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外貿出口企業出口退稅涉及的會計處理應該怎麼做呢
外貿公司出口退稅賬務處理如下所示:
1、外貿企業出口貨物的銷售實現時間的確定
出口貨物的銷售實現時間,不論是何種運輸方式(海、陸、空、郵),均以取得運單並向銀行辦理交單後,作為出口銷售收入的實現時間。
2、外貿公司出口退稅(增值稅)核算
外貿公司出口貨物必須單獨設賬核算購進金額和進項金額,如購進貨物當時不能確定用於出口或內銷,一律記入出口庫存賬,內銷時從出口庫存賬轉入內銷庫存賬。
(1)購進出口貨物時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庫存出口商品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金)
貸:銀行存款(應付賬款)
(2)貨物出口後,根據征稅率與退稅率的差率,計算征退稅差額及應收出口退稅額是的會計分錄如下所示:
借:主營業務成本(征退稅差額)
應收出口退稅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轉出)
—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3)收到出口退稅款時的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出口退稅
3、外貿公司出口退稅(消費稅)核算
外貿公司自營出口應稅消費品,應在應稅消費品報關出口後向主管退稅的稅務機關申請退還已納消費稅。
(1)貨物出口後要計算應退稅款的會計分錄可登記為:
借:應收出口退稅(消費稅)
貸:主營業務成本
(2)收到退回的消費稅款時的會計分錄可登記為: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出口退稅(消費稅)
進口又是出口:出口退稅是指對出口商品已徵收的國內稅部分或全部退還給出口商的一種措施,這也是國際慣例。
1994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納稅人出口商品的增值稅稅率為零,對於出口商品,不但在出口環節不征稅,而且稅務機關還要退還該商品在國內生產、流通環節已負擔的稅款,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稅的價格進入國際市場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企業產品出口後,稅務部門應按照出口商品的進項稅額為企業辦理退稅。
由於稅收減免等原因,商品的進項稅額往往不等於實際負擔的稅額,如果按出口商品的進項稅額退稅,就會產生少征多退的問題,於是就有了計算出口商品應退稅款的比率——出口退稅率。
(1)出口退稅企業傭金賬務處理擴展閱讀:
出口退稅的實行方法有兩種:
1、對外貿企業出口貨物實行免稅和退稅的辦法,即對出口貨物銷售環節免徵增值稅,對出口貨物在前各個生產流通環節已繳納增值稅予以退稅;
2、對生產企業自營或委託出口的貨物實行免、抵、退稅辦法,對出口貨物本道環節免徵增值稅,對出口貨物所采購的原材料、包裝物等所含的增值稅允許抵減其內銷貨物的應繳稅款,對未抵減完的部分再予以退稅。
出口退稅的稅款實行計劃管理。財政部每年在中央財政預算中安排出口退稅計劃,同國家稅務總局分配下達給各省(區、市)執行。不允許超計劃退稅,當年的計劃不得結轉下年使用。
出口企業的出口退稅全部實行計算機電子化管理。通過計算機申報、審核、審批,從2003年起啟用了「口岸電子執法系統」出口退稅子系統。對企業申報退稅的報關單、外匯核銷單等出口退稅憑證,實現了與簽發單證的政府機關信息對審的辦法,確保了申報單據的真實性和准確性。
網路-進出口退稅
❷ 收到出口退稅時如何記賬
退稅機關確認應退稅額後,
借: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增值稅)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收到退稅款後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增值稅)
(2)出口退稅企業傭金賬務處理擴展閱讀:
生產企業操作流程
