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一戰後日元匯率

一戰後日元匯率

發布時間:2021-06-19 08:48:46

㈠ 日本的經濟發展史

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主要階段
日本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經濟發展在戰後經歷了快速發展時期。這主要可分為四個階段。
經濟恢復期(1945—1955年)。戰爭毀滅了日本42%的國民財富,經濟混亂,物價飛漲,大量失業,通貨膨脹。藉助佔領軍的巨大影響力,日本政府提出了「增加生產以平息通貨膨脹,穩定國民生活」的政策,進行了經濟和社會的民主化改革。1949年基本穩定了通貨膨脹,經濟開始恢復,1953年接近戰前水平。
高速增長期(1955—1973年)。18年間國民生產總值(gdp)增加了12.5倍,人均國民收入增長10倍多,年均增長9.8%。1966年追超英國,1967年追超法國,1968年追超西德,在資本主義國家中僅次於美國,成為亞洲新巨人,引起全球經濟界的注目,被稱為「世界經濟奇跡」。
中速增長期(1974—1991年)。受兩次石油危機的打擊,日本經濟進入中速增長期。靠貿易立國的日本經濟被迫加快產業結構的重組和調整,重化工結構轉向知識密集型產品結構。這期間gdp年均增長4.3%,比高速增長期下降一半。
經濟危機並走出困境期。進入1992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出現經濟危機,1992—1998年實際gdp年均增長率僅為1%,其中1997、1998兩年出現負增長,但目前仍是世界經濟大國。受到企業效益恢復的刺激,設備投資逐漸復甦,僱傭及收入環境正在逐漸得到改善。由於企業的推動,日本經濟復甦的前景越來越明朗。

㈡ 日元 哪一年 設立的

一戰期間,日本廢除了自1886 年起採用金本位制,發行日元,1964年日元成為國際流通貨幣,1971年日元實施浮動匯率,堅挺的日元與美元的弱勢形成強烈的對比,成為較強的國際貨幣。

㈢ 與歐洲國家相比,一戰期間美國日本對華經濟政策特點和影響

1、歐洲因為忙於一次世界大戰,所以無暇東顧,對華的經濟入侵有所減輕,整體上處於收縮態勢。 美國因為沒有受到戰火的影響,在華投資迅速增長。 日本趁歐洲列強收縮的機會,企圖獨吞中國,在經濟上大舉入侵。
2、經濟上給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以短暫的發展時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這期間有了較快的發展,但實力依然薄弱。客觀上也使得中國建立了一批近現代的工業,促進了中國的現代化。 政治上中國的半殖民地化進一步加深,人民的救亡圖存運動更加高漲。

美國和日本向來對中國採取的是經濟侵略的態度。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力圖拓展生存空間,因此,經濟侵略時期必要手段之一。其中,以「二十一條 」最為著稱。而美國向來主張「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究其原因,乃是因為美國未能趕上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卻又像分一杯羹。同時,也為了盡可能在亞洲大陸擠壓日本的實力。

因此,這兩國在一戰時期,均以資本輸出為手段,力圖搶佔中國市場,以期實行間接統治。日本側重以武力威懾軍閥屈從於他的統治,東三省是一個典例。而美國則試圖以強大的經濟實力控制中國經濟,從而達到其間接統治中國的目的。

而歐洲國家在一戰中忙於戰爭,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導致他們喪失了前期在中國確立的優勢。為美日兩國所取代。

至於影響,當然是使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得不到發展,阻礙了中國的 近代化。同時也使中國的「兩半」特徵更為顯著。尤其是「二十一條」,基本上就把中國的主權出賣了。

㈣ 各國貨幣符號

人民幣:¥

美元:$

歐元:€

巴西雷亞爾:R$

保加利亞列弗符號:лв

英鎊:£

新加坡元:S$

日元:J¥

阿根廷比索 :ARS$

越南盾 :₫

¤(gly) 李元(大李天朝國際通用貨幣,輔幣100李分(cent)=1李元,國際通貨率為美元的七成)

฿ 泰銖符號

Bs 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和玻利維亞諾的符號

Br 白俄羅斯盧布,白俄羅斯的貨幣符號

₵ 迦納塞地,迦納的貨幣符號¢ 分,美元和其他一些貨幣輔助單位的符號

₡科郎符號(在哥斯大黎加和薩爾瓦多使用)

