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亞共析鋼的介紹
亞共析鋼,是鋼材按金相組織的分類之一。
Ⅱ 什麼是共析鋼、亞共析鋼、過共析鋼
含碳量為0.8%的鋼為共析鋼,以純珠光體形式存在。
含碳量小於0.8%的鋼為亞共析鋼,以珠光體和鐵素體的共熔體存在。
含碳量大於0.8%的鋼為過共析鋼,以珠光體和滲碳體的形式存在。
Ⅲ 共析鋼、亞共析鋼、過共析鋼三者的區別是什麼
.共析鋼
碳溶解在鐵的晶格中形成固溶體,碳溶解到α——鐵中的固溶體叫鐵素體,溶解到γ——鐵中的固溶體叫奧氏體。鐵素體與奧氏體都具有良好的塑性。當鐵碳合金中的碳不能全部溶入鐵素體或奧氏體中時,剩餘出來的碳將與鐵形成化合物——碳化鐵(Fe3C)這種化合物的晶體組織叫滲碳體,它的硬度極高,塑性幾乎為零。
從反映鋼的組織結構與鋼的含碳量和鋼的溫度之間關系的鐵碳平衡狀態圖上可見,當碳的含量正好等於0.77%時,即相當於合金中滲碳體(碳化鐵)約佔12%,鐵素體約佔88%時,該合金的相變是在恆溫下實現的。即在這種特定比例下的滲碳體和鐵素體,在發生相變時,如果消失兩者同時消失(加熱時),如果出現則兩者又同時出現,在這一點上這種組織與純金屬的相變類似。基於這個原因,人們就把這種由特定比例構成的兩相組織當作一種組織來看待,並且命名為珠光體,這種鋼就叫做共析鋼。即含碳量正好是0.77%的鋼就叫做共析鋼,它的組織是珠光體。
2.亞共析鋼
常用的結構鋼含碳量大都在0.5%以下,由於含碳量低於0.77%,所以組織中的滲碳體量也少於12%,於是鐵素體除去一部分要與滲碳體形成珠光體外,還會有多餘的出現,所以這種鋼的組織是鐵素體+珠光體。碳含量越少,鋼組織中珠光體比例也越小,鋼的強度也越低,但塑性越好,這類鋼統稱為亞共析鋼。
3.過共析鋼
工具用鋼的含碳量往往超過0.77%,這種鋼組織中滲碳體的比例超過12%,所以除與鐵素體形成珠光體外,還有多餘的滲碳體,於是這類鋼的組織是珠光體+滲碳體。這類鋼統稱為過共析鋼。
Ⅳ 怎樣用金相法,硬度法區分亞共析鋼,過共析鋼,高碳鋼
硬度法無法區分亞共析鋼,共析鋼和過共析鋼.
金相法可以區分亞共析鋼,共析鋼和過共析鋼.利用鐵素體,珠光體,滲碳體之間的比例按照杠桿定理來判斷含碳量.鐵素體越多,含碳量越少,滲碳體越多,含碳量越高,全部是珠光體則是共析鋼.
亞共析鋼:珠光體加鐵素體
共析鋼:珠光體
過共析鋼:珠光體加滲碳體
高碳鋼是共析鋼和過共析鋼的總稱.
