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匯率是如何計算出來的,或是怎樣決定出來的
匯率不是固定公式計算出來的,匯率是由外匯市場決定,而外匯市場又是由利率,通貨膨脹,國家的政治和每個國家的經濟等原因影響的。所以匯率是有多方面因素影響。
1、國際收支
在投資理財中,國際收支狀況是一國匯率變動的直接原因,一國國際收支發生順差,就會引起外國對該國貨幣需求的增長與外國貨幣供應的增加,順差國的匯率就上升;
反之,一國國際收支逆差,它的貨幣匯率就下降。例如,美國對前西德的貿易逆差使美元兌西德馬克的匯率從1982年的3.4390跌至1988年底的1.7685,跌幅高達48.6%。因此,有些經濟學家至今還堅持匯率決定的國際收支說。
2、經濟增長率
兩國經濟增長率的差異,往往構成匯率變動的基礎,因為它會影響對外貿易和外匯市場交易活動的調整。一般而言,經濟增長加速,國內需求水平提高,會引起更多的進口,從而造成本國貨幣匯率向下的壓力。
3、通貨膨脹
一國貨幣價值的總水平是影響匯率變動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影響著一國商品、勞務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能力。由於通貨膨脹,國內物價上漲,一般會引起出口商品的減少和進口的增加。這些調整通過影響外匯市場上的供求關系和該國貨幣在國際上的信用地位,導致匯價下跌。
4、財政赤字
政府的財政赤字常常用作預測匯率變化的重要指標。如果一個國家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會導致匯率的自動下浮。
5、利率
利率下降,國內資本流出;利率上升,國外資本流入。這種由兩地利差引起的套利活動是國際資金流動的一種主要方式。資本流動將引起外匯市場供求變化,從而對匯率發生影響。
在通常情況下,一國利率提高、信用緊縮,將導致該國貨幣升值;反之,則引起貨幣的貶值。如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提高利率。
(1)匯率怎麼換算問題擴展閱讀:
作用及影響:
1、進出口
一般來說,本幣匯率降低,即本幣對外的比值貶低,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若本幣匯率上升,即本幣對外的比值上升,則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
2、物價
從進口消費品和原材料來看,匯率的下降要引起進口商品在國內的價格上漲。至於它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
反之,其他條件不變,進口品的價格有可能降低,至於它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
3、資本流動
短期資本流動常常受到匯率的較大影響。當存在本幣對外貶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不願意持有以本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產,並會將其轉兌成外匯,發生資本外流現象。
同時,由於紛紛轉兌外匯,加劇外匯供不應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下跌。反之,當存在本幣對外升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力求持有的以本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產,並引發資本內流。同時,由於外匯紛紛轉兌本幣,外匯供過於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上升。
⑵ 關於匯率的問題,求解,怎麼計算額
「匯率」是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匯率0.88就是一塊錢兌換0.88元。
⑶ 外匯匯率怎麼換算的
1、假如GBP/USD=1.63表示的意思是1英鎊可以兌換1.63美元,這個等式你可以理解為GBP除以USD。那假如你要算GBP/JPY呢,(X/Y)*(Y/Z)=X/Z,所以有:
(GBP/USD)*(USD/JPY)=GBP/JPY,如果GBP/USD=1.63,USD/JPY=100,那麼GBP/USD=163這個就是交叉相乘。
同理交叉相除就是這個式子的逆運算了。
2、計算交叉匯率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交叉相除和同邊相乘(分不同情況)1,交叉相除(必須同為直接報價或同為間接報價)。
1)同為直接報價貨幣
已知:USD/JPY=120.00--120.10,DEM/JPY = 66.33--66.43,求USD/DEM,則交叉相除。
USD/DEM=120.00/66.43--120.10/66.33=1.8064--1.8106
2)同為間接報價貨幣
已知:EUR/GBP = 0.6873--0.6883,EUR/USD=1.1010--1.1020,求GBP/USD,則交叉相除: GBP/USD=1.1010/0.6883--1.1020/0.6873=1.5995--1.60332。
3)同邊相乘(必須是直接報價與間接報價同存)
已知:EUR/USD=1.1005--1.1015,USD/JPY=120.10--120.20,求EUR/JPY。則同邊相乘: EUR/JPY=1.1005*120.10--1.1015*120.20=132.17--132.40。
