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交叉匯率的計算
交叉匯率的計算是指根據其他兩種貨幣的匯率通過計算得出的匯率。知道中間匯率後,進行匯率的套算比較簡單。但是在實際業務中,貨幣的匯率是雙向報價,即同時報出買入價和賣出價,此時,套算匯率的計算相對來說比較復雜。
根據兩種貨幣匯率中起中介作用的貨幣所處的位置,將套算匯率的計算方法分為三種。
設美元為中介貨幣,美元在兩種貨幣的匯率中所處的位置有三種情況:
1、美元在兩種貨幣的匯率中均為基礎貨幣;
2、美元在兩種貨幣的匯率中均為標價貨幣;
3、美元在一種貨幣的匯率中是基礎貨幣,在另一種貨幣的匯率中是標價貨幣。
(1)交叉匯率買賣價差擴展閱讀:
交叉匯率的計算考慮了兩次交易費用,無論用乘法還是用除法,每一次將中介貨幣相抵消時,交易費用就增加一次,買入價和賣出價之間的價差就增大一次,也可用此方法來驗算結果。
銀行在公布本幣與其他國家貨幣的匯率時,並不說明哪個是基本匯率或交叉匯率。如果客戶向銀行詢問非美元貨幣間的匯率,銀行通常會直接報出交叉匯率。
雖然交叉匯率已經日益普遍,也為專業交易者所接受,但仍然不是主要的交易開式,對於銀行來說,交叉匯率的交易仍然被視為兩筆對美元的交易。
② 匯率有哪幾種標價方法
匯率是指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也就是兩種不同貨幣之間的比價。由於確定的標准不同,產生了幾種不同的匯率標價法。
分類
匯率標價法主要有直接標價法、間接標價法、美元標價法以及交叉匯率。
直接標價法是以外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應該兌換多少本國貨幣(1單位外幣=X單位本幣)。
在直接標價法條件下,外匯匯率下跌,意味著外國貨幣折算到的本國貨幣數額減少,說明本國貨幣在升值,外幣在貶值。上漲則是本國貨幣貶值,外幣升值。
間接標價法是以本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應該兌換多少外國貨幣(1單位本幣=X單位本幣)。
間接標價法與直接標價法有所區別,外匯匯率下跌,說明本國貨幣折算到的外國貨幣增多,本國貨幣在升值,外幣在貶值。上漲則是本國貨幣貶值,外幣升值。
美元標價法是以美元為標准,來計算應兌換多少其他貨幣(1單位美元=X單位他國貨幣)。隨著國際金融市場外匯交易量的猛增,為了便於比價和交易,銀行報價時常採用美元標價法。
交叉匯率是因外匯交易中常會涉及兩種非美元貨幣的交易,而國際金融市場的報價多數是美元對另一種貨幣的報價。所以一種非美元貨幣對另一種非美元貨幣的匯率,往往就需要通過這兩種貨幣對美元的匯率進行套算,這種套算出來的匯率就稱為交叉匯率。
③ 日元換美元的匯率是按買入價計算還是按賣出價計算
外匯是一種特殊金融商品。銀行經營處匯買賣業務需要開支一定的費用,也需要賺取一定的利潤。因此,銀行經營外匯交易必須買賤賣貴,取得收益,從而所有經過銀行交易的外匯的匯率都分為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
買入匯率,又稱「買入價「。在採用直接標價法報價時,銀行報出的外幣的兩個本幣價格中,前一個數字(即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少的那個匯率)就是買入價;在採用間接標價法的情況下則反之,銀行報出的本幣的兩個外幣價格中,後一個較大的外幣數字是銀行願意以一單位的本幣而買進的外幣數,即外匯的買入價。
賣出匯率,又稱「賣出價「。在採用直接標價法時,銀行報出的外幣的兩個本幣價格中,後一個數字(即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多的那個匯率)是賣出價;在採用間接標價法報價時,本幣的兩個外幣價格中,前一個較小的外幣數字是銀行願意以一單位的本幣而付出的外幣數,即外匯賣出價。
值得強調的是,買入價和賣出價都是站在銀行(而不是客戶)的角度來看問題的;另外,這些價格都是外匯(而不是本幣)的買賣價格。所以,在實際上進行外匯買賣業務操作時,千萬不要把這些關系搞混淆。
