從另外一個角度給予肌肉一個新的刺激,你很快就會看到新的效果。
組數與次數:
1、 在6—8次范圍內達到極限次數。多於8次,身體其它部位將進入有氧運動狀態;如果少於6次,說明輔助肌已參與了運動,而主肌還沒有完全疲勞。
2、 多組數:無論哪個身體部位都必須一組接一組練到神經突觸發不出沖動為止。如果你輕信了訓練過度的說法,肯定達不到這個要求。所謂訓練過度,不過是些懦夫為掩飾自己的無能而編造出來的借口。真正的沖擊式鍛煉不光要做到20組以上,還要把每組都做到極限次數。算組數時不要把熱身組計算在內,盡管它們是必需的。
3、 訓練的多樣性。要經常變化訓練的組數與次數,以及動作的安排,以打破身體的適應,獲得肌肉的突破性增長。
相關動作
A重點鍛煉部位:胸大肌上部,其次是三角肌前束和肱三頭肌。
B.開始位置:仰卧在上斜角度為35-45度的卧推凳上。
C.動作過程:兩臂伸直持啞鈴位於肩的上部。放下至胸部上方(接近鎖骨處)時吸氣。下降至最低處時,即做上推動作,上推時呼氣。
D.訓練要點:練習過程將主要力量集中在胸大肌上,使胸肌始終處於緊張狀態。肱三頭肌作為次要的補充力量。
下斜啞鈴卧推:
掌心相對啞鈴卧推:掌心相對握住啞鈴,且雙臂靠近身體。
單臂卧推:應採用較輕的重量。此種方法可發展兩胸的平衡與控制力。開始時,一手握啞鈴,另一隻手可幫助支持一下。
參考資料:http://www.yelg.com/ArticleShow.asp?ArticleID=493
看看啞鈴專家怎麼說:
http://www.yelg.com/search.asp?keyword=啞鈴
把上面的字母加漢字全復制到地址欄中,並回車。就能出來很多的啞鈴相關東東啦
全身都可以訓練到!
練啞鈴,讓你更協調
在做啞鈴練習的時候,兩只啞鈴是完全獨立的,如果你訓練時間不長,很可能在做動作的時候搖搖晃晃。所以,在所有啞鈴訓練中,身體為了保持平衡和穩定性會動用一切可能參與的肌肉,包括所有細小的協助肌和穩定肌,而這對我們身體的鍛煉是非常有益的,它不僅可以提高人的協調性和控制力,也會使你在生活中看起來動作更優雅、身材更挺拔。如果你的身體肌肉出現兩邊不對稱的情況,還可以做一些單側訓練。
充分熱身
由於啞鈴訓練中關節活動幅度很大,所以在訓練前要注意充分的熱身,包括5~10分鍾的有氧訓練熱身和身體主要肌肉的伸拉。在重量的選擇上也要注意,尤其是在訓練的前十幾分鍾,要選擇最大負荷55%~70%的啞鈴。動作的速度不要過快,要有控制性,尤其是腰腹的穩定性很重要。訓練中發力的時候吐氣,回落吸氣。訓練動作要避免單一,全身均衡是最重要的。
啞鈴訓練還可以幫助女性的肌肉更有彈性、提高女性的基礎新陳代謝,達到減肥不反彈的效果。
啞鈴全身循環訓練
(啞鈴重量3~5公斤)
訓練方法
主要鍛煉部位
半蹲 20~25次
大腿、臀部
手臂彎舉 30~35次
手臂前側的肱二頭肌
背部劃船 20~25次
背部
箭步蹲 15~20次
大腿、臀部
頸後臂屈伸 20~25次
手臂後側的肱三頭肌
硬拉 25~30次
腰部
側平舉 20~25次
肩部
每個動作之間休息15秒種,共做3個循環。每周做3次。5周之後可以增加到4個循環。
如果實在找不到啞鈴也可以用字典、水瓶甚至兩個木瓜來代替。
塑身效果
啞鈴操對全身各部位都有減脂塑型的效果,特別是手臂、雙肩、背部,還可以拉長肌肉,讓身體變得纖細。大概2個月,效果就出來了。
適應人群
啞鈴操的適合人群很廣,基本上所有的人都可以試試。
練習攻略
充分熱身:做這樣的器械運動,要是沒做好熱身,損傷幾率就會加大。
動作標准:拿著啞鈴,自然不可能「亂揮亂舞」。動作雖然不難,但一定要標准,如果不到位,很可能練錯了肌肉,不該練的那塊拚命練,該練的反而沒練到。
適度彎曲:肘關節要略彎曲,要是「綳」得太直,很容易受傷。
學會放鬆:最後的放鬆也很重要,這有利於肌肉向長線條、流線型發展。剛做啞鈴操,肌肉和關節會有點疼痛,運動後要注意休息。
小貼士
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啞鈴?
