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日元匯率對外包行業的影響

日元匯率對外包行業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6-15 08:01:24

⑴ 請問,我今年想去日本勞務,但是日元貶值,會對出國打工有多大影響啊,謝謝

三年後日元匯率誰也說不好會是多少,但是目前的匯率已經很低了,不會再跌很多的,按目前匯率計算收入還是較客觀的。

⑵ 日元匯率影響因素與什麼有關

日元匯率走勢影響因素包括:日本財政部(MOF)政策、公告,日元利率、經濟和財政政策署、國際貿易和工業部、金融因素(有日本政府債券、日經255指數、以及交叉匯率)及經濟因素。

1、日本財政部(MOF)

日本財政部,是日本制訂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唯一部門。日本財政部對貨幣的影響要超過美國,英國或德國財政部。日本財政部的官員經常就經濟狀況發布一些言論,這些言論一般都會給日元匯率走勢造成影響。

2、利率

隔夜拆借利率是主要的短期銀行間利率,由BOJ(日本央行)決定。BOJ也使用此利率來表達貨幣政策的變化,是影響日圓匯率走勢的主要因素之一。

3、經濟和財政政策署

經濟和財政政策署的職責是闡述經濟計劃和協調經濟政策,包括就業,國際貿易和外匯匯率。經濟和財政政策署是影響日元匯率走勢的因素之一希財網(www.csai.cn)小編整理。

4、國際貿易和工業部

負責指導日本本國工業發展和維持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但是其重要性比起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已經大大削弱,當時日美貿易量會左右匯市。

5、金融因素

影響日元匯率走勢的金融因素包括:日本政府債券、日經255指數、以及交叉匯率。

日本政府債券指10年期JGB的收益率被看作是長期利率的基準指標。例如,10年期JGB和10年期美國國庫券的基差被看作推動USD/JPY利率走向的因素之一。JGB價格下跌(即收益率上升)通常會利好日元,使日元匯率走勢上揚。

日經255指數是本主要的股票市場指數。當日本匯率合理的降低時,會提升以出口為目的的企業股價,同時,整個日經指數也會上漲。有時,情況並非如此,股市強勁時,會吸引國外投資者大量使用日元投資於日本股市,日元匯率也會因此得到推升,日元匯率走勢上行。希財網(www.csai.cn)小編整理。

交叉匯率對日元匯率走勢有影響,例如,當EUR/JPY上升時,也會引起USD/JPY的上升,原因可能並非是由於美元匯率上升,而是由於對於日本和歐洲不同的經濟預期所引起。

6、經濟數據

影響日元的較為重要的經濟數據包括:GDP,Tankan survey(每季度的商業景氣現狀和預期調查),國際貿易,失業率,工業生產和貨幣供應量(M2+CDs)。

⑶ 日元匯率變動是怎麼影響日本長期利率,並使其陷入流動性陷阱中的

從廣場協議說起。
廣場協議五國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大量拋售美元,使美元有秩序的貶值,至此之後,日元大幅升值。日元匯率上升,導致大量貨幣流向債券市場,由可貸資金理論,在債券供給不變的情況下,債券需求上升,即需求曲線向右移,導致利率水平下降。
不到三年時間內,美元對日元貶值50%。
當利率低到一定水平,人們都認為不可能再低了,對貨幣供給無限吸吶,彷彿無底洞一般,這便形成了流動性陷阱。

⑷ 人民幣升值對服務外包企業有何影響

挑戰:
首先,人民幣升值將降低企業實際收入和利潤。對於已經簽訂的、以美元計價並結算的離岸服務合同,由於美元的相對貶值,使企業可兌換的人民幣收入縮水。在離岸項目交付成本(包括國內項目人員工資和其它運營成本)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可獲得的利潤空間將被壓縮。
其次,人民幣升值將降低中國服務外包企業的價格競爭力。離岸外包只有在發包國和接包國在匯率、成本和政策等要素存在較大的落差時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人民幣升值使中國服務商在不得不提高報價以維持合理收入和利潤的同時,降低了其價格的國際競爭力。
機遇:
首先,助力企業謀求轉型。當成本不再成為開拓和挽留客戶的法寶時,為客戶提供更具價值的服務成為服務商贏得下一場競爭的關鍵。成本競爭將逐步讓位於價值競爭;而當離岸服務的不確定性持續增加時,適時關注國內市場,將服務海外客戶的經驗復用於國內領先企業,成為服務商優化業務布局的新動向。
其次,推動國內服務外包產業走向成熟。人民幣升值對離岸業務帶來的匯率風險及經營壓力將推動企業的優勝劣汰。具備規模成本和議價能力的大型服務商平穩度過難關的同時,抗風險能力較低的中小企業將退出市場,從而產業優勢資源得以重新整合、產業集中度將進一步加強。

