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杠桿的平衡條件是______;如圖所示杠桿處於平衡狀態,則l1=______l2(每個鉤碼的重力相等).(2)
(1)由題意知,動力是阻力的2倍,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分析得L1=2L2;
(2)仔細觀測壓強計可知,液面差一樣,說明壓強相等;
(3)若研究壓強大小與壓力的關系,須控制受力面積相等,所以,再做丁實驗;
(4)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是質量和速度,實驗研究與速度的關系,所以要控制質量不變;
η2=
=W有用2 W總功2
=55.56%4N×0.2m 1.2N×1.2m
η3=
=W有用3 W總功3
=41.67%4N×0.2m 1.2N×1.6m
可見,斜面越粗糙.機械效率越低.
故答案為:(1)F1l1=F2l2;2
(2)壓強;丁
(3)壓力大小(或砝碼的個數);小球釋放時的高度(或h的大小或速度);質量
(4)42%;小車重量;低
Ⅱ 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______.如圖所示杠桿處平衡狀態,則L 1 =______L 2 (每個鉤碼的重力相等)
杠桿平衡的條件是:動力乘以動力臂等於阻力乘以阻力臂,字母表示為:F 1 L 1 =F 2 L 2 . 因為F 1 :F 2 =1:2,所以
故答案為:F 1 L 1 =F 2 L 2 ,L 1 =2L 2 |
Ⅲ 杠桿的平衡條件,就是有個公式是什麼來著
杠桿原理 亦稱「杠來桿平衡條件」。源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和阻力)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Ⅳ 杠桿平衡條件是什麼
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和阻力)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
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4)1杠桿的平衡條件是擴展閱讀:
一、杠桿平衡分類
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
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
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
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
二、杠桿原理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
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行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
據說,他曾經藉助杠桿和滑輪組,使停放在沙灘上的桅般順利下水,在保衛敘拉古免受羅馬海軍襲擊的戰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製造了遠、近距離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種飛彈和巨石攻擊敵人,曾把羅馬人阻於敘拉古城外達3年之久。
Ⅳ 1.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可分為、、 三種類型。
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 1 L 1 =F 2 L 2 ,杠桿可分為省力、費力、等臂杠桿三種;
故答案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F 1 L 1 =F 2 L 2 ;省力;費力;等臂.
Ⅵ 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n...
F 1 L 1 =F 2 L 2 ,2 |
Ⅶ 杠桿的平衡條件
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和阻力)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 L1=W·L2。
(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
(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
(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
(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
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又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5)杠桿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轉動狀態時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