₫ 越南盾符號

€ 歐元的符號,在歐元區國家,一些小的非歐洲國家,黑山以及科索沃地區使用。

ƒ 阿魯巴弗羅林,阿魯巴的貨幣符號。以前也用作荷蘭盾的符號 。

Ft 匈牙利福林

Rs. 印度盧比

₲ 巴拉圭瓜拉尼,巴拉圭的貨幣符號

₭ 寮國基普,寮國的貨幣符號

kr 可代表丹麥克朗,挪威克朗,瑞典克朗以及冰島克朗

£ 鎊

₤ 里拉 (可能和鎊混淆)

Lm 馬爾他里拉,馬爾他共和國的貨幣符號

₥ 文 (表示千分之一元或十分之一分)

₦ 奈及利亞奈拉,奈及利亞的貨幣符號

₱ 菲律賓比索,菲律賓的貨幣符號

P 波札那普拉,波札那的貨幣符號

Q 瓜地馬拉查爾,瓜地馬拉的貨幣符號

R 南非蘭特,南非的貨幣符號

Sk 斯洛伐克克朗,斯洛伐克的貨幣符號

Rp 印尼盾,印度尼西亞的貨幣符號

৲৳ 盧比符號 (孟加拉地區使用)

R$ 雷亞爾,巴西的貨幣符號

S/. 秘魯新索爾$ 元的符號,(在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香港等地使用;各種比索和以前的葡萄牙埃斯庫多和維德角埃斯庫多也使用這個符號。該符號有時候也寫作兩條豎線)

〒 哈薩克堅戈,哈薩克的貨幣符號

₮ 圖格里克,蒙古的貨幣符號

₩ 韓元/朝鮮元的貨幣符號

¥ 人民幣的貨幣符號

NT 新台幣的貨幣符號

zł 波蘭茲羅提,波蘭的貨幣符號

₴ 赫里夫尼亞,烏克蘭的貨幣符號

₪ 以色列新舍克符號

៛ 柬埔寨瑞爾,柬埔寨的貨幣符號

﷼ 伊朗里亞爾,伊朗貨幣符號

руб 俄羅斯盧布

€ 歐元貨幣符號

$ 美元貨幣符號

㈤ 日本軍國歧途,金融劫是如何扳倒「憲政」黨的



一戰結束後,日本國內經濟形勢並不好,不能再發戰爭財,於是很多肆意擴張的企業都累積了很多壞賬,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日本又經過了很大的折騰,政府為了挽救危機,印鈔加上發補貼,還說各種到期貸款可以晚一點兒還。這就無形中導致通貨膨脹,日元的匯率下降,對於日本當時的經濟非常不利。當時日本的憲政會執政之後,一直在回收貨幣,想要收住這個爛攤子,但貨幣一回收,通貨又緊縮了,物價一下降,生意就更不好做了。舊賬還沒還完,日子更難過了。隨之內閣就受到各種攻擊,還被彈劾,日子非常不好過。這個時候為了解決這件事他們召開了會議商量這件事,首相的意思是:大家先團結起來,通過縮減政府的預算,把人民的問題給解決了。要是這個案子通過,那麼本屆內閣就會有更深層次的考慮,言外之意就是他會辭職,而當時的常規是如果在任內閣辭職,那麼接任的就是政友會,也就是當時內閣的政敵,田中義一。他轉眼一想,這於我有利,就撤回了對首相的彈劾,並通過了提案。


這件事立刻驚動了媒體,一下子就炸鍋了,日本各大頭條都爆出東京渡邊銀行破產的消息,老百姓四面八方前來擠兌,於是渡邊銀行真的被迫停業了,渡邊銀行是國立銀行,它一倒閉,連累著六家分行也跟著倒閉了。但不久之後真相大白,財政部部長被罵的抬不起頭來,憲政會也跟著灰頭土臉,雖然他們之前提交了縮減政府預算的提案,但為了避免矛盾升級,他們不得不宣布閉會。屋漏偏逢連夜雨,這個時候,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中國台灣金融業也捅了大婁子,是雪上加霜。經過一系列的事件日本軍部將內閣架空,推選軍部政客為首相。用軍人做首相,政黨為附庸,操縱議會,從此一步步走向了戰爭的深淵。

