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今天人民幣匯率多少
名稱最新價漲跌值漲跌幅開盤價昨收價
歐元美元1.1749-0.0028-0.24%1.17771.1777
英鎊美元1.3317-0.0112-0.83%1.34281.3430
美元加元1.28780.01240.97%1.27541.2754
美元日版元112.60300.22600.20%112.3750112.3770
美元港幣7.81110.00330.04%7.80777.8078
澳元權美元0.7645-0.0028-0.36%0.76720.7673
㈡ 人民幣匯率一周跌去今年全部漲幅 是什麼惹的禍
人民幣匯率一周跌去今年全部漲幅,究竟是什麼原因惹的禍?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6月21日在在岸和離岸市場雙雙跌破6.50關口,僅僅時隔不到一周,6月27日,人民幣匯率又雙雙盤中跌破6.60關口。在經歷了2017年全年升值,今年一季度再度升值3.7%後,4月中下旬,尤其是最近一周人民幣匯率的連跌不止,再度引發了各方對人民幣貶值或將持續的擔憂。
不過,不同於2015年和2016年那場由資金外流引發的人民幣貶值,今年以來,包括外匯儲備和結售匯在內的反映跨境資金流動的數據並未重演此前的大波動行情。綜合多家機構的觀點,美元指數二季度強勢反彈、最近一周市場情緒的干擾以及中美貨幣政策的分化,是本輪人民幣貶值的催化劑。
原因一:美元指數二季度強勢升值
美元重返強勢被視為本輪人民幣貶值的最主要原因。
從年初的92.25附近到6月26日收盤的94.67,衡量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累計上漲了2.5%,而在美聯儲6月加息後,美元指數更是多次沖上95關口,而在今年2月16日,美元指數曾下探至88.2491,相比近期高點(6月21日95.5372),升值幅度則達到了8.2%。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近日發表的鷹派講話是支撐美元指數攀升的主要原因。6月20日,鮑威爾稱隨著經濟復甦,美聯儲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的理由很強烈。
雖然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但是對一籃子貨幣保持升值,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布的反映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在二季度依舊保持升值,這也說明人民幣對美元走弱的主要原因是美元指數的走高。
「美元指數走強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美國經濟在減稅的刺激下持續回升,而歐元區和日本去年的強勢復甦在今年則開始轉弱。在經濟表現分化的基礎上,美國通脹預期持續升溫,而歐洲經濟還受到政治風險的擾動,導致美、歐的貨幣政策傾向也出現差異。美歐、美日的10年期國債的利差,較今年初分別擴大了60BP和50BP,美元資產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強,也推升美元走高。」姜超指出。
「(美元指數)短期看不到破百的可能,但上行的空間還是有的,所有人民幣短期承壓可能還會延續。」一位國有大行外匯交易員表示。
原因二:外匯供小於求及情緒波動
外匯市場供求狀況也被視為本輪貶值的一個誘因。
招商證券則認為,最近一周的人民幣貶值,美元升值的原因只佔四分之一,而外匯供小於求,匯率走弱,供求因素可以解釋人民幣匯率貶值的75%。外匯供求的邊際變化,既受國內股票價格劇烈波動和外匯市場各種傳言引發的恐慌情緒的干擾,也受資本市場資金外流引發的購匯需求的影響。
「這幾天基本是境外帶動境內在跌,市場的購匯情緒比之前明顯增多,雖然不能和2015年、2016年時的相比,市場也形成人民幣將大幅貶值的預期,但人民幣還是有可能承壓的。」上述國有大行外匯交易員同時稱,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快速下跌,那有結匯意願的市場主體可能會選擇繼續觀望,等更好的價格,不過如果跌勢放緩,市場結匯盤有望大量釋放,下跌幅度也將受限。
華創證券也認為,當前的悲觀預期更多停留在情緒面:「我們傾向於認為近期悲觀情緒集中宣洩後,人民幣將重回跟隨美元被動波動的常態。」
原因三:中美貨幣政策悄然變調
美聯儲在6月14日啟動了年內的第2次加息後,中國央行在6月15日的公開市場操作中並未如市場預期般選擇上調公開市場利率,而是選擇了按兵不動。
隨後,央行再度祭出定向降准,且釋放的資金量大幅超過了今年的前兩次,市場傾向於認為國內貨幣政策向中性偏寬松回歸。
國泰君安認為,近幾個交易日的日內交易貶值幅度較大,與6月20日國務院會議公布定向降準的時點重合,顯示中美兩國貨幣政策周期的錯位,加劇了匯率貶值的節奏。
姜超則認為,相比之下,美國通脹有望穩步回升,預計美聯儲年內還有兩次加息,中美貨幣政策短期出現分化。在他看來,中美利差收窄也是此輪人民幣貶值的原因之一,「今年以來,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下降,而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不斷走高,中美利差逐步收窄至60多BP,利差收窄對人民幣匯率也會產生向下的壓力。」
不過,國泰君安認為,相比此前的貶值,央行在匯率操作的指導思想和行為上都有了變化,不再背負所謂「市場化」的包袱,而是在必要時刻使用類似逆周期因子之類手段,增強對於中間價的掌控力,在這種情況下,不應對於人民幣匯率過度悲觀,年內突破前高、甚至破7的概率很小。
㈢ 人民幣兌美元漲跌是什麼意思
指央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工作日的中間價。 中國規定,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日波幅不能超過中間價的0.5%,達到0.5%即為觸及漲停或跌停。
人民幣漲跌停實例分析:
12月1日至3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連續3個交易日在詢價系統盤中觸及「跌停」價位,有人發出疑問:為什麼按股市的漲跌停計算方法人民幣並沒有跌停?
