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根據利率平價原理,有一個遠期匯率的計算公式,請問銀行在對外報出遠期匯率價格的時候是根據這個公式嗎
假如A貨幣利率為10%,B貨幣利率20%(雖然這里利率差較為誇張,但事實上每種貨幣的利率都不一樣,有利率差的存在)
即期匯率A=2B(這里不考慮買入與賣出價,為簡便起見)
就有一種可能:借1A貨幣(借期一年,存與貸利率一樣),即期兌換成2B貨幣,存款(存期一樣,利率20%),一年以後連本帶利取出,再兌換成A貨幣,以償還借1A的本利,如果一年取出的匯率不變,不計交易費用,在這過程中,就可賺取:
2*(1+20%)/2-1*(1+10%)=1*10%=0.1A(如果是1億,賺取1000萬A) (公式一)
由於貨幣利差的事實存在,但都沒有這么做,因為當一年後(遠期)B本利取出時,兌換成A的匯率改變了,市場處於均衡,理論上可以計算出均衡匯率R
2*(1+20%)/R=1*(1+10%) ,R=2.1818
顯然R增大了,也就是說B貨幣貶值(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利率平價理論主要意思就是即期利率高的貨幣遠期貶值)
理論上,當遠期(在這里是一年)匯率小於2.1818時,低息貨幣兌換成高息貨幣存款有利可圖(套取了利差)
賺取:2*(1+20%)/R-1*(1+10%)>0
當遠期(在這里是一年)匯率小於2.1818時,則是高利率貨幣兌換成低利率貨幣有利可圖
賺取:1*(1+10%)-2*(1+20%)/R>0
『貳』 利率平價公式的應用怎麼做
英鎊年利率為12%,美元年利率為8%,即期匯率為1英鎊=1.5435美元,根據利率平價理論,利率高的貨幣在遠期貶值,貶值率與利差一致,本例中英鎊利率比美元高,遠期英鎊貶值,貶值率為利差,一年期遠期匯率:
1英鎊=1.5435*(1-(12%-8%))=1.4818美元
『叄』 簡答題:利息平價理論公式如何推導
一個中國人手上有100元人民幣,當時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為E1,在中國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為R1,美國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為R2。此時這個中國人有兩種選擇,要麼把錢存在中國的銀行;要麼把100元人民幣兌換成美元存在美國的銀行,一年後再按未來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E2把美元兌換成人民幣。
1:存在中國,一年後後此人本息所得總共為100*(1+R1)
2:存在美國,100元人民幣先兌換成美元為100/E1,在美國存一年後本息為100*(1+R2)/E1,最後按一年的遠期匯率E2把美元兌換成人民幣,為100*E2*(1+R2)/E1
利息平價理論以為著在中國存錢和在美國存錢收益將是一樣的,因此公式為:1+R1=E2*(1+R2)/E1
『肆』 金融市場學中的利率平價公式是什麼
Se/S=(1+r)/(1+re)
利率平價規定,一種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升值(貶值),必將被利率差異的變動所抵銷。
我們假設自己是一個甲國投資者,手中握有一筆可自由支配的資金,可以自由進出本國與乙國的金融市場。同時假定資金在國際移動不存在任何限制與交易成本。
那麼這筆資金就存在是投哪國金融市場的選擇。在進行選擇時,若其他條件不變,顯然是看哪國的收益更高。假定甲國一年期利率為i,乙國同期利率為i^*,即期匯率為e(直接標價法)。
如果投本國金融市場,則每單位本國貨幣到期可增值為:1 ×(1 + i)=1+i 。如果投資於乙國金融市場,則可分為三個步驟:在本國外匯市場上兌換成乙國貨幣,在乙國金融市場上進行為期一年的存款,存款到期後兌換成本國貨幣。