1、可拆卸式的啞鈴,挑選時要注意螺絲的質量,最好選擇品牌產品,因為質量不好的容易脫扣,比較危險。
2、選擇重量合適的啞鈴。連續舉15~25次,感覺接近極限的,是適合你的重量;如果舉15次就感覺支持不住了,說明這個重量超重。
3、可以根據不同訓練目的選擇:建議你最好選擇兩副啞鈴,一副重、一副輕。重的啞鈴訓練大肌肉群,胸、背、腿等。輕的啞鈴訓練小肌肉群,手臂、肩膀、小腿等。
不同價格有什麼區別?
1、 塑膠的啞鈴顏色比較鮮艷,在家裡也可以練習,放到地上時聲音很輕,但塑膠的比較怕磨。
2、 不銹鋼的啞鈴比較抗磨損,適合在戶外用。
(附圖)細談啞鈴卧推
原文:http://www.yelg.com/ArticleShow.asp?ArticleID=493
卧推是訓練胸肌最好的動作,同時也是許多健美愛好者最喜歡練的動作,大部分的訓練者以杠鈴卧推為主——的確其是訓練上半身最好的動作,對80%訓練者的來說很有效。那20%的人呢?答案是啞鈴卧推。此外,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杠鈴卧推之後也可試著練習啞鈴卧推,你會有不同的感覺的。
起始位置:仰卧在平的卧推凳上,兩腳平踏在地上。兩肘彎曲,握住啞鈴,拳眼相對,手心朝腿部的方向,啞鈴的軸線位於乳頭上方1厘米處(胸肌中部),抵住胸部。
動作過程:向上推起,兩肘內收,夾肘的同時夾胸。啞鈴向上的同時略向前偏,呈拋物線的運動軌跡。兩臂伸直時,啞鈴重心接近處於肩關節的支撐點上。但不要正好位於肩關節的支撐點上,這樣會使骨骼支撐住啞鈴的重量(這種由骨骼而不是肌肉支撐重量的情況稱為「鎖定」),使得胸肌放鬆,影響鍛煉效果。然後,使兩直臂向兩側張開,兩臂慢慢彎屈,啞鈴垂直落下,下降至最低處時,即做上推動作。重復。
呼吸方法:上舉時吸氣,下落時呼氣。
重點鍛煉部位:胸大肌、三角肌和肱三頭肌。
訓練要點:
1、不要把背和臀部拱起或憋氣,這樣會使肌肉失去控制,是危險的。
2、在練胸大肌的同時,應加強上臂肱三頭肌的鍛煉。沒有發達的三頭肌,就不可能卧推起大重量的杠鈴,也就不能練出發達的胸大肌。
3、起始時,要把啞鈴的軸線置於乳頭上方1厘米處(胸肌中部),才能讓胸大肌發力。如果啞鈴舉在肩膀上,只能鍛煉肩部肌肉。
4、一定要注意將兩肘展開,做卧推時雙臂在體側張開,因而能基本上只靠胸肌用力來完成動作。寬間距時主要鍛煉胸大肌,窄間距時主要鍛煉三角肌。
5、胸部肌肉練習效果不理想。可試試上斜推舉,躺在有一定的傾角(約 20—25度)的斜板上,再以同樣重量的杠鈴或啞鈴進行練習。由於從另外一個角度給予肌肉一個新的刺激,你很快就會看到新的效果。
組數與次數:
1、 在6—8次范圍內達到極限次數。多於8次,身體其它部位將進入有氧運動狀態;如果少於6次,說明輔助肌已參與了運動,而主肌還沒有完全疲勞。
2、 多組數:無論哪個身體部位都必須一組接一組練到神經突觸發不出沖動為止。如果你輕信了訓練過度的說法,肯定達不到這個要求。所謂訓練過度,不過是些懦夫為掩飾自己的無能而編造出來的借口。真正的沖擊式鍛煉不光要做到20組以上,還要把每組都做到極限次數。算組數時不要把熱身組計算在內,盡管它們是必需的。
3、 訓練的多樣性。要經常變化訓練的組數與次數,以及動作的安排,以打破身體的適應,獲得肌肉的突破性增長。
相關動作
A重點鍛煉部位:胸大肌上部,其次是三角肌前束和肱三頭肌。
B.開始位置:仰卧在上斜角度為35-45度的卧推凳上。
C.動作過程:兩臂伸直持啞鈴位於肩的上部。放下至胸部上方(接近鎖骨處)時吸氣。下降至最低處時,即做上推動作,上推時呼氣。
D.訓練要點:練習過程將主要力量集中在胸大肌上,使胸肌始終處於緊張狀態。肱三頭肌作為次要的補充力量。
F. 畫出走路,抬頭,彎腰,和舉啞鈴的杠桿示意圖。
從支點O向F1做垂線,垂線段的長度L1是力F1的力臂.重物的重力即為阻力,方向是豎直向下的,故阻力F2的方向豎直向下.