㈥ 誰知道美元 歐元 日元 英鎊的發行史

美元發行史: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5%85%83
歐元發行史: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C%A7%E5%85%83
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oy2002/#zl
日元簡介: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40726/2016901663.shtml
英鎊發行史: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B%B1%E9%95%91

㈦ 有關一戰結束,二戰之前的經濟政治問題

1,按照當時一枚袁大頭的購買力對應現在的貨幣價值來看,一戰剛結束時,一枚袁大頭大概是110RMB樣子,後來隨著一戰結束,國內經濟好轉,同時一戰後中國作為戰勝過還是撈到一定好處(如部分國際地位,免除了大量庚子賠款等),國內趨於穩定,在二戰前,一枚袁大頭劃到現在是70RMB左右
2,一戰結束後,日元對美元差不多維持在2:1水準,後來日本採用和黃金掛鉤,使得一些投機商惡意炒作,日元下跌,接近1930年前,日元兌美元降到了接近5:1,918以後(二戰並非此時爆發)因為日本霸佔了東三省,經濟得到復甦,日元兌美元又恢復到接近2:1水準
3,一戰後,北洋政府一直通過發行銀元貨幣而非紙幣,1935年國民政府金融改革,發行紙幣法幣,法幣和銀元的兌換當時為1:1,而後來法幣和美元匯率差不多是100:30也就是10:3的水平,而此時日元兌美元2:1左右
4,當時主要的留學生基本都是公派公費留學生,當時各國自費的留學生並不流行,並不像現在這樣容易。當時自費留學需要有推薦人,保證人,還需要有日本方面的相關證明,具體金額無法計算,但很明顯,普通老百姓沒有可能也負擔不起到日留學費用。當時到日本留學主要是坐船,大連方向在2天左右,上海方向要4-5天,香港方向則更遠

5,一戰後二戰前,關於政治,經濟,文化方面,中日走上了兩條不同道路
先說日本:一戰後,日本作為戰勝過,獲取了大量利益,而且在一戰後,日本和美國一樣成為了世界債權國,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在1929年前經濟保持了較快增長。但是,日本明治維新後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和軍國主義思想,使得日本軍部也跟隨者進一步壯大,同時,天皇擁有很大的權力,當時的日本實行的是立憲君主制(君主權力大於法律,和君主立憲正好相反),但1929年以後,隨著世界性經濟危機到來,日本經濟開始崩潰,而當時,天皇和軍部故意採用貨幣改革,誘使一部分財團投機貨幣,進一步引發貧富差距拉大和民眾不滿,趁機煽動民眾暗殺了財團高層,掃除了阻撓軍國主義發展的障礙,之後又通過頻繁指使內閣大臣辭職使得溫和派內閣倒台,形成了以天皇,強硬派和軍部為核心的國家機器,從此走上對外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而一戰後的中國,依然頻繁陷入內戰,但在局部地區,因為局部統一,經濟又有所恢復和發展。一戰後的北洋政府因為袁世凱的去世,分裂成多個派系,而南方兩廣地區的國民革命軍也有所發展,同時,蘇聯的布爾什維克主義傳入中國,中共也因此誕生並發展起來。可以說當時中國是各派林立,混戰不斷。隨著國共合作北伐,控制江浙和中原地區的軍閥被陸續擊敗,後來國民黨發動412反革命政變,破壞國共合作後,形成了國民黨一家獨大局面,但後來,汪精衛和蔣介石又有了矛盾。因此,一戰後,中國一直處於內戰狀態。一直到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後,蔣介石擊敗了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的聯軍,張學良又通電改旗易幟,中國才形成了名義上的統一。此時蔣介石在政治上積極靠攏美國,但又與日本存在聯系,得到英、美、日的協助,而政治上則更傾向於美式民主制度結合中國國情,實行一黨制加選舉制,經濟方面,蔣介石進行貨幣改革,發行法幣,用現代流行的紙幣取代發行量不足的銀幣(袁大頭),同時採用外匯制度,此時中國的經濟實際上是處於復甦狀態的。一直到1936年918以後,蔣介石與日本交惡(但沒有翻臉),於是更加積極靠攏英美尤其是美國,引起日本不滿。