第一步:根據企業實際發生的業務單據進行編制記賬憑證,平常發生的經濟業務單據要及時准確的填制記賬憑證,規模大一點的企業為了反映現金、銀行存款、往來賬款、銷售收入等情況,憑證填制必須及時,以便給老闆提供數字。
一旦等老闆需要數字在填制,可能就要被整,規模小一點的企業,由於企業業務較少,老闆都心中有數,這時一般會計人員就月底一次性處理,然後在登記有關賬薄,具體結賬情況要根據企業性質結合老闆的思路進行操作。
確保財務人員在企業能夠起到相關的作用,讓老闆更加重視財務人員,多匯報、多交流是做企業財務的關鍵。
編制憑證一般小型企業都在月底結算時才編制憑證,因為企業業務很少,老闆自己心中有數,不用及時反映各財務狀況,月底處理好在反映企業狀況,企業規模較大的企業。
賬務處理要及時一些,以防拖延會給企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企業日常業務內容比較固定,所以憑證編制內容變化不大,會計只要按照固定模式逐一編制憑證即可。企業通常業務憑證類別有以下幾類:
1.完稅憑證每月月初企業成功申報後,可去銀行列印完稅憑證,不能在銀行列印完稅憑證的應去稅務機關列印。取得憑證後及時入賬,沖減上月計提稅金或直接記入當月費用(如印花稅等不需要預先計提的稅金,在取得時直接記入費用)。
2.業務發票處理 將當月填開和取得發票分類入賬,按照發票的性質分別通過存貨、現金、銀行存款、往來賬戶、應交稅費以及費用科目進行核算。
將全部專用發票入賬後,查看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明細賬的金額合計,是否與當月防偽稅控開票系統統計的金額以及網上認證返回的認證金額是否一致,然後計算當月繳納稅金金額。
3.費用類發票處理 做好內部單據報銷制度,規定報銷時間,及時收集公司員工手中的費用,單據,將其歸類入賬。認真查看費用單據是否合法,未取得合法憑據的費用是無法得到稅務機關的認可的。
平時還應做好費用入賬金額控制,對類似招待費、廣告費等存在抵扣限額規定的費用科目,應及時核對發生金額,對超過抵扣標準的費用應減少其入賬金額。
4.成本計算及入賬處理 對生產性企業,應做好內部單據傳遞規定,將公司發生的所有與生產有關的內部單據及時有效的傳遞到財務手中,進行成本核算,確保成本計算的准確。及時編制製造費用歸集、分配憑證;生產成本歸集、分配憑證;產品入庫憑證以及銷售成本結轉憑證。
❸ 生產企業出口退稅賬務處理
一、應納稅額為正數,即免抵後仍應繳納增值稅,免抵稅額=免抵退稅額,即沒有可退稅額(因為沒有留抵稅額)。此時,賬務處理如下: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二、應納稅額為負數,即期末有留抵稅額,對於未抵頂完的進項稅額,不做會計分錄;當留抵稅額大於「免、抵、退」稅額時,可全部退稅,免抵稅額為0。此時,賬務處理如下:
借:應收補貼款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三、應納稅額為負數,即期末有留抵稅額,對於未抵頂完的進項稅額,不做會計分錄;當留抵稅額小於「免、抵、退」稅額時,可退稅額為留抵稅額,免抵稅額=免抵退稅額-留抵稅額。此時,賬務處理如下:
借:應收補貼款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四、生產企業出口退稅賬務處理是會計實務中的一個難點,目前,我國對生產企業出口自產貨物的增值稅一律實行「免、抵、退」稅管理辦法。稅法上,對「免、抵、退」稅辦法有三步處理公式:
1,當期應納稅額=當期內銷售貨物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當期免抵退不得免徵和抵扣的稅額)-當期留抵稅額;
2,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
3,當期免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應退稅額。
(3)出口退稅企業傭金賬務處理擴展閱讀
條件
(1)必須是增值稅、消費稅徵收范圍內的貨物。增值稅、消費稅的徵收范圍,包括除直接向農業生產者收購的免稅農產品以外的所有增值稅應稅貨物,以及煙、酒、化妝品等11類列舉徵收消費稅的消費品。
之所以必須具備這一條件,是因為出口貨物退(免)稅只能對已經徵收過增值稅、消費稅的貨物退還或免徵其已納稅額和應納稅額。未徵收增值稅、消費稅的貨物(包括國家規定免稅的貨物)不能退稅,以充分體現"未征不退"的原則。