G. 如圖所示,人的前臂可視為杠桿,肘關節為支點,啞鈴對手的壓力為阻力.當曲肘向上舉起啞鈴時,下列說法中
當手握啞鈴向上曲肘時,若把前臂看成杠桿,支點在肘關節的B位置,肱二頭肌收縮抬起前臂是動力,啞鈴作用在手上產生的力是阻力,手握啞鈴向上曲肘的運動過程中,動力臂小於阻力臂,屬於費力杠桿;當舉起時,阻力作用線到支點的垂直距離變短,阻力臂變小.
故選:D.
H. 舉啞鈴時的杠桿是省力杠桿
當手握啞鈴向上曲肘時,若把前臂看成杠桿,支點在肘關節的B位置,肱二頭肌收縮抬起前臂是動力,啞鈴作用在手上產生的力是阻力,手握啞鈴向上曲肘的運動過程中,動力臂小於阻力臂,屬於費力杠桿;當舉起時,阻力作用線到支點的垂直距離變短,阻力臂變小.
故選:D.
I. 舉啞鈴鍛煉手臂肌肉對身高有沒有影響
沒有影響!
誰都希望肢二頭肌不斷增長,但大多數人不知道如何做到這一點。他們機械地模仿流行的訓練模式,結果是無所收獲。肱二頭肌是個非常頑固的部位,若訓練方法不當,則跟沒練一樣。
我曾經嘗試過各種訓練方法、最終發現了促進肱二頭肌最佳增長的十大秘訣。
一、高訓練量
在肱二頭肌訓練中,很少有人練到足夠的組數。害怕艱苦訓練的人常說,肪二頭肌是個小部位,每次訓練不能超過9組。實際上即使做20組你都無法「震撼」它,而僅僅是在「撓癢癢」。一個高效的震撼訓練至少要做20組,而且這20組都必須是正式組,每組都得做到力竭。
二、超級組訓練法則
超級組訓練法則對增大肱二頭肌特別有效,它能刺激更多的肌纖維,創造更好的充血。我在每次訓練中都採用超級組訓練法則。採用超級組訓練法則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每個練習都做超級組,僅是每組的最後兩個練習採用。 2.杠鈴彎舉不要採用超級組訓練法則。因為這個復合練習需要強大的能量和充分的恢復。 3.除了肱二頭肌之外,不要把肱二頭肌與其它部位聯合在一起做超級組。二頭肌與三頭肌功能相反,輪流訓練可保證充足的恢復時間。二頭肌訓練的最後一個練習與三頭肌訓練的第一個練習聯合做超級組,正好能過渡到三頭肌訓練中去。 4.在用超級組法則聯合練二頭肌和三頭肌時,應盡量選擇相同用力水平的練習,如啞鈴斜板彎舉與單臂啞鈴屈伸,或坐姿啞鈴交替彎舉與站姿頸後臂屈伸的組合。 5.能用於超級組訓練的肱二頭肌練習只有啞鈴彎舉、斜板啞鈴彎舉、坐姿杠鈴彎舉和拉索彎舉。相比之下,站姿杠鈴彎舉太重了、啞鈴集中彎舉太輕了,機器彎舉又太孤立了。
三、每組都練到力竭
每一組都應練到力竭,不論使用多大重量或做多少次,只有練到力竭才能確保對肱二頭肌震撼性刺激的要求。
四、採用較低的次數
只統計那些在68次范圍內達到力竭的訓練組。如果每組超過8次,則附屬肌肉可能在肱二頭肌完全力竭之前就疲勞了。如果無法做到6次,則表明二頭肌沒有在附屬肌肉取代用力之前達到力竭。
五、經常打亂訓練次序
假定最大的力量應該分派給最重的練習,那麼結論就是每次肱二頭肌訓練都應以杠鈴彎舉開始。但是,人體具有驚人的適應能力,適應過程是如此微妙,以至於幾乎察覺不到附屬肌肉已經暗中分擔了不少本應由肱二頭肌完成的工作。
通過每次以不同的練習開始,附屬肌肉就沒有機會去適應,肱二頭肌就會被迫做所有的工作。例如,如果你經常以斜板啞鈴彎舉或啞鈴交替彎舉代替杠鈴彎舉開始訓練,即使用的重量減小了,但訓練卻會更有效,因為一切工作都是在附屬肌肉還在考慮如何幫忙時由二頭肌單獨完成的。
