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二物理杠桿原理
力臂的畫法:①首先根據杠桿的示意圖,確定杠桿的支點.②確定力的作用點和力的方向,畫出力的作用線。③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支點到垂足的距離就是力臂。④用字母L1或l2標出。
如圖
Ⅱ 初中物理杠桿有關力方向的確定
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杠桿可以是任意形狀的硬棒。滑輪是一種變形的杠桿,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動滑輪的實質是阻力臂是動力臂一半的省力杠桿。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通常用字母O來表示。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1來表示。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2來表示。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1表示。力臂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不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長度。作用在杠桿上的一個力的作用點不變,力的方向改變時,它的力臂一般要改變。力臂可能與杠桿重合。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的直線叫做力的作用線。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2表示。動力作用線、阻力作用線、動力臂、阻力臂皆用虛線表示。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就說此時杠桿處於平衡狀態。杠桿平衡原理:杠桿靜止不動或勻速轉動都叫做杠桿平衡。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那麼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省力杠桿費距離;費力杠桿省距離。等臂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可以用它來稱量。例如:天平。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Ⅲ 初中物理杠桿原理
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或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 L1=W•L2。式中,F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W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85069.htm
相關習題:http://www.wjkfqzx.com.cn/blog/UploadFiles/2006-9/926163387.doc
Ⅳ 初中物理杠桿知識:
M1*L1=M*L2
M2*L2=M*L1
L1+L2=L
L M1 M2均已知
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
Ⅳ 初中物理杠桿知識點是什麼
杠桿受力有兩種情況:
1、杠桿上只有兩個力:
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2、杠桿上有多個力:
所有使杠桿順時針轉動的力的大小與其對應力臂的乘積等於使杠桿逆時針轉動的力的大小與其對應力臂的乘積。這也叫作杠桿的順逆原則,同樣適用於只有兩個力的情況。
(5)初中物理杠桿原理的定義擴展閱讀:
杠桿可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沒有任何一種杠桿既省距離又省力
1、省力杠桿
L1>L2,F1<F2,省力、費距離。
如拔釘子用的羊角錘、鍘刀,開瓶器,軋刀,動滑輪,手推車 剪鐵皮的剪刀及剪鋼筋用的剪刀等。
2、費力杠桿
L1<L2,F1>F2,費力、省距離。
如釣魚竿、鑷子,筷子,船槳裁縫用的剪刀 理發師用的剪刀等。
3、等臂杠桿
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又不多移動距離。
如天平、定滑輪等。
Ⅵ 初三物理杠桿的原理是什麼 我不太懂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
L1=W•L2。式中,F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W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1.省力杠桿:L1>L2,
F1<F2
,省力、費距離。如拔釘子用的羊角錘、鍘刀等。
2.費力杠桿:
L1<L2,
F1>F2,費力、省距離,如釣魚竿、鑷子等。
3.等臂杠桿:
L1=L2,
F1=F2,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又不多移動距離,如天平、定滑輪等。
Ⅶ 杠桿原理(初三物理)
F1*L1=F2*L2,則:
L1/L2=F2/F1=6*10^25N/6*10^2N=10^23
那麼,要把地球撬起1cm,動力臂就要向下移動10^23cm=10^18km
而光速=3*10^5km/s
所以,需要的時間t=10^18/(3*10^5)=(1/3)*10^13s=3.3*10^12s
一年的時間約等於365*24*60*60=3.15*10^7s
那麼,摺合成年=1.05*10^5年
Ⅷ 初中物理的杠桿
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
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是杠桿。
在生活中回根據需要,杠桿可以答做成直的,也可以做成彎的,但必須是硬的物體。
蹺蹺板、剪刀、扳子、撬棒、釣魚竿等,都是杠桿。
滑輪是一種變形的杠桿,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動滑輪的實質是阻力臂是動力臂一半的杠桿。
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和支點
⒈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通常用O表示。
⒉動力:為達到目的而使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1表示。
⒊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2表示。
⒋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叫動力臂,通常用L1表示。
⒌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叫阻力臂,通常用L2表示。
註: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就說此時杠桿處於平衡狀態。
杠桿的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
F1×L1=F2×L2變形式:
F1:F2=L1:L2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那麼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