(2)必須是報關離境出口的貨物。所謂出口,即輸出關口,它包括自營出口和委託代理出口兩種形式。區別貨物是否報關離境出口,是確定貨物是否屬於退(免)稅范圍的主要標准之一。凡在國內銷售、不報關離境的貨物,除另有規定者外,不論出口企業是以外匯還是以人民幣結算,也不論出口企業在財務上如何處理,均不得視為出口貨物予以退稅。
對在境內銷售收取外匯的貨物,如賓館、飯店等收取外匯的貨物等等,因其不符合離境出口條件,均不能給予退(免)稅。
(3)必須是在財務上作出口銷售處理的貨物。出口貨物只有在財務上作出口銷售處理後,才能辦理退(免)稅。也就是說,出口退(免)稅的規定只適用於貿易性的出口貨物,而對非貿易性的出口貨物,如捐贈的禮品、在國內個人購買並自帶出境的貨物(另有規定者除外)、樣品、展品、郵寄品等等,因其一般在財務上不作銷售處理,故按照現行規定不能退(免)稅。
(4)必須是已收匯並經核銷的貨物。按照現行規定,出口企業申請辦理退(免)稅的出口貨物,必須是已收外匯並經外匯管理部門核銷的貨物。
國家規定外貿企業出口的貨物必須要同時具備以上4個條件。生產企業(包括有進出口經營權的生產企業、委託外貿企業代理出口的生產企業、外商投資企業,下同)申請辦理出口貨物退(免)稅時必須增加一個條件,即申請退(免)稅的貨物必須是生產企業的自產貨物或視同自產貨物才能辦理退(免)稅。
❹ 生產型出口企業收到退稅款單獨打給國外個人的傭金怎樣做賬務處理
收到退稅款與支付傭金兩筆經濟業務分別各自做賬,收到退稅款時;借銀行存款,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支付傭金時;借銷售費用,貸銀行存款(外幣核算)
❺ 出口退稅賬務處理
「免、抵、退」稅會計核算的基本分錄和具體核算要求:
(一)基本分錄
1、實行「免、抵、退」稅辦法的生產企業,在購進國內材料及接受應稅勞務時,應按(93)財會字第83號《關於印發企業執行新稅收條例有關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的有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即應按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額借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註明的價款借記「原材料」科目,貸記「應付帳款」等科目。進料加工進口材料時按進口發票、進口報關單及進口付匯水單等計算的組成計稅價格借記:「原材料—進口原材料」科目,貸記「應付外匯帳款」等科目。
2、生產企業出口貨物應免抵稅額、應退稅額和不予免、抵和退稅的稅額,應根據財會字[1995]21號《財政部關於調低出口退稅率後有關會計處理的通知》的有關規定作如下處理:
借:應收出口退稅—增值稅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產品銷售成本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應退稅額、應免抵稅額和不予抵扣和退稅的稅額的計算、確定按本教材 執行。
(二)具體核算要求
1、記帳時間
(1)自營出口貨物銷售收入的記帳時間按權責發生制進行。陸運已取得承運貨物收據或鐵路聯運單,海運已取得出口裝船提單,空運已取得運單,並向銀行辦妥交單手續後作為收入的實現時間。預收貨款不通過銀行交單的,已取得以上提單、運單後作為收入的實現時間。
(2)生產企業委託代理出口貨物,以取得受託方提供的出口發票和有關退稅單證的日期作為出口貨物銷售收入的實現時間。
2、出口貨物銷售收入的記帳依據
按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出口貨物的銷售收入一律以離岸價格(FOB)為記帳基礎。如按到岸價(CIF)成交的,在貨物離境後所發生的應由出口企業負擔的以外匯支付的國外運費、保險費、傭金(包括明擁或暗佣),以紅字沖減外銷收入。不易認定的累積傭金,列入經營費用。
目前,要求企業按費用實際發生額記帳和申報退稅,在記帳時必須附送原始憑證,海運費、保險費、傭金發票同報關單力求一一對應,票面註明提運單或出口發票編號。實際操作中因出口企業無法立即取得上述發票,企業應按出口發票金額入帳。每月的海運費、保險費、傭金發票齊全後,在單證齊全上報審批的前一月份進行匯總入帳,紅字沖減外銷收入和多轉出的不予抵扣或退稅的稅額。