六、舷二頭肌和肱三頭肌一起練
除三頭肌外,不要將二頭肌與其它任何部位一起練。如果像許多健美運動員那樣,將二頭肌與胸部一起練,則因胸部訓練消耗了大量能量,即使你覺得已經為工頭肌付出了100%,它們得到的卻只有80%。如果每次只練一個部位,那你將得到更好的震撼性刺激效果。
七、啞鈴彎舉
啞鈴彎舉之所以成為鍛煉肱二頭肌的理想練習,是因為它們通常是交替進行,允許每個胳膊有更多的恢復時間,使你能採用盡可能大的訓練重量。
啞鈴集中彎舉是個例外,這個動作過於孤立,而且無法使用大重量,因而很難成為有效的增大肌肉塊動作。我通常用它來熱身,喜歡每次都緩慢地彎舉到掌心向上並進行頂峰收縮,這樣能產生強烈的充血。同二頭肌訓練的其它練習一樣、採用金字塔式增重做5組,每組68次,這是個有效的訓練動作,但我仍然不把它計入正式訓練。
八、斜板彎舉
確保在每次肱二頭肌訓練中都包括斜板彎舉,這個動作能提供其它姿勢無法做到的借力與孤立的組合。在肘關節被支撐的情況下,它是個借力練習,但由於肩膀也被支撐著,故它又是個孤立練習。我喜歡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做斜板彎舉,當墊子保持傾斜時,我藉助墊子的支撐,後拉身體以產生更多杠桿作用;當墊子垂直時,手臂筆直向下,杠桿作用減小,可迫使肪二頭肌更孤立地做練習。
斜板彎舉應該用單臂和啞鈴來做,或者用雙臂和杠鈴或曲柄杠鈴來做。啞鈴可使你轉到手心向上或者進行直握彎舉,刺激二頭肌的不同區域。採用杠鈴時,所有的壓力都集中施加在二頭肌的肌腹上。
九、杠鈴彎舉
前面曾說過,不得在超級組訓練中採用杠鈴彎舉。但這並不意味著永遠不用這個動作,恰恰相反,任何肱二頭肌增長訓練都離不開它、因為沒有其他辦法能促使肪二頭肌及其附屬肌群最大限度地增長。每個肌群都至少需要一個復合練習。
我的肪二頭肌訓練很少用完全的杠鈴彎舉做到底,5組練習,第1組做8次到力竭,隨後4組做6次到力竭,每一組都使用盡可能大的重量,不用欺騙法則,而是讓二頭肌做所有工作。我經常以杠鈴彎舉最大重量的70%做不完整動作的杠鈴彎舉結束二頭肌訓練,這是反傳統的做法,但每次練完後我的二頭肌就像要爆炸一樣。具體做法是,坐在凳上做,並確保不把杠桿下放到觸及大腿。我閉上眼睛,不停地做,直到無法堅持。
十、保持對重量的控制
為了從彎舉中獲得最佳效果,在動作的伸展階段應該保持對重量的控制,以較慢的速度下放。不加控制的快速下放不僅降低了訓練效果,還會增加肱二頭肌受傷的危險、甚至導致肘關節肌腰炎。
在收縮階段把意念集中在肱二頭肌上,在頂部進行頂峰收縮。要盡切辦法忘記你所舉的重量。如果感覺不錯,則試著增加一些重量;如果感黨不適,則應適當減少重量、直到出現帶給你最佳充血的重量。不要等到受傷來教你如何正確地訓練。
很多健美運動員怕別人看見他採用的訓練重量太輕,請不要忘了、我們不是在為別人練,而是在為自己練。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1429067.html?si=8
細談啞鈴卧推
