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馬雲都收購了哪些公司
一、搜索引擎,典型案例:雅虎中國、搜狗
馬雲曾表示:「今後的電子商務絕對離不開搜索引擎。」因此,阿里曾兩次在搜索引擎領域做出重磅投資。
2. 馬雲為什麼收購恆生電子
戰略這東西,人家也不會讓你知道,你知道人家也未必會承認。
有可能是想利用恆生電子的服務、技術和數據資源基礎打造金融領域的天貓商城。
3. 馬雲退休了,他的恆生電子怎麼辦
當然是繼續發展了。
這應該是馬雲金融戰略部署的一部分,由於我在券商工作,就講講對券商這個行業的影響。
純屬個人拙見:
雲戰略應該是馬雲很早之前就部署好了的,在阿里巴巴實習過,最開始在阿里軟體(主打SAAS),後來撤了阿里軟體來到了阿里雲,在彈性雲團隊,當時王博士召集我們小組的人開會,已經把整個雲計算藍圖展現在我們眼前了,當時團隊經理也基本上把整個公司的雲戰略都畫在我們面前,現在看,當初的想法和方向是沒有錯的,除了當初沒有預料到無線這塊發展這么蓬勃,其他在雲計算這塊,應該都算是有了詳細的部署。
這其中,最可怕的,就是第一層,基於客戶的雲計算服務平台。由於券商大部分系統都是恆生的,於是,在雲計算平台上打造連接櫃台的介面絕對不是難事,有了這些介面,就可以提供一系列額外的服務(資訊啊,行情啊,行為分析啊啥都可以),而這些服務,根本不需要券商再來提供。尤其是一些券商無法提供的,受監管層限制的介面,恆生雲平台上依舊可以提供,他不過是個軟體供應商,在監管上基本上不受監管層控制,逐漸,這個雲計算平台就會成為不受監管層控制的代替券商的通道。客戶只需要連接阿里雲計算平台,就可以參與炒股。隨著程序化交易、高頻交易、量化交易在中國的發展,金融IT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阿里雲計算平台的優勢也能隨之體現。券商到那時候,只能收最可憐的一些通道費用(也就是現在的萬二萬三)。而以後真正的利潤,客戶服務這塊,將會都進入雲計算平台囊中。我不認為馬總會對金融IT服務這塊蛋糕感興趣,他看重的,是背後的整個基於通道的客戶服務的平台。
4. 馬雲持有恆生電子每股的成本是多少
32.99億元/1.280132億股= 25.7707799元
5. 馬雲收購恆生電子獲批了嗎
恆生電子6月4日晚間的公告稱,近日收到恆生集團的來函,雙方根據協議約定,完成了第一次交割,即:17名自然人股東按其持有的恆生集團的股權比例將總計24.12%的股權過戶至浙江融信名下,並已完成相應的工商變更程序。
馬雲收購的是恆生集團100%的股權,需要商務部的批准,從公告來看,已經完成了收購。
6. 馬雲的恆生電子HOMS,將會是下一個余額寶嗎
晚間,中國證監會13日晚間公告稱,當天證監會組織稽查執法力量赴恆生電子(600570)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恆生電子),核查有關線索,監督相關方嚴格執行證監會的相關規定。
一個上市公司居然收到證監會如此待遇,而馬雲本人也親自回復。證監會、馬雲、恆生電子,這三方如何唱這台戲的?
一、恆生電子是如何成為馬雲的囊中之物
早在去年四月份,馬雲就通過其控股的浙江融信(馬雲持有浙江融信99.1365%股份,謝世煌持有浙江融信0.8635%的股份),完成了一次對恆生集團的收購。
交易完成後,浙江融信將通過恆生集團持有恆生電子 20.62%的股份;而同時恆生電子創始人及現高管團隊只有持有恆生電子約 10%的股份。
創始團隊失去控制權,馬雲將成為恆生電子的實際控制人。(詳見鈦媒體先前的報道《馬雲金融帝國小受挫,恆生被叫停HOMS,究竟發生了什麼》)
二、這次股災,恆生電子究竟干什麼了
股災發生的原因很多,杠桿無疑是這次最大的推手,而恆生電子的HOMS即使無辜,雖然只是一個工具,它本身沒有好壞,但是在目前的局勢來看,脫不了干係。
一)、恆生電子如何擊穿原來的風險
恆生電子在創新架構,使得看原有的金融監管防線被擊穿了!結合互聯網金融的熱潮,民間場外配資發現了這一點,具體如何突破防線如下:
第一、類似與傘形信託,但是游離於傘形信託之外。
在介入恆生電子的平台,同一個基金管理人在同一個賬戶下,可以進行二級子賬戶的開立,交易和清算等功能,相當於三級批發,而且它的存在傷害到了既得利益者:券商和相關結算登記公司對投資者開戶賬戶的許可權壟斷,也就是野路子出來一個人,來了一套江湖手法,自創體系,完成了同樣的功能。
第二、類似與知名獨角獸Snapchat,閱後即焚。
脫離監管,如果可以追蹤到原來的數據資料等痕跡,還好說。但是這個賬戶是"閱後即焚"的,證監會去查,稽查不出東西來。
因為開完賬戶後,不同投資者,在同一賬戶里完成大量交易,完成交易任務後,在原來的倉位單元里,完成資金清算並賬號注銷;下一輪的的投資者又在新的分倉單元,完成下理輪投資。
