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固定匯率制度 資本自由流動與獨立貨幣政策不能同時實現,請舉例(三種組合)。
固定匯率制度是國家間貨幣採用固定兌換比率進行交換的制度。一國政府把本國貨幣的價值固定對應單一其他國家貨幣,或一攬子其他貨幣,或者另一種衡量價值,
例如黃金,固定匯率制度可以分為1880-1914年金本位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和1944-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也稱為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兩個階段。
經濟學上一直存在蒙代爾的三元悖論,也就是一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匯率的穩定性、資本的自由流動這三者不能同時存在,最多隻能選擇其中兩個。
對中國來說,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可以理解為中國是否有加息(降息)、降准(升准)等主動權、是否受外部環境干擾等;匯率的穩定性是人民幣到底是穩定還是大幅波動;資本的自由流動是相對資本管制來說的。
以中國香港為例,香港實行的聯系匯率制度,也就是港幣和美元掛鉤,美元兌港元的匯率始終保持在1:7.80,同時香港又是世界性金融中心,金融對外開放幅度非常之大,即香港同時選擇了資本的自由流動和貨幣匯率的穩定性,那麼在三元悖論下,香港就失去了貨幣政策的獨立性,當美聯儲加息或降息的時候香港往往得被動跟隨。
(1)匯率自由定律擴展閱讀:
固定匯率體系的主要優點是減少了經濟活動的不確定性,一個想穩定其物價的高通貨膨脹國家可以選擇加入固定匯率體系來恢復央行的信譽。
固定匯率有時會變得不穩定,匯率水平會突然變化。如果一個國家迫於市場壓力放棄原先的目標匯率而實行新的匯率,則被稱之為匯率的再安排。之所以實施匯率再安排,有時是為了解決長期性的經常項目赤字或盈餘。匯率再安排可以是本幣的升值,也可以是本幣的貶值,但如果對匯率的再安排過於頻繁,那麼匯率制度將喪失了可信性,而且浮動匯率制度的內在不穩定性仍然存在。
② 人民幣匯率的匯率法則
你想知道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是多少嗎?毫無疑問,我們都知道人民幣會升值,但是升值的速度和幅度會是怎樣?這篇文章就是探討這個問題的。2006年8月29日,《華爾街日報》在社論版上登出羅納德·麥金農(Ronald I. Mckinnon)教授的一篇文章(英文版,中文版)。他在文中提出了一個人民幣匯率參考規則,我覺得非常有參考價值和實用價值。
羅納德·麥金農是斯坦福大學的經濟學教授,美國貨幣問題權威之一。前一段日子,有傳聞他將進入聯邦儲備系統,擔任副主席。
首先,他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人民幣升值幅度與中美兩國之間的物價差別、利率差別幾乎相等。
中國2006年7月份的CPI僅比前一年同期增長了1%,而美國7月份的總體消費者價格較上年同期增長了約4.1%。中美兩國7月份的物價漲幅之差是3.1個百分點,與人民幣2006年來3.3%的升幅大體相當。… 2006年5月,倫敦市場上1年期美元債券的收益率報5.7%,而中國央行所發行1年期債券的收益率僅為2.6%,二者之間的差額恰恰是3.1%。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06年7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過去1年的升值幅度為3.28%,與上述收益率差大體相同!投資人民幣資產的人之所以願意接受比較低的回報率,那是因為他們預計人民幣的升值幅度將略超過3%。只要投資者繼續預計人民幣每年將以這一幅度升值,按照上述要將中國的通貨膨脹率控制在低於美國水平的貨幣政策法則,人民幣和美元的利差仍將維持在3%左右。
麥金農教授進而提出了人民幣匯率二個可能的法則:
■法則一:
人民幣匯率變動(%)=美國物價上漲幅度(%)-中國物價上漲幅度(%)
■法則二:
人民幣匯率變動(%)=美國的利率(%)-中國的利率(%)
根據這兩個法則,我們可以做一些推算:
⑴先看物價。
美國的通貨膨脹率,一般估計是在2%~4%之間;中國的通貨膨脹率假定還是1%,那麼人民幣升值可能也還是只有3%。這就是說,人民幣升值會比較緩慢,幅度也不會大。如果美國的物價重新像20世紀頭幾年那樣穩定的話,那麼人民幣將停止升值。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中國物價上漲加劇的話,那麼人民幣可能也將停止升值。