卧推是訓練胸肌最好的動作,同時也是許多健美愛好者最喜歡練的動作,大部分的訓練者以杠鈴卧推為主——的確其是訓練上半身最好的動作,對80%訓練者的來說很有效。那20%的人呢?答案是啞鈴卧推。此外,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杠鈴卧推之後也可試著練習啞鈴卧推,你會有不同的感覺的。
起始位置:仰卧在平的卧推凳上,兩腳平踏在地上。兩肘彎曲,握住啞鈴,拳眼相對,手心朝腿部的方向,啞鈴的軸線位於乳頭上方1厘米處(胸肌中部),抵住胸部。
動作過程:向上推起,兩肘內收,夾肘的同時夾胸。啞鈴向上的同時略向前偏,呈拋物線的運動軌跡。兩臂伸直時,啞鈴重心接近處於肩關節的支撐點上。但不要正好位於肩關節的支撐點上,這樣會使骨骼支撐住啞鈴的重量(這種由骨骼而不是肌肉支撐重量的情況稱為「鎖定」),使得胸肌放鬆,影響鍛煉效果。然後,使兩直臂向兩側張開,兩臂慢慢彎屈,啞鈴垂直落下,下降至最低處時,即做上推動作。重復。
呼吸方法:上舉時吸氣,下落時呼氣。
重點鍛煉部位:胸大肌、三角肌和肱三頭肌。
訓練要點:
1、不要把背和臀部拱起或憋氣,這樣會使肌肉失去控制,是危險的。
2、在練胸大肌的同時,應加強上臂肱三頭肌的鍛煉。沒有發達的三頭肌,就不可能卧推起大重量的杠鈴,也就不能練出發達的胸大肌。
3、起始時,要把啞鈴的軸線置於乳頭上方1厘米處(胸肌中部),才能讓胸大肌發力。如果啞鈴舉在肩膀上,只能鍛煉肩部肌肉。
4、一定要注意將兩肘展開,做卧推時雙臂在體側張開,因而能基本上只靠胸肌用力來完成動作。寬間距時主要鍛煉胸大肌,窄間距時主要鍛煉三角肌。
5、胸部肌肉練習效果不理想。可試試上斜推舉,躺在有一定的傾角(約 20—25度)的斜板上,再以同樣重量的杠鈴或啞鈴進行練習。由於從另外一個角度給予肌肉一個新的刺激,你很快就會看到新的效果。
組數與次數:
1、 在6—8次范圍內達到極限次數。多於8次,身體其它部位將進入有氧運動狀態;如果少於6次,說明輔助肌已參與了運動,而主肌還沒有完全疲勞。
2、 多組數:無論哪個身體部位都必須一組接一組練到神經突觸發不出沖動為止。如果你輕信了訓練過度的說法,肯定達不到這個要求。所謂訓練過度,不過是些懦夫為掩飾自己的無能而編造出來的借口。真正的沖擊式鍛煉不光要做到20組以上,還要把每組都做到極限次數。算組數時不要把熱身組計算在內,盡管它們是必需的。
3、 訓練的多樣性。要經常變化訓練的組數與次數,以及動作的安排,以打破身體的適應,獲得肌肉的突破性增長。
相關動作
A重點鍛煉部位:胸大肌上部,其次是三角肌前束和肱三頭肌。
B.開始位置:仰卧在上斜角度為35-45度的卧推凳上。
C.動作過程:兩臂伸直持啞鈴位於肩的上部。放下至胸部上方(接近鎖骨處)時吸氣。下降至最低處時,即做上推動作,上推時呼氣。
D.訓練要點:練習過程將主要力量集中在胸大肌上,使胸肌始終處於緊張狀態。肱三頭肌作為次要的補充力量。
下斜啞鈴卧推:
掌心相對啞鈴卧推:掌心相對握住啞鈴,且雙臂靠近身體。
單臂卧推:應採用較輕的重量。此種方法可發展兩胸的平衡與控制力。開始時,一手握啞鈴,另一隻手可幫助支持一下。
參考資料:http://www.yelg.com/ArticleShow.asp?ArticleID=493
看看啞鈴專家怎麼說:
http://www.yelg.com/search.asp?keyword=啞鈴
把上面的字母加漢字全復制到地址欄中,並回車。就能出來很多的啞鈴相關東東啦
全身都可以訓練到!
