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融資融券杠桿比例一般是1:1的形式。
❷ 融資融券杠桿比例是多少
大盤周三已經到了前高附近,本周新高大概率,但要特別注意前高附近的市場穩定度,如果大盤專很快、很輕就過了前高,那麼屬大盤向3200點邁進就是大概率的事情了。當前情況是,金融股中券商股漲幅過大,應該已經逼近階段性頂部,但高位拉鋸震盪是免不了的,也是短線機會。銀行股和保險股後市應還有機會。再有就是後進的補漲股行情會延續,一些沒有爆發的概念會爆發,一些前期上漲較為落後的低估值會快速拉升。
基於這種市場狀態,操作上根據大盤的大勢狀態來確立操盤的細節,但總體上近期以個股技術面為主操作,板塊輪動機會給了投資者操盤空間。
❸ 私募大佬最新目標曝光 杠桿下A股將如何走
去年以來A股的驚天變幻曾被認為是去杠桿所致,所謂「成也杠桿、敗也杠桿」。在博鰲論壇「『闖禍』的杠桿」分論壇上,圍繞A股「股災」,杠桿迷局,中國的頂尖智囊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
加杠桿,已成為上周滬深股市最搶眼的主題詞。而各方的不同解讀,則形成了大盤3000點的合力。A股目前是否已經完成熊牛切換還不得而知,但關於股災的反思已經全面提上了日程。
現象
證券營業部一夜之間業務又上來了
A股的「股災」從去年6月份爆發之時算起已經9個多月了。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走訪多家證券營業部了解到,隨著股市行情的好轉,前往證券營業部開戶的人群又多了起來。中信證券呼家樓營業部的業務經理感嘆,「一夜之間業務又上來了。」
中國結算最新數據顯示,3月14日至3月18日,新增投資者數量達到52.70萬人,其中新增自然人52.61萬人,非自然人0.08萬人。由此期末投資者數量達到10296.16萬人,其中已開立A股賬戶的自然人投資者為10197.58萬人。
值得注意的是,新增開戶數在2月22日~2月26日這一周突破40萬人,創出自去年7月第二周(2015年7月13日~7月17日)以來的近7個多月新高後,上周已經是連續第四周持續上升。其中2月29日~3月4日、3月7日~3月11日,新增開戶數分別達到46.14萬人、47.49萬人的水平,而上周新增投資者一舉站上了50萬人。
熱點
資金杠桿重現A股
而在新增開戶人數劇增的同時,上周,加杠桿再次成為滬深股市最受關注的主題詞,一連串與杠桿有關的消息攪動著A股市場。
3月18日,證金公司公告,自2016年3月21日起,該公司恢復轉融資業務182天、91天、28天、14天、7天等五個期限品種,並下調各期限轉融資費率,具體為:182天期3.0%、91天期3.2%、28天期3.3%、14天期和7天期3.4%。3月21日,即證金恢復轉融資業務消息的次日,券商板塊集體漲停。緊接著,九州證券在內的多家券商對融資利率作出優惠,部分券商甚至給出了6.99%的融資利率促銷價。另外平安證券等多家券商已恢復去年救市時期暫停的融券業務。
市場評論稱,近日兩融業務加杠桿是雙向的,既包括融資業務,也包括融券業務。市場傾向於認為,此時放開融券業務,是監管層認同市場回歸正常的表現。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91家公布了兩融利率的證券公司融資利率平均值為8.49%。其中,融資利率水平最高為9.60%,最低為8.35%,有43家券商公示的融資利率水平都在此列。另據了解,少數券商為了搶客,將新開倉融資客戶融資利率直接降至6.99%,這也是證券行業在兩融業務上融資利率首次破7。
市場資深人士認為,從現實情況來看,當前投資者加杠桿的能力也受到較大限制,受今年1月份股市的再次大幅下挫影響,融資賬戶浮虧的現象比較普遍,這也限制了投資者加杠桿的能力。隨著市場暖風漸起,銀行股票配資業務出現回暖態勢,相關業務量開始放大。
調查
部分互聯網配資公司杠桿最高達15倍