3、記帳匯率的確認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外幣業務,應當將有關外幣金額摺合為人民幣金額。除另有規定外,摺合匯率可以採用固定匯率或變動匯率。採用固定匯率,應以當月1日市場匯率(原則為市場匯率的中間價)記帳;採用變動匯率的,應以出口貨物發出當日的匯率(中間價)記帳。摺合匯率一經確定,報主管退稅機關備案,在一個出口年度內不得任意改變。如因情況特殊需要改變摺合匯率的,必須經過主管退稅機關批准。
我市出口企業一律以出口當月1日外匯中間牌價作為記帳匯率
4、記帳憑證
(1)出口發票
使用稅務部門統一印製的出口發票,發票填寫應為中英文對照,並遵循固定格式,無特殊原因不得隨意更改。
(2)銀行回單。
企業只有將提單或運單向銀行辦妥交單後,才獲得貨款或債權,此單為企業計提外銷收入的重要憑證之一。
(3)免抵退稅計算單(格式附後)
三、有關費用的處理
(一)、國外運費、國外保險費的處理。
企業可根據國外運費、國外保險費的有關單據和銀行付匯回單註明外幣金額摺合人民幣金額後,以實際數據從外銷收入中扣除,以紅字登記出口銷售收入。企業通過貨運代理公司代辦業務的,可根據貨運代理業專用發票註明實際支付金額沖減外銷收入;企業與保險公司直接結算的,以保費收據列明的實際支付金額沖減外銷收入。
(二)、傭金的處理
傭金分為明佣、暗佣、累積傭金三種,其支付方式不同,帳務處理也不同。
企業根據扣除傭金後的銷售貨款凈額收取貨款,不再另付傭金。 會計分錄為:
借:應收外匯帳款
貸:產品銷售收入—出口銷售
產品銷售收入—出口銷售(傭金) 紅字
(2)暗佣。又稱發票外傭金。企業根據銷售貨款總額收取貨款後,再另付傭金。
會計分錄為:
借:應付外匯帳款(出口傭金)紅字
貸:產品銷售收入—出口銷售 紅字
收到貨款後匯付傭金
借:應付外匯帳款(出口傭金)
貸:銀行存款
(3)累積傭金。是由出口企業國外包銷、代理客戶簽訂協議,在一定期間內,按累計數額支付的傭金。由於不能認定到具體出口貨物,可直接記入「經營費用」科目。
四、「免、抵、退」稅的會計處理的具體程序
1、 當月實現外銷收入:
借:應收帳款—應收外匯帳款(或銀行存款) (FOB價*牌價)
貸:自營出口銷售收入 (FOB 價*牌價) (1)
2、 月末將不予免徵、抵扣和退稅的稅額轉增成本:
借:產品銷售成本[FOB*牌價*(法定征稅率—退稅率)]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FOB*牌價*(法定征稅率—退稅率)] (2)
3、月底計算當月應納稅額和應退稅額:
(1)若出口企業當月應納稅額為正數,會計分錄為: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應納稅額)(免、抵額)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FOB價*牌價*退稅率)
(2)若出口企業當月應納稅額為負數且絕對值大於等於(FOB價*牌價*退稅率),應退稅額=FOB價*牌價*退稅率,會計分錄為:
借:應收出口退稅 (FOB*牌價*退稅率)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FOB價*牌價*退稅率)
應納稅額的絕對值—FOB價*牌價*退稅率的差結轉下期留抵。
(3)若出口企業當月應納稅額為負數且絕對值小於等於(FOB價*牌價*退稅率),應退稅額=應納稅額的絕對值,會計分錄為:
借:應收出口退稅 (應納稅額的絕對值)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應納稅額)(免、抵額)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FOB價*牌價*退稅率)
對當月無法取得運保費發票確認FOB價的,暫按出口發票金額入帳進行核算。
五、「免、抵、退」稅特殊情況的會計處理
(一)生產企業報關出口並辦理「免、抵」稅手續的貨物,在退稅機關規定的時間內應取得而未取得法定退稅憑證的即退稅單證不齊的,應根據稅務機關下達的補稅決定書,補交已「免、抵」的增值稅,具體計算公式:
應補交增值稅額=單證不齊出口貨物的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退稅率
會計分錄:
1、本年補繳本年度單證不齊部分增值稅.