練啞鈴,讓你更協調
在做啞鈴練習的時候,兩只啞鈴是完全獨立的,如果你訓練時間不長,很可能在做動作的時候搖搖晃晃。所以,在所有啞鈴訓練中,身體為了保持平衡和穩定性會動用一切可能參與的肌肉,包括所有細小的協助肌和穩定肌,而這對我們身體的鍛煉是非常有益的,它不僅可以提高人的協調性和控制力,也會使你在生活中看起來動作更優雅、身材更挺拔。如果你的身體肌肉出現兩邊不對稱的情況,還可以做一些單側訓練。
充分熱身
由於啞鈴訓練中關節活動幅度很大,所以在訓練前要注意充分的熱身,包括5~10分鍾的有氧訓練熱身和身體主要肌肉的伸拉。在重量的選擇上也要注意,尤其是在訓練的前十幾分鍾,要選擇最大負荷55%~70%的啞鈴。動作的速度不要過快,要有控制性,尤其是腰腹的穩定性很重要。訓練中發力的時候吐氣,回落吸氣。訓練動作要避免單一,全身均衡是最重要的。
啞鈴訓練還可以幫助女性的肌肉更有彈性、提高女性的基礎新陳代謝,達到減肥不反彈的效果。
啞鈴全身循環訓練
(啞鈴重量3~5公斤)
訓練方法
主要鍛煉部位
半蹲 20~25次
大腿、臀部
手臂彎舉 30~35次
手臂前側的肱二頭肌
背部劃船 20~25次
背部
箭步蹲 15~20次
大腿、臀部
頸後臂屈伸 20~25次
手臂後側的肱三頭肌
硬拉 25~30次
腰部
側平舉 20~25次
肩部
每個動作之間休息15秒種,共做3個循環。每周做3次。5周之後可以增加到4個循環。
如果實在找不到啞鈴也可以用字典、水瓶甚至兩個木瓜來代替。
塑身效果
啞鈴操對全身各部位都有減脂塑型的效果,特別是手臂、雙肩、背部,還可以拉長肌肉,讓身體變得纖細。大概2個月,效果就出來了。
適應人群
啞鈴操的適合人群很廣,基本上所有的人都可以試試。
練習攻略
充分熱身:做這樣的器械運動,要是沒做好熱身,損傷幾率就會加大。
動作標准:拿著啞鈴,自然不可能「亂揮亂舞」。動作雖然不難,但一定要標准,如果不到位,很可能練錯了肌肉,不該練的那塊拚命練,該練的反而沒練到。
適度彎曲:肘關節要略彎曲,要是「綳」得太直,很容易受傷。
學會放鬆:最後的放鬆也很重要,這有利於肌肉向長線條、流線型發展。剛做啞鈴操,肌肉和關節會有點疼痛,運動後要注意休息。
小貼士
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啞鈴?
1、可拆卸式的啞鈴,挑選時要注意螺絲的質量,最好選擇品牌產品,因為質量不好的容易脫扣,比較危險。
2、選擇重量合適的啞鈴。連續舉15~25次,感覺接近極限的,是適合你的重量;如果舉15次就感覺支持不住了,說明這個重量超重。
3、可以根據不同訓練目的選擇:建議你最好選擇兩副啞鈴,一副重、一副輕。重的啞鈴訓練大肌肉群,胸、背、腿等。輕的啞鈴訓練小肌肉群,手臂、肩膀、小腿等。
不同價格有什麼區別?