⑸ 日元對人民幣匯率上升對進口商有什麼影響

日元對人民幣匯率上升,即日元升值,對於進口商,單位人民幣兌換到的日元數下降,能夠購買到的日元計價商品數減少,即進口成本增大。直接影響進口商的利潤。日元對人民幣匯率上升,不利於進口。

⑹ 敘述日元升值匯率變化對日本經濟產生哪些影響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作為戰敗國,政治地位一落千丈,經濟凋敝,民不聊生。在此背景下,日本舉國上下集中精力發展經濟。當時輿論認為:擴大出口,尤其是增加對實力最強、最為富裕的國家——美國的出口,是振興日本經濟的捷徑。因此,日本政府在戰後不久就提出了貿易立國的口號,把擴大出口作為國策。

為了發展經濟,擴大出口,穩定的匯率是不可缺少的。戰爭結束後,美國方面作出了有必要加快日本經濟復甦的決定。1948年10月,美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決定將日本經濟恢復作為美國的主要目標之一,提出了包括設置固定匯率在內的9項穩定經濟原則。經過美國佔領當局和日本方面的反復研究,終於決定自1949年4月25日開始,實行1美元等於360日元的固定匯率政策,這個固定匯率一直保持了22年,一直到1971年12月才正式改變。順便提一下,當時,美國方面曾經有過讓日元兌美元匯率固定在330日元等於1美元的設想,但到最後關頭,由於考慮到通貨膨脹的發展,將日元對美元匯率又下調了30日元,固定在360日元等於1美元,這使得日本經濟界人士欣喜萬分。

連續保持22年之久的360日元=1美元的固定匯率,極大地促進了日本經濟的發展,使得日本企業能夠在20多年的時期內,不必理會匯率的變化,而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質量、新產品開發、擴大產品出口等方面,為日本經濟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不可否認,持續、穩定的匯率水平,對保證日本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對擴大日本產品的出口,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從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日本經濟增速明顯加快。特別是60年代的經濟增長倍增計劃期間,日本經濟的增長速度更是驚人,年均增長率在10%以上。

隨著日本經濟實力的增強,對美出口的增加,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的增長,使得長期以來一直扶植日本發展的美國,開始對咄咄逼人的日本產品出口產生越來越大的不滿。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日美貿易就開始摩擦不斷。最初的日美貿易摩擦主要集中在棉紡織品等輕工產品方面。20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貿易摩擦開始向幾乎所有重要工業產品領域擴展,
隨之而來的是,美國方面對日本的壓力也開始增大,在金融方面要求日本將日元升值。

第二:
史密森協議後,日元開始向浮動匯率制度過渡。

在主要是來自美國的外來壓力下,特別是美國政府於1971年 8月單方面宣布以放棄美元兌換黃金、對進口貨強制性徵收10%進口關稅等為主要內容的緊急經濟政策,從根本上動搖了布雷敦森林體系,引起了國際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的劇烈動盪,日元匯率開始上升。日本政府為維護360日元=1美元的匯率水平,多次讓日本央行人市干預,拋出日元,購買美元,但這些措施都無濟於事,日元匯率還在上升。盡管如此,歐美國家仍在不斷批評日元匯率升值幅度不夠。在此背景下,1971年12月,西方十國財政部長在華盛頓史密森博物館召開會議,決定將日元匯率升值16.8%,即1美元=308日元,並以此作為標准匯率,可上下浮動2.25%.同時,當時的西德政府也同意將馬克對美元匯率升值13.8%.這就是被經濟學家稱為史密森協議的主要內容。但是,由於美國的貿易逆差繼續擴大(比如1971年到1972年,美國的貿易逆差從27億美元擴大到68億美元,而日本的貿易順差則從78億美元增加到90億美元),美元匯率仍在繼續下滑,1973年2月13日,美國財長宣布美元對黃金貶值10%,在此情況下,日本也只好讓日元向浮動匯率制過渡。