⑵再看利率。
美國的利率已經穩定下來了,最新聯邦基金利率是5.5%,很多經濟學家估計就會減息。假定人民幣的利率保持在2%左右,那麼人民幣的升值幅度應該也是3%左右。
在這里,麥金農教授對中國的貨幣當局提出了一個警告:不要讓人民幣匯率上升得過快。因為那樣的話,會使得中國的實際利率變得非常低。
另一方面,2014年8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加息,當時就有評論說,繼續加息的空間不大。因為那樣的話,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會進一步增大。
綜上所述,2007年人民幣的匯率可能為1美元兌7.50~7.70元人民幣。
③ 浮動匯率中的自由浮動指
浮動匯率制度可以分為自由浮動匯率制度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兩種。自由浮動匯率制度是指貨幣當局對外匯市場很少干預,匯率隨市場供求變化。這種制度的缺點是名義匯率和實際匯率的大幅波動可能扭曲資源配置,匯率的隨機性和通貨膨脹偏向較大。
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則是指貨幣當局通過各種措施和手段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以使匯率向有利於本國經濟發展的方向變化。貨幣當局雖然干預外匯市場,但不捍衛任何確定的平價,干預的頻率根據匯率目標而定。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的優點是避免了匯率的過分波動,主要缺點是中央銀行的行為有時缺乏透明度,可能引起一定的不確定性。
在現行的國際貨幣制度下,大部分國家實行的都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是以外匯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是浮動的,不是固定的;它與自由浮動匯率的區別在於它受到宏觀調控的管理,即貨幣當局根據外匯市場形成的價格來公布匯率,允許其在規定的浮動幅度內上下浮動。一旦匯率浮動超過規定的幅度,貨幣當局就會進入市場買賣外匯,維持匯率的合理和相對穩定。
④ 人民幣匯率隨市場自由浮動對老百姓生活有什麼影響
對老百姓生活沒有直接的影響,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的影響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大一些。
先從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的本質說起,我們都聽說過一個詞叫做「匯率市場化」,其字面意思是隨行就市的意思,也就是說金融機構或者金融市場主體根據市場對人民幣的需求自主定製匯率。
匯率市場化的本質就是金融機構或者金融市場主體比如銀行有根據市場需求對人民幣靈活定價的權利。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一直以來我國一直實行的是有管理的匯率形成機制,雖然這種管理體制能夠有效的應對金融風險,比如說金融危機。但是這也造成一些不利的局面:
1、匯率機制(比如匯率價格形成機制,傳導機制、管理體制)不能很好的反映人民幣的供需狀況。
2、金融市場主體缺乏創新動力,管理結構臃腫、行政化嚴重。
3、金融市場主體單一,不能很好的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
等等。
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體現「匯率市場化」的本質的話,就是鼓勵金融機構創新,引入競爭,更好的反映市場機構有自主定價能力的核心,本意是促進人民幣國際化一大舉措。
那麼,什麼對老百姓的生活有直接影響:
人民幣的貶值和升值。
人民幣貶值:
直接影響:出國旅遊、求學、出差,企業層面,有利於出口。間接影響,比如就業機會,人民幣貶值帶動出口貿易市場的繁榮,能夠鼓勵該類型企業擴大生產,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進而創造更多的勞動收入。
人民幣升值:
進口產品價格低,能夠以便宜的價格享受國際上的一些品牌產品。
間接影響:
就業,出口市場下滑,該類型企業擴大生產的慾望降低,減少生產進而減少工作崗位。
進口類型產品沖擊國內市場,本土產業競爭加劇。或者本應流向國際市場的產品轉內銷,增加國內市場產品供應量,競爭加劇。
等等。
