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勞動生產率提高的話,真實匯率是會升值還是貶值
理想的狀態,沒有政府幹預,世界各國的貨幣能夠自由流通,勞動生產率提高,本國貨幣會升值。道理很簡單,勞動生產率提高,本國能夠創造更多的產品與服務,在貨幣總量不變的情況下,本國貨幣的購買力就會提高,對於國際貿易,本國貨幣相對於其他貨幣當然也會升值。上世紀初,美元實行金本位制,美元堅挺,靠的就是美國堅挺的經濟實力。
Ⅱ 生產效率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生產效率:(實際產量×標准工時)/(實際人力×(8.00小時-擋產工時+加班工時))
備註:
實際產量:生產部、財務計算生產效率/生產力時以實際入庫量計算;
擋產工時:因外部門或受客觀條件影響造成停線或返工工時;
加班工時:為增加產量而延長的工作時間;
生產效率=(實際產量×標准工時)/(實際人力×8.00小時-擋產工時+加班工時)。
生產效率講的是快慢,是速度,它是實際產出與標准產出的比率;生產力講的是效益,它講的是產出與投入之比。效率可低於100%,效益低於100%時,你就等著關門破產吧。
生產效率=(當天實際產量×標准工時)/(當天出勤工時-除外時間-人力支援時間。
影響因素
1、勞動者平均熟練程度。勞動者平均熟練程度越高,勞動生產率就越高。勞動者平均熟練程度不僅指勞動實際操作技術,而且也包括勞動者接受新生產技術手段,適應新工藝流程的能力。
2、科學技術的發展程度。科學技術越發展,其成果運用於生產越普遍,就越能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3、勞動組織和生產管理等的好壞,對勞動生產率的高低有重大作用。
4、生產資料的規模與效能,對勞動生產率有決定性作用。主要指勞動工具有效使用程度,對原材料和動力燃料等利用程度。
5、自然條件。包括對自然資源和自然力的利用程度,都會直接影響勞動生產率特別是農業和采礦業的勞動生產率。
Ⅲ 生產率和生產效率的區別
生產率是衡量每單位投入的產出量。用來表示產出與投入比率的術語。
生產效率是指固定投入量下,製程的實際產出與最大產出兩者間的比率。可反映出達成最大產出、預定目標或是最佳營運服務的程度。亦可衡量經濟個體在產出量、成本、收入,或是利潤等目標下的績效。
Ⅳ 怎麼理解匯率是兩國的生產效率的比值
EXRATE是英文的 「Exchange Rate」(匯率)的縮寫。是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各地區)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種貨幣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從短期來看,一國(或地區)的匯率由對該國(或地區)貨幣兌換外幣的需求和供給所決定。外國人購買本國商品、在本國投資以及利用本國貨幣進行投資會影響本國貨幣的需求。本國居民想購買外國產品、向外國投資以及外匯投機影響本國貨幣供給。
在長期中,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對價格水平、關稅和限額、對本國商品相對於外國商品的偏好以及生產率
針對生產效率是指本國的生產效率,因為外匯牌價影響進出口貿易,進而會影響到相關國家的生產支出狀態,單這屬於中長期的影響。除非匯市出現大幅波動,否者短期內不會體現出來
Ⅳ 生產效率怎麼算
標准工時:指在正常情況下,從零件到成品直接影響成品完成的有效動作時間,其包含直接工時與間接工時。即加工每件(套)產品的所有工位有效作業時間的總和。制定方法:對現有各個工位(熟練工人)所有的有效工作時間進行測定,把所有組成產品的加工工位的工時,考慮車間生產的均衡程度、環境對工人的影響、以及工人的疲勞生產信息等因素後,計算得到標准工時。 備註: 直接工時:指直接作業的人員作業工時; 間接工時:指對現場直接作業工人進行必需的管理和輔助作業的人員,根據現車間管理組織的特點,車間除主任和直接作業人員外產生的工時; 1.2 標准人力:指在設定的產量目標前提下,根據標准工時和實際生產狀況,生產單位所配置的合理的人力數量。 1.3 生產效率: 實際產量×標准工時 實際人力×8.00小時-擋產工時+加班工時 備註: 實際產量:生產部、財務計算生產效率/生產力時以實際入庫量計算; 擋產工時:因外部門或受客觀條件影響造成停線或返工工時; 加班工時:為增加產量而延長的工作時間; 生產效率=(實際產量×標准工時)/(實際人力×8.00小時-擋產工時+加班工時) 生產效率講的是快慢,是速度,它是實際產出與標准產出的比率;生產力講的是效益,它講的是產出與投入之比。效率可低於100%,效益低於100%時,你就等著關門破產吧。 生產效率=(當天實際產量×標准工時)/(當天出勤工時-除外時間-人力支援時間
Ⅵ 請問,產能達成率與生產效率的區別並分別使用什麼公式計算
1、定義不同
產能達成率是指實際產量/設計產量X100%得出的一個比率。
生產效率是指固定投入量下,製程的實際產出與最大產出兩者間的比率。可反映出達成最大產出、預定目標或是最佳營運服務的程度。亦可衡量經濟個體在產出量、成本、收入,或是利潤等目標下的績效。
2、公式計算不同
產能達成率=實際產量/設計產量X100%
計算方法和結果判定分為兩種情況:
(1)目標值越大越好
達成率(%)=實際值/目標值,所得%越大符合程度越高,大於或等於100%即為達成目標。
(2)目標值越小越好
達成率(%)=目標值/實際值,所得%越大符合程度越高,大於或等於100%即為達成目標。
生產效率=(實際產量×標准工時)/(實際人力×8.00小時-擋產工時+加班工時)。
(6)生產效率和匯率擴展閱讀:
生產效率提高效率的總體理念
1、 提高生產,制度先行。首先,企業必須建立完善的生產制度,以確保生產有章可循。