在上證指數近期出現兩個「七連陽」的背景下,場外配資嗅出了市場做多的氣味,也成了市場的熱詞之一。根據北青報記者的調查,目前市場所提供的杠桿率在1:3至1:5之間;由於此前市場跌幅過大,時間過長,投資者的心態相對謹慎,抱著邊走邊看的態度,咨詢的多,介入的少,市場正處於緩慢的回暖狀態。另有一些互聯網配資公司,在其官網顯眼位置寫到——股票配資:15倍杠桿、15倍利潤、短線狙擊神奇、漲停就賺150%等等。此外,不少互聯網配資平台包裝得比較隱蔽,以「馬甲」的形式提供配資服務。業內人士表示,對互聯網金融平台而言,目前仍處於監管空白,投資者切不可輕易介入。
據了解,券商融資融券的門檻按照要求是在50萬元以上,開戶時間一般在6個月以上,絕大部分股民達不到這一要求。這些有著融資需求卻被券商拒之門外的股民,場外配資的極低門檻卻能滿足他們。很少人在意配資公司的資金從哪裡來,有公司會用自有資金作為給客戶的資金,更多資金是通過第三方機構向客戶進行集資,這種集資多是被包裝成為高息理財產品向固定人群出售,並遊走在監管紅線外。
分析
資金杠桿重現是為促A股有效復原?
與杠桿有關的多重疊加消息,對市場意味著什麼,正在左右大盤的走向,更左右投資者的心理變化。西部證券的張騰指出,關於證金公司的最新舉動,應從去年清理杠桿資金的情況和A股當前運行態勢來客觀看待。目前非法杠桿資金基本清理完畢,而當前A股又需要增量資金加以支援。
他分析,A股元氣未能有效恢復,即便3月21日滬指重新站上3000點關口,滬市成交量也僅為3808億元,而2014年12月16日即上輪牛市首次站上3000點關口之日,滬市成交量為4927億元,成交量低迷凸顯當前A股市場的羸弱,新股上市發行因此放慢節奏。面對這樣的局面,適當刺激資金入市就顯得十分必要,而之所以選擇轉融資作為突破口,則有其原因。3月中旬,兩市融資融券余額水平已降至2014年12月初水平,在8500億元左右,與2015年峰值2.2萬億元相比,出現顯著下降,此外,兩市融資買入額佔A股成交額比例不足10%,與2014年3月即牛市行情未啟動時大體相當,與2015年峰值19%相比,同樣出現明顯下降。基於謹慎原則,監管層選擇適度引導,轉融資成為較好的選擇。
而上周五證監會發言人鄧舸表示,場外配資新型手法有所抬頭,將對相關主題立案調查。
業內人士認為,監管層應該鼓勵投資者進入資本市場參與投資,但絕不會歡迎非法資金進入市場投機;這也可能是證監會警示非法場外配資的重要原因
最新
博鰲論壇熱議A股「股災」和杠桿迷局
值得關注的是,博鰲論壇最後一天一場議題為「『闖禍』的杠桿」的分論壇。論壇上,中國資本市場早期監管者、外資投行、學術界研究者等各方代表嘉賓以獨到、犀利的發言指出去年中國股市暴漲暴跌的原因分析,並給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參與討論的嘉賓,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中投原副董事長、總經理高西慶認為,杠桿只是一個工具而已,就跟證券市場別的工具一樣。不管2008年美國市場發生重大危機也罷,還是去年中國市場發生危機也罷,杠桿只是一個表象。高西慶表示,政府應該找一個中立的機構,來調查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們現在的問題是中國證券市場的數字基本上還是保密的。美國市場上好幾次大的危機包括1987年那次危機,相關的數字都是公開的。現在需要把這些數據拿出來研究,然後再說是杠桿問題還是不是杠桿問題、是哪兒出的杠桿。」
另一名與會嘉賓,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聯席院長、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李劍閣也發表了對杠桿的看法。他認為股災不僅僅是杠桿本身的問題。「股災以後,許多市場從業人士跟我說,去年年初恆生電子系統直接接入券商的交易系統,是被監管部門作為互聯網+、金融創新,提倡和鼓勵的。於是大部分券商都爭先恐後地搞場外配資,覺得都互聯網+了,誰不接大家就會覺得是落後了。等到股市過快上漲以後,監管部門感到恐慌了,又要券商立即切斷場外配資。」