從上可以看出,日元匯率制度的變化,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日元匯率從固定匯率制過渡到浮動匯率制,是在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之後才實現的。實際上,到了20世紀70年代上半期,日本產業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是日本有條件允許日元升值的強大的物質基礎。需要指出的是,日本產業競爭力的提高,出口的增加,主要靠的是日本本國企業的發展,而不是通過引進外資,由外資企業主導本國產品出口來實現的。而且,日本企業的許多核心技術,都是自己開發的,這就為日本企業日後承受日元升值帶來的壓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另一方面,美國則由於長期陷入越戰泥潭,通貨膨脹嚴重,國際收支出現大量逆差,企業競爭力受到日本、德國等的嚴重挑戰,不得不將美元貶值,以期擺脫困境。

由此可見,內因與外因(尤其是內因)的綜合作用,使得日元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以
後開始逐步走上升值之途。但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外來壓力已經非常巨大的情況下,日本政府在匯率制度方面的讓步也是非常不情願的,可以用「擠牙膏」方式來形容它在這方面所做的每一個讓步。

而且從實際情況來看,盡管實現了浮動匯率制,從1971年開始到1985年之間,日元的匯率的升值過程還是比較平穩的,中間還有反復。但是1985年的廣場協議之後,日元匯率的升值速度明顯加快。

第三:
廣場會議後的日元急速升值破壞了日本經濟結構的順利轉軌

眾所周知,1985年美英法日德財長和央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促使日元、德國馬克對美元升值的協議,從此之後,日元匯率開始迅速上升,進入了長達10年之久的升值周期。到1995年,日元曾一度升至80日元等於1美元的水平。

廣場會議後日元匯率的急劇升值,既是日本政府試圖以此緩和日美貿易摩擦,避免兩國關系惡化的舉措,也與日本政府想藉此機會提高日元國際地位,進而提高日本在世界上的地位有關。日本有些人士以為,經過戰後40年的發展,日本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日元升值意味著日本不但在製造業方面已經「打敗」了當年的戰勝國美國,而且在貨幣領域,日本也開始挺起了腰板。

日元的急劇升值,對日本經濟最大的影響,是促進了日本企業的對外投資。其實,早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日本企業就掀起了一輪對外投資的熱潮。比如,1965年度日本企業的對外投資金額僅為1.6億美元,1970年度達到9億美元,到1973年度增加到35億美元。但此時的日本企業對外投資主要集中在資源開發等領域,是對日本國內經濟結構的補充。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的企業海外投資,主要是傳統的製造業企業,在日元升值的背景下,為降低成本,佔領海外市場,而被迫進行的海外投資。因此,可以說對日本企業來講,廣場會議之後的海外投資,顯得有點倉促和無奈。

20世紀80年代以來,盡管日本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但此時日本在國際
上具有競爭力的行業仍然主要集中在汽車、鋼鐵、家電、造船等傳統產業方面,在以信息產業、生化等為代表的高科技方面還沒有發展到成規模的產業的地步。從這個意義上說,日本傳統行業的企業大量到海外投資,由於國內缺乏新興的高科技產業接替出走的傳統行業所造成的空白,形成了日本國內所謂的產業空洞化現象,破壞了日本經濟結構的順利轉軌。

