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 請問發票校驗時的差異處理
IN IMG - Invoice verification you can see the Tolerance variant under Invoice block Almost has ten condition that you can setting up you need to testing it by yourself Hope it can help you
2. SAP發票檢驗過程中,發票價格和訂單價格之間經常存在差異。如何才能導出實際發票校驗的價格呢謝謝
沒太明白你的意思 如果你只是想知道訂單的實際價格的話不是可以直接查看訂單就知道啦 或許你可以查看差異科目得到你想要的數據
3. SPA中MIRO發票校驗,產生憑證DE:暫估,應稅; CR:應付,(差異)。發現供應商搞錯怎麼沖銷
MR8M沖銷Miro。
再用MBST或者MIGO沖銷收貨的物料憑證。
刪除原有采購訂單。
重新下訂單,收貨,發票校驗。
收貨的時候:
Dr: 庫存
Cr: GRIR
校驗
Dr: GRIR
進項
Cr: AP
4. sap發票校驗過不了帳因為稅率不對
我想20已經被POST 到庫存成本差異.要REVERSE或JL調整.上面的回答就不能解決問題,已經發生了.
這是AP 輸入帳單,你應該有各種稅率的選擇,比如有的是地方稅務,國家稅務,兩種,有的只有一個稅務,有的沒有稅務.如果是設置問題,不是你的工作.還有當你輸入帳單時,PO的稅率不同,應該不能直接輸入的把,你再看下.我不是很懂國內的術語,什麼是過帳,是POST了嗎?有ACCOUNTING DOCUMENT NUMBER嗎? 如果是,
你的問題有兩中處理方式,
1,PO的稅率應該和帳單一樣,20的不同是可接受的.REVERSE 你的帳單重新在輸入,有點麻煩的,可能需要RESET先, 可以在QA里試下在正式POST, PO 的REVERSAL需要另一個部門.
2.請ACCOUNTANT做一個GL,比較直接,寫上原因就好了,
我的經驗是,SAP沒問題就好,如果有問題需要調整,是個技術問題,你這個問題應該好好學習下怎麼正確處理,AR也會有類似的問題.說起來很簡單的.
5. 已關閉!業務問題:關於第二本位幣,收貨與發票之間的匯率差異問題
1.采購訂單選擇固定匯率------------這個固定匯率只是外幣對第一本位幣可以實現。2.GR/IR的匯率差異無庫存是記入KDM ---------------我要的效果是收貨與發票時點不相同,第一本位幣對第二本位匯率不相同,要求在第二本位幣不產生差異。這位GG基本沒有看懂。現在根據SAP提供的一個Notes准備做增強。
6. SAP發票校驗後出現材料成本差異一分錢的差異,請問什麼情況
MIRO的時候嗎?那就是發票和收貨有1分錢的差異,可能是稅造成的吧。可以手動調整,但是要以實際發票上的金額為准。差異會自動進到差異科目,沒關系的
7. sap結算匯率差異
應該設匯率損益科目,期末結轉到財務費用。
一下是會計處理的一般方法:匯兌損益的會計處理
1.期末匯兌損益的計算
(1)在會計期末,應當對外幣賬戶的期末余額以期末匯率進行折算,折算金額與賬面金額之間的差額,確認為匯兌損益。
(2)實務中匯兌損益的計算:例如教材中例9期末匯兌損益的計算,通過登記外幣賬戶明細賬,很容易計算出來:
應收賬款—美元戶
日期 摘要 借 貸 余
原幣 匯率 人民幣原幣 匯率 人民幣 原幣 匯率人民幣
12.1 月初余額 100000 8.4 840000
5 出口 200000 8.3 1660000 300000 2500000
20 收回貨款 100000 8.35 835000 200000 1665000
31 匯兌損益 5000 200000 8.35 1670000
(應收賬款匯兌損益的計算:通過登記明細賬可知,在12月31日應收賬款為200000美元,賬面金額為1665000人民幣元,但按年末匯率8.35計算,折算金額為1670000人民幣元,故在應收賬款的借方人民幣位置應增加5000元,這就是匯兌收益。其賬務處理為:
借:應收賬款——美元戶 5000
貸:財務費用 5000
這就是月末匯兌差額的計算。其他外幣賬戶及匯兌損益的計算如下:
應付賬款—美元戶
日期 摘要 借 貸 余
原幣 匯率 人民幣原幣 匯率 人民幣 原幣 匯率人民幣
12.1 月初余額 50000 8.4 420000
18 購料 160000 8.35 1336000 210000 1756000
31 匯兌損益 2500 210000 8.35 1753500
銀行存款—美元戶
日期 摘要 借 貸 余
原幣 匯率 人民幣原幣 匯率 人民幣 原幣 匯率人民幣
12.1 月初余額 200000 8.4 1680000
10 借款 180000 8.3 1494000 380000 3174000
12 購料付款 220000 8.3 1826000 160000 1348000
20 收回貨款 100000 8.35 835000 260000 2183000
31 歸還貸款 180000 8.35 150300 0 80000 680000
31 匯兌損益 12000 80000 8.35 668000
短期借款—美元戶
日期 摘要 借 貸 余
原幣 匯率 人民幣原幣 匯率 人民幣 原幣 匯率人民幣
12.1 月初余額 0 8.4 0
10 借款 180000 8.3 1494000 180000 1494000
31 歸還貸款 180000 8.35 150300 0 0 (借)9000
31 匯兌損益 9000 0 8.35 0
(3)在教材中沒有登記上述典型的外幣明細賬,其匯兌損益可按下列公式快速計算:
匯兌損益=期末折算金額—期末賬面金額=期末外幣賬戶人民幣余額—(期初外幣賬戶人民幣余額+外幣賬戶人民幣增加額—外幣賬戶人民幣減少額)
