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學前兒童生長發育的形態指標包括什麼
學前兒童生長發育的形態指標包括體重、身長(身高)、坐高(頂臀長)、頭圍、胸圍。
1、體重
體重是指人體的總重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兒童的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內臟重量及其增長的綜合情況,也作為計算葯量的重要依據。與身高相結合可用以評價機體的營養狀況和體型特點。
2、身長(身高)
身長是指人體站立時顱頂到腳跟的垂直高度,是最基本的形態指標之一,常被用以表示全身生長的水平和速度。身高方面表現的個體差異,比體重所表現的更大。身高方面的異常,大多由於先天性的骨骼發育異常與內分泌疾病所致。
3、坐高(頂臀長)
坐高是坐位時從顱頂點至臀部接觸底座平面的垂直高度,可表示軀乾的生長情況,與身高比較時可說明下肢與軀乾的比例關系。
4、頭圍
頭圍(head circum ference): 從眉間點為起點,經枕後點至起點的圍長。
頭圍能反映顱和腦的大小以及發育情況,是判斷大腦發育障礙,如腦積水、頭小畸形等的主要診斷依據。兒童出生時,頭圍已達到成人頭圍的65%左右,10歲時則達到成人頭圍的95%以上。
新生兒頭圍平均值為34 cm,1周歲時為45 cm,2周歲時為47 cm,3~4歲共增長1.5 cm,以後增長得更少。所以對頭圍的監測在出生後頭2年尤為重要。
5、胸圍
胸圍表示胸廓的容積以及胸部骨骼、胸肌、背肌和脂肪層的發育情況,並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身體形態及呼吸器官的發育狀況,以及體育運動的效果。
生長是指身體各器官、系統的長大和形態變化,是量的改變;發育是指細胞、組織和器官的分化完善與功能上的成熟,是質的改變。
(1)移動式杠桿秤檢定規程擴展閱讀:
影響因素
影響小兒生長發育的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一、 遺傳:遺傳因素對小兒的生長發育有一定影響。如父母身材的高矮、皮膚的顏色、毛發的多少以及形態等,對子女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二、 精神因素:專家認為得不到撫愛的兒童,由於體內分泌的生長激素比較少,故他們的平均身高可能低於同齡兒童。
三、 營養:營養對生長發育至關重要。嬰幼兒期需要合理的飲食結構,否則不但影響正常發育,而會影響日後的智能。
四、睡眠:兒童入睡後,腦垂體的前葉就能分泌出一種生長激素。如睡眠不足,生長激素就可能受阻,形成精神性侏儒症。
五、 鍛煉:利用自然條件進行體格鍛煉對增強兒童體質,提高發育水平和降低發病率有很大作用。日光、空氣、水能促進新陳代謝、消化、吸收和血液循環,有利生長發育。
六、 疾病:長期消化功能紊亂、反復呼吸道感染、內分泌系統疾病以及大腦發育不全等,對小兒生長發育都有直接影響。
七、 環境和氣候:人體學研究已經證明,秋季長重,春季長高。從地區來看,熱帶發育較早,寒帶生長迅速。此外,合理的生活制度、清鮮空氣、沒有噪音和污染的環境,均有利於小兒體格和精神的發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生長發育
㈡ 體格發育評價標准
體格生長評價是一種以生長標准為依據,判斷個體兒童或群體兒童生長狀況的過程。兒童體格生長評價是兒童保健和臨床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因為處於快速生長發育中的兒童身體形態變化較大,臨床醫師可通過定期對兒童進行體格測量,如體重、身高、頭圍、胸圍及上臂圍等,並對測量結果作出正確合理的評價,以及時發現問題,採取有效措施,保證兒童健康成長。01
