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民幣美元匯率波動大對中國商業銀行有什麼影響
匯率損失的風險,外匯資產的縮水風險產。
㈡ 人民幣匯率下跌,對銀行類股票是利好還是利空為什麼(⊙o⊙)
外企好,國企會虧損,這方面股票主要還是看國家的惠民政策。
㈢ 人民幣匯率暴跌會不會對我的存款有壞的影響
影響倒不會有影響,但是如果進一步講的話,人民幣在貶值,表明通脹嚴重,你存在銀行的利率雖然沒變,但是整體你存款是貶值的。
㈣ 美元對人民幣匯率下降有什麼影響
人民幣的貶值波動會產生以下影響:
一、對股民而言
A股市場可能承壓,金融和房地產可能成為受創較深板塊
如果人民幣近期貶值,則A股市場可能承壓。海外經驗表明,新興市場上每一輪的本幣貶值都伴隨著資本流出和股市回調。就行業板塊而言,金融和不動產行業傾向於受創最深。同時,人民幣貶值可能導致暫時性的資本流出。在更多的債券、信託和房地產債務違約事件正陸續浮出水面的形勢下,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宏觀經濟的擔憂情緒可能會有所增強,從而帶來暫時性的資本流出人民幣貶值將對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造成影響。從資產負債表的角度來看,民航和房地產行業板塊可能將會受到最大的負面影響。
二、對個人生活而言
1、去美國及用美元結算的國家留學意味更多消費
比如現在到美國MBA,兩年學費以及生活費等費用共計30萬美元的話。按照昨天匯率計算,就是183.4萬元人民幣,就要多花費近4萬元。
2、美國海淘、代購將會有所降溫
隨著美元升值,人民幣購買力下降,一些境外商品價格會上漲,美國海淘、代購都會有所降溫。相對於美元,歐元、日元等貨幣對人民幣比較平穩甚至貶值,那些習慣在美國購買商品的人可能立馬會覺得是時候要轉戰歐洲、韓國或日本了。
3、境游的成本要有不少的上漲
如果你出境游還喜歡刷信用卡購物,你就要判斷人民幣的走勢,如果人民幣在升值,延期還款反而還能夠少還點錢。但如果人民幣繼續貶值,最好考慮在出國前就兌換好全部現金。
4、對房地產投資保值者來說,損失不可避免
因為人民幣貶值人民幣貶值可能會導致房地產收益產生一些影響。當然,就當下而言,房地產仍是國人保值增值的主要手段。
三、對行業投資而言
1、外貿出口為導向的行業無疑將受益
當然,凡事有弊有利,那麼人民幣貶值情況下,有無受益行業?分行業來看,A股市場以外貿出口為導向的行業無疑將受益人民幣貶值,而其中的紡織服裝、玩具鞋帽等將是最大受益者。紡織服裝行業由於對出口的依存度較高,人民幣貶值一方面有利於公司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企業將拿到更多訂單,另一方面,有利於出口型企業獲得匯兌收益。而人民幣貶值意味著外國貨幣購買力增強,這將進一步刺激消費,有利於玩具行業出口。
2、航空公司受創
人民幣貶值對航空公司的影響可謂首當其沖。因為航空公司購買飛機會產生大量美元負債,人民幣貶值將產生匯兌損失。航空公司的主要運營工具飛機一般都是融資性租賃或者貸款購買,航空公司相對都是負債率較高的資本密集性行業,而飛機購買的成本一般也都以美元計。
3、房地產商壓力大
人民幣貶值將壓縮投機資本的獲利空間,促使資本流出,造成國內流向房地產業的資金緊張,進而改變當前房地產的供求關系。在房地產供應總量不變條件下,由於缺乏資金及需求支持,大型國企、房地產企業料有更多外債。人民幣升值不僅造成匯率損失,如果繼續借美元債的話,也會造成資金成本上升。
4、大型出口企業可能受創
人民幣貶值,從理論上來說的確有利於出口,一些即時結匯的小型出口企業可能由此獲益。而交易量較大的外貿企業,由於事前與銀行鎖定匯率,可能難以感受到此輪貶值帶來的積極影響。
應對策略:分析師稱,為了降低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外貿企業需要通過一些外匯衍生工具,比如遠期結售匯、外匯掉期,到外匯期權等鎖定匯率風險。為了規避風險,進出口企業的策略就非常簡單:進口企業只要將購匯時間盡量往後拖,因為美元相對人民幣會越來越便宜。
㈤ 人民幣升值對銀行股有什麼影響
人民幣升值對銀行金融的影響有積極和消極之分。
積極影響:有助於減輕「外匯占款」對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造成的威脅。由於我們自94年匯率並軌以來持續出現較大的「雙順差」,造成我國外匯儲備居高不下——這嚴重損害了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因此,人民幣的適當升值能更貼近市場匯率水平,緩和外匯占款的不利影響。