外匯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的差額,稱「買賣差價」,一般為1-5%,計算方法是: (賣出價-買入價)/賣出價×100%。它構成了銀行經營外匯買賣業務的利潤來源。這個買賣差價越是小,說明外匯銀行的經營越有競爭性或外匯市場越是發達,有深度。例如,美元,英鎊由於交易頻繁,而且交易額較大,能形成夫模經濟的效益,故紐約和倫敦外匯市場上,這兩種貨幣的買賣差價只有0.5‰。
外匯交易通常都以美元報價。如果我們知道所有貨幣對美元的匯率,那麼,任何兩種非美元貨幣之間的匯率就能夠很方便地套算出來,這便是所謂的「交叉匯率」或「套算匯率」。計算交叉匯率時,正確使用買入價和賣出價是很重要的。
在直接標價法中,如何正確運用買入價、賣出價來計算交叉匯率的兩個價格,
例如,已知199×年×月×日,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為$100=¥868.42~872.78,同一天,在蘇黎世的外匯市場上,瑞士法郎對美元的匯率為:VS$1.00=SF1.6005~1.6025。由於兩個市場使用的都是直接標價法,我們可按上圖表套算出人民幣對瑞士法郎交叉匯率的買入價和賣出價,如下圖表:
必須注意,假如兩組貨幣報價中有一組採用間接標價法,則兩種非美元貨幣交叉匯率的買入價和賣出價可通過直接相乘得到.如下圖表:
(買入價) ¥/?=(買入價) $/?×(買入價) ¥/$
(賣出價) ¥/?=(賣出價) $/?×(賣出價) ¥/$
例如, 199×年×月×日,倫敦外匯市場(採用間接標價法)的美元報價是:?
1.00=$1. ~1. 。據此,我們可以推算出人民幣對英鎊的交叉匯率:
人民幣對英鎊的買入價:
$1. /?×¥1290.31/$100=¥1290.31/?100
人民幣對英鎊的賣出價:
$1. /?×¥872.78/$100=¥1296.77/?100
除了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以外,我們平時在經濟書籍或報刊雜志的行情信息版中還經常看到單一的中間匯率,它是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的算術平均數,即中間匯率= (買入匯率+賣出匯率)÷ 2 。它是為了使報道簡潔,表達方便而使用的匯率。此外,在企業內部的會計處理過程中也經常使用中間價以簡化核算。必須強調的是:中間匯率絕非是外匯買賣業務中實際成交的價格。
④ 請問交叉匯率的買入和賣出價如何計算
外匯是一種特殊金融商品。銀行經營處匯買賣業務需要開支一定的費用, 也需要賺取一定的利潤。因此,銀行經營外匯交易必須買賤賣貴,取得收益, 從而所有經過銀行交易的外匯的匯率都分為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 買入匯率,又稱買入價。在採用直接標價法報價時,銀行報出的外幣的兩個本幣價格中,前一個數字(即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少的那個匯率)就是買入價; 在採用間接標價法的情況下則反之,銀行報出的本幣的兩個外幣價格中,後一個較大的外幣數字是銀行願意以一單位的本幣而買進的外幣數,即外匯的買入價。
賣出匯率,又稱賣出價。在採用直接標價法時,銀行報出的外幣的兩個本幣價格中,後一個數字(即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多的那個匯率)是賣出價; 在採用間接標價法報價時,本幣的兩個外幣價格中,前一個較小的外幣數字是銀行願意以一單位的本幣而付出的外幣數,即外匯賣出價。
⑤ 如何進行交叉匯率操作
