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儲蓄增長與人民幣匯率關系

儲蓄增長與人民幣匯率關系

發布時間:2021-06-17 23:18:02

㈠ 高儲蓄率和人民幣匯率有什麼關系。調高匯率會降低儲蓄率,然後刺激內需嗎

(1)高儲蓄率與人民幣匯率沒有關系;
(2)人民幣匯率反映的是中國內地經濟與其他國家經濟的競爭力與購買力的比較;
(3)調高人民幣匯率,出口商品的賣價提高,降低價格吸引力,降低出口商品的競爭力,不利於出口導向型經濟的發展;當有人民幣匯率提高的心理預期時,外國熱錢會湧入中國內地兌換成人民幣等升值,中國外匯儲備增加,進出口貿易進一步不平衡,中國內地會出現較明顯的通貨膨脹預期,包括:房地產、股票均可能繼續上漲。
從中國目前的經濟水平看,提高人民幣匯率是以犧牲對外出口和內地資產價值上升為代價的。
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同時有意識地打壓房地產和股市,有逼迫外國熱錢退出中國內地的可能性,以避免經濟過熱。

㈡ 經濟增長和 人民幣匯率上升的問題!

經濟增長了,國民財富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增加,就有更多的錢能用之與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科教文衛。。。。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人民幣匯率上升,就是說用一元錢能換到更多的外幣了,也既是說人民幣更植錢了。好處就是:我們能用更少的錢買到外國的東西,促進了進口,我們能買到更多更便宜的外國貨

㈢ 請教上調存款准備金率與人民幣匯率的關系

存款准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

存款准備金,是限制金融機構信貸擴張和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資金。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是金融機構按規定向中央銀行繳納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的總額的比率。存款准備金率變動對商業銀行的作用過程如下:

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時,商業銀行可提供放款及創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為准備金率提高,貨幣乘數就變小,從而降低了整個商業銀行體系創造信用、擴大信用規模的能力,其結果是社會的銀根偏緊,貨幣供應量減少,利息率提高,投資及社會支出都相應縮減。反之,亦然。

打比方說,如果存款准備金率為7%,就意味著金融機構每吸收100萬元存款,要向央行繳存7萬元的存款准備金,用於發放貸款的資金為93萬元。倘若將存款准備金率提高到7.5%,那麼金融機構的可貸資金將減少到92.5萬元。

在存款准備金制度下,金融機構不能將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於發放貸款,必須保留一定的資金即存款准備金,以備客戶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備金制度有利於保證金融機構對客戶的正常支付。隨著金融制度的發展,存款准備金逐步演變為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當中央銀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時,金融機構可用於貸款的資金增加,社會的貸款總量和貨幣供應量也相應增加;反之,社會的貸款總量和貨幣供應量將相應減少。

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超額存款准備金率是指商業銀行超過法定存款准備金而保留的准備金佔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從形態上看,超額准備金可以是現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動性的金融資產,如在中央銀行賬戶上的准備存款等。

2006年以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但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也進一步凸顯,投資增長過快的勢頭不減。而投資增長過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貨幣信貸增長過快。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可以相應地減緩貨幣信貸增長,保持國民經濟健康、協調發展。

存款准備金率與利率的關系

一般地,存款准備金率上升,利率會有上升壓力,這是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的信號。存款准備金率是針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對最終客戶的影響是間接的;利率是針對最終客戶的,比如你存款的利息,影響是直接的。

In My opinion,簡單的說,存款准備金率對社會的貸款總量和貨幣供應量有影響。提高存款准備金率,相應的減少了貨幣供應量,利率就會有上升,這樣人們的CPI指數就會下降,最終的目的就是要降低通貨膨脹率。

㈣ 人民幣升值或變值與銀行存款利率的關系

人民幣幣值變動會使銀行存款利率隨之變動,且呈負相關變動。即人民幣升值,則銀行存款利率降低。

由於價格具有剛性,變動的趨勢一般是上漲,因而怎樣使自己持有的貨幣不貶值,或遭受貶值後如何取得補償,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這種關心使得從事經營貨幣資金的銀行必須使吸收存款的名義利率適應物價上漲的幅度,否則難以吸收存款。

同時也必須使貸款的名義利率適應物價上漲的幅度,否則難以獲得投資收益。所以,名義利率水平與物價水平具有同步發展的趨勢,物價變動的幅度制約著名義利率水平的高低。

利率高於同期物價上漲率,就可以保證存款人的實際利息收益為正值;相反,如果利率低於物價上漲率,存款人的實際利息收益就會變成負值。因此,看利率水平的高低不僅要看名義利率的水平,更重要的是還要看是正利率還是負利率。