(3)匯率怎麼換算問題擴展閱讀:
1、匯率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下降,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上升,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2、在國際市場上,幾乎所有的貨幣兌美元都有一個兌換率。一種非美元貨幣對另外一種非美元貨幣的匯率,往往就需要通過這兩種對美元的匯率進行套算,這種套算出來的匯率就稱為交叉匯率。交叉匯率的一個顯著特徵是一個匯率所涉及的是兩種非美元貨幣間的兌換率。是用交叉匯率的貨幣對在外匯交易中又成為交叉盤,例如英鎊兌人民幣。
⑷ 外匯換算問題如何去換算
現匯和現鈔是不同的概念,是外幣存入銀行後的兩種不同形態。鈔是可以存入取出的,匯不行,只能兌換成鈔才可以取;但匯是可以像匯款一樣匯往國外的,鈔不行,一定要兌換成現匯。
至於為什麼會不同,那是因為銀行在外匯交易的過程中會承擔風險,所以要控制價差賺取提供服務的費用。
賣出價是銀行將外幣賣給客戶的牌價,也就是客戶到銀行購匯時的牌價;而買入價則是銀行向客戶買入外匯或外幣時的牌價,它分為現鈔買入價和現匯買入價兩種。現匯買入價是銀行買入現匯時的牌價,而現鈔買入價則是銀行買入外幣現鈔時的牌價。
現匯賣出價和現鈔賣出價是相同的,即賣出價。
中間價=(現匯買入價+現匯賣出價)/2
基準價是人民銀行公布的一種中間價,其他商業銀行可在基準價基礎上,按照人行規定的浮動范圍制定自己的買入、賣出價。(摘自通///匯///國///際)
⑸ 關於匯率換算問題
確實許多人在來對比物價時是不考慮源收入水平而是只考慮根據匯率折算之後的價格的。許多人指責中國物價高是針對相同的產品在美國銷售的價格折算成人民幣以後發現比中國貴。這裡面有一部分是出口退稅的原因,比如中國出口的鞋類產品。還有全球定價的問題,比如蘋果。但是如果考量收入水平的話,中國物價在部分消費品而言確實是偏高的,但是也有便宜的。美國的低物價是它全球霸權的福利品,因為美元是全球通用貨幣,它可以向全世界徵收鑄幣稅。
⑹ 關於匯率換算問題!高手指教!
1歐元=1.2621/38美元,1英鎊=1.5050/25美元:
1英鎊=(1.5050/1.2638)/(1.5125/1.2621)歐元=1.1908/83歐元
這種套算用除,小除大,大除小,計算出兩個匯率,前者為銀行買入基準貨幣(英鎊)的匯率,即買入價,後者為賣出價。(客戶)購買100萬歐元,即銀行買入英鎊支付歐元,用1.1908,英鎊數為1000000/1.1908=839771.6英鎊
⑺ 匯率是如何計算的。計算公式
匯率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內的價格。匯率計容算:
1. 直接標價法:
匯率升貶值率=(舊匯率/新匯率-1)*100
2. 間接標價法:
匯率升貶值率=(新匯率/舊匯率-1)*100
結果是正值表示本幣升值,負值表示本幣貶值
要注意的是,匯率是不斷波動的。
匯率公式:1/實時匯率。
1/6.6974≈0.1493。所以,需要0.1493美元就能購買1人民幣。這就是人民幣/美元貨幣對,貨幣位置就要反過來了。
【1美元可換人民幣6.6974元】 也就是說1美元約等於7元人民幣
(7)匯率怎麼換算問題擴展閱讀
匯率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下降,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上升,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⑻ 小白求教:關於匯率換算的問題
您提出的這個方法現實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多金融精英夢寐以求的無風險套利的機會之一。但是您找到的匯率有誤:
人民幣兌歐元的匯率是1人民幣=0.11歐元,1人民幣=0.151美元。1歐元=1.370美元
兩種兌換路徑是: 1人民幣=0.151美元 或 1人民幣=0.11歐元=0.151美元。兩種兌換路徑基本沒有區別。
而且有以下問題成為套利障礙,因此套利窗口尚未打開。
即使兩種兌換路徑有差價,當這個價差較低不足以支付銀行收點差(銀行外匯買入價與賣出價之差)和手續費的錢,也無法通過套利實現盈利。而銀行的這些費用加起來一般在4-5個點。
如果做網上交易,每手的手續費在2-3個點,而且由於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你把外匯轉成人民幣也會有麻煩,通過特殊渠道的話還要其他費用。
當兩種兌換路徑的差價高於銀行費用時(即差價高於5%左右),套利窗口打開,可以進行套利。
這就好比我們要買土豆在A地吃,A地本地土豆4毛一斤,B地土豆3毛一斤,但是從B地把土豆運到A地每斤運費如果是1毛錢,那我們去B地買土豆就沒有意義了。當差價高於1毛錢時即可進行套利。
⑼ 外匯匯率怎麼算
直接標價法,1 單位 外幣 = n 單位本幣 n 就是外幣的匯率,n 值變大,本幣貶值 我國採用的是直接標價法
間接標價法: 1單位 本幣 = M 單位外幣, M 就是本幣的匯率,M 值變大,本幣升值。美國等用的是間接標價法。
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匯率表現的是兩種貨幣實際購買力的比率。匯率理論上是由外匯市場上,本幣和外幣的供求狀況決定的,就像平常在市場上一種商品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