在正常情況下,假如接替傳統產業的新興行業己成氣候,能夠挑起日本經濟的大梁,即使大量傳統企業到海外投資,對日本國內就業和需求應該不會帶來太大的影響,日本經濟很可能不會陷入長達十幾年之久的低迷狀態而不能自拔。但實際情況是,不但日本的大企業紛紛出走到海外投資辦廠,而且為這些大企業提供零部件的中小企業為了繼續向大企業提供產品,為了自己的生存,也被迫跟隨大企業一起到海外投資辦廠。有的日本大企業,甚至在自己到國外去投資辦廠之前,要求為其提供配套零部件的中小企業先去投資,為其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如豐田公司在中國的做法)。大企業和大批中小企業到國外投資,必然使得國內就業人數下降,導致內需不足。內需不足反過來又影響企業在日本國內的投資需求,最終形成惡性循環,是致使日本經濟長期陷入通貨緊縮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次面臨升值壓力,日元全力保持穩定

第四:
從1996年以後,美國政府開始改變匯率政策,美元匯率逐漸升值,在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美元兌日元匯率一度升到1美元=140日元左右的水平,不過,進入2l世紀以來,特別是「911事件『以來,由於美國經濟進入衰退邊緣,再加上美國國內有不少人士認為美元幣值被高估了10-20%,認為這是導致美國貿易逆差的重要原因,美國政府又開始調整匯率政策,有意無意促使美元貶值。但是,對於美國政府的這種政策變化,日本方面非常不安,想方設法不讓日元匯率升值。僅今年4-6月,日本政府就動用4.6萬億日元入市干預匯市,購買美元,阻止日元匯率升值。

日本政府幹預匯市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企業產品的出口,以外需來彌補因長期蕭條帶來的內需不足。另外,在通貨緊縮環境下,讓日元匯率貶值,還能起到緩和通貨緊縮的效應。由此可見,日本政府及經濟界人士吃夠了在條件不完全具備時貿然讓日元匯率升值的苦果之後,現在開始清醒了,正運用各種手段來防止日元匯率的升值。

⑺ 美元對日元匯率由哪些因素所影響

肯定兩方面的因素都有。貨幣走勢受貨幣政策、政治形勢、國際收支狀況、利率、市場判斷、投機行為等影響,需要綜合考慮

⑻ 日元大幅升值對中國各行業的股票有什麼影響呢

可能對於外貿行業有所影響(主要出口到日本的)。
不過現在這種行業一般都在匯率期貨上買保險的,
問題應該不是特別大(不排除個別情況的發生)。

⑼ 日元匯率走勢對日本經濟什麼影響

日元匯率走勢跟很多因素都有關系,主要的有以下幾種因素:日本政府財政部的相關政策和公告,日本經濟和財政政策署的政策、日元利率、國際貿易和工業部、金融因素(例如日經255指數、以及交叉匯率)及日本經濟因素等。
日本財政部的相關政策和公告對日元匯率走勢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日本財政部是日本制訂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唯一部門,具有很高的地位和權威性。其對本國貨幣匯率的影響要遠超美國等其他國家財政部對自己國家貨幣匯率的影響。甚至日本財政部某些官員的言論都會一定程度上影響日元匯率走勢。
日元的利率主要是由日本央行決定的,跟其他國家一樣,日元的利率會直接影響到日元匯率走勢。日本經濟和財政政策署也是影響日元匯率走勢的因素之一,其職責是闡述日本經濟計劃和協調經濟政策,涵蓋就業,國際貿易和外匯匯率等諸多方面。
其他方面能對日元匯率走勢產生較大影響的還有金融因素和經濟因素。金融因素中影響力較大的包括日經255指數、交叉匯率以及日本政府債券。經濟數據中影響較大的數據則有:GDP數據,失業率和就業率,Tankansurvey(每季度的商業景氣現狀和預期調查),工業生產和貨幣供應量等。