Ⅳ 亞共析鋼、共析鋼、過共析鋼完全奧氏體化過程
1、亞共析鋼完全奧氏體化過程:超過共析溫度後,珠光體首先轉變為奧氏體,隨著溫度的升高,鐵素體轉變為奧氏體。
2、共析鋼完全奧氏體化過程:超過共析溫度後,珠光體轉變為奧氏體。
3、過共析鋼完全奧氏體化過程:超過共析溫度後,珠光體首先轉變為奧氏體,隨著溫度的升高,滲碳體轉變為奧氏體。
在鋼的各種組織中,以奧氏體的密度最高,比體積最小,線膨脹系數最大,導熱性能最差。故奧氏體鋼在加熱時應降低加熱速度 。
(5)亞共析鋼杠桿原理擴展閱讀:
影響鋼組織遺傳因素
1、原始組織當原始組織為P類型組織時,一般不發生,原始組織為非平衡組織時,組織遺傳較普遍。其中以貝氏體較馬氏體的組織遺傳性強。合金結構鋼容易得到非平衡組織,所以容易出現組織遺傳。
2、加熱速度
非平衡組織的合金鋼加熱,不論是慢速加熱還是快速加熱都容易出現組織遺傳現象,只有採用中速加熱時才有可能避免出現組織遺傳。
3、斷口遺傳
消除了組織遺傳後,奧氏體晶粒細化,但斷口仍是粗大的,細晶粒組織出現粗晶斷口,這種現象稱為斷口遺傳。
Ⅵ 亞共析鋼 共析鋼 過共析鋼的結晶過程
1、亞共析鋼:超過共析溫度後,珠光體首先轉變為奧氏體,隨著溫度的升高,鐵素體轉變為奧氏體。
2、共析鋼:超過共析溫度後,珠光體轉變為奧氏體。
3、過共析鋼:超過共析溫度後,珠光體首先轉變為奧氏體,隨著溫度的升高,滲碳體轉變為奧氏體。
(6)亞共析鋼杠桿原理擴展閱讀:
鋼按金相組織分類。在退火狀態下,可將鋼分為亞共析鋼、共析鋼、過共析鋼;在正火狀態下,可將鋼分為珠光體鋼、貝氏體鋼、奧氏體鋼。
奧氏體冷卻至A3線溫度時,開始析出鐵素體,稱先共析鐵素體。隨著溫度的降低,析出過程持續進行,但溫度降到Ar1溫度時,具有共析成分的奧氏體轉變為珠光體,最終得到由鐵素體和珠光體構相組成的兩相組織。
Ⅶ 共析鋼 亞共析鋼 過共析鋼 區別
.共析鋼
碳溶解在鐵的晶格中形成固溶體,碳溶解到α——鐵中的固溶體叫鐵素體,溶解到γ——鐵中的固溶體叫奧氏體。鐵素體與奧氏體都具有良好的塑性。當鐵碳合金中的碳不能全部溶入鐵素體或奧氏體中時,剩餘出來的碳將與鐵形成化合物——碳化鐵(Fe3C)這種化合物的晶體組織叫滲碳體,它的硬度極高,塑性幾乎為零。
從反映鋼的組織結構與鋼的含碳量和鋼的溫度之間關系的鐵碳平衡狀態圖上可見,當碳的含量正好等於0.77%時,即相當於合金中滲碳體(碳化鐵)約佔12%,鐵素體約佔88%時,該合金的相變是在恆溫下實現的。即在這種特定比例下的滲碳體和鐵素體,在發生相變時,如果消失兩者同時消失(加熱時),如果出現則兩者又同時出現,在這一點上這種組織與純金屬的相變類似。基於這個原因,人們就把這種由特定比例構成的兩相組織當作一種組織來看待,並且命名為珠光體,這種鋼就叫做共析鋼。即含碳量正好是0.77%的鋼就叫做共析鋼,它的組織是珠光體。
2.亞共析鋼
常用的結構鋼含碳量大都在0.5%以下,由於含碳量低於0.77%,所以組織中的滲碳體量也少於12%,於是鐵素體除去一部分要與滲碳體形成珠光體外,還會有多餘的出現,所以這種鋼的組織是鐵素體+珠光體。碳含量越少,鋼組織中珠光體比例也越小,鋼的強度也越低,但塑性越好,這類鋼統稱為亞共析鋼。
3.過共析鋼
工具用鋼的含碳量往往超過0.77%,這種鋼組織中滲碳體的比例超過12%,所以除與鐵素體形成珠光體外,還有多餘的滲碳體,於是這類鋼的組織是珠光體+滲碳體。這類鋼統稱為過共析鋼。
Ⅷ 試說明為什麼亞共析鋼必須進行完全淬火,而過共析鋼則