消極影響: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人民幣如果升值,大量境外短期投機資金就會乘機而入,大肆炒作人民幣匯率。在中國金融市場發育還很不健全的情況下,這很容易引發金融貨幣危機。另外,人民幣升值會使以美元衡量的銀行現有不良資產的實際金額進一步上升,不利於整個銀行業的改革和負債結構調整。
(5)人民幣匯率下跌對銀行的風險擴展閱讀:
國際收支狀況是決定匯率趨勢的主導因素。一般情況下,國際收支逆差表明外匯供不應求,將引起本幣貶值、外幣升值;反之,國際收支順差則引起本幣升值,外幣貶值。我國自1994年來,國際收支始終保持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從這一因素來看人民幣具有升值壓力。
利率下降,國內資本流出;利率上升,國外資本流入。這種由兩地利差引起的套利活動是國際資金流動的一種主要方式。資本流動將引起外匯市場供求變化,從而對匯率產生影響。在通常情況下,一國利率提高、信用緊縮,將導致該國貨幣升值;反之,則引起貨幣的貶值。
㈥ 最近人民幣兌換美元匯率下跌了,這會有什麼影響
自5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出現較大波動,5月30日下跌了294個基點,創下2011年2月下旬以來新低。特別是進入6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開啟了上下跳躍模式,形成一條「心律曲線圖」:本月7個交易日中,僅2個交易日波動在100個基點以下;端午小長假後的第一個交易日,人民幣在岸即期匯率再次迎來明顯波動,6月13日中間價大幅下調超過200個基點,延續了人民幣在離岸市場的走貶趨勢。
人民幣貶值牽動著投資者的心。「對待本輪人民幣貶值,市場表現相對比較淡定。」銀河證券分析師指出,2015年8月那次貶值幅度達到千點,大家會覺得恐慌,這次雖然創下了貶值新紀錄,但相對溫和,市場也就淡定不少。據分析,人民幣匯率自去年「8·11」匯改後,彈性明顯加大。目前人民幣匯率仍存在一定的貶值壓力,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美聯儲加息預期逐漸增強。
在人民幣低匯率時,全款的海外置業不是好時機。而對前期選擇按揭置業的中國人來說,在國內賺錢拿到國外還款,則比原來支付更多。
有分析人士認為,從前期已在海外置業的房產來說,隨著人民幣貶值,這些房產實現了變相增值。
隨著美元上漲、人民幣走低,又有不少投資者關心,該不該去換點美元、英鎊等強勢貨幣儲備著?對此,銀行理財師表示,如果沒有特定需求如出國留學、境外游或者海外投資等,換美元的意義並不是很大。
未來人民幣匯率會否持續貶值,人民幣會不會「破7」?有市場人士表示,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雖然出現大幅漲跌的情況,但在岸、離岸市場上並沒有出現恐慌性情緒。綜合考慮經濟基本面因素等,人民幣匯率仍有強力支撐,預計人民幣對美元、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都將保持穩定,近期不會「破7」。
㈦ 人民幣匯率大跌,對老百姓有什麼影響
人民幣貶值是市場的一種正常反映,是央行減少行政干預,逐漸交由市場決定的信號。
人民幣下跌原因有三:一是中國的出口貿易額下降,處於經歷過去年第四季度出口高峰後的淡季,這種出口貿易的差額影響了匯率走向;另外,前段時間樓市降價風波引起了市場擔憂,產生了唱空中國的言論;而且投資者前期套利的資金,要獲利回吐,再加上美國QE退出,資金迴流。可以說,這次下跌是完全由市場決定的。
㈧ 人民幣貶值帶來得後果是什麼
人民幣貶值對經濟、生活、工作都有影響:
1、進口會減少,以進口為主的企業,其利潤會下降:因為進口貨物時,須先用人民幣到銀行兌換成美元等外幣,然後再從國外購買貨物。
人民幣貶值後,相同的人民幣換得的美元更少,所購買到的貨物量更小,導致進口成本增加,使進口商品的競爭力降低。
2、出口會增加,以出口為主的企業,其利潤會增加:人民幣貶值後,出口貨物所收到的美元,能從銀行換回更多的人民幣,利潤會增加。