例如:上述短期借款匯兌損益=0-(0+1494000-1503000)=9000(人民幣元)
計算的結果如為「+」,則表示外幣賬戶增加;計算結果如為「—」,則表示外幣賬戶減少。
上述短期借款匯兌損益為「+9000」,則表示「短期借款——美元戶」增加9000元,其賬務處理是:
借:財務費用 9000
貸:短期借款——美元戶 9000
在計算出每個外幣賬戶的匯兌損益之後,可以作一筆復合分錄:
借:應收賬款——美元戶 5000
應付賬款——美元戶 2500
財務費用 13500
貸:銀行存款 12000
短期借款 9000
2.匯兌損益的列支渠道
對於匯兌損益,根據不同情況加以處理:
(1)籌建期間發生的匯兌損益,計入長期待攤費用,並在開始生產經營的當月起,一次計入開始生產經營當月的損益;
(2)與購建固定資產有關的外幣專門借款產生的匯兌損益,按借款費用的處理原則處理;
(3)除上述情況外,發生匯兌損益均應計入當期財務費用;
(4)因銀行結售、購入外幣或不同兌換而產生的銀行買入、賣出與匯率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財務費用。
外幣報表折算(理解)
1.外幣報表折算方法
(1)外幣報表折算方法有現行匯率法、流動與非流動項目法、貨幣性與非貨幣性項目法、時態法。
(2)外幣報表的折算,要明確折算思路:
假設在美國辦了一家子公司,2004年年報有資產負債表(總資產100萬美元),利潤及利潤分配表。因為是美元表,在合並時不能與人民幣表直接相加,必須將美元折成人民幣。
如果將資產負債表、利潤及利潤分配表所有項目同時按1:8折算,則總資產為800萬元人民幣,而且報表是平衡的。但這不符合折算理論(因為不同項目應承擔不同的外匯風險)。如果將所有的資產、所有的負債,所有的損益及利潤分配發生額都按現行匯率(資產、負債按年末匯率,損益、利潤分配按全年平均匯率)折算,只有所有者權益中的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三個項目用歷史匯率折算,這種方法稱為現行匯率法(因為大部分項目用現行匯率)。
將所有的資產統一按一個匯率折算,也過於簡化了,應作改進。如何改進,有兩種辦法:一是將所有資產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負債也一樣)。因流動資產要承擔外匯風險(如有100美元,匯率升降折成的人民幣是有差別的),故用現行匯率折算;非流動資產不承擔外匯風險(如固定資產一旦購入,匯率的升降對它沒有意義),故用歷史匯率。這種方法稱為流動與非流動項目法。二是將所有資產分為貨幣性資產和非貨幣性資產。同樣的道理,貨幣性資產用現行匯率,非貨幣性資產用歷史匯率。這種方法稱為貨幣與非貨幣項目法。
時態法的思路與上述不同。它認為折算只能改變計量單位(如美元還是人民幣),不能改變計量屬性(如歷史成本,現行市價)。比如年末有庫存商品100美元,按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如果年末市價為120美元,則報表上的存貨為歷史成本計價的100美元,此時,應該用歷史匯率折算;如果年末市價為70美元,則報表上的存貨為市價計價的70美元,此時,應該用現行匯率折算。這就是時態法的思路。
2.我國外幣報表折算
(1)資產負債表的折算
①所有的資產、負債類項目均按照合並會計報表決算日的市場匯率折算為母公司記賬本位幣;
②所有者權益類項目除「未分配利潤」項目外,均按照發生時的市場匯率折算為母公司記賬本位幣。「未分配利潤」直接根據利潤分配表中本項目填列。
③折算後資產類項目與負債類項目和所有者權益類項目合計數的差額,作為外幣會計報表折算差額,在「未分配利潤」項目下單列項目反映。
(2)利潤表和利潤分配表的折算
利潤表所有項目和利潤分配表有關反映發生額的項目,應當按照合並會計報表的會計期間的平均匯率折算為母公司記賬本位幣,也可以採用合並會計報表決算日的市場匯率折算為母公司記賬本位幣。在採用合並會計報表決算日市場匯率折算為母公司記賬本位幣時,應當在合並會計報表附註中說明。
8. SAP中,有提到GR和IR的匯率差異,請問GR和IR分別是什麼
GR(政府關系的簡稱)一般指企業政府關系
企業政府關系,是指以政府主導,企業為主體,利用各種信息傳播途徑和手段與政府進行雙向的信息交流,以取得政府的信任、支持和合作,從而為企業建立良好的外部政治環境,促進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投資者關系管理(Investor Relations Managements,英文縮寫為IRM),有時也簡稱為投資者關系誕生於美國20世紀50年代後期,它包括上市公司(包括擬上市公司)與股東,債權人和潛在投資者之間的關系管理,也包括在與投資者溝通過程中,上市公司與資本市場各類中介機構之間的關系管理。
(8)sap發票校驗匯率差異擴展閱讀:
政府作為一級組織,它本身也面對著許多不同類型的公眾,為了能有效地承擔社會的管理和領導職能,它也需要運用公共關系來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來提高自己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政府對社會公眾的公共關系活動,公共關系把它稱作為政府公共關系,簡稱為政府公關。
通過管理公司同財經界和其他各界進行信息溝通的內容和渠道,以實現相關利益者價值最大化並如期獲得投資者的廣泛認同,規范資本市場運作、實現外部對公司經營約束的激勵機制、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和保護投資者利益,以及緩解監管機構壓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