這只是一般說法,但是並不是一定的。亞共析鋼在ac1~ac3之間加熱,淬火組織為鐵素體+馬氏體,使鋼的強度和硬度降低,超過ac3過高,奧氏體晶粒會粗大,淬火組織為粗大的馬氏體。ac3以下淬火為亞溫淬火適用於低碳鋼低碳合金鋼,可獲得良好的強韌性匹配組織。過共析鋼限定在ac1以上30~50℃是為了獲得細小的奧氏體晶粒和保留的少量滲碳體質點,淬火後得到隱晶馬氏體和其上均勻分布的顆粒狀碳化物,從而使鋼具有更高的強度硬度耐磨性,也具有較好的韌性。若過共析鋼加熱溫度超過acm碳化物完全融入奧氏體,奧氏體含碳量增加降低ms和 mf點,淬火後會有大量的殘留奧氏體組織,降低強度和耐磨性。溫度過高奧氏體會長大粗化,淬火後得到有顯微裂紋的粗片狀馬氏體,使鋼的脆性增大;此外高溫加熱淬火應力大。氧化脫碳嚴重,也增大鋼件變形開裂傾向。
Ⅸ 知道鋼的組織組成物含量怎麼求含碳量
見鐵碳合金相圖
碳鋼:含碳量為0.0218%~2.11%的鐵碳合金。
1.碳鋼的組織:
高溫組織為單相奧氏體,易於變形。根據室溫組織的不同分為三類
亞共析鋼(0.0218%--0.77%C):指室溫下的平衡組織為鐵素體與珠光體的鐵碳合金,有熟鐵之稱;
共析鋼(0.77%C):指室溫下的平衡組織為珠光體的鐵碳合金,即碳素工具鋼中的T8鋼;
過共析鋼(0.77%C--2.11%C):指室溫下的平衡組織為珠光體與二次滲碳體的鐵碳合金。
關於鐵碳合金相圖的詳細解釋,請看我下面給你提供的網址鏈接:http://blog.163.com/loxofo@yeah/blog/static/11206696820099217470528/
2.關於室溫下組織組成物和相組成物的計算:
如果在已知含碳量的情況下,我們根據含碳量在相圖上的所處的位置,確定出其室溫平衡組織,運用「杠桿原理」,可以計算出組織組成物含量。以含碳量為0.45%的亞共析鋼為例。其室溫平衡組織組成物應為鐵素體+珠光體。鐵素體的含碳量為0.0218,滲碳體的碳含量為6.69%,珠光體的碳含量為0.77%。這些均可從鐵碳相圖中讀出,也屬於常識,下面我們就可以應用杠桿原理計算組織組成物含量了。
鐵素體含量=(0.45%-0.0218%)/(0.77%-0.0218%)=57.23%
珠光體含量=(0.77%-0.45%)/(0,77%-0.0218%)=42.77%
3.知道組織組成物含量,求含碳量:上面過程的逆過程,把含碳量的數值設為未知數X,按實際情況列出杠桿原理的等式,求出X的值就行了。
Ⅹ 亞共析鋼有什麼概述簡介
亞共析鋼,是鋼材按金相組織的分類之一。含碳量在0.0218—0.77%之間的結構鋼稱為亞共析鋼。鋼按金相組織分類。在退火狀態下,可將鋼分為亞共析鋼、共析鋼、過共析鋼;在正火狀態下,可將鋼分為珠光體鋼、貝氏體鋼、奧氏體鋼。
含碳量在0.0218—0.77%之間的結構鋼稱為亞共析鋼。
奧氏體冷卻至A3線溫度時,開始析出鐵素體,稱先共析鐵素體。隨著溫度的降低,析出過程持續進行,但溫度降到Ar1溫度時,具有共析成分的奧氏體轉變為珠光體,最終得到由鐵素體和珠光體構相組成的兩相組織。
碳含量越少,鋼組織中珠光體比例也越小,鋼的強度也越低,但塑性越好亞共析鋼常用的結構鋼含碳量大都在0.5%以下,由於含碳量低於0.77%,所以組織中的滲碳體量也少於12%,於是鐵素體除去一部分要與滲碳體形成珠光體外,還會有多餘的出現,所以這種鋼的組織是鐵素體+珠光體。碳含量越少,鋼組織中珠光體比例也越小,鋼的強度也越低,但塑性越好,這類鋼統稱為亞共析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