李劍閣認為,回顧去年以來的A股,整個過程就是出於「人造牛市」的初衷,開始拚命把杠桿往上推,害怕了又匆匆忙忙向下砍,造成股市斷崖式下跌。可見問題不完全出在杠桿本身。導致去年股市劇烈波動的原因非常多,對融資的杠桿率前後執行尺度變化過於劇烈,至少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觀點
「監管者帶著監管對象救市不合國際慣例」
在本次「『闖禍』的杠桿」分論壇中,嘉賓們就「股市出現去年年中斷崖式下跌的情況下,要不要救市?什麼情況下該出手救?怎麼救?由誰來救?」等問題展開了討論。有種看法認為,去年的做法是有國際慣例可循的。比較多的是舉了2008年美國和1998年香港的例子。
但李劍閣認為,認真對照所謂的國際慣例,去年的救市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目前舉不出任何一個國家是由監管部門帶著監管對象救市的例子。美國幾次救市一般是財政部和聯儲出面,SEC根本不會參與。1998年香港救市,是香港財政司帶著金管局幾個人,極小范圍決策,最大限度地防止了內幕信息的泄露,避免了「老鼠倉」和利益輸送等犯罪行為的產生。整個決策過程香港證監會並不知情。事後證監會盡管對政府直接干預的做法不很滿意,但至少給監管者留下了監督政府交易過程的超脫身份,給政府增加了社會公信力。
李劍閣認為,類似去年中國的救市,由監管部門帶著一批自己指定的監管對象去救市,就相當於裁判帶著特定的運動員去踢球。這個球是沒法踢的。沒有任何機制能夠避免吹「黑哨」。
對於李劍閣的說法,財訊傳媒集團董事局主席、《財經》雜志總編輯王波明頗為認同,他認為,這個國際慣例他確實也查了。「沒有一個市場在歷史上直接拿錢買市場,這個沒有。」
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海外業務總裁Mark Machin表示贊同政府離市場遠一點,但表示在全球也會有各樣的例子在極端的情況下干預市場。1999年的時候,當時香港政府大規模的拋售,還有美國政府對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救市也帶來了一些系統性的風險。
❹ 法定的融資融券杠桿率是多少
法定的融資融券杠桿率是1:1,開戶需要50萬起。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交易異常情況採取暫停交易等監管措施。
比如,單只標的證券的融資余額(或融券餘量)達到該證券上市可流通市值(或該證券上市可流通量)的25%時,證券交易所可以在次一交易日暫停其融資買入(或融券賣出)。
融資融券交易的信息披露是參與融資融券的相關當事人,按照法律法規規章和市場業務規則,以規定的方式向市場公布其相關融資融券交易信息的行為。
由於融資融券交易的杠桿機制帶來收益、風險的放大效應,因此充分、及時、准確的信息披露是組織和監管融資融券交易、保護市場參與人利益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4)目前兩融杠桿比例水平擴展閱讀:
融資融券交易,與普通證券交易相比,在許多方面有較大的區別,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保證金要求不同。
投資者從事普通證券交易須提交100%的保證金,即買入證券須事先存入足額的資金,賣出證券須事先持有足額的證券。而從事融資融券交易則不同,投資者只需交納一定的保證金,即可進行保證金一定倍數的買賣(買多賣空),在預測證券價格將要上漲而手頭沒有足夠的資金時,