⑽ 外匯匯率受什麼影響

作為一國貨幣對外價格的表現形式,匯率受到來自國內和國際因素的影響。同時,除了受到經濟因素影響之外,還往往受到政治、社會因素的影響。因此,匯率的變動常常變幻不定,很難准確預測。就經濟因素來說,主要有:
(一)長期因素
1.國際收支狀況
國際收支,嚴格地說,是指一國對外經濟活動中所發生的收入和支出。當一國的國際收入大於支出時,即為國際收支順差;反之則為逆差。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會直接影響到該國的外匯市場供求,進而影響匯率變動。一般而言,如果一國國際收支順差,在外匯市場上會表現為外匯供大於求,外匯匯率下跌,本幣匯率上升;如果是逆差的話,則是外匯供不應求,外匯匯率上升,本幣匯率下跌。不過,國際收支對匯率的影響要在較長的時間內才能發揮作用,短期的、臨時的、小規模的國際收支差額對匯率的影響,容易被其他一些因素所抵消。
2.相對的通貨膨脹率
貨幣對外價值的基礎是對內價值。如果貨幣的對內價值降低,其對外價值,即匯率也必然隨之下降。一國貨幣的對內價值的變化通常用通貨膨脹率來度量。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意味著單位貨幣的購買力降低,代表的價值量減少了。在紙幣流通下,各國存在不同幣值變化情況,因此不但要考察本國的通貨膨脹率,也要考察他國的通貨膨脹率,即比較相對的通貨膨脹率。一般來說,相對通貨膨脹率持續較高的國家,表示該國貨幣的對內價值下降得越快,其本幣匯率也將隨之下跌,外匯匯率會上升。
3.宏觀經濟狀況
一國的宏觀經濟狀況除了通貨膨脹之外,還包括經濟增長、財政收支、國民收入、投資環境、經濟開放程度等諸多方面的。若一國的宏觀經濟狀況良好,經濟穩定,該國貨幣的匯率就趨穩;反之,則會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因此,創造一個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是維持匯率穩定的一個重要前提。 (二)短期因素 1.相對利率水平 利率是借貸資金的價格。利率作為使用資金的成本或是放棄資金使用的收益,也會影響到匯率水平。一般而言,資金總是從利率低的地方流向利率高的地方。當一國的利率水平高於他國時,他國的資金就會流入該國;否則,當該國利率水平低於他國的時候,該國的資金就會流出。而資金的大量流入流出,會直接影響到一國的外匯供求,特別是短期外匯的供求,從而引起匯率變動。當然,分析利率因素的時候不能只考察名義利率,而是要結合通貨膨脹考察相對的實際利率水平。利率對長期匯率的影響十分有限,更大程度上是作為政策工具對短期匯率產生重大影響。
2.政府的短期干預
政府為了實現一定的經濟目標,常常會採用種種措施干預外匯市場和外匯匯率,有時甚至操縱匯率的波動。政府為了避免匯率的變動對國內經濟造成不利的影響,需要通過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使匯率的變動有利於本國經濟的運行。這種干預的目的有三種:一是在匯率變動過於劇烈的時候使它趨於緩和,二是使匯率穩定在某個水平上,三是使匯率上浮或是下降到某個水平。
3.心理預期
心理預期有時會對匯率產生重大的影響。心理預期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對利率變動、匯率走勢、通貨膨脹、國際收支等經濟方面的,也包括對政治局勢、國際關系、社會穩定等政治的和社會方面的預期。而對這些方面的不同預期,會直接改變人們的經濟行為,比如投資和儲蓄的方向,進而影響到匯率。由於心理預期的變化快、影響大,常常會引起短期匯率波動。有時,心理預期甚至會成為市場上影響匯率的最主要因素。

閱讀全文

與日元匯率對外包行業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抖音京東傭金如何設 瀏覽:556
宏電科技股票 瀏覽:759
永東股份針狀焦產能 瀏覽:765
交易所2代行情數據 瀏覽:973
if1512指期貨走勢預測指導1125 瀏覽:53
信託網郫縣 瀏覽:913
沈陽基金理財去哪 瀏覽:569
晨鳴融資租賃2017 瀏覽:471
豐台區小企業融資 瀏覽:834
湘財證券怎麼買 瀏覽:324
商業銀行外部融資 瀏覽:738
投融資備案查詢 瀏覽:932
期貨登錄網址 瀏覽:991
2020年銀行理財產品排行哪個好 瀏覽:59
e租寶登理財產品名稱 瀏覽:506
江陰貴金屬交易所 瀏覽:657
淘客傭金在哪兒 瀏覽:532
抵押貸款利率銀行利率 瀏覽:722
工商銀行卡開了貴金屬賬戶 瀏覽:771
高杠桿炒股到領航ok放心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