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民國時期一兩黃金值多少銀元
民國初年黃金與銀元比值為一兩黃金換40塊銀元,還有說法是:民國初期,一盎司黃金大約在16-17美元,一英鎊約為4美元,銀元大洋2.4枚換一美元。不同時期一兩黃金與銀元兌換比大約在35~45枚之間。至於法幣金圓券之類還是不說為好╮( ̄▽ ̄")╭
B. 民國時期一兩黃金相當於多少大洋
您的問題,民國時期,1根1兩金條大概折為30塊銀元,隨著年景好壞有5塊的浮動,當時小康之家一月生活總費用也就是15塊銀元,魯迅先生在北大做教授時是一個月300塊銀元。民國時期富人很少使用金條花費,金條主要是作為硬通貨貯藏起來,花費的時候兌換成保值的貨幣銀元.當時是銀本位,一塊銀元大概摺合180塊銅輔幣,而很少說一兩金子折多少大洋。祝您蛇年報吉祥!
C. 民國時期的金條純度一般是多少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戰禍連連,加上各地記重標准不一樣,國家儲備的黃金和白銀都是按實際計算,沒有像現在還鑄成比重和純度一致的金條或銀錠!
解放前中國最流行的金條規格,主要就是「大黃魚」和「小黃魚」。
民國時期一根金條多少錢:「大黃魚」指十兩一根的金條。按舊制1斤16兩,1兩=500/16=31.25克,這個份量跟今天所說的1盎司黃金相差無幾。所以,「大黃魚」金條摺合今天的重量就是312.5克。
本來「大黃魚」是通行的規格,富有家庭通常會存幾根金條作為壓箱底錢。但後來金貴銀賤(民國的法幣是銀本位,最早一元法幣就是按一枚銀圓定價的),普通百姓也紛紛想買黃金,而「大黃魚」顯然太貴買不起。所以金店就鑄造了1兩一根的小金條(合今天的31.25克),俗稱「小黃魚」,中產家庭一般玩這個。
大黃魚,5市兩金條,重158克左右,成色為991.0,金條的圖案雕刻的為孫中山頭像,鑄有「中央造幣廠制」的字樣,背面鑄有金條重量、成色、編號、等字樣:
另外還有上海通行的標金,是10市兩一條。其形為長條式,長約四寸,寬約五分,酷似小磚。上海通行標金每條漕平十兩(漕平一兩合1.17854盎司。其成色為978(千分之九七八之意),故曰「九七八標金」或「標金」。主要用於上海金市交易。
D. 民國時期一兩黃金等於多少塊大洋
大洋即是銀元,不同時期,銀元的含銀量不同,發行的銀元大小也不同,兌換的數目自然也不一樣。
E. 1937年的1兩黃金兌換多少美元
舊時銀行按舊衡制收進的黃金,都要按1兩(舊制16兩為一斤)等於1.0047盎司摺合入庫,就是說,舊制1兩比1盎司略多一點。1934年1月31日,一美元含金量被規定為13.714格令(合0.888671克)。黃金官價由每盎司20.67美元提高到35美元。
F. 國民黨時期,400根金條等於多少人民幣
民國時期通用的金條為大黃魚和小黃魚兩種金條。
大黃魚摺合黃金克重為:312.5克
小黃魚摺合黃金克重為:31.25克
按照今天的國際黃金兌換比率274/g來算。
大黃魚摺合人民幣:85625元。
小黃魚摺合人民幣:8562.5元。
國際金價一直在變,所以價格也不是固定的,如果單純的算黃金價格的話計算公式是這樣的。
(6)民國黃金匯率擴展閱讀:
大黃魚是由上海外灘中央造幣廠加鑄的金條。發行了一兩、二兩、三兩、五兩、十兩五種,其中十兩重的上海俗稱「大黃魚」,一兩重的金條俗稱為「小黃魚」。
大黃魚有點與眾不同,不是平面金版切割的,而是銀樓澆鑄的。
大家通常稱大黃魚的金條,通常條軌是以S開頭的,S則是擬代上海。
G. 民國時期的金條值多少錢
民國時期的金條大概一千多一條。
在很多民國戲中,台詞「黃魚」屢屢出現,每當發生戰爭,那些大門大戶的有錢人不是帶大量鈔票出逃,而是帶上足量的「黃魚」,這個黃魚基本意思大家都懂,就是金條嘛,在任何朝代任何年景那都是硬通貨,畢竟鈔票真的是紙,一旦發生戰爭,是沒有任何實際價值的,唯有這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才是值錢貨。
我們看電視時,經常會看到「大小黃魚」,是的,當時金條有一兩、二兩、三兩、五兩、十兩數種,但是當時最流行的金條規格,主要就是「大黃魚」和「小黃魚」。「大黃魚」指十兩一根的金條,一般是比較富貴的人家購買。
H. 民國時期的一根黃金價值多少換算做現在是多少人民幣
若你經常觀看有關民國時期歷史的影視劇的話,那一定不會對金條這種東西感到陌生。因為在那個時期,金條頗常用於收藏和投資,不僅價值高,而且購買力還較為穩定。相較於不同勢力團體發行的紙幣而言,它因更具有保值性而受到大家的青睞。
不過,說到一根金條具體相當於多少人民幣這個問題的時候,很多人可能就會感到比較茫然了。其實,民國流通的一根金條,換算成人民幣也稱得上是價值不菲呢!如果你對此較為感興趣的話,那就請繼續將下面的內容閱讀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