(4)儲蓄增長與人民幣匯率關系擴展閱讀:

銀行存款利率的影響因素:

1、利潤率水平: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利息仍作為平均利潤的一部分,因而利息率也是由平均利潤率決定的,即利率的高低首先取決於社會平均利潤率的高低。根據中國經濟發展現狀與改革實踐,這種制約作用可以概括為:利率的總水平要適應大多數企業的負擔能力。

也就是說,利率總水平不能太高,太高了大多數企業承受不了;相反,利率總水平也不能太低,太低了不能發揮利率的杠桿作用。

2、資金供求狀況:

在平均利潤率既定時,利息率的變動則取決於平均利潤分割為利息與企業利潤的比例。而這個比例是由借貸資本的供求雙方通過競爭確定的。

一般地,當借貸資本供不應求時,借貸雙方的競爭結果將促進利率上升;相反,當借貸資本供過於求時,競爭的結果必然導致利率下降。在中國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作為金融市場上的商品的「價格」--利率,與其他商品的價格一樣受供求規律的制約,因而資金的供求狀況對利率水平的高低仍然有決定性作用。

3、政策性因素:

自1949年建國以來,中國的利率基本上屬於管制利率類型,利率由國務院統一制定,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管理,在利率水平的制定與執行中,要受到政策性因素的影響。中國長期實行低利率政策,以穩定物價、穩定市場。

1978年以來,對一些部門、企業實行差別利率,體現出政策性的引導或政策性的限制。可見,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利率不是完全隨著信貸資金的供求狀況自由波動,它還取決於國家調節經濟的需要,並受國家的控制和調節。

㈤ 請問:人民幣匯率與存貸款利率有什麼關系謝謝!

匯率是人民幣兌換外幣的比價
存貸款利率是人民幣儲蓄或貸出的利息
應該沒什麼關系吧

㈥ 中國外匯儲備增加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上升及其後果(請各位高手全面分析)

一國的外匯儲備增加 本幣是趨於升值的(浮動匯率下會更明顯)因為需要結匯的原因(就是把外匯換成本幣才能流通 因此增加了本幣的需求) 如果經濟的增長的很大一塊是靠出口拉動的話 特別是勞動密集性的 那麼本幣的升值對出口的影響很大 因為出口的貨物(以外幣計的話)的價格會上漲 從而影響競爭力 不利本國的經濟增長。長遠來看 只有提高出口品的附加值 才能抵消本幣升值帶來的影響

㈦ 人民幣匯率與升值的關系

首先,你的這個思路雖然很有邏輯,道理上也無可厚非,但是過於靜態。國際匯市要復雜的多。舉個例子,中國是製造大國即原料需求大國,當中國的出口被抑制了,進口必然減少。所以即使人民幣升值了,進口未必強勁。進口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取決於需求。
其次, 順差與GDP沒有必然聯系。 GDP顯示的主要是經濟活躍指數。舉個例子,當一個地方收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和破壞後,在其後的2-3年時間,其GDP比災害前要有非常明顯的增長。因為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使得經濟異常活躍。 這個就是經濟學中的「破窗效應」。

盡管中國的匯率是受到政府的間接干預的,但是其還是會越來越接近市場波動機制。因此人民幣匯率的復雜性會隨著國際化的步伐更加有增無減。

㈧ 儲蓄增長與人民幣匯率的關系論文怎麼寫

最近比較有空,
可以八幫你寫一寫的

㈨ 人民幣匯率與通貨膨脹的關系

通貨膨脹和匯率的關系非常復雜,因為存在著理論和現實不符的事實。

首先說說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關系。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通脹水平高的國家其貨幣必然對通脹水平低的國家的貨幣貶值。但是購買力平價理論有兩個不足,其一在於其假設商品能被自由交易,並且不計關稅、配額和賦稅等交易成本;其二是它只適用於商品,卻忽視了服務,而服務恰恰可以有非常顯著的價值差距的空間。