所以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的實質是對出口企業進行補貼,幫助這些企業出口,有利於保護低端工業和落後產能,但會增加工業污染、破壞生態環境,不利於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3、增加就業:人民幣貶值後,由於進口減少,使國內銷售市場的競爭減小,國產貨物的銷量增加,就業崗位會增加;而由於出口增加,出口企業利潤會增加,也會導致就業機會增加。
4、進口成本增加,導致生產、生活消費品物價上漲:人民幣匯率貶值,會引起進口商品在國內的價格上漲,推動物價總體水平上升。
國家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的石油、鐵礦石、木材、大豆、糧食等生產、生活消費品,這些都是以美元結算的。如果人民幣持續貶值,這些消費品的進口價格就會升高,將帶動整個產業鏈的成本增加。
5、對股票市場來說,本幣的貶值對股票市場的影響較為復雜,本幣貶值,使本國產品的競爭力增強,特別是出口企業將受益,而依賴於進口的企業成本將會提高,利潤也會受到損失,給中小進口企業帶來不利的影響,公司的凈利潤也會相應的減少,股票價格也會受到影響。
6、對黃金價格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或上漲:當前,黃金和國際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定價的。人民幣貶值,等於美元升值,也就等於黃金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所以,在本幣貶值時,要持有、買入黃金等硬通貨。
(8)人民幣匯率下跌對銀行的風險擴展閱讀:
貨幣貶值(又稱通貨貶值,外文名Devaluation)是貨幣升值的對稱,是指單位貨幣所含有的價值或所代表的價值的下降,即單位貨幣價格下降。
貨幣貶值在國內引起物價上漲現象。但由於貨幣貶值在一定條件下能刺激生產,並且降低本國商品在國外的價格,有利於擴大出口和減少進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把它作為反經濟危機、刺激經濟發展的一種手段。
1、貨幣貶值在國內引起物價上漲現象。但由於貨幣貶值在一定條件下能刺激生產,並且降低本國商品在國外的價格,有利於擴大出口和減少進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把它作為反經濟危機、刺激經濟發展的一種手段。
2、匯率工具常用於調節一國國際收支失衡,各國政府都希望使用匯率工具使失衡的國際收支恢復平衡,特別是當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多使用本幣貶值的策略,希望通過本幣的貶值,
一方面降低本國出口商品的外幣價格,增強本國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的價格競爭力,從而促進出口,增加出口額,
另一方面,提高外國進口商品在本國市場的本幣價格,降低外國進口商品在本國市場的價格競爭力,從而減少進口。
總之,通過本幣匯率的下調擴大出口,縮減進口,使貿易收支以至國際收支逆差縮小,恢復平衡,甚至出現順差。
3、沒有改善國際收支狀況,甚至惡化國際收支。加大了一國的國際收支逆差,我們稱這種現象為貨幣貶值的國際收支效應失靈。
貨幣貶值的國際收支效應失靈現象歷來就存在,但近年顯得尤為突出。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中,像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韓國等國的貨幣貶值均在30%—70%之間,貶值幅度之大實屬罕見。
然而,這些國家的國際收支卻在相當長時期內沒有得到根本改善,近年俄羅斯金融危機,土耳其金融危機,巴西金融危機,阿根廷金融危機,這些國家的貨幣也嚴重貶值,但貨幣貶值的國際收支改善效應卻不明顯。
與此相反,中國頂住1997年東南亞的金融風暴沖擊,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實際上人民幣匯率還穩中有升,但我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卻一年好過一年,外匯儲備連年增長,從1997年底的不足1400億美元增長到2002年底超過2500億美元。
參考資料:網路-貨幣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