所以,從本質上講人民幣匯率自由化(自由浮動)對有出國、進出口需求有間接影響,但直接體現在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和貶值上。
⑤ 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是自由浮動匯率還是聯合浮動匯率
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據新華社報道: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放棄單一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⑥ 人民幣匯率為什麼不能自由浮動
它還是植根於中國金融市場的現實環境,植根於中國經濟改革的進程,植根於全球經濟一體化過程中的不平衡與不穩定。對於轉軌中的中國金融來說,無論是金融市場制度缺陷,還是金融主體的行為、金融市場的發展程度、金融組織機構的建立、金融產品與金融工具的推出都與發達的市場體系相去很遠。在這種條件下,如果人民幣匯率制度想一步邁入自由浮動的體制,不僅中國經濟沒有相應的承受能力,而且還可能因這種承受能力的脆弱性導致中國金融業的危機。還有,在全球化的國際金融市場中,由於大量的國際資本快速流動,必然會帶來國際金融市場的不平衡與不穩定。面對這種情景,當剛打開國門的中國經濟一步跨入國際市場時,肯定會面臨著巨大風險。因此,中國匯率制度改革採取漸進方式是必由之路。
中國採取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仍然是以市場供求關系為主導,對市場中人民幣匯率正常的波動不會進行管理,但市場的波動過大時,央行的管理就會起到一種濾波器的作用,以便來熨平這種市場的異常波動,如外國的對沖基金要過度炒作人民幣匯率時,央行就可能有作為了。人民幣匯率制度管理性還會表現在防範危機的作用上,如在爆發戰爭、自然災害、金融危機等特殊情況下,央行將採取特殊的干預手段。
總之,中國採取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是根據國內外現實條件選擇的結果,也是人民幣匯率制度向自由浮動的匯率制度邁進的必經之路。它不僅具有市場法則的邏輯性,也由這次中國匯率制度改革的實際經驗得以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⑦ 為什麼要讓匯率自由浮動
1. 各種匯率制度,優劣不同。
現在多數發達國家實行自由浮動匯率。我國現行匯率有兩大不利因素。
(1)可通過再岸、離岸匯率差、利率差套利。
(2)為穩定匯率,消耗大量外匯儲備。2016年為穩定匯率,消耗了3000多億美元。為了平抑,離岸美元比在岸美元貴。就要在離岸市場賣出美元。為此16年在離岸市場賣出了3000多億美元,買回來兩萬多億人民幣。而買回來的兩萬多億人民幣,要由央行封存,它的價值等於零。也就是說為了穩定匯率,16年損失了3000多億美元。其實匯率的高低,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它可能帶來好處,也可能帶來風險和損失。
2. 無論採取哪種匯率制,都不能改變升值和貶值預期。
只有當影響升值貶值預期的因素改變後,這種預期才會相應改變。貨幣有大的貶值後,對經濟會有大的沖擊,產生諸多不良後果。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肯尼斯、羅格夫認為:貨幣危機(貶值超25%時)會產生四大問題,銀行資產負債表幣種錯配,主權債務危機,企業外債危機和通貨膨脹。我國,進出口總額佔GDP 30%以上。如果本幣貶值,對物價的影響會更大。
3. 現有兩大不利因素
(1)出口總額15年下降1.8%,16年下降7%,外儲從14年6月到現在下降了近1萬億美元。應收出口順差1萬多億美元,沒有收到。兩項合計,兩萬多億美元。我國石油60%以上靠進口,能源工業原料,農產品等。對國外依賴較大,需要大量外匯,受國際價格變動影響較大。
(2)國外需求減少,貿易保護等因素,直接影響出口量。美國可能提高關稅至45%。美國可能對中國打貿易戰。因為15年中國對美順差3657億美元,所以打貿易戰對中國不利。美國不從中國進口這3000多億美元的貨物,對它影響不大,反而可以提高本國的生產能力,增加就業率。吸引世界各大企業去美國投資建廠,達到特郎普振興美國經濟減少逆差的目的。現在在中國的外企已達20多萬家,資產總值超兩萬億美元。近日全球最大硬碟製造商希捷宣布關停蘇州工廠,並裁員2000人。 蘋果公司也或多或少的露出撤離跡象。如果撤出,影響是比較大的。境外企業的撤離這樣的資本流出是難以控制的。美國可能到2019年,每年都會有幾次加息。人民幣貶值預期加大。我們不能用美好的期待和想像應對多變的世界。我們要防範於未然,要有應變的措施。
4. 為什麼要實行自由浮動匯率?如果發生貨幣危機怎麼辦?