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關系主要是因為實際匯率和名義匯率的關系。假設有兩個國家,A國和B國,A國流通貨幣為X,B國流通貨幣為Y,其中A國的通脹水平高於B國的通脹水平。這里不妨再假設A國的通脹率為20%/年,B國的通脹率為0%/年,目前X對Y的匯率為1:5。若有一種商品M,在第一時期在A國的價格為20單位的X,在B國為110單位的Y,那麼按照名義匯率計算,從A國進口M時,只要用100單位的Y換成20單位的X就可以以比國內的價格低的價格得到商品M,那麼進口比使用國內的要合算,因此B國的貿易商就會選擇進口M,使得資本比B流到A,使X升值。但隨著通脹,1年後,商品M在A國的價格變成24單位的X而在B國的價格不變還是110單位的Y。再假設匯率在1年的變動又回到X:Y=1:5,那麼在B國從A國進口M時,就要用120單位的Y換24單位的X,因此進口M的價格比國內價格要高,但反過來看,在A國向B國進口M就變得有利可圖,因為只要用22單位的X就可以換到110單位的Y,比國內價格要低,從而資本向B國流動,使得X對Y貶值。

這里說一下實際匯率的計算方法:實際匯率=名義匯率*P^/P,其中P^為以外幣表示的外國商品價格水平,P為以本幣表示的本國商品價格水平。在上例中,第一時期X:Y的實際匯率e*=5*20/110=0.909,第二時期X:Y的實際匯率e*=5*24/110=1.091,可見本國通貨膨脹上升可使實際匯率上升,從而不利本國商品在國際中的競爭力。相對於名義匯率,國際貿易中更看重的是實際匯率,根據公式,當外國的通脹水平高於本國時,*P^/P大於1,外幣實際匯率上升,刺激本國商品出口,使本國貨幣升值;當本國的通脹水平高於外國時,*P^/P小於1,外幣實際匯率下降,刺激本國進口,使本國貨幣貶值。

以上是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但通常通貨膨脹的發生會讓該國的央行制定嚴厲的貨幣政策,通常的表現形式為高利率。在國際資本自由流動的環境下,若本國利率高於外國而存在利差則會吸引資本大量湧入,從而推高本國匯率。

其實這說到底就是貿易帳和資本帳的問題,若資本流入大於貿易逆差,則貨幣依然可以穩定升值,正如美國和英國的情況一樣。反觀日本,這個國家是最能證明購買力平價理論的局限性的。日本10多年來的通貨緊縮,理應使日元強勢。然而實際匯率的低迷而帶來順差的好處因為日本低利率政策所引起的流動性陷阱所抵消,造成日本資金結構性外流,從而使日元長期處於低位。通貨膨脹只有引起實際匯率變化才會影響凈出口.不能想當然認為只要有通貨膨脹就會使變貿易比價線朝有利的方向變動,從而引起出口增加.

固定匯率下.

國內價格水平增高,一般情況是凈出口會減少而不是增加.直觀的解釋是,國內的錢買不到國內的東西,由於匯率還沒有變,買國外的東西更劃算.理論證明用IS-LM-BP模型的凈出口函數一看就知道了.

但也有一種情況則剛好相反. 若兩國生產率增長存在差異,通貨膨脹國的通漲原因是由於貿易部門的生產率提高迅速而引起的全社會的工資水平普遍提升,進而引起全社會價格水平的增高,那麼通漲國由於貿易品的生產率的增長快於國內價格水平增長而引起競爭力依然是增強,凈出口反而會增加.理論上可以用弱購買力評價來解釋.

浮動匯率下,如果資本不可流動,為保持經常項目的平衡,在物價水平升高時要提高名義匯率.根據平價公式,名義利率要調整為E=P/Pf,名義利率的提高正好和價格水平提高相抵消,出口進口無影響.這也就是經常項目差額模型第一定理.

如果資本有限流動,通貨膨脹引起實際利率降低,進而資本流出.此時出口做何變動就要考慮經濟的初始情況是存在逆差還是順差或者是均衡?初始的逆差存在貶值壓力再加上現在的雙重貶值壓力,匯率貶值很可能會超過價格上漲,出口增加.初始順差存在升值壓力現在資本流出,壓力緩解,匯率貶值不一定超過價格,出口不一定增加.初始是均衡的更加需要具體條件具體分析.

如果資本無限制流動,如果貨幣財政政策不動作,那麼只有狂貶值一條路可以走.注意這里都只是被動的分析通貨膨脹的影響 ,而對貨幣財政手段都按兵不動,形象的說,把其他的門都關閉了,讓通貨膨脹只沖著出口來侃侃究竟有多大能耐,考慮的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過程,而不是結果.事實上在匯率劇烈變動之前就會運用貨幣和財政手段把它控制住了,否則對於金融體制不健全的國家來說後果就嚴重了.