但是這其中存在匯率問題,由於一年期後的即期匯率ef是不確定的,我們可以在即期購買一年後交割的遠期合約,這一遠期匯率記為f。
屆時1單位本國貨幣可增值為:f(1+i^*)/e,顯然,我們選擇哪種投資方式取決於這兩種方式收益率的高低。
如果1+i>f(1+i^*)/e,則我們將投資於本國金融市場;如果1+i<f(1+i^*)/e,則我們將投資於乙國金融市場;如果1+i=f(1+i^*)/e,此時投資於兩國金融市場都可以。
在市場上的其他投資者也面臨著同樣的決策選擇。因此,如果1+i<f(1+i^*)/e,則眾多的投資者都會將資金投入乙國金融市場,這導致外匯市場上即期購入乙國貨幣以及遠期賣出乙國貨幣行為,從而使本幣貶值(e增大)、遠期升值(f減小),投資於乙國金融市場的收益率下降。
只有當這兩種投資方式的收益率完合相同時,市場上才處於平衡狀態。所以,當投資者採取持有遠期合約的套補方式交易時,市場會最終使利率與匯率間形成下列關系:1+i=f(1+i^*)/e
整理得:f/e=(1+i)/( 1+i^* )
我們記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之間的升(貼)水率為ρ,即ρ=(f-e)/e
再將上述兩式結合得:ρ=(f-e)/e=(1+i-(1+i^*))/(1+i^* )=(i-i^*)/(1+i^* )
即: ρ+ρi^*=i-i^*
由於ρ及i^*均是很小的數值,所以它們的求積ρi^*可以省略,即:ρ=i-i^*
上式即為套補的利率平價的一般形式。它的經濟含義是:匯率的遠期升貼水率等於兩國貨幣利率之差。如果本國利率高於外國利率,則本幣在遠期將貶值;如果本國利率低於外國利率,則本幣在遠期將升值。也就是說,匯率的變動會抵消兩國間的利率差異,從而使金融市場處於平衡狀態。
(4)匯率的利率平價理論公式擴展閱讀:
這一理論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現在:
1.利率平價說沒有考慮交易成本。然而,交易成本卻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各種交易過高,就會影響套利收益,從而影響匯率與利率的關系。如果考慮交易成本,國際間的拋補套利活動在達到利率平價之前就會停止。
2. 利率平價說假定不存在資本流動障礙,假定資金能順利,不受限制地在國際間流動。但實際上,資金在國際間流動會受到外匯管制和外匯市場不發達等因素的阻礙。目前,只有在少數國際金融中心才存在完善的期匯市場,資金流動所受限制也少。
3. 利率平價說還假定套利資金規模是無限的,故套利者能不斷進行拋補套利,直到利率平價成立。
『伍』 從利率平價說角度論述匯率與利率之間存在的關系
根據利率平價理論,即期利率高的貨幣遠期貶值。以下舉例說明:
假如A貨幣利率為10%,B貨幣利率20%(雖然這里利率差較為誇張,但事實上每種貨幣的利率都不一樣,有利率差的存在)
即期匯率A=2B(這里不考慮買入與賣出價,為簡便起見)
就有一種可能:借1A貨幣(借期一年,存與貸利率一樣),即期兌換成2B貨幣,存款(存期一樣,利率20%),一年以後連本帶利取出,再兌換成A貨幣,以償還借1A的本利,如果一年取出的匯率不變,不計交易費用,在這過程中,就可賺取:
2*(1+20%)/2-1*(1+10%)=1*10%=0.1A(如果是1億,賺取1000萬A) (公式一)
由於貨幣利差的事實存在,但都沒有這么做,因為當一年後(遠期)B本利取出時,兌換成A的匯率改變了,市場處於均衡,理論上可以計算出均衡匯率R
2*(1+20%)/R=1*(1+10%) ,R=2.1818
顯然R增大了,也就是說B貨幣貶值(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利率平價理論主要意思就是即期利率高的貨幣遠期貶值)
理論上,當遠期(在這里是一年)匯率小於2.1818時,低息貨幣兌換成高息貨幣存款有利可圖(套取了利差)
