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出口品的需求價格彈性等於出口品的需求匯率彈性的前提假設是什麼
出口需求彈性是指一國出口商品的海外需求量的變動對該商品價格變化之反應的靈敏度。一般而言,它較少受時間的影響,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出口需求彈性與匯率變動之貿易效果間的關系是:當出口需求彈性為單位彈性(即等於1)時,匯率變動引起的價格變動幅度與出口變動幅度相等;當該彈性大於1時,一國匯率變動對其出口貿易的影響效果就大;當該彈性小於1時,匯率變動的貿易促進效果就小。
即在匯率變動對貿易產生影響的過程中,出口需求彈性與匯率變動效果之間呈正相關。
國際收支調節的彈性分析法的前提假設
1、其他條件不變,只考慮匯率變化對進出口商品的影響。
2、貿易商品的供給完全有彈性,即貿易收支的變化完全取決於貿易商品的需求變化。
3、不存在勞務進出口和資本流動,國際收支就等於貿易收支。
4、收入水平不變從而進出口商品的需求就是這些商品及其替代品的價格水平的函數。供參考。
⑵ 貿易彈性是什麼意思
經濟貿易彈性可以理解為,價格和銷量調整的互相影響,一般情況下提價就會減少銷量,降價就會增加銷量,彈性大的時候,降低價格就帶來比較大的銷量增加,就是銷量變化較大富有彈性。
⑶ 出口外匯匯率差的計算方法
問題有些模糊。
匯率差存在於報關出口時的統計匯率(上月度第三個周四<節假日順延>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外幣兌換中間價)和實際結匯時的銀行結匯匯率(結匯當時的外匯買入價)之間有差異。
一般而言,統計匯率高於結匯匯率。
匯率查詢可參照網站http://www.boc.cn/sourcedb/whpj/
⑷ 匯率彈性
這里的彈性應該理解成像彈簧那樣,可以伸縮,也就是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是有上有下,有漲有跌的,不是單向運動
⑸ 西方經濟學匯率及彈性計算的公式!急!
需求的價格彈性是指價格變動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變動的比率。某種商品在價格由10元下降為6元時,需求量由20單位增加為40單位。用中點法計算這種商品的需求彈性,並說明屬於哪一種需求彈性。答:1、已知P1=10,P2=6,Q1=20,Q2=40。將已知數據代入公式: ΔQ/(Q1+Q2)/2 20/30 0.67Ed=───────— = ———— = ——— = -1.34 ΔP/(P1+P2)/2 -4/8 -0.5 2、根據計算結果,需求量變動的比率大於價格的比率,故該商品的需求富有彈性。
⑹ 關於出口貨物結匯的匯率如何確定各個匯率之間有和聯系
外匯匯率的確定
生產企業出口貨物不論以何種外幣結算,凡中國人民銀行公布有外匯匯率的,均按財務制度規定的匯率直接折算成人民幣金額登記有關賬簿。生產企業可以採用當月1日或當日的匯率作為記賬匯率(一般為中間價),確定後報主管稅務機關備案,在一個年度內不得調整。企業應將計算出口銷售收人時的匯率與實際收匯時的匯率加以區別,計算出口銷售收入時以入賬時規定的匯率計算,同時記應收外匯賬款,收匯時按當日銀行現匯買入價摺合人民幣,與對應的應收外匯賬款人民幣差額部分記入匯兌損益。結匯時銀行扣除的手續費和其他費用,企業應作財務費用處理。
⑺ 匯率彈性和收入彈性的定義都是什麼謝謝。
匯率彈性和收入彈性的定義都是什麼?謝謝。
民幣匯率升高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貿易。
人民幣匯率升高,即人民幣更值錢,即可用相對來說少量的人民幣就可以買到外國產品。舉個例子來說吧,假設以前的匯率是1:8即一美元可以換8元人民幣,若某商品為20美元,以前要花¥160才可買到,現在匯率上升只要花¥140元就可買到了,因而有利於進口貿易;若某商品為¥160,以前只要花20美元就可以買到現在要花20多美元才可買到,因為由於匯率上升20美元只相當於¥140了,因此不利於出口貿易。
至於你在鐵血論壇看到的問題,我個人是這么理解的,若以前的匯率為1:8,現在為1:7,則以前1億美元可以換8億人民幣而現在只能換7億人民幣,相當於中國就損失了1億人民幣了,只不過一般會說損失多少美元而不說損失多少人民幣,其實實質還是一樣的。
⑻ 出口貨物的匯率怎麼算
兩個日期都不對。 實際業務中,要按結匯那天的實際匯率計算。 在財務記帳上,先按記帳日的匯率計算(或按出口發票日期),按哪天都是可以的,當然,按報關日也可以。實際結匯時,肯定和記帳日的匯率不一樣,再通過匯兌損益科目來調整。
⑼ 出口需求彈性和進口需求彈性是一個意思嗎為什麼
不是,是不同的概念。
進口需求彈性也稱進口需求價格彈性,是指進口數量變動的百分率與進出口相對價格變動的百分率之比。
出口需求彈性是指一國出口商品的海外需求量的變動對該商品價格變化之反應的靈敏度。一般而言,它較少受時間的影響,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出口需求彈性與匯率變動之貿易效果間的關系是:當出口需求彈性為單位彈性(即等於1)時,匯率變動引起的價格變動幅度與出口變動幅度相等;當該彈性大於1時,一國匯率變動對其出口貿易的影響效果就大;當該彈性小於1時,匯率變動的貿易促進效果就小。即在匯率變動對貿易產生影響的過程中,出口需求彈性與匯率變動效果之間呈正相關。
⑽ 出口退稅如何計算匯率呢
一、貿易型企業應退稅額計算(先征後退)應退稅額=進貨發票金額(含稅價)÷(1+征稅率)×退稅率例:
當月進貨發票金額117萬元(含稅價),其中100萬是價款,17萬是增值稅的進項稅額,退稅率13%應退稅額=117萬÷1.17×13%=13萬不予退稅部分=17萬-13萬=4萬借:應收賬款 13萬主營業務成本 4萬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轉出)17萬。
二、生產型企業應退稅額計算免:免出口環節增值稅例:
本月出口貨物離岸價折人民幣200萬元,200萬×0%=0剔: 由於退稅率與征稅率不一致,故全部進項稅金剔除差額部分調增出口產品成本。
離岸價格(折人民幣)×(征稅率-退稅率)例: 200萬×(17%-13%)=8萬如果當月進項稅額為34萬,就要剔除其中8萬元不能退稅。
(10)出口商品匯率彈性公式擴展閱讀:
出口退稅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1、生產或出口的貨物必須是增值稅、消費稅徵收范圍內的貨物或產品。
2、其貨物必須是報關離境出口的貨物。
3、其貨物必須是所在公司財務上做出口銷售的產品。
4、其貨物必須是已經收匯並經核銷的產品。
注意:
若為貨物生產企業申請辦理出口貨物退稅時必須增加一個條件,即申請退稅的貨物必須是生產企業的自產貨物或視同自產貨物才能辦理退稅。且企業必須擁有進出口經營權、委託外貿企業代理出口、外商投資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