借:本年利潤或產品銷售成本
貸:應交稅金——增值稅調整
2、本年補繳上年度單證不齊部分增值稅.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應交稅金——增值稅調整
(二)生產企業貨物在報關出口後發生退關退運的,應向退稅機關申請辦理《出口商品退運已補稅證明》,並根據不同情況作不同處理。
會計分錄:
1、貨物當月出口當月發生退關退運的或返修後不按原值出口的,均應沖減當月銷售收入。
借:應收外匯帳款 紅字
貸:產品銷售收入—出口銷售 紅字
(對當月出口發生退關退運經返修後按原值出口的貨物,可不再作會計處理)。
2、貨物出口後在以後月份發生退關退運的或返修後不按原值出口的,應沖減發生退關退運當月的銷售收入(會計處理同上)。
3、出口貨物已辦理退稅又發生退關退運的,除沖減當月的銷售收入外,還應按退運貨物的外銷收入乘以其征稅率與退稅率的差,計入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中。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產品銷售成本
若退運貨物的外銷收入乘以退稅率大於當時月份免抵稅額時,二者之間的差額應按退稅率計算補交退稅時: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
貸:銀行存款
六、月份調整帳務處理
1、第一次調整處理
每月納稅申報期基層徵收部門審核完成納稅申報後在規定時間內審核完畢上報縣級稅管部門,經審核如須調整,依稅務部門下達的調整通知書,企業應在當月進行帳務調整,若出現少記外銷收入,按(1)和(2)分錄進行補記;若出現多記外銷收入,按(1)和(2)分錄作相反分錄或紅字沖減,以完成第一次調整。
2、第二次調整處理
出口企業一個月份單證齊全申報審批時,經退稅部門審批確定實際免、抵稅額和退稅額後,依退稅部門下達的《免、抵退稅審批單》和縣級稅管部門下達的調整通知書,企業應進行帳務最終調整,若出現少記外銷收入,按(1)和(2)分錄進行補記;若出現多記外銷收入,按(1)和(2)分錄作相反分錄或紅字沖減,以完成第二次調整。
❻ 出口退稅的賬務處理流程,包括匯退損益如何處理,出口匯率的確定
生產企業出口業務核算
一、外銷收入的確認
生產企業出口業務就其性質不同,主要有自營出口、委託****出口、加工補償出口、援外出口等。就其貿易性質不同,主要有一般貿易、進料加工復出口貿易、來料加工復出口貿易、國內深加工結轉貿易等等。外銷收入是生產企業出口退(免)稅的主要依據,外銷收入不管是什麼成交方式下的,最後都要以離岸價為依據進行核算和辦理出口退(免)稅,因此,除正常的銷貨款外,外銷收入的確認還與外匯匯率確定、國外運保佣的沖減、出口貨物退運等密切相關。
(一)入賬時間及依據
1.生產企業自營出口,不論是海、陸、空、郵出口,均以取得運單並向銀行辦理交單後作為出口銷售收入的實現。銷售收入的入賬金額一律以離岸價(FOB價)為基礎,以離岸價以外價格條件成交的出口貨物,其發生的國外運輸、保險及傭金等費用支出,均應作沖減銷售收入處理。
2.委託外貿企業****出口,應以收到外貿企業代辦的運單和向銀行交單後作為收入的現實。入賬金額與自營出口相同,支付給外貿企業的****費應作為出口產品銷售費用處理,不得沖減銷售收入。
(二)外匯匯率的確定
生產企業出口貨物不論以何種外幣結算,凡中國人民銀行公布有外匯匯率的,均按財務制度規定的匯率直接折算成人民幣金額登記有關賬簿。生產企業可以採用當月1日或當日的匯率作為記賬匯率(一般為中間價),確定後報主管稅務機關備案,在一個年度內不得調整。企業應將計算出口銷售收人時的匯率與實際收匯時的匯率加以區別,計算出口銷售收入時以入賬時規定的匯率計算,同時記應收外匯賬款,收匯時按當日銀行現匯買入價摺合人民幣,與對應的應收外匯賬款人民幣差額部分記入匯兌損益。結匯時銀行扣除的手續費和其他費用,企業應作財務費用處理。
(三)支付國外費用
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常用的成交方式有FOB、CW(CFR)、CIF三種,此外還有FAS、FCA、CPT、CIP、DAF、DES、DEQ、DDU、DDP等,三種常用成交方式的貨物出口清關手續都是由賣方負擔,其含義如下:
(1)FOB:是指船上交貨(……指定裝運港),當貨物在指定的裝運港越過船舷,賣方即完成交貨。這意味著買方必須從該點起承當貨物滅失或損壞的一切風險。FOB術語要求賣方辦理貨物出口清關手續。