2016年底,我國外匯儲備有30105億美元。16年9月末,全口徑外債是14320億美元,實際可支配的外匯儲備有1.57萬億美元。我們實行自由浮動匯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保住外儲。保住幾十年來用資源、環境、青春換來的財富。不能再為保匯率花一分錢。實行自由浮動匯率後美元高位時,央行可賣出美元,低位時買進美元,既可穩定匯率也可以增加外匯儲備。現在每年還有近5000億美元的順差,所以外匯儲備還可以增加。這樣我們也更有能力應對外企撤資造成的資本流出,及打貿易戰的威脅。如果還有人說,外匯儲備太多,那也可以多進口些能源類商品,減少些高能耗高污染產品,由進口代替。本文最重要的觀點是解決匯率自由浮動後,本幣對美元貶值十倍百倍也不會發生貨幣危機,對經濟也沒有影響的方法。前面提到不論採取哪種匯率制度,當貨幣有較大貶值預期時,尤其是人為控制的匯率制變成自由浮動匯率之後,更可能發生貨幣危機。那採取什麼措施能在本幣大幅貶值後不發生通貨膨脹,經濟還能穩步發展?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我們設立一個專門管理進出口企業的部門,對他採取閉環管理。對以美元計價的出口企業的出口收入的稅後利潤,由企業支配(美元)。收入除利潤外,全部結匯。結匯匯率按現在匯率計算。(6.9:1這個結匯價,主管部門可以根據物價的變動做相應調整。)因為其它因素都沒有變化,只是匯率有變化,所以對企業沒有不良影響。如果當時匯率變成14:1. 那企業凈利潤收入還能增加一倍多。對以美元計價的進口企業按現在的匯率(6.9:1)購匯。進口的商品,按現在的價格出售。這類企業除了在閉環內購匯,沒有任何變化。所以對其經營及物價也沒有影響。盡管當時的匯率,可能是14:1,但是也沒有絲毫影響。對有進口也有出口的企業可以分開計算。主管部門對進出口企業要嚴加監管。對作假企業要嚴查嚴辦!這個政策執行後不論本幣貶值多少,對企業的影響都很小。在本幣大貶值的情況下經濟仍然可以穩定發展。國內物價不受影響。採用本辦法後,可以有力的打擊金融大鱷和做空大師。能將匯率穩定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我們要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發表自己的觀點。如果我們能制定出有理有利的貨幣政策,嚴管嚴控資本流動,實行配合相應措施的自由浮動匯率制,就能讓經濟穩步發展,人民富足 安康,國家發達強盛,這樣才能自如應對風雲變幻的世界,我們將立於不敗之地,無往不勝。
⑧ 匯率自由究竟是怎麼個意思(舉例說明) 浮動匯率是怎麼個浮動(舉例說明) 盼回復
就是國家可以根據該國經濟現狀和經濟預期和對外貿易情況決定該國當前利率水平,不受其他任何國家干涉
⑨ 您好,美國的自由匯率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呢原理是什麼
in the summer vacation ipaid a visit mount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