2、 生產狀況,定期反饋於相關部門,由相關部門及時了解並快速調整生產計劃。可以通過工作結果定期反饋機制進行保證落實。
3、 對人對事,獎罰分明。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生產效率高的員工理應獲得應有的獎勵。在一些公司存在這樣的現象,業績好的員工要承擔更多的工作,而業績差的員工反而承擔較少工作或較容易的工作,這樣肯定會打擊優秀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4、 工具與技術,雙重優化。為員工提高生產效率提供客觀條件:工裝夾具。即便是一流的員工,沒有必要的工裝夾具,也難以達到高效率。
5、 增強團隊凝聚力團隊的凝聚力對於團隊行為、團隊功能有著重要的作用。有的團隊關系融洽,凝聚力強,能順利完成任務;有的團隊成員相互摩擦,關系緊張,凝聚力弱,不利於群體任務的完成。同時要增強團隊成員之間的交往和意見溝通,增進相互了解與友誼,建立良好的工作關系,提高團隊的戰鬥力。
Ⅶ 生產效率計算公式怎麼算
1、根據相關資料可知道,生產效率計算公式為:
(1)生產效率=(實際產量×標准工時)/(實際人力×8.00小時-擋產工時+加班工時)
(2)備註:實際產量:生產部、財務計算生產效率/生產力時以實際入庫量計算;擋產工時:因外部門或受客觀條件影響造成停線或返工工時;加班工時:為增加產量而延長的工作時間;標准人力:指在設定的產量目標前提下,根據標准工時和實際生產狀況,生產單位所配置的合理的人力數量。
Ⅷ 生產效率如何計算
1.1 標准工時:指在正常情況下,從零件到成品直接影響成品完成的有效動作時間,其包含直接工時與間接工時。即加工每件(套)產品的所有工位有效作業時間的總和。制定方法:對現有各個工位(熟練工人)所有的有效工作時間進行測定,把所有組成產品的加工工位的工時,考慮車間生產的均衡程度、環境對工人的影響、以及工人的疲勞生產信息等因素後,計算得到標准工時。
備註:
直接工時:指直接作業的人員作業工時;
間接工時:指對現場直接作業工人進行必需的管理和輔助作業的人員,根據現車間管理組織的特點,車間除主任和直接作業人員外產生的工時;
1.2 標准人力:指在設定的產量目標前提下,根據標准工時和實際生產狀況,生產單位所配置的合理的人力數量。
1.3 生產效率:
實際產量×標准工時
實際人力×8.00小時-擋產工時+加班工時
備註:
實際產量:生產部、財務計算生產效率/生產力時以實際入庫量計算;
擋產工時:因外部門或受客觀條件影響造成停線或返工工時;
加班工時:為增加產量而延長的工作時間;
生產效率=(實際產量×標准工時)/(實際人力×8.00小時-擋產工時+加班工時)
生產效率講的是快慢,是速度,它是實際產出與標准產出的比率;生產力講的是效益,它講的是產出與投入之比。效率可低於100%,效益低於100%時,你就等著關門破產吧。
生產效率=(當天實際產量×標准工時)/(當天出勤工時-除外時間-人力支援時間)
Ⅸ 生產效率計算公式是什麼
生產效率=(實際產量*標准工時)/(實際人力*8.00小時-擋產工時+加班工時)
生產效率一般包括兩類:勞動生產效率,指的是工人的勞動效率。設備生產效率,指的是機器設備的工作效率。企業管理者要對生產效率進行有效的管控,首先必須給該指標建立一個科學的量度方法暨計算方法。從概念上理解,生產效率就是在一定的生產投入量之下,所獲得的生產成果。用公式表示就是生產效率=成果/投入。
(9)生產效率和匯率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生產效率按訂單進行計算,也就是說每一個訂單只計算一次生產效率;生產半成品時只需如實統計總投入工時、損失工時、補助工時。
生產線生產好半成品後將半成品轉至其它生產線包裝時,生產效率由生產半成品的生產線進行計算,負責包裝的生產線提供包裝時所用的總投入工時、損失工時、補助工時。
Ⅹ 匯率和利率的差別是什麼
1、概念不同
匯率又稱外匯利率,外匯匯率或外匯行市,指的是兩種貨幣之間兌換的比率,亦可視為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具體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
利率是指一定時期內利息額與借貸資金額即本金的比率。利率是決定企業資金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同時也是企業籌資、投資的決定性因素,對金融環境的研究必須注意利率現狀及其變動趨勢。
2、作用不同
利率是決定企業資金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同時也是企業籌資、投資的決定性因素,對金融環境的研究必須注意利率現狀及其變動趨勢。
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下降,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上升,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3、影響因素不同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利息仍作為平均利潤的一部分,因而利息率也是由平均利潤率決定的,即利率的高低首先取決於社會平均利潤率的高低。根據中國經濟發展現狀與改革實踐,這種制約作用可以概括為:利率的總水平要適應大多數企業的負擔能力。
匯率對進出口的影響:匯率上升(直接標價法),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外匯匯率上漲,本幣匯率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