(2)CFR:成本加運費(……指定目的港),有時也稱CNF,是指在裝運港貨物越過船舷賣方即完成交貨,賣方必須支付將貨物運至指定的目的港所需的運費和費用。但交貨後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以及由於各種事件造成的任何額外費用,即由賣方轉移到買方。
(3)CIF:成本、保險費加運費(……指定目的港),是指在裝運港當貨物越過船舷時賣方即完成交貨。賣方必須支付將貨物運至指定的目的港所需的運費和費用,但交貨後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及由於各種事件造成的任何額外費用即由賣方轉移到買方。但是,在CIF條件下,賣方還必須辦理買方貨物在運輸途中滅失或損壞風險的海運保險。
1、海運費
貨物裝運出口後,企業收到對外運輸單位收取的運費單據時,按實際支付的海運費(包括空運費、陸運費)沖減出口銷售收入。海運費是指運費單據上註明的海運費,不包括其他費用(如內陸運費、吊裝費1口岸雜費等等),單據上註明的其他費用應作銷售費用處理。對以外幣支付的海運費,應向外匯銀行按當日的現匯賣出價申購外匯劃撥收款單位,即外匯應按支付當日的現匯賣出價摺合人民幣。
2.國外保險費
企業收到保險公司送來的出口運輸保險單或聯合發票副本及保險費結算清單時,按實際支付的保險費金額沖減出口銷售收人,以外幣支付的與支付海運費的處理相同。
3.國外傭金
傭金是價格的組成部分,也是給中間商的一種報酬。國外傭金是根據出口合同規定的傭金率和會佣方式進行支付的,生產企業出口付佣方式通常有明佣和暗佣兩種。 明佣是指根據成交的價格條件在出口發票上註明的內扣傭金,其金額是根據出口發票所列貨物乘以規定的傭金率計算而得。在會計上可按出口發票所列應收貨款的凈額處理。 暗佣又稱發票外傭金,是指不在出口發票上列明的傭金,而是在買賣合同中規定的傭金率和支付方法,這種傭金一般是支付給中間商或****商的。
支付方法有兩種,一是議付傭金,即出口後在向銀行議付信用證時,由銀行按規定傭金率在結匯款中代扣後,支付給國外客戶。另一種是出口方在收妥全部貨款後,將傭金另行匯付國外。企業在支付傭金後,應按實際支付金額沖減出口銷售收入,以外幣支付的與上述處理方法相同。
4.「免抵退」生產企業國外費用的處理 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必須以離岸價(FOB價)為計稅依據計算「免抵退」稅。若出口貨物採用到岸價(CIF)或成本加運費(C6F)成交並記賬的,企業可先根據實際記賬收入申報辦理免稅申報手續。當期支付的國外運費、保險費、傭金一律沖減銷售收入,但不參與平時的免抵退稅計算,而在一定時點(通常在年末)對其進行結算調整免抵退稅。
對出口筆數較少的企業,也可將國外運保佣與每筆銷售對應起來(可以提運單號或出口發票號為關聯)進行免稅申報,即每一筆免稅明細申報後跟一筆運、保、佣沖減的記錄(負數反映,調賬標志為「國外費用沖減」),此時該沖減記錄參與不予抵扣稅額的計算,年終不再調整。
四)出口銷售退回
貨物出口銷售後,如因特殊原因,經雙方協定同意,退回原貨或另換新貨,應分別不同情況進行賬務處理。
1.對已同意全部退還的貨物,業務部門在收到對方提運單時,應即交由儲運部門辦理接貨及驗收、入庫等手續,財會部門應憑退貨通知單按原出口金額沖減出口銷售收入。 對退貨的原出口運保費和傭金,應按原沖銷金額作調增出口銷售收入處理;退貨所發生的運保費,如是對方負擔的不作處理,由我方承擔的經批准後作營業外支出處理。
2.退回調換貨物,不論部分或全部,除應先按上述方法處理外,在重新發貨時,應按重新出口處理。如果調換的是品種、數量且成本相同的貨物,在退回入庫及調換貨物發運時,也可簡化處理。對退回的貨物作增加產成品處理,對調換發運的貨物作發出產成品處理,不對出口銷售進行調整。但調換發運貨物如發生國外運保佣的,對退貨的原出口運保佣應調出作為營業外支出處理,同時調增出口銷售收入。
3.跨年度發生的出口銷售退回應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會計科目進行核算,調減以前年度利潤在「利潤分配——末分配利潤」中支出,調增上年度利潤在按規定繳納所得稅後增加「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五)銷售賬簿的設置