可以向證券公司借入資金買入證券,並在高位賣出證券後歸還借款;預測證券價格將要下跌而手頭沒有證券時,則可以向證券公司借入證券賣出,並在低位買入證券歸還。
2、法律關系不同。
投資者從事普通證券交易時,其與證券公司之間只存在委託買賣的關系;而從事融資融券交易時,其與證券公司之間不僅存在委託買賣的關系,還存在資金或證券的借貸關系,因此還要事先以現金或證券的形式向證券公司交付一定比例的保證金,
並將融資買入的證券和融券賣出所得資金交付證券公司一並作為擔保物。投資者在償還借貸的資金、證券及利息、費用,並扣除自己的保證金後有剩餘的,即為投資收益(盈利)。
❺ 融資融券杠桿比例是多少 - 百度知道
融資融券杠抄桿比例是多少?融資融券交易又稱「證券信用交易」或保證金交易,是指投資者向具有融資融券業務資格的證券公司提供擔保物,借入資金買入證券(融資交易)或借入證券並賣出(融券交易)的行為。包括券商對投資者的融資、融券和金融機構對券商的融資、融券。從世界范圍來看,融資融券制度是一項基本的信用交易制度。兩融的杠桿比例都是1:1,至少50元來做融資融券,
❻ 融資融券杠桿都有幾倍的,有幾種
正規券商渠道融資融券杠桿最大是1倍
❼ 融資融券50萬融資杠桿比例一般是多少
融資融券50萬融資杠桿比例一般是多少?兩融的杠桿比例都是1:1,至少50元來做融資融券,可以融資50萬,一共可操作的資金是100萬。
❽ 兩融杠桿
兩融杠桿在股票中其實是一種金錢博弈戰,在這種博弈中,機構莊家等於要什麼底牌就有什麼底牌,就跟變魔術一樣,普通投資者永遠都是輸家。並且現在的制度,還主要是考慮券商防範風險的問題,沒有怎麼考慮投資者的風險防範問題,券商的容忍底線是投資者虧光本錢。
去年,有關各方對散戶是否應該逃離股市就發生過爭論,支持散戶逃離的論據,主要是股市體制機制還不健康,尤其是散戶在其中還處於資金、持股、信息等弱勢地位,很容易受到傷害。
投資者即使正常交易,在市場也是零和博弈,一部分投資者賺錢、就對應另外一部分投資者虧損,這是註定的。
據業內人士透露,融資融券業務目前的杠桿比例大多以1:2較為常見,少數激進的券商會將比列增至1:3。相關監管部門預期標准杠桿為1:1較為合適。投資者利用兩融杠桿,還有其他拖累。投資者兩融操作除了證券交易的傭金、印花稅等基本交易成本之外,還包括融資利息或融券費用等,融資的年化利息是8.6%,融券的年化利息是10.6%,也就是說投資者在原有零和游戲基礎上,還得多背負融資融券利息;另外,投資者還得承擔由此產生的巨大心理負擔,勝算更小。
筆者認為,從監管部門來講,應該深刻反思當前鼓勵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和借殼的政策,如果這個政策繼續,上市公司所代表的內容就可隨便變化,市場就缺失基本游戲規則,機構和莊家顯然想要什麼牌就有什麼牌,普通投資者只能淪為魚肉。
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如果捨不得離開股市,那麼股票投資的尺度就必須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兩融杠桿還不宜使用;股票投資還是應該選擇績優股,雖然績優股也可能有造假水分,但相對於一些明明盈利不佳甚至虧損的股票,顯然更有投資價值,其上當受騙的概率顯然更小。
再次,筆者認為無論投資還是融資,都需要認清形勢,理清市場脈絡,不要在此造成惡性循環,投進錢卻一去不回!!!
如有疑問,可以繼續詢問,希望能對朋友提供幫助!
❾ 融資融券一般幾倍杠桿
融資融券一般幾倍杠抄桿?融券襲保證金比例是指,投資者融券賣出時交付的保證金與融券交易金額的比例,計算公式為:融券保證金比例=保證金/(融券賣出證券數量×賣出價格)×100%。滬深交易所規定,融券保證金比例不得低於50%。
❿ 法定的融資融券杠桿率是多少
您好,現在融資融券業務杠桿比例最大是1:1,這是證監會規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