總而言之,通貨膨脹對於出口的促進作用並不是很明顯的,它要求特定的條件,而且即使達到條件了,也難有起用的機會(有其他的更有效率的經濟手段的約束).

引發出口的增加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國內的一些政策鼓勵了出口(如出口補貼,稅收傾斜),或者國外的需求增加(消費者改變了偏好,企業轉型留下市場空間等),或者是產品的競爭力增強了(如規模經濟降低了成本,技術進步提高了質量,,等).
在匯率變化之前,一國的高通脹會造成高進口,而不是樓主所說的高出口:從微觀決策主題來看,一國的高通脹相對於別國而言意味著商品更為昂貴,本國進口商更願意進口,外國出口商也更願意向該國出口商品。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到該國貨幣貶值到均衡水平為止(不考慮人為設置的關稅或其它貿易壁壘的存在的影響)。或者說,通脹造成了凈進口的上升,在外匯市場上對外幣的需求增加,本幣趨於貶值。一言蔽之,通脹造成本幣貶值是市場選擇的結果

㈩ 國家儲蓄率與本國貨幣匯率之間什麼關系

匯率與儲蓄率在統計上存在相關關系,但相關系數不高且統計檢驗不顯著,似乎不能僅靠調整匯率來調整儲蓄率。
分析決定儲蓄率的主要因素是各國政策選擇時無法迴避的,只有弄清導致高儲蓄率的因素及權重,才能找到有效的調整工具。
東亞國家儲蓄率偏高有多重原因:一是民族傳統。東亞受儒家思想影響,有崇尚節儉、自律、提倡克制、中庸(低調)、反對奢華等傳統。二是文化因素。可能需從大量教科書和文學作品中找出文化差異。與東亞相似,拉美國家並不富裕但儲蓄率也並不高,因為居民拿到工資後很快就消費光了,其中就有文化因素。三是家庭結構。東亞家庭結構緊密,社會對家庭依賴程度高,家庭承擔著贍養老人、撫育子女等大量社會責任。四是人口結構和經濟增長階段。從弗蘭克×莫迪利亞尼的生命周期假說考察,壯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比例增加,會使個人儲蓄增加以備將來養老、醫療之需;從經濟增長階段考察,經濟非同尋常的高速增長將使多數增加的收入轉為儲蓄,導致儲蓄率高於正常比例。中國正好符合上述條件,儲蓄率高不難理解。日美兩國對比也可說明上述因素的作用。日美均屬發達國家、人均收入高、社會保障體系各有缺陷,但日本儲蓄率遠高於美國,主要因為其在社會文化、家庭觀念、人口結構等方面與其他東亞經濟體十分相似。
社保體系不完善導致儲蓄率高邏輯上正確,但並無太多實證支持,且該觀點以理性人為假定,認為社保體系不健全時,人會通過增加儲蓄預防未來醫療、養老等需求,但實際上不一定成立。
產油國高儲蓄率也有客觀成因。產油國稟賦特殊,地下埋藏的石油財富遠超出正常消費需要,必然以儲蓄方式積累下來。
經濟學初級教科書從供需和價格開始,使人們容易聯想是某一價格,如匯率和利率,在左右儲蓄和消費選擇。但事實上儲蓄率高低還與多種因素有關,不能簡單地認為通過名義匯率調整可以大幅改變儲蓄率。民族傳統、文化、家庭結構、人口、社會保障體制等都非短期內能夠改變,即使政策有效也需長時間顯效。

閱讀全文

與儲蓄增長與人民幣匯率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思念水餃股票 瀏覽:789
騰訊理財通綁定基金 瀏覽:537
滬教版八年級物理知識點杠桿 瀏覽:917
支付寶中高收益的理財 瀏覽:494
保險經紀人傭金稅費計算 瀏覽:168
山東科技融資擔保公司 瀏覽:825
余額理財產品剩餘額度不足 瀏覽:921
edda科技融資 瀏覽:713
2017年區塊鏈融資額 瀏覽:926
熱門股票股東 瀏覽:710
股票增持推薦 瀏覽:251
電大信託與租賃形成性單選 瀏覽:378
金融公司新媒體宣傳 瀏覽:435
銀行的理財產品是保險公司 瀏覽:89
農商銀行6月份理財產品價格 瀏覽:347
鐵礦石價格期貨吧 瀏覽:560
9月8日人民幣匯率 瀏覽:346
為什麼b份額的杠桿要加a份額 瀏覽:241
p2p理財收益排行 瀏覽:409
bar指數期貨 瀏覽: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