生產企業應根據出口業務設置自營出口銷售明細賬、委託****出口銷售明細賬、來料加工出口銷售明細賬、深加工結轉出口銷售明細賬,一般採用多欄式賬頁記載外銷收入有關情況,內外銷必須分別記賬,按不同征稅率和退稅率分賬頁分別核算出口銷售收入,並在摘要欄內詳細記載每筆出口銷售和運、保、佣沖減的詳細情況,以便於國稅機關審核出口退(免)稅。
二、免抵退稅會計科目的設置
生產企業免抵退稅的會計核算,根據業務流程主要可分:免稅出口銷售收入的核算、不予抵扣稅額的核算、應交稅金的核算、進料加工不予抵扣稅額抵減額的核算、出口貨物免抵稅額和退稅額的核算,以及免抵退稅調整的核算。根據現行會計制度的規定,對出口貨物免抵退稅的核算,主要涉及到「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和「應收補貼款」會計科目。
(一)「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科目的核算內容。 出口企業(僅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下同)應在「應交稅金」科目下設置「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借方發生額,反映出口企業購進貨物或接受應稅勞務支付的進項稅額和實際支付已繳納的增值稅;
貸方發生額,反映出口企業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應繳納的增值稅額、出口貨物退稅、轉出已支付或應分擔的增值稅;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多交或尚未抵扣的增值稅;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尚未繳納的增值稅。出口企業在「應交增值稅」明細賬中,應設置「進項稅額」、「已交稅金」、「減免稅金」、「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金」、「銷項稅額」、「出口退稅」「進項稅額轉出」等專欄。
1、「進項稅額」專欄,記錄出口企業購進貨或接受應稅勞務而支付的准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增值稅。出口企業購進貨物或接受應稅勞務支付的進項稅額,用藍字登記;退回所購貨物應沖銷的進項稅額,用紅字登記。
2.「已交稅金」專欄,核算出口企業當月上交成本月的增值稅額。企業交納當期增值稅時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
3.「減免稅金」專欄,反映出口企業按規定直接減免的增值稅稅額。企業按規定直接減免的增值稅額借記本科目,貸記「補貼收入」等科目。
4.「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專欄,反映出口企業銷售出口貨物後,向稅務機關辦理免抵退稅申報,按規定計算的應免抵稅額,借記本科目,貸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應免抵稅額的計算確定: 出口企業進行退稅申報時,根據當期《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免、抵、退稅匯總申報表》的免抵稅額借記本科目,貸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5.「轉出未交增值稅」專欄,核算出口企業月終轉出應交末交的增值稅。月末企業「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賬出現貸方余額時,根據余額借記本科目,貸記「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上述五個專欄在「應交增值稅」明細賬的借方核算。
6.「銷項稅額」專欄,記錄出口企業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收取的增值稅額。出口企業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應收取的增值稅額,用藍字登記;退回銷售貨物應沖銷的銷項稅額,用紅字登記。現行出口退稅政策規定