1、 塑膠的啞鈴顏色比較鮮艷,在家裡也可以練習,放到地上時聲音很輕,但塑膠的比較怕磨。
2、 不銹鋼的啞鈴比較抗磨損,適合在戶外用。
(附圖)細談啞鈴卧推
原文:http://www.yelg.com/ArticleShow.asp?ArticleID=493
卧推是訓練胸肌最好的動作,同時也是許多健美愛好者最喜歡練的動作,大部分的訓練者以杠鈴卧推為主——的確其是訓練上半身最好的動作,對80%訓練者的來說很有效。那20%的人呢?答案是啞鈴卧推。此外,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杠鈴卧推之後也可試著練習啞鈴卧推,你會有不同的感覺的。
起始位置:仰卧在平的卧推凳上,兩腳平踏在地上。兩肘彎曲,握住啞鈴,拳眼相對,手心朝腿部的方向,啞鈴的軸線位於乳頭上方1厘米處(胸肌中部),抵住胸部。
動作過程:向上推起,兩肘內收,夾肘的同時夾胸。啞鈴向上的同時略向前偏,呈拋物線的運動軌跡。兩臂伸直時,啞鈴重心接近處於肩關節的支撐點上。但不要正好位於肩關節的支撐點上,這樣會使骨骼支撐住啞鈴的重量(這種由骨骼而不是肌肉支撐重量的情況稱為「鎖定」),使得胸肌放鬆,影響鍛煉效果。然後,使兩直臂向兩側張開,兩臂慢慢彎屈,啞鈴垂直落下,下降至最低處時,即做上推動作。重復。
呼吸方法:上舉時吸氣,下落時呼氣。
重點鍛煉部位:胸大肌、三角肌和肱三頭肌。
訓練要點:
1、不要把背和臀部拱起或憋氣,這樣會使肌肉失去控制,是危險的。
2、在練胸大肌的同時,應加強上臂肱三頭肌的鍛煉。沒有發達的三頭肌,就不可能卧推起大重量的杠鈴,也就不能練出發達的胸大肌。
3、起始時,要把啞鈴的軸線置於乳頭上方1厘米處(胸肌中部),才能讓胸大肌發力。如果啞鈴舉在肩膀上,只能鍛煉肩部肌肉。
4、一定要注意將兩肘展開,做卧推時雙臂在體側張開,因而能基本上只靠胸肌用力來完成動作。寬間距時主要鍛煉胸大肌,窄間距時主要鍛煉三角肌。
5、胸部肌肉練習效果不理想。可試試上斜推舉,躺在有一定的傾角(約 20—25度)的斜板上,再以同樣重量的杠鈴或啞鈴進行練習。由於從另外一個角度給予肌肉一個新的刺激,你很快就會看到新的效果。
組數與次數:
1、 在6—8次范圍內達到極限次數。多於8次,身體其它部位將進入有氧運動狀態;如果少於6次,說明輔助肌已參與了運動,而主肌還沒有完全疲勞。
2、 多組數:無論哪個身體部位都必須一組接一組練到神經突觸發不出沖動為止。如果你輕信了訓練過度的說法,肯定達不到這個要求。所謂訓練過度,不過是些懦夫為掩飾自己的無能而編造出來的借口。真正的沖擊式鍛煉不光要做到20組以上,還要把每組都做到極限次數。算組數時不要把熱身組計算在內,盡管它們是必需的。
3、 訓練的多樣性。要經常變化訓練的組數與次數,以及動作的安排,以打破身體的適應,獲得肌肉的突破性增長。
相關動作
A重點鍛煉部位:胸大肌上部,其次是三角肌前束和肱三頭肌。
B.開始位置:仰卧在上斜角度為35-45度的卧推凳上。
C.動作過程:兩臂伸直持啞鈴位於肩的上部。放下至胸部上方(接近鎖骨處)時吸氣。下降至最低處時,即做上推動作,上推時呼氣。
D.訓練要點:練習過程將主要力量集中在胸大肌上,使胸肌始終處於緊張狀態。肱三頭肌作為次要的補充力量。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1398143.html?fr=qrl3
J. 舉啞鈴的時候支點
人體的任何一個動作,都是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由於骨骼肌收縮,並且牽引了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而完成的.因此,由骨、骨連接(如關節)和骨骼肌組成了人體的運動系統.在運動中,神經系統起調節作用,②骨起杠桿的作用,③關節起支點作用(也有說樞紐作用),①骨骼肌起動力作用.所以在舉啞鈴時,上臂完成運動過程中起支點作用的是③關節.
故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