生長監測的主要指標
臨床上常用反映體格生長的指標主要包括體重、身高(長)和頭圍;特殊情況下可測量皮褶厚度、上臂圍、腰圍。
體重指人體的總質量,包括兒童的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內臟及體液的綜合重量,是衡量營養狀況最重要的指標。
身高(長)指頭頂到足底的垂直距離,是人體線性生長的重要指標,與長期營養或遺傳關系密切。
頭圍表示頭顱的大小和腦的發育程度,是篩查嬰幼兒潛在腦發育或神經功能異常的常用指標。
上臂圍是在身高、體重獲取困難的情況下的一種替代指標,用以評價營養狀況。
皮褶厚度是測定身體皮下脂肪的指標,可用於衡量兒童營養狀況及肥胖程度。02
體格評價的基本要求
1.可靠的測量數據
測量體格生長指標,必須採用規范的、准確的、恆定的工具及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需由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進行。如採用杠桿秤(砝碼、游錘、杠桿)測量兒童體重;3歲內兒童仰卧位測量身長,3歲後立位測量身高;3歲內採用軟尺測量頭圍等。
2.橫向比較並定期縱向觀察
橫向比較即應用兒童體格測量資料與可供參考的數據相比較,以了解個體在同齡人群中所處位置,全面評價兒童生長狀況,以利於盡早發現並糾正問題。通常年齡越小,生長速度較快,糾正後恢復快。而定期縱向觀察更易發現個體生長軌道,了解兒童生長趨勢。通常建議<6月齡兒童每月、6~12月齡每2個月、1~3歲每3個月、3~6歲每6個月、≥6歲每年進行體格測量;高危兒童宜適當增加觀察次數。
3.選擇合適的參照人群值
目前WHO2006年已發布世界兒童體格生長參數表及曲線圖;我國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也已確定將2005年調查的中國九大城市兒童體格生長數據作為中國兒童的體格生長參照值,用於比較兒童生長及營養狀態。
㈢ 桿秤怎麼正確使用和看重量
桿秤應該是最老的一種撐了,嗯正確使用方式,用鉤子鉤住你需要稱量的物體,然後用後邊兒那個砝碼就襯托啊向後移動,然後根據秤桿上的刻度去看他實際的重量。
㈣ 兒童杠桿秤校正方法有哪些
杠桿秤的選擇應與兒童年齡一致,用前需校正讀數。站於站板中央,讀出數值。 l身高測量:兒童測量時雙眼平視,挺胸抬頭,足後跟、臀部、肩胛間均接觸立柱或.
㈤ 杠桿秤稱東西是貼近人的身體會怎樣
這樣的稱來稱東西貼近身體肯定會不準。
這種稱的准確性並不是特別高。
手若是不穩它的重量都會有變化。
現在還是用電子秤准確性更高。
㈥ 秤的標准參數
秤的標准不同,其參數也不相同,下面是秤的標准,可對應查,還有一些部標沒有列:
GB/T 11883-2017 電子吊秤通用技術規范
GB/T 11884-2008 彈簧度盤秤
GB/T 31704-2015 裝載機電子秤
GB/T 31890-2015 電子螺旋秤
GB/T 335-2002 非自行指示秤
GB/T 35593-2017 滑槽秤
GB/T 7721-2017 連續累計自動衡器(皮帶秤)
GB/T 7722-2005 電子台案秤
GB/T 7898-1987 杠桿式噸位天平
JJD 1027-1994 磅秤式固結儀檢定規程
㈦ 求杠桿稱的家族史發展史簡介
簡略說一下:
一、最早的杠桿秤是天平。
據記載,最早的秤是埃及人發明的。在7000多年前,埃及人就用一種懸掛式雙盤秤來稱麥子,這種秤就是用兩個秤盤,掛在秤梁的兩端,是一種等臂秤,即是原始的天平。