7.「出口退稅」專欄,記錄向稅務機關申報辦理出口退稅而應收的出口退稅款以及應免抵稅款。出口貨物退回的增值稅額,用藍字登記;出口貨物辦理退稅後發生退貨或退關而補交已退的稅款,用紅字登記。出口企業當期按規定確定應退稅額、應免抵稅額後,借記「應收補貼款——增值稅」、「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貸記本科目。
8.「進項稅額轉出」專欄,記錄出口企業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等發生非正常損失,以及《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的免稅貨物和出口貨物免稅等不應從銷項稅額中抵扣、應按規定轉出的進項稅額。按稅法規定,對出口貨物不予抵扣稅額的部分,應在借記「產品銷售成本」的同時,貸記本科目。企業在核算出口貨物免稅收入的同時,對出口貨物免稅收入按征退稅率之差計算出的「不予抵扣稅額」,借記「產品銷售成本」,貸記本科目。
(二)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1.如當期應納稅額大於零,月未作如下會計分錄:
❼ 外貿企業出口退稅的計算及賬務處理
一、退增值稅:
退稅金額=出口金額*增值稅退稅率
1、外貿企業采購貨物,獲得增值稅進項發票:
借:物資采購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等
2、銷售:
借:應收賬款等
貸:主營業務收入
3、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4、轉成本的不能退稅的進項稅額=原抵扣進項稅額-退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5、按照規定的退稅率計算的出口退稅:
借: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6、收到出口退稅: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
二、退消費稅
退稅金額=出口金額*消費稅退稅率
1、報關出口後申請出口退稅
借: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
貸:主營業務成本
2、收到退還的消費稅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
❽ 關於出口退稅的賬務處理
銷項稅額=63000×17%=1,0710(元)
進項稅額=210,000(元)
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出口銷售額摺合人民幣×(征稅率-退稅率)(這是在出口方式為「一般貿易」情況下計算公式)
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20,000×(17%-11%)=1,200(元)
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10710-210000+1200=19,8090(元)
免抵退稅額=20000×11%=2,200元 因: 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 所以:應退稅額=2200(元)(誰小退誰)
借:其它應收款—應收退稅款 2,200
貸:應交稅金—應繳增值稅—出口退稅 2,000
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自營出口成本 1,200
貸:應交稅金—應繳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1,200
詳細《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免、抵、退」稅管理操作規程》(試行)》國稅發[2002]11號(http://www.chinatax.gov.cn/n480462/n480513/n480979/n554124/996903.html)
❾ 出口退稅型的貿易企業所付國外的傭金該如何做帳務處理
那得考慮你所在的那個企業是在國內的還是在國外的
還有就是你所說的支付的國外的傭金是企業還是國家的
還有這個企業是國內所有還是國外所有出口退稅的內型和尺度
這個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