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急急急,財務管理總杠桿系數
邊際貢獻=500*(1-40%)=300萬元
DOL=邊際貢獻/息稅前利潤
1.5=300/(300-固定成本),得固定成本=100萬元
EBIT=300-100=200萬元
DFL=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利息)
2=200/(200-利息),得利息=100萬元
固定成本增加50萬元,EBIT=300-(100+50)=150元
總杠桿DCL=邊際貢獻/(息稅前利潤-利息)=300/(150-100)=6
復合杠桿DCL=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產銷量變動率
每股利潤增加一倍,業務量會增加1/6倍
㈡ 每股收益增長率與財務杠桿系數
聯合杠桿系數=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1.2*1.5=1.8
每股收益增長率=20%*1.8=36%
聯合杠桿系數反映的是銷售收入變動對每股收益變動的影響程度
㈢ 復合杠桿系數就是總杠系嗎 復合杠桿系數就是總杠桿系數嗎
復合杠桿系數又稱抄聯合杠桿系數或總杠桿系數,是指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相當於產銷量變動率的倍數。
復合杠桿系數=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
若企業沒有融資租賃,其復合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為:
復合杠桿系數= 邊際貢獻 /(息稅前利潤-利息)
㈣ 請教各位老師個問題 :每股收益變動率是什麼 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又是什麼 剛看財務杠桿時候碰到的問題
每股收益變動率=(報告期每股收益-基期每股收益)/基期每股收益,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報告期息稅前利潤-基期息稅前利潤)/基期息稅前利潤。
財務杠桿=每股收益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EBIT/(EBIT-I),可用公式EPS=(EBIT-I)*(1-T)/M推導,EPS-每股收益,EBIT-息稅前利潤,I-利息,T-所得稅率,M-普通股股數,其中假定基期與報告期利息與所得稅稅率是不變的。
公式一
財務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為:
財務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
DFL=(△EPS/EPS)/(△EBIT/EBIT)
式中:DFL為財務杠桿系數;△EPS為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額;EPS為變動前的普通股每股利潤;△EBIT為息稅前利潤變動額;EBIT為變動前的息稅前利潤。
(4)總杠桿系數指每股收益變動率擴展閱讀:
意義
財務杠桿系數的意義:
DFL表示當EBIT變動1倍時EPS變動的倍數。用來衡量籌資風險,DFL的值越大,籌資風險越大,財務風險也越大
在資本結構不變的前提下,EBIT值越大,DFL的值就越小.
在資本總額、息稅前利潤相同的條件下, 負債比率越高,財務風險越大。
負債比率是可以控制的, 企業可以通過合理安排資本結構, 適度負債, 使增加的財務杠桿利益抵銷風險增大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㈤ 關於總杠桿系數,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B
答案解析:
[解析]
總杠桿系數(DTL)=經營杠桿系數(DOL)×財務杠桿系數(DFL),A選項正確。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之間的比例是財務杠桿系數,B選項錯誤。總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產銷量變動率,C選項正確。總杠桿系數越大的企業,面臨的風險越大,D選項正確。
㈥ 財務管理:為什麼總杠桿能夠表達企業邊際貢獻與稅後利潤的比率
總杠桿系數=(EBIT+FC)/EBIT-I,不是表達企業邊際貢獻與稅後利潤的比率。
分解看:EBIT=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EBIT+FC=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固定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邊際貢獻
EBIT-I=息稅前利潤-債務利息
所以總杠桿系數是邊際貢獻與息稅前利潤減去債務利息後的比率。
㈦ 關於財務杠桿系數和每股收益的計算。