比如2日詢價系統上收盤價為6.8870,按照0.5%的漲跌停幅度計算得到3日的匯率應該在6.8526-6.9214之間。而3日美元對人民幣現匯最高達到6.8845,尚在這一區間之內,那怎麼能夠稱為人民幣「跌停」呢?
其實這種計算方法是錯誤的,只是大家習慣性地把股市裡面的漲跌停帶入到了匯市中。
簡單說來,人民幣漲跌停是以當日公布的中間價為衡量標准,而股票是以昨日收盤價為標准。
以3日人民幣匯率為例,1美元對人民幣中間價為6.8502元,而現匯市場一開盤就報6.8845元,讀者們可以計算一下,這已經觸及了0.5%的當日波動區間下限,就是俗稱的「跌停」。
㈣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漲幅限制是多少 過去是多少 現在是多少
匯率浮動幅度以前是0.5%,現在是1%
㈤ 人民幣匯率幾天抹去一年漲幅
近一周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先後突破6.5和6.6,幾天的跌幅抹去了一年的漲幅,對人民幣的關注又開始多起來。
匯率是一個嚴肅的命題,但在實際生活中,如果不是「外向型」企業,比如航空、造紙、服裝等,對於匯率變動並不敏感,但是為什麼這次人民幣有任何風吹草動,從一個經濟命題變成了全民討論的大話題?還是房子,我可能沒有一個外貿出口企業,但是有房子,或者正准備貸款買個房子。所以,對一般老百姓來說,討論匯率的時候,主要是在研究房價走勢,當網上出現「房價和匯率二選一,只能保一個」的話題時,就顯得格外引人關注。
的確,過去10多年的高貨幣供應量,造成了老百姓的財富重構。站在當下的時點,10年前買房和不買房的,10年前在北上廣買房和三四線小城市買房的,資產負債表已經完全不一樣。但是要知道,無論是房價,還是幾輪起伏的股市,甚至大起大落的藝術品市場、新三板市場,本質上都是貨幣的載體,再加上保匯率還是保樓市這個艱難抉擇上,曾經有兩個鮮明的案例:日本選擇保匯率,俄羅斯選擇保樓市,後來的結果都不盡如人意,中國何去何從,是關注也是考驗。
如果你對這個話題還有印象,那麼應該記得,兩年前,我們也有一個類似的討論,當時甚至更為激烈。一些人甚至將理財產品轉換成為了美元,後來,討論漸漸熄滅,因為我們做到了雙贏,匯率回升,房價也沒有出現大幅下跌,這是怎麼做到的?
首先是動用外匯儲備,從2014年到今年5月,外匯儲備從4萬億元下降到3萬億元,主要就是收購市場上多餘的人民幣。其次是外匯管控,這兩年對資金流出的管控明顯加大,就連個人購匯,無論是手機網銀還是網點櫃台購匯,都需要先填寫一份《個人購匯申請書》。
還有就是降低了貨幣供應量。從一組簡單的數據對比可以看出端倪:2009年國內M2增速為28.41%,對應GDP增速為9.4%;2017年國內M2增速為8.2%,對應GDP增速為6.9%。降低貨幣供應量是一把雙刃劍,在保外匯的同時,對資產價格尤其是房地產價格是會產生明顯沖擊的。幸運的是,政府在實行貨幣調控的同時,針對穩房價做了很多保護性措施。比如對金融業進行強監管,實現金融去杠桿,引導資金從房地產市場轉向實體經濟釋放流動性,這是長期手段,大病慢治。為了短期內的穩定,各地出台了各種限價限售限購等措施,本質上就是降低商品房的流動性。以前北京一年二手房能成交20多萬套,2017年直接腰斬,其他城市皆是如此。而這些政策也壓縮了炒房者的空間,多地都出台政策,限制無戶籍、無企業、無工作的「三無人員」買房,最近甚至調控加碼,限制企業買房,父母落戶、離婚時間數年內也不能買房,將原有稍稍費勁就能繞過去的監管「空子」全部堵住,一定程度上壓制住了炒房需求。
從過去兩年的經驗可以看出,「房價和匯率只能二選一」是一個偽命題,從資金流動的角度看,人民幣匯率和房地產價格在短期內或許呈現一定程度的此消彼長,但運用多種調控手段後,兩個目標是可以同時實現的。除了日本和俄羅斯,我們也可以看看美國的經驗:在1995-2001年間,美元指數和房價同向上升;2002-2007年,美元貶值、房價上升,兩者負相關;次貸危機後,美國的房價和匯率齊跌;而從2011年底開始,二者又呈現出同向上升的趨勢,所以,這並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兩者的根基實際取決於中國經濟的長期趨勢,只要中國經濟的基本面足以支撐,二選一的局面永遠不會發生。
㈥ 人民幣匯率漲跌的利弊
1、人民幣匯率,就是人民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匯率」亦稱「匯價」,即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的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2、從利的方面看:
①一國貨幣能夠升值,一般說明該國經濟狀況良好。因為在正常情況下,只有經濟健康穩定地增長,貨幣才有可能升值。這種由經濟狀況良好帶來的幣值的穩中有升,對外資的吸引力是極大的。
②中國仍然有居高不下的外貿順差和巨額的外匯儲備,中國的經濟增長仍然是世界范圍內最有看點的風景,因此貨幣升值的長期趨勢不會改變。
③有利於減輕外債還本付息壓力,人民幣匯率的上升,未償還外債還本付息所需本幣的數量相應減少,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外債負擔。
④人民幣升值可以減輕通貨膨脹壓力,有效地冷卻過熱的宏觀經濟。由於人民幣匯率低估,國際上大量熱錢流入中國,引起經濟過熱、房地產泡沫擴大。而人民幣升值正可以比較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
⑤人民幣升值也有利於產業升級和促進中國經濟結構的改革,有利於產業向中西部貧困地區轉移,有利於服務業與非貿易產業的發展。
3、如果人民幣貶值,也會產生許多不利因素:
①本幣貶值對外會引起貿易摩擦,極不利於國家經濟的穩定。
②貶值不會解決外部需求放緩問題,貶值雖然會幫助出口企業因降低成本而存活下來,但卻很難以持久。特別是中國已經失去競爭力的產業,貶值只會延遲產業退出時間。
㈦ 人民幣跌幅計算公式
通常我們說的人民幣匯率,指的都是人民幣和美元的比價,用貨幣對表示就是USD/CNY,表明1美元值多少人民幣。
我們說的匯率,指的是兩個貨幣之間的比價,因此都是由一個貨幣對組成,而貨幣對都有約定的標價方法。
從短期來看,一國(或地區)的匯率由對該國(或地區)貨幣兌換外幣的需求和供給所決定。外國人購買本國商品、在本國投資以及利用本國貨幣進行投資會影響本國貨幣的需求。本國居民想購買外國產品、向外國投資以及外匯投機影響本國貨幣供給。在長期中,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對價格水平、關稅和限額、對本國商品相對於外國商品的偏好以及生產率。
㈧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漲跌到底應該怎樣正確表述
指央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工作日的中間價。 中國規定,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日波幅不能超過中間價的0.5%,達到0.5%即為觸及漲停或跌停。
人民幣漲跌停實例分析:
12月1日至3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連續3個交易日在詢價系統盤中觸及「跌停」價位,有人發出疑問:為什麼按股市的漲跌停計算方法人民幣並沒有跌停?
比如2日詢價系統上收盤價為6.8870,按照0.5%的漲跌停幅度計算得到3日的匯率應該在6.8526-6.9214之間。而3日美元對人民幣現匯最高達到6.8845,尚在這一區間之內,那怎麼能夠稱為人民幣「跌停」呢?
其實這種計算方法是錯誤的,只是大家習慣性地把股市裡面的漲跌停帶入到了匯市中。
簡單說來,人民幣漲跌停是以當日公布的中間價為衡量標准,而股票是以昨日收盤價為標准。
以3日人民幣匯率為例,1美元對人民幣中間價為6.8502元,而現匯市場一開盤就報6.8845元,讀者們可以計算一下,這已經觸及了0.5%的當日波動區間下限,就是俗稱的「跌停」。
㈨ 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每日漲跌幅有限制嗎
每天上下浮動2%。
㈩ 人民幣匯率漲跌由什麼決定
逆周期因子對於在岸人民幣匯率有影響,離岸市場又沒有中間價,為啥幾乎同時出現回升?這其實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在岸決定離岸,還是離岸決定在岸?筆者認為,離岸人民幣匯率的走勢最終決定於在岸匯率,只是由於離岸市場交易比較靈活,對於信息反應也更為靈敏,因此不排除在一些時候出現「搶跑」的情況。此外,離岸市場人民幣「池子」比較淺,流動性狀況相對不夠穩定,這導致離岸匯率的波動性要大於在岸,貶的時候貶得多,升的時候升幅也大。這兩個特徵足以解釋近期逆周期因子影響下,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匯率的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