㈧ 戰後德國和日本迅速崛起的 徑程 和原因

以下是我從教科書上找到的答案:

1,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和軍國思維,社會形勢穩定
2,實行非軍事化,集中進行經濟建設
3,來自美國的大量援助
4 政府切實可行的政策,對經濟宏觀調控
5,注意發展科技和教育
6,兩國人民普遍具有較高的勞動素質

德國真正的崛起之迷
從17世紀到18世紀中期的德國,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比英國和法國都要落後,長期處於分裂狀態,300多個封建邦國各據一方。這些邦國,尤其是普魯士、奧地利等大的邦國,為了強化統治和擴大軍事實力,企圖通過教育造就忠順的臣民和得心應手的兵士,所以急於把國民學校管理權從教會轉到國家手中並大力提倡強迫義務教育。早在16世紀後半期,就有威登堡和薩克森等邦國頒布了強迫教育法令;從17世紀開始,大多數邦國都競相頒布這種法令。其中以1763年普魯士王腓特烈二世頒布的法令最為著名,它進一步規定5~12歲的兒童必須到學校受教育,否則對家長要課以罰金。
實科中學在德國產生於18世紀初,較英法等國早一個世紀,使得德國人具備了自然科學索要求的嚴謹和內涵!1708年虔信派信徒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創辦了"數學、力學、經濟學實科中學",以教授數學、物理、力學、自然、天文學、地理、法律為主,並輔之以繪畫、制圖。此後,德國各城市陸續有人創辦這類學校,有的實科中學則增設建築、商業製造、貿易、經濟等科目。這是一種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質,又具有職業教育性質的新型學校。它排除了教學科目、課程內容的純古典主義的傾向,適應了德國資本主義經濟逐漸發展起來的需要。但由於它的畢業生不被允許進入高等教育,所以地位很低,所以學生也不多,很快被沒有門第觀念的美國超過,在科學應用方面輸給了美國。
受到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它在教育上的突出表現是泛愛主義和洪堡德改革。泛愛主義是受到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尤其是盧梭思想和德國新人文主義的深刻影響而產生的。泛愛主義教育家如巴斯多(J.Basedow)、薩耳士曼、堪比等認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養掌握實際知識、具有泛愛思想、健康、樂觀的人,因此德育、體育、勞動教育、現代語和自然科學知識受到重視,採用讓兒童自由發展的教育方式,注重實物教學。他們熱愛兒童、肯定兒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反對經院主義、古典主義教育,禁絕體罰,這種方法後來傳入美國,俄國和日本等國。
1807-1815年普魯士施太因-哈登堡改革期間,新人文主義的代表人物,歷史學家、政治活動家洪堡德(K.W.Humboldt)曾出任教育部長,他根據新人文主義的精神對各級學校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初等教育和師范教育方面,積極貫徹裴斯塔洛齊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有所擴充、教學方法有所改進,出現了第斯多惠等著名的教育家。此後的美國發展的杜威教育方式也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中等教育方面,實科中學進一步得到發展,增加歷史、地理和自然科學的科目,通過考試選擇教師,打破了只由教士充任教師的局面。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較早明確地提出大學的任務一方面是要向學生傳授各科知識,一方面是要發展科學(即辦成教學中心和科研中心),他創辦和領導的柏林大學就是這方面的典型。
由於德國較早地抓教育,國家強大也是來源於方法的更為先進、合理。這是素質教育的又一明例,和有的人吹噓的基因、染色體毫無關系!
日本真正的崛起之迷
戰後日本崛起,得益於重視教育和重視人才的培養。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萬夫曾經指出:「從明治以來,一直到今天,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戰後經濟的發展非常驚人,為世界所重視,造成比情況的重要原因,可歸結為教育的普及和發展。」美國著名發展經濟學家舒爾茨說:「戰後日本物質資本存量幾乎盪然無存,但其國家財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識水平的人還大量存在。」 日本重視教育的歷史可上溯到明治維新時代。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頒布《學法令》時,就在《學制布告》中提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口號,要在全國做到"邑無不學之戶,家務不學之人",接著,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國實施義務教育,大約經過30年的努力,終於在全國范圍內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從年代上看,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國范圍內普及義務教育的國家,比美國早4年,比法國早10年。正如日本前內閣總理大臣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說中所說的:"人是我國的財富,教育是國政的根本。"這應該是日本崛起奇跡的根源。
戰後日本崛起,得益於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吉田茂是日本戰後最負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滿激情的語言寫就《激盪的百年史》,總結日本民族如何戰勝困難、目光遠大、勇猛進取、善於學習、追求完美。他說日本民族具有一種止於至善的專業精神。除非不做,做什麼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於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歷經明治維新和戰後經濟奇跡,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經濟強國之主因。管理大師德魯克說,戰後日本經濟起飛有三位導師。第一位導師是道奇,他教導日本人要發展經濟,首先是穩定貨幣金融,將日元與美元匯率固定於360日元。第二位導師是戴明,全面質量管理之父也。德魯克說,質量管理是美國人發明的,但完美運用、臻於化境的卻是日本人。第三位導師就是德魯克自己。他教會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戰略和實施目標管理。德魯克對日本文化精神亦有湛深研究。七十歲時被榮聘為東京大學研究日本藝術文化的教授,引以為傲。德魯克與吉田茂英雄所見略同。二師皆以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處,便是那種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專業精神。無論做什麼,皆力求最好,心無旁騖,精益求精。此種精神之背後是異常謙遜的學習態度,永遠不懈吸取他人長處之開放胸懷。盛田昭夫說:"日本企業之所以能在短期內取得飛躍進步,奧妙就在於企業經營者始終認為日本在一切領域中都落後於他人,從而產生一種緊迫感。他們情願以歐美各國的學生自居,堅持交學費,學習經營手法,吸引新技術。""在日本,人們始終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產率的提高,即使是對螺絲刀這樣簡單的工具也毫不例外。從設計到加工,無不精心考慮,仔細研究