經常是外匯交易者暴露在極大的風險之下,尤其在天災、人禍、戰爭以及政治等重大事件發生時,美元會發生大起大落的走勢。這時,我們可以採取交叉匯率的方式,買進相對較強的幣種,同時防空相對走弱的幣種。這樣,即使美元大起大落,那麼另一種貨幣也會大落大起,也不會影響到交叉匯率的變化,而且交叉匯率的變化幅度通常比較小,投資必須承擔的匯率風險相對有限。 交叉匯率操作,主要考慮幣種的選擇,掌握特定貨幣匯率變動的背景,從而減少外匯風險,賺得較多利潤。在選擇幣種時,應掌握貨幣的三種有關特性,以便作出選擇。 1.貨幣的強勁性 貨幣的強勁性使其發行國綜合國力的反映,世界經濟的不平衡性,使得不同國家的貨幣,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不同。而其中稱雄貨幣,將會有多方面的主動性和主導型,其幣值變動往往影響到整個外匯市場波動,二戰後初期,美元經濟獨領風騷,在國際經濟中占絕多優勢地位;而六、七十年代以來,日元、德國馬克逐漸強勁,使強勁貨幣多元化;而近幾年,隨著美國經濟再度持續增長,美元又恢復了其強勢地位。因而,在其具體操作中,投資者應根據不同時期貨幣的強勁性進行選擇。 2.安全國家貨幣的避難性 有些國家的貨幣,一旦遇到國際局勢緊張,便會成為外匯市場的搶手貨,引起世界資金大量湧入該國,匯率驟升;而局勢緩和後,又會出現逆轉。因此,外匯交易者絕不能忽視這匯總貨幣的避難性,以及它帶來的相關匯率的變動。瑞士法郎過去就曾經擔任過這一腳色。外匯投資者為了降低風險也應關注它的變動。 3.不同貨幣匯率變動的相關性 由於各國匯率制度確立的准備貨幣匯率的相互關系,以及各國經濟的相互關系,外匯市場上的各種匯率存在相關性。有些貨幣同升同降,有些貨幣你升我降。在外匯交易中,必須加以靈活區分,准確把握貨幣匯率的變動趨勢和特點。 在掌握了不同貨幣的各種特性以後,交叉貨幣匯率操作就方便多了。我們選擇貨幣,應該注意在貨幣匯率變動上有密切關系,而且反差較大的兩種貨幣,其中一種是升幅很快的貨幣,而另一種是降幅很快的貨幣。這種利用反差來選擇貨幣所作的買賣,因反差獲得雙面利益的機會較大,因反差實際減少而減少獲雙利的情況較小,因而反差變為負反差造成損失的風險可能性極小。 做交叉匯率切忌同向,盡量選擇同時做一買一賣的兩種貨幣,不僅他們的匯率有密切關系,而其匯率變動的方向也是相同的。很明顯,對匯率呈相同方向波動的貨幣做一買一賣的處理,實際上是變兩手為一手,根本沒有降低風險,反而會加大風險。
⑥ 請問匯買價和匯出價是如何確定的
各地的國家銀行標准都不一樣。
買入匯率,又稱「買入價「。賣出匯率,又稱「賣出價」。這兩個基本概念我就不說了。
值得強調的是,買入價和賣出價都是站在銀行(而不是客戶)的角度來看問題的;另外,這些價格都是外匯(而不是本幣)的買賣價格。所以,在實際上進行外匯買賣業務操作時,千萬不要把這些關系搞混淆。
外匯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的差額,稱「買賣差價」,一般為1-5%,計算方法是: (賣出價-買入價)/賣出價×100%。它構成了銀行經營外匯買賣業務的利潤來源。這個買賣差價越是小,說明外匯銀行的經營越有競爭性或外匯市場越是發達,有深度。例如,美元,英鎊由於交易頻繁,而且交易額較大,能形成夫模經濟的效益,故紐約和倫敦外匯市場上,這兩種貨幣的買賣差價只有0.5‰。
外匯交易通常都以美元報價。如果我們知道所有貨幣對美元的匯率,那麼,任何兩種非美元貨幣之間的匯率就能夠很方便地套算出來,這便是所謂的「交叉匯率」或「套算匯率」。計算交叉匯率時,正確使用買入價和賣出價是很重要的。
在直接標價法中,如何正確運用買入價、賣出價來計算交叉匯率的兩個價格,
例如,已知199×年×月×日,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為$100=¥868.42~872.78,同一天,在蘇黎世的外匯市場上,瑞士法郎對美元的匯率為:VS$1.00=SF1.6005~1.6025。由於兩個市場使用的都是直接標價法,我們可按上圖表套算出人民幣對瑞士法郎交叉匯率的買入價和賣出價,如下圖表:
必須注意,假如兩組貨幣報價中有一組採用間接標價法,則兩種非美元貨幣交叉匯率的買入價和賣出價可通過直接相乘得到.如下圖表:
(買入價) ¥/£=(買入價) $/£×(買入價) ¥/$
(賣出價) ¥/£=(賣出價) $/£×(賣出價) ¥/$
例如, 199×年×月×日,倫敦外匯市場(採用間接標價法)的美元報價是:£
