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這題,小學六年級上冊的科學,杠桿。
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
杠桿可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沒有任何一種杠桿既省距離又省力,這幾類杠桿有如下特徵:
省力杠桿
L1>L2,F1<F2,省力、費距離。
如拔釘子用的羊角錘、鍘刀,開瓶器,軋刀,動滑輪,手推車 剪鐵皮的剪刀及剪鋼筋用的剪刀等。
費力杠桿
L1<L2,F1>F2,費力、省距離。
如釣魚竿、鑷子,筷子,船槳裁縫用的剪刀 理發師用的剪刀等。
等臂杠桿
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又不多移動距離,
如天平、定滑輪等。
② 五年級科學杠桿是怎麼樣工作的優秀教案
1.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專,同時也可能包含屬有解決這些的方法。
2.「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
3.教學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學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達成等現象。這類案例的搜集必須事先實地作業,並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擇取有關信息,在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4.教學案例是指「由教師撰寫,或由研究人員與教師共同撰寫的敘述性的教學實踐記錄。」
③ 六年級下冊的科學練習上,杠桿的科學中用力點的具體含義
力的作用點:作用點是力施加在物體上的具體位置。
作用點是力的性質,作用點不同,力就不同,但是效果可能等效
確定作用點:重力一般我們說作用在重心上,彈力就在接觸面、接觸點上。
④ 青島版六年級科學上冊全冊教案
在一個廣口瓶中放一些土,把 雞或魚的內臟埋在其中,一段時間往後,它們都腐爛了,發出難聞的氣味。這說明:無處不在的細菌會促使動植物的遺體不斷的腐爛、分解、最終消失。動植物的遺 體分解成的二氧化碳、水、無機物質的鹽類,是植物製造有機物必不成少的原料。可見,細菌對於自然界中物質的循環起著意要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