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桿秤為什麼一頭粗一頭細
「如果秤桿一樣粗,為了平衡秤桿的自重,還有秤砣的定盤力矩,秤盤一段,就得無謂的加大重量。」
樓上關於把定盤星放在適當位置回答有道理,但這一段回答有誤。
較小的桿秤,定盤星在稱系(支點)的左邊,即稱桿一邊,這樣回答是對的。
但較大的桿稱或沒有稱盤的桿秤,定盤星是在稱系的右邊,即稱盤一邊,定盤力矩和稱盤重力力矩方向相同,這樣回答就是錯誤的了。
這里的左邊、右邊是指站在持稱人的角度。
秤桿做成一頭粗一頭細有兩個好處。
一是減輕秤桿重量。由於杠桿原理,遠離稱系的重量對稱的平衡影響越大。為了使定盤星位置向左移動,讓稱的主要工作刻度都處於稱系左面以方便操作,而減輕秤桿末端的重量最為有效。做成錐度,可以方便秤砣滑動。
二是符合受力特點。秤桿在工作中,可以近似看成懸臂梁,越靠近稱系的地方,承受彎矩越大。秤桿做成一頭粗一頭細,使彎矩大的地方截面粗,彎矩小的地方截面細,符合受力特點。這樣秤桿輕盈美觀,而且強度足夠。
B. 桿秤的秤桿為什麼做的一頭粗一頭細
根據材料力學的受力分析。懸臂梁在承受桿端彎矩的時候彎矩圖是一個三角形,即在懸臂梁的支座處彎矩最大,然後沿梁逐漸減小,一直到零,所以從受力分析來說應該把手提的地方做成最粗,然後向兩邊逐漸變細,這樣在不影響受力的情況下最省材料,但是考慮到製作方便,就把秤桿做成一端粗一端細(因為其中一端很短,做成逐漸變細費做功,也不省多少材料)
其次,是由於這樣做在稱量時更精確。當兩邊重量不相等時,秤桿以一定加速度變傾斜,因為做成一邊粗一邊細使得左邊力臂很短,使得輕微傾斜後右端力矩減小大,所以傾斜的加速度變大,秤桿會一下子翹起,容易得知兩邊重量不等。要是等臂杠桿,那緩慢的搖來又搖去,最後等它平衡,使用多不方便。你如果用過實驗室的小天平稱就該知道等它平衡要等多久了。
C. 秤桿為什麼不做均勻大小呢
這並不是非要做成粗細不均勻,也可以做成均勻的
這是因為杠桿平衡跟秤桿的粗細無關,只和秤桿的重心位置有關,只要秤桿重心定了,桿秤就可定刻度了,而跟秤桿的形狀無關,而且刻度是均勻的.
實際上的秤桿是粗細不均勻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1、秤桿一般取材於小根木材,而木材本身是根部粗,上部細
,所以秤桿一端粗,一端細,便於就材加工
2、可以減小秤桿的質量和重力,又不會減弱秤桿的強度
3、我覺得這樣比較美觀,符合人們的審美習慣
4、而且還便於使用
5、這樣的結構可以使得秤桿獲得最大的強度(相對於所取材料而言),不易斷裂
6、這樣的結構可以使桿秤的量程最大
D. 如果要計秤桿重量,杠桿平衡該怎麼算
意思差不多,就是力臂取的不正確。按你的思路應該改成:
重物重*左邊部分杠桿長+提紐左邊部分杠桿的重*左邊部分杠桿長的一半(重心位置)
=秤砣重*右邊部分杠桿長(指的是提紐到掛秤砣的部分)+右邊部分杠桿重*右邊部分杠桿長的一半
其實完全可用這個思路:
重物重*左邊部分杠桿長=秤砣重*提紐到秤砣的長度+整個秤桿的重*秤桿重心到提紐的距離
結果是完全一致的,一定要理解後重心到提紐距離這句話。
E. 秤桿是等臂杠桿嗎為什麼
秤桿不是等臂杠桿
支點呢 就是那個你提起來的地方
它是省力杠桿,我覺的吧
重錘所在的一邊看做動力臂
動力臂比阻力臂長 省力
F. 桿秤的秤桿粗細不均,為什麼刻度卻均勻
桿秤實際上就是利用了杠桿原理。秤桿就是杠桿,提扭就是杠桿的支點。不管秤桿均勻不均勻,對於特定的一桿秤,秤桿重心位置是固定的。秤桿受到的重力會產生一個力矩,既然重心位置固定,對支點產生的力矩就是固定不變的。計量的時候通過調整秤砣到支點的距離來調整力臂。秤盤到支點的距離不變(就是力臂長度不變),產生的力矩K1就和貨物的質量M成正比,設K1=aM。顯然秤砣質量不變,產生的力矩K2就和力臂的長度L成正比,設K2=bL。秤桿自身產生的力矩K固定不變。力矩相等的時候,計量完成。此時K1=K+K2,即
aM=K+bL
顯然貨物質量M和秤砣力臂L是線性關系。所以刻度肯定就是線性的,也就是均勻刻度。
G. 為什麼秤桿粗細不均,刻度卻是均勻的
這並不是非要做成粗細不均勻,也可以做成均勻的
這是因為杠桿平衡跟秤桿的粗細無關,只和秤桿的重心位置有關,只要秤桿重心定了,桿秤就可定刻度了,而跟秤桿的形狀無關,而且刻度是均勻的.
實際上的秤桿是粗細不均勻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1、秤桿一般取材於小根木材,而木材本身是根部粗,上部細
,所以秤桿一端粗,一端細,便於就材加工
2、可以減小秤桿的質量和重力,又不會減弱秤桿的強度
3、我覺得這樣比較美觀,符合人們的審美習慣
4、而且還便於使用
5、這樣的結構可以使得秤桿獲得最大的強度(相對於所取材料而言),不易斷裂
6、這樣的結構可以使桿秤的量程最大
H. 秤桿為什麼是粗細不同呢
直稈子,你覺得好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