賺取:2*(1+20%)/R-1*(1+10%)>0
當遠期(在這里是一年)匯率小於2.1818時,則是高利率貨幣兌換成低利率貨幣有利可圖
賺取:1*(1+10%)-2*(1+20%)/R>0
『陸』 什麼是利率平價理論
利率平價理論主張,兩國之間,相同期間的利率只要有差距存在,投資者即可利用套匯或套利等方式賺取價差,兩國貨幣間的匯率將因為此種套利行為而產生波動,直到套利的空間消失為止。
依據利率平價理論,兩國間利率的差距會影響兩國幣值水平及資金的移動,進步而影響遠期匯率與即期匯率的差價。二者維持均衡時,遠期匯率的貼水或升水應與兩國利率的差距相等,否則將會有無風險套匯行為存在,使其恢復到均衡的狀態。
例如甲國的利率高於乙國的利率,乙國的人民會想要把錢轉存到甲國或甲國貨幣存款賬戶。但匯市的變數很多,末來當乙國人民想在存款到期時,將利息及本金匯回乙國時,甲國貨幣可能因為一些不可預期的原因貶值,於是乙國人民可以在將錢存入甲國戶頭的同時,在遠期市場預先賣出甲國貨幣,以規避可能發生的匯率風險。
由上例可知當兩國的利率出現差距時便會引起外匯市場的波動,為杜絕套利行為,利率平價理論主張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之間的差距應等於兩國之間的利率差距。
利率平價理論較適用於說明貨幣市場及外匯市場之間相互關系,而不能當作預測未來匯率的公式,當貨幣市場與外匯市場均衡時,即期匯率及達期匯率的差距就等於兩種貨幣間的利率差距。
『柒』 利率平價理論計算題
利率平價理論(RateParity),認為兩個國家利率的差額相等於遠期兌換率及現貨兌換率之間的差額。利率平價理論主張,兩國間相同時期的利率只要有差距存在,投資者即可利用套匯或套利等方式賺取價差,兩國貨幣間的匯率將因為此種套利行為而產生波動,直到套利的空間消失為止。依據利率平價理論,兩國間利率的差距會影響兩國幣值水平及資金的移動,進而影響遠期匯率與即期匯率的差價。二者維持均衡時,遠期匯率的貼水或升水應與兩國利率的差距相等,否則將會有無風險套匯行為存在,使其恢復到均衡的狀態。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3-0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捌』 如何理解利率平價理論中利率和匯率的關系
根據利率平價理論,即期利率高的貨幣遠期貶值。以下舉例說明:
假如a貨幣利率為10%,b貨幣利率20%(雖然這里利率差較為誇張,但事實上每種貨幣的利率都不一樣,有利率差的存在)
即期匯率a=2b(這里不考慮買入與賣出價,為簡便起見)
就有一種可能:借1a貨幣(借期一年,存與貸利率一樣),即期兌換成2b貨幣,存款(存期一樣,利率20%),一年以後連本帶利取出,再兌換成a貨幣,以償還借1a的本利,如果一年取出的匯率不變,不計交易費用,在這過程中,就可賺取:
2*(1+20%)/2-1*(1+10%)=1*10%=0.1a(如果是1億,賺取1000萬a)
(公式一)
由於貨幣利差的事實存在,但都沒有這么做,因為當一年後(遠期)b本利取出時,兌換成a的匯率改變了,市場處於均衡,理論上可以計算出均衡匯率r
2*(1+20%)/r=1*(1+10%)
,r=2.1818
顯然r增大了,也就是說b貨幣貶值(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利率平價理論主要意思就是即期利率高的貨幣遠期貶值)
理論上,當遠期(在這里是一年)匯率小於2.1818時,低息貨幣兌換成高息貨幣存款有利可圖(套取了利差)
賺取:2*(1+20%)/r-1*(1+10%)>0
當遠期(在這里是一年)匯率小於2.1818時,則是高利率貨幣兌換成低利率貨幣有利可圖
賺取:1*(1+10%)-2*(1+20%)/r>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