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情況下杠桿最省力(有問題補充)
en
你說的是對的
我認為
我也不感很確定
你卻看看杠桿原理那張來確定吧
⑵ 試著用杠桿的原理來解釋圖中哪個是省力的杠桿,哪個是費力的杠桿
沒有圖……
動力臂>阻力臂的杠桿,是省力的,比如:瓶起子、鍘刀、鋼絲鉗、園丁用的剪刀等;
動力臂<阻力臂的杠桿,是費力的,比如:鑷子、釣魚竿、理發剪刀等等。
⑶ 杠桿省力的原理
杠桿省力原理: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當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是,動力臂越長,那版么動力權就可以越小,這樣就更省力。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果想要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
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
杠桿也有省力杠桿跟費力的杠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例如有一種用腳踩的打氣機,或是用手壓的榨汁機,就是省力杠桿 (動力臂 > 阻力臂)。
(3)杠桿原理哪根繩子最省力擴展閱讀:
人體內杠桿
幾乎每一台機器中都少不了杠桿,就是在人體中也有許許多多的杠桿在起作用。拿起一件東西,彎一下腰,甚至翹一下腳尖都是人體的杠桿在起作用,了解了人體的杠桿不僅可以增長物理知識,還能學會許多生理知識。
點一下頭或抬一下頭是靠杠桿的作用,杠桿的支點在脊柱之頂,支點前後各有肌肉,頭顱的重量是阻力。
⑷ 物理學中把繩子在桿子上繞幾圈後下拉時會省力很多,是什麼原理
滑輪組省力。動滑輪省力。
原理還是能量守恆。
力是省了,但是功可省不了。
拉的時候得拉那高度的好幾倍。
⑸ 怎樣使用杠桿是最省力!!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杠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 其中公式這樣寫:支點到受力點距離(力矩) * 受力 = 支點到施力點距離(力臂) * 施力,這樣就是一個杠桿。 杠桿也有省力杠桿跟費力的杠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例如有一種用腳踩的打氣機,或是用手壓的榨汁機,就是省力杠桿 (力臂 > 力矩);但是我們要壓下較大的距離,受力端只有較小的動作。另外有一種費力的杠桿。例如路邊的吊車,釣東西的鉤子在整個桿的尖端,尾端是支點、中間是油壓機 (力矩 > 力臂),這就是費力的杠桿,但費力換來的就是中間的施力點只要動小距離,尖端的掛勾就會移動相當大的距離。 兩種杠桿都有用處,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評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動作范圍。另外有種東西叫做輪軸,也可以當作是一種杠桿的應用,不過表現尚可能有時要加上轉動的計算。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有這樣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把地球挪動!"這句話不僅是催人奮進的警句,更是有著嚴格的科學根據的。 杠桿分類 [編輯本段] 杠桿可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這幾類杠桿有如下特徵: 1.省力杠桿:L1>L2, F1
⑹ 杠桿原理什麼最省力什麼最費力
力距大於物距
⑺ 試著用杠桿的原理來解釋圖中哪個是省力的杠桿,哪個是費力的杠桿 能快點嗎
沒有圖……
動力臂>阻力臂的杠桿,是省力的,比如:瓶起子、鍘刀、鋼絲鉗、園丁用的剪刀等;
動力臂<阻力臂的杠桿,是費力的,比如:鑷子、釣魚竿、理發剪刀等等.
⑻ 採用多長的杠桿才最省力
據傳說,在阿基米德晚年,他的家鄉敘拉古城被強大的羅馬帝國圍困,在保衛城牆的戰斗中,阿基米德充分動用了他的智慧和才能,發明許多特種武器,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使得久攻不下的羅馬軍隊只得棄強攻為封鎖,後來,敘拉古城由於矢盡糧絕,才被羅馬軍隊佔領。
在保衛古城堡的最後一天,阿基米德看到城堡的一角,幾名將士正用一根既沉重又長的杠桿在運一塊大石,准備消滅入侵之敵。他好像突然想起什麼似的猛然站起來高聲喊到:「不要那麼長的杠桿,換一根短的。」將士們驚呆了,用短杠桿怎麼行?你老人家發明的杠桿原理不是要加長動力臂才省力嗎?
遺憾的是由於城堡被敵人攻破,阿基米德沒來得及回答將士們的問題,就被羅馬士兵殺害了。
這個傳說是否真實,我們不必來考證,但是,我們關心的是為什麼阿基米德突然想到要換一根短杠桿呢?只要我們細心一想,就會發現這位古代科學家所提問題的道理,誠然加長動力臂能省力,但是隨著杠桿長度的增加,人們的無用消耗也將增加。那麼,究竟採用多長的杠桿才最省力呢?
不妨假設杠桿的支點、力點分為A、B,在距支點0.5米處的點掛重物490公斤,已知杠桿本身每米長重40公斤,求最省力的杠桿長?
顯然,我們可以得這樣一個關系式:
FX=40X乘以X/2+490×0.5
可轉化以自變數X的二次方程:20X2-FX+245=0於是利用判別式法求出F的極值,即:
Δ=F的平方-40×20×245≥0
即F≥140
故當F=140公斤時,X=3.5米
由此可知,最省力的杠桿長為3.5米,此時人們只用140公斤力就可移動490公斤重的物體,事實上,當杠桿比3.5米長了或短了時,所用的力都要大。例如取4米時,F=141.25公斤,顯然用力大於140公斤。現在我們已說明了「阿基米德為什麼說:『不要用那麼長的杠桿,換一根短的』?」的道理。
⑼ 杠桿最省力的繞線方式
(1)從動滑輪的掛鉤開始依次繞繩子,最後有三段繩子承擔物重,這就是最省力的繞法.
(2)延長F的作用線,過支點O作垂直拉力F作用線的垂線段即為力臂L,如圖所示:
⑽ 在彎的杠桿中 如何畫最省力畫法 原理是什麼
由杠桿平衡原理
F動L動=F阻L阻
當L動最大時
最省力
在彎的杠桿中
最省力畫法
:
將支點和杠桿的最遠點直接用直線相連,此時兩點間距離最大,當動力和這套線垂直時,動力臂最大,動力最小,最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