1.00=$1.4857925~1.4858138。據此,我們可以推算出人民幣對英鎊的交叉匯率:
人民幣對英鎊的買入價:
$1.4857925/£×¥1290.31/$100=¥1290.31/£100
人民幣對英鎊的賣出價:
$1.4857925/£×¥872.78/$100=¥1296.77/£100
除了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以外,我們平時在經濟書籍或報刊雜志的行情信息版中還經常看到單一的中間匯率,它是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的算術平均數,即中間匯率= (買入匯率+賣出匯率)÷ 2 。它是為了使報道簡潔,表達方便而使用的匯率。此外,在企業內部的會計處理過程中也經常使用中間價以簡化核算。必須強調的是:中間匯率絕非是外匯買賣業務中實際成交的價格。
舉例說明: 如美元/日元的匯率為115.25/115.35,表示客戶向銀行賣出美元買入日元(銀行買入美元)的匯率為115.25,而客戶向銀行賣出日元買入美元的匯率為115.35。 因此,如果您想將100美元兌換成日元,那麼,您將按照115.25的匯率,兌換得11525(即,100*115.25)日元;如果您想將10000日元兌換成美元,那麼,您將按照115.35的匯率,兌換得86.69(即,10000/115.35)美元。 澳元/美元匯率為0.5830/0.5840,表示客戶賣出澳元買入美元的匯率為0.5830,而賣出美元買入澳元的匯率為0.5840。 您可能會發現,確定匯率後,在計算兌換得的貨幣數額時,還要確定是用乘法還是用除法。相關計算辦法,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貨幣)從左到右,乘以左(匯價);(貨幣)從右到左,除以右(匯價)」。 所以,按照上述報價,您要把100澳元兌換成美元時,就獲得100*0.5830美元;您要把100美元兌換成澳元時,就獲得100/0.5840澳元。
⑦ 賣出價的計算方法
外匯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的差額,稱「買賣差價」,一般為1-5%,計算方法是:(賣出價-買入價)/賣出價×100%。它構成了銀行經營外匯買賣業務的利潤來源。這個買賣差價越是小,說明外匯銀行的經營越有競爭性或外匯市場越發達。例如,美元,英鎊由於交易頻繁,而且交易額較大,能形成規模效益,所以紐約和倫敦外匯市場上,這兩種貨幣的買賣差價只有0.5‰。
外匯交易通常都以美元報價。如果知道所有貨幣對美元的匯率,那麼,任何兩種非美元貨幣之間的匯率就能夠很方便地套算出來,這便是所謂的「交叉匯率」或「套算匯率」。計算交叉匯率時,正確使用買入價和賣出價是很重要的。
在直接標價法中,如何正確運用買入價、賣出價來計算交叉匯率的兩個價格。
假如兩組貨幣報價中有一組採用間接標價法,則兩種非美元貨幣交叉匯率的買入價和賣出價可通過直接相乘得到,例如:
(買入價)¥/£=(買入價)$/£×(買入價)¥/$
(賣出價)¥/£=(賣出價)$/£×(賣出價)¥/$
除了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以外,它是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的算術平均數,即中間匯率=(買入匯率+賣出匯率)/2 。它是為了使報道簡潔,表達方便而使用的匯率。此外,在企業內部的會計處理過程中也經常使用中間價以簡化核算。但中間匯率絕非是外匯買賣業務中實際成交的價格。
⑧ 為何交叉匯率雙向報價比基礎匯率報價價差大
外匯市場上流通性最大的貨幣就是美元,其次是歐元,所以在各個平台中做歐美貨幣對的投資者是最多的,點差也是最小的,相比較其它貨幣對它更加穩定,更容易掌握。
做交叉盤相對比較少,特別是一些不常見的貨幣,如紐元(紐西蘭)等,與它相關的點差更高。主要還是看你所做產品的流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