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匯率的報價法有哪些
在匯率的表示中,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以單位外幣摺合成多少本幣來表示,為直接標價法,如中國100美元=637.35人民幣,這種方法下匯率上升的含義是單位外幣摺合成本幣數增加了,即本幣貶值了;
另一種為單位本幣摺合多少外幣來表示,稱為間接標價法,這種表示方法下,外匯匯率上升是指本幣升值了。
國際上極大多數國家用直接標價法,因此沒有特別說明,直接標價為默認標價,匯率上升為本幣貶值。一般所說的匯率是指單位外幣兌換本幣
另外:在國際金融市場為了便於比較,往往統一用其他貨幣表示美元,特稱為美元標價法
『貳』 關於遠期匯率的報價方法
1.USD1=HKD7.8520/25是銀行的一個匯率報價,在報價中,同時報出兩個價格,一個買入價,一個是賣出價.數字小的在前,是銀行(確切地說應該是報價方,因為銀行也可能作為詢價方向另外的經紀人買賣外匯)買入單位基準貨幣應付的報價貨幣數(該例中是銀行買入1英鎊付7.8520港幣);數字大的則為銀行賣出單位報價貨幣(英鎊)應該收進的報價貨幣數,收進多,支出少,差額為銀行費用加利潤.
2.在匯率表示中,如果基準貨幣為1,一般都為小數點後四位,如果基準貨幣為100(如我國以100外幣作為外幣基準單位)小數後為二位,日元/里拉等除外,這樣小數點後第四位變動一個數,稱為變動一點.一個月遠期差價50/55,是指遠期價格上升50/55點.
3.作為一種報價慣例,遠期貼水時,即基準貨幣貶值,在遠期點數報價時大數在前,小數在後,因此在即期與遠期的換算時,前大後小往下減.反之,則為加.加或減後的結果是遠期匯率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差價比即期有所擴大,因為銀行在遠期交易中,將風險管理和貨幣的時間價值考慮在內,獲得較高的差價是除了費用加利潤外,還要取得風險管理費和貨幣的時間價值補償.
『叄』 匯率有哪幾種標價方法
匯率是指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也就是兩種不同貨幣之間的比價。由於確定的標准不同,產生了幾種不同的匯率標價法。
分類
匯率標價法主要有直接標價法、間接標價法、美元標價法以及交叉匯率。
直接標價法是以外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應該兌換多少本國貨幣(1單位外幣=X單位本幣)。
在直接標價法條件下,外匯匯率下跌,意味著外國貨幣折算到的本國貨幣數額減少,說明本國貨幣在升值,外幣在貶值。上漲則是本國貨幣貶值,外幣升值。
間接標價法是以本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應該兌換多少外國貨幣(1單位本幣=X單位本幣)。
間接標價法與直接標價法有所區別,外匯匯率下跌,說明本國貨幣折算到的外國貨幣增多,本國貨幣在升值,外幣在貶值。上漲則是本國貨幣貶值,外幣升值。
美元標價法是以美元為標准,來計算應兌換多少其他貨幣(1單位美元=X單位他國貨幣)。隨著國際金融市場外匯交易量的猛增,為了便於比價和交易,銀行報價時常採用美元標價法。
交叉匯率是因外匯交易中常會涉及兩種非美元貨幣的交易,而國際金融市場的報價多數是美元對另一種貨幣的報價。所以一種非美元貨幣對另一種非美元貨幣的匯率,往往就需要通過這兩種貨幣對美元的匯率進行套算,這種套算出來的匯率就稱為交叉匯率。
『肆』 匯率報價計算
(1)1英鎊等於1.5541*1.1675=1.8144加元
(2)歐元/澳元=(1.6510/1.5725)/(1.6550/1.5715)=1.0499/1.0531
(3)歐元/澳元=(1.4100*1.5715)/(1.4140*1.5725)=2.2158/2.2235
『伍』 匯率報價方式
匯率報價為雙向報價,即既報買入基準貨幣的匯率,同時報賣出基準貨幣的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