B公司的2001年的財務杠桿系數=01年的息稅前利潤/(01年息稅前利潤-負債利息)=(50萬+10萬)/50萬
=1.2
所得稅率=所得稅/稅前利潤=10/50=20%
B公司2002年的每股收益=(2002年的息稅前利潤-負債利息)*(1-所得稅率)/普通股股數
=(60萬-10萬)*(1-20%)/10萬=4元/股
㈧ 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和聯合杠桿系數的關系是
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和聯合杠桿系數的關系是:聯合杠桿系數=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
聯合杠桿系數=每股收益變動率÷產銷量變動率
聯合杠桿系數就是指總杠桿系數。
總杠桿系數(DTL)是經營杠桿系數(DOL)和財務杠桿系數(DFL)的乘積,即DTL=DOL×DFL
一、經營杠桿系數
經營杠桿系數(DOL),也稱營業杠桿系數或營業杠桿程度,是指息稅前利潤(EBIT)的變動率相當於銷售額變動率的倍數。
變動規律是只要固定成本不等於零,經營杠桿系數恆大於1;產銷量的變動與經營杠桿系數的變動方向相反;成本指標的變動與經營杠桿系數的變動方向相同;單價的變動與經營杠桿系數的變動方向相反;在同一產銷量水平上,經營杠桿系數越大,利潤變動幅度越大,風險也就越大。
計算公式:
經營杠桿系數=(銷售收入-變動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其中,由於 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即為 息稅前利潤(EBIT),因此又有:
經營杠桿系數(DOL)=邊際貢獻/ 息稅前利潤EBIT
二、財務杠桿系數
財務杠桿系數(DFL),是指普通股每股稅後利潤變動率相當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也叫財務杠桿程度,通常用來反映財務杠桿的大小和作用程度,以及評價企業財務風險的大小。
計算公式:
DFL=(△EPS/EPS)/(△EBIT/EBIT)
式中:DFL為財務杠桿系數;△EPS為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額;EPS為變動前的普通股每股利潤;△EBIT為息稅前利潤變動額;EBIT為變動前的息稅前利潤。
公式二:
為了便於計算,可將上式變換如下:
由 EPS=(EBIT-I)(1-T)/N
△EPS=△EBIT(1-T)/N
得 DFL=EBIT/(EBIT-I)
式中:I為利息;T為所得稅稅率;N為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數。
公式三:
在有優先股的條件下,由於優先股股利通常也是固定的,但應以稅後利潤支付,所以此時公式應改寫為:
DFL=EBIT/[EBIT-I-PD/(1-T)]
式中:PD為優先股股利。
三、總杠桿系數
總杠桿系數是指公司財務杠桿系數和經營杠桿系數的乘積,直接考察了營業收入的變化對每股收益的影響程度,是衡量公司每股獲利能力的尺度。
計算公式:
銷售收入 - 變動成本= 邊際貢獻(1)
邊際貢獻 - 固定成本= 息稅前利潤(2)
息稅前利潤 - 利息 = 稅前利潤(利潤總額)(3)
經營杠桿DOL =(1) / (2)
財務杠桿DFL = (2) /(3)
總杠桿DTL = (1) /(3)
四、總杠桿系數對公司管理層的意義:
首先,使公司管理層在一定的成本結構與融資結構下,當營業收入變化時,能夠對每股收益的影響程度做出判斷,即能夠估計出營業收入變動對每股收益造成的影響。例如,如果一家公司的總杠桿系數是3,則說明當營業收入每增長(減少)1倍,就會造成每股收益增長(減少)3倍。
其次,通過經營杠桿與財務杠桿之間的相互關系,有利於管理層對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進行管理,即為了控制某一總杠桿系數,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組合。比如,經營杠桿系數較高的公司可以在較低的程度上使用財務杠桿;經營杠桿系數較低的公司可以在較高的程度上使用財務杠桿等等。這有待公司在考慮各相關具體因素之後做出選擇。
㈨ 急,財務管理總杠桿系數營業收入500萬元,變動成本率40%,DOL=1.5,DF...
邊際貢獻=500*(1-40%)=300萬元DOL=邊際貢獻/息稅前利潤1.5=300/(300-固定成本),得固定成本=100萬元EBIT=300-100=200萬元DFL=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利息)2=200/(200-利息),得利息=100萬元固定成本增加50萬元,EBIT=300-(100+50)=150元總杠桿DCL=邊際貢獻/(息稅前利潤-利息)=300/(150-100)=6復合杠桿DCL=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產銷量變動率每股利潤增加一倍,業務量會增加1/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