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個人傭金和企業傭金的問題
1、與B公司簽訂協議,傭金直接由B公司支付,你需要按勞務報酬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1)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額-800元;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額*(1-20%)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每次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20000元,稅率為20%,速算扣除數為0;
每次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不足50000元,稅率為30%,速算扣除數為2000;
每次應納稅所得額超過50000元,稅率為40%,速算扣除數為7000。
2、可以。
此時,你從C公司拿錢,如果你不是C公司的員工,仍按1中的勞務報酬所得征稅。而C公司把錢給你時,要開具發票,要交營業稅及相關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由於C公司與此業務本沒有利害關系,所以,這筆它多交的稅金,最終也會轉嫁到你的頭上。
如果你是C公司在冊員工,則要按工資薪金所得九級超額累進稅率交稅。
應納稅所得額=工資薪金收入-稅法允許稅前抵扣的五險一金-2000元/月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應納稅所得額小於等於500元,稅率為5%,速算扣除數為0;
應納稅所得額大於500元小於等於2000元,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為25;
應納稅所得額大於2000元小於等於5000元,稅率為15%,速算扣除數為125;
應納稅所得額大於5000元小於等於20000元,稅率為20%,速算扣除數為375;
應納稅所得額大於20000元小於等於40000元,稅率為25%,速算扣除數為1375;
應納稅所得額大於40000元小於等於60000元,稅率為30%,速算扣除數為3375;
應納稅所得額大於60000元小於等於80000元,稅率為35%,速算扣除數為6375;
應納稅所得額大於80000元小於等於100000元,稅率為40%,速算扣除數為10375;
應納稅所得額大於100000元,稅率為45%,速算扣除數為15375。
B. 個人傭金如何計算
股票傭金+過戶費+印花稅=交易手續費
傭金是可以調整的,過戶費是固定的(一千股0.6元,只有滬市交易所才會收取的),印花稅是固定的,是賣出時按成交金額的千份之一收取
傭金=成交金額 X 傭金費率
傭金收入要具體區分取得所得的形式,形式不一樣征稅規定不一樣,比如: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
兼職人員的傭金不能作為工資計算個稅,應計入勞務費用,需要代扣代交個人所得稅。
勞務費一次(一個月內)4000元以下的,允許扣除800元費用,其餘計稅,稅率20%;4000元以上的,允許扣除20%費用,其餘計稅,稅率20%。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證券經紀人傭金收入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45號)的規定,自2012年10月1日起,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證券經紀人從證券公司取得的傭金收入,應按照「勞務報酬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證券經紀人傭金收入由展業成本和勞務報酬構成,對展業成本部分不徵收個人所得稅。根據目前實際情況,證券經紀人展業成本的比例暫定為每次收入額的40%。
三、證券經紀人以一個月內取得的傭金收入為一次收入,其每次收入先減去實際繳納的營業稅及附加,再減去本公告第二條規定的展業成本,余額按個人所得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四、證券公司是證券經紀人個人所得稅的扣繳義務人,應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個人所得稅全員全額扣繳申報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稅發〔2005〕205號)規定,認真做好個人所得稅全員全額扣繳報告工作。
C. 銷售傭金需要繳納個稅嗎怎麼繳
首先,銷售傭金問題未來之薪銷售傭金發放平台來回答,銷售傭金是需要內繳納個稅的,個容人取得的底薪、績效或者提成一並計入工資薪金所得計算個人所得稅。公式如下:(全年累計收入-累計五險一金-累計專項附加扣除-5000*累計在職單位的月份)*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計算個稅。
D. 給個人的銷售傭金,按什麼交個稅
2019年1月1日前是看合同類型,如果是勞動合同,是按照底薪加傭金來扣個稅,如果是勞務合同,按照勞務合同報酬交稅。
自2019年1月1日起,新個稅法規定,不管是什麼收入,都叫做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是一起按5000的起征點開始計算個稅。
新個稅法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點和稅率。
新個稅法規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後計算繳納稅款,並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
這就是說,個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與任職、受雇有關,不管其單位的資金開支渠道或以現金、實物、有價證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課稅對象。
(4)個人銷售傭金勞務報酬擴展閱讀:
個稅計算方法
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E. 稅法中傭金收入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
稅法中傭金收入個人所得稅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實行按照銷售額和徵收率計算應納稅額的簡易辦法,並不得抵扣進項稅額。其稅法中傭金收入個人所得稅計算方式為:
應納稅額=銷售額×徵收率
由於個人所得稅在銷售貨物或應稅勞務時,一般只能開具普通發票,取得的銷售收入均為含稅銷售額。所以在計算應納稅額時,必須將含稅銷售額換算為不含稅的銷售額後才能計算應納稅額。
提前退休的個人所得稅銷售貨物或應稅勞務採用銷售額和應納稅額合並定價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計算銷售額: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徵收率)。
(5)個人銷售傭金勞務報酬擴展閱讀:
個人所得稅稅率:
起征點確定為每月5000元。新個稅法規定: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減稅向中低收入傾斜。新個稅法規定,歷經此次修法,個稅的部分稅率級距進一步優化調整,擴大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縮小25%稅率的級距,30%、35%、45%三檔較高稅率級距不變。
多項支出可抵稅。今後計算個稅,在扣除基本減除費用標准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增加了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新個稅法規定: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准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綜合所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比例稅率。對個人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
新增兩檔按照試點行業營業稅實際稅負測算,陸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等交通運輸業轉換的增值稅稅率水平基本在11%-15%之間,研發和技術服務、信息技術、文化創意、物流輔助、鑒證咨詢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基本在6%-10%之間。
為使試點行業總體稅負不增加,改革試點選擇了11%和6%兩檔低稅率,分別適用於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
廣告代理業在營業稅改增值稅范圍內,稅率為:6%。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個人所得稅
F. 給個人的銷售傭金,按什麼交個稅是按勞務報酬算么
給個抄人的銷售傭金,應該按「工資薪金所得」計算個人所得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保險企業營銷員(非雇員)取得的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8〕13號)規定,保險企業營銷員(非雇員)取得的收入應按勞務報酬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
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同時《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保險營銷員取得傭金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6〕454號)規定,保險營銷員的傭金由展業成本和勞務報酬構成.按照稅法規定,對傭金中的展業成本,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對勞務報酬部分,扣除實際繳納的營業稅金及附加後,依照稅法有關規定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根據目前保險營銷員展業的實際情況,傭金中展業成本的比例暫定為40%。
一般業務人員的提成計入銷售費用,會計分錄如下:
計提時:
借:銷售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業務人員
實際支付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業務人員
貸: 銀行存款
G. 付給個人銷售傭金需要代扣個人所得稅嗎
1企業付給個人銷售傭金要按勞務報酬所得,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現實中自然人之間的傭金支付一般都是不扣稅的。
H. 給個人發傭金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避稅
給個人的銷售傭金,應該按「工資薪金所得」計算個人所得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保險企業營銷員(非雇員)取得的收百入計征個度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8〕13號)規定,保險企業營銷員(非雇員)取得的收入應按勞務報酬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
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同時《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保險營銷員取得傭金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6〕454號)規定問,保險營銷員的傭金由展業成本和勞務報酬構成.按照稅法規定,對傭金中的展業成本,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對勞務報酬部分,扣除實際繳納的營業稅金答及附加後,依照稅法有關規定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根據目前保險營銷員展業的實際情況,傭金中展業成本的比例暫定為40%。
(8)個人銷售傭金勞務報酬擴展閱讀
一般業務人員的提成計入銷售費用專,會計分錄如下:
計提時:
借:銷售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屬--業務人員
實際支付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業務人員
貸: 銀行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