為什麼出現閱後即焚呢?據猜測,可能最大的問題在於,如果保留數據,這會讓金融機構極為擔心。說白了,你的數據全在恆生電子手中。因為除了場外的用,還有大量場內的也在用。
這里還就涉及一個問題,洗錢怎麼辦?如果閱後即焚,根本無解。
第三、場外配資+HOMS系統+P2P平台,完了互聯網券商的功能。
場外的配資公司,在受到投資者配資炒股需求後,通過P2P平台,吸收資金(正規的需要從券商那借錢),客戶在獲得資金後,在平台為其開設的分倉單元子賬戶進行交易,交易完成後,相關數據「焚滅」。
這些過程,都是游離於監管之外的過程,但是它完成了所有該有功能。
為什麼從今年四月,證監會就開始就想動手,原因就是:HOMS繞開監管,撇開券商,自己創了一條路徑,把開戶權從原本利益人手中奪走。
二)、是否存在明知故犯的嫌疑
一直都有一個疑問,對於恆生電子這種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為券商銀行等提供金融服務的供應商機構,應該說對相關條文法律,非常熟悉。繞開監管,不可能是偶然的舉動。
也就是說,恆生電子是知道繞開監管是既定方針。因為這個市場需求很大,也客觀反映了我國金融業的不發達,說的更直接點,恆生電子可以掙錢。
而這個和當年余額寶的例子何其相似,都是有巨大的需求,都是一點小小監管套利。應該說,這一塊是動力券商的乳酪,和當年余額寶動了銀行的乳酪一樣。
但這些,恆生電子應該是知道的。
7. 馬雲剛收購恆生電子的時候股價是多少
32元比當初市價貴20%。
8. 馬雲收購了哪些公司
【阿里收購投資了哪些企業?馬雲收購投資的企業一覽】
一、搜索引擎,典型案例:雅虎中國、搜狗
馬雲曾表示:「今後的電子商務絕對離不開搜索引擎。」因此,阿里曾兩次在搜索引擎領域做出重磅投資。
兩次投資均不成功,阿里如何破搜索引擎的局,還需要我們耐心的去等待。
二、本地生活領域,典型案例:口碑網、美團、快的打車、高德地圖
從2006年收購口碑網之後,阿里多次在本地生活領域進行收購投資。阿里希望能夠以本地生活服務為切入點,緊密圍繞本地化的發展方向,以餐飲娛樂、房產交易為重點,立足全國數十家大中城市,以提高的用戶體驗為宗旨,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本地化生活社區平台,並最終為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各類服務帶來更好的用戶黏性和口碑。
除了上述提到的,在本地生活領域,阿里的動作還有投資3500萬美金,成為易圖通公司控股股東,以及與花旗共同投資千萬美元,入股丁丁網等。
三、電商服務,典型案例:中國萬網、寶尊電商、深圳一達通
電子商務是阿里的主營業務,而為了更好的服務客戶,阿里在電商服務領域也進行了多次投資。
四、社交與移動互聯網,典型案例:微博、陌陌、UC瀏覽器
社交流量入口可謂是一塊肥肉,騰訊憑借多年積累的QQ用戶群+神級應用微信在社交流量入口這塊占據了相當大的優勢,而網路憑借其一家獨大的搜索及周邊產品優勢同樣獲得了相當大的用戶數據,而阿里依然沒有一款有力的產品能抗衡網路、騰訊,所以阿里一直在尋找更好的投資機會。即使自行推出來往,在如此激烈的競爭情況下根本無法打開市場,來往成了阿里的雞肋。在這種情況下,阿里只能通過收購來打開局面,一下是阿里在相關領域的收購情況。
五、文化領域,典型案例:蝦米網、優酷土豆,華數傳媒(行情 研報)
在這一系列的收購與投資完成後,阿里在文化領域的布局已然明朗:產業上游由阿里影業負責生產內容,同華數合作,可以藉助其播控牌照、內容資源和渠道,助力自家的阿里TV系統和硬體終端,而在下游則由優土、蝦米網等形成播放平台,21世紀傳媒及原文化中國旗下的媒體作為宣傳,自此形成一個貫穿上下游的生態圈,而作為補充,恆大淘寶足球隊很好的做到了品牌效應擴大化的作用。
六、金融領域,典型案例:恆生電子(行情 研報)、天弘基金
阿里完成對天弘基金的投資後,對支付寶來講,由渠道角色深入基金業務,阿里小微金融生態也會進一步完善,對天弘基金來講,背靠財大氣粗的阿里巴巴,一夜之間躍升國內基金注資額之最,未來的發展空間不容小覷。
七、物流,典型案例:百世物流、星辰急便、日日順物流、新加坡郵政
現代電商,物流可能不是決定成敗的唯一因素,但肯定是關鍵因素之一。在這一方面,做的最好的當屬京東,馬雲也曾經說過「物流是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最大問題」,因此,阿里在這一領域的動作也十分頻繁。
目前,阿里在國內國際的物流都已經布局,而其聯合銀泰、復興、順豐等企業發起的「菜鳥物流計劃」也已經於去年5月啟動。相信這些投資,能夠為阿里帶來巨額的收益。
9. 馬雲真的有控股恆生電子是真的嗎
這個屬於交叉持股。在很多企業是常見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