中國大約在四五千年前,黃帝時代發明了這種原始的天平。目前國內保存有戰國時代的楚國的天平——木衡,木衡桿長27、銅盤直徑4厘米。這是完整的一套權衡器。木衡桿作扁條形,桿正中鑽一孔,孔內穿絲線作為提紐。桿兩端內側0.7厘米處,各有一穿孔,內穿絲線以系銅盤。系盤絲線長9厘米。銅盤兩個,底略圓,邊緣有四個對稱的小孔,用以系線。環權重量大體以倍數遞增,分別為一銖、二銖、三銖、六銖、十二銖、一兩、二兩、四兩、半斤。以半斤權推算,一斤合250克。
天平作為一種等臂秤,要稱量多重的物品,就必須有多重的砝碼,所以只能用來稱量一些較輕的物品,像黃金之貴金屬之類的。
(楚 木衡)
二、不等臂秤
因為天平在稱量上的局限,人們也在摸索著衡器的發展。在中國,天平出現大約兩千年後,即在春秋戰國時代,出現了不等臂秤。
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有中國現存最早的兩件不等臂秤——「王」銅衡,以其上刻有「王」字而得名。(這個找不到圖片)
這兩件「王」銅衡傳為安徽省壽縣出土。衡體扁平,橫截面作長方形。正中有鼻紐,紐下形成拱肩,臂平直。甲衡重93.2克,長23厘米,臂高1.22厘米,厚0.35厘米,鼻紐外緣高2.15厘米,紐孔徑0.38厘米。正面有縱貫衡面的十等分刻度線。衡長相當戰國1尺,每等分相當1寸。紐下居中有尖端向下的60度夾角刻線,第 5寸刻度恰將夾角平分。背面紐下斜刻一「王」字。乙衡重97.6克,長23.15厘米,臂高1.3厘米,厚0.35厘米,鼻紐外緣高及孔徑與甲衡同。衡正面也有每寸刻度及居中夾角刻線,除中間二寸外,每半寸處還有刻線。背面中部和一端各橫刻一「王」字。兩衡表面另有淺刻文字, 尚未能通讀。兩衡紐孔內有磨損,乙衡紐孔內殘留絲線痕跡,表明是懸吊使用的。但其兩臂平直,沒有固定的天平吊耳痕跡。
衡面刻線是貫通上下,便於准確觀察權和物的懸掛位置。「王」銅衡有鼻紐和拱肩,從中間向兩端逐漸縮小斷面,使衡桿各處有大體相等的抗彎強度,同時也提高了重心,縮短了支點與重心的距離,符合提高靈敏度的要求。實測表明,感量小於 0.1克。「王」銅衡鑄造上的這些特點,符合作衡桿用的要求。這類不等臂衡秤不能直接讀出所稱物的重量,而是通過砝碼重量和懸掛位計來進行計算而得出所稱重量的,這是從天平向提系桿秤發展的過渡型衡器。
這種不等臂桿秤在耶穌誕生前由游牧部傳入了西方,被命名為羅馬秤。在許多拉丁語作家的著作中都有關於這種秤的記載。
三、提系桿枰
在不等臂秤發明一千多年後,在南北朝時代(公元420—589年),中國開始出現了提系桿秤,即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手桿秤。
四、案秤
在西方,1670年,法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和機械設計師吉爾.佩爾索納.德.洛百瓦爾(Gilles Personne de Roberval,1602—1675)於1670年將他發明的案秤報送巴黎科學院。這是一種等臂雙盤案秤(又名磅秤)。秤盤裝在秤梁兩端,下面裝有剛性導桿,可在稱座上相應的導孔內上下上下移動。這樣,當秤梁繞軸擺動時,在導桿作用下,秤盤可做上下移動,但其水平狀態保持不變。直到現在,洛百瓦爾案秤仍然是世界上使用最為普遍的商業秤。
從這以後的秤就是電子秤,彈簧秤之類的了。
㈧ 地磅的允許磅差標準是多少,相關的標准/規程是什麼
地磅的允許誤差,以產品的技術手冊以及銘牌標志為准;
地磅的執行標准為國家標准 GB/T 7723《固定式電子衡器》(或 QB/T 1075《杠桿式地上衡》);
地磅的檢定規程為 國家計量檢定規程 JJG 13《模擬指示秤》或 JJG 539《數字指示秤》
用於貿易結算的衡器,必須接受國家強制檢定;
依照計量設備指示的一般規律(不是一定),地磅的允許誤差應該是指示或列印數值最右邊位數的兩個數。例如:顯示xxx.xx則允許誤差為0.02,顯示xx.xxx則允許誤差為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