㈨ 甲午戰爭時期,日元對中國庫平銀的匯率是多少

匯率:1庫平兩足銀=0.18英鎊=1.64日元

清朝通過借款在三年內賠款於日本,向日本支付具體數額為賠款2億兩、贖遼費3000萬兩、駐軍費150萬兩、成色實足(紋銀0.17與足銀0.18的匯率差)損失1325萬兩/225萬磅,銀元貶值的磅虧(支付給匯豐銀行和倫敦貴金屬交易商)1494兩。共計25969兩(紋銀),合4422萬英鎊,其中支付給日本4197萬英鎊(兩種演算法相差30萬磅)。清朝於1895、1896、1998與俄法、英德、英德訂立借款合同,借庫平銀3億兩,本息計7億4000萬兩。甲午(1984)至庚子(1900),年均攤還外債本息2000萬兩,約為歲入的1/4。

清國の資金調達(賠償金借款)

1895年露仏借款 4億フラン(1582萬ポンド)
1896年第1次英獨借款 1600萬ポンド
1898年 第2次英獨借款 1600萬ポンド

流傳的2億兩或者2億3000萬兩過於簡單,而同上計算的方法得出結果後加上「掠奪的財務」變成3.4億兩,則沒有證據。約4200萬磅的結果與日本方的計算也較吻合——井上馨:「想到有3億5000萬日元涌進國內,無論政府或私人,都產生了一種無限富有的感覺。」日本獲得約4000萬英鎊(戰研原文),合3億6459萬日元(甲午軍費為2億日元),7895萬日元彌補軍費缺額,2億2605萬日元用於軍事擴充(含陸軍、海軍、水雷艇),2000萬日元獻給皇室,1000萬日元作為教育基金,57萬日元作為官立八幡制鐵所資本(約3000萬日元的去向戰研的文章沒有交代)。一說有7260萬日元作為貨幣改革時的准備金,從上文來看顯然是不足的。但是日本的說法里反復提到這一點(但無具體數字)而幾乎沒提及軍費用途。大概是由於當時賠款用金英鎊支付,金英鎊又可以直接兌換黃金,因此對銀本位改金本位的貨幣改革中起了國家銀行資本的作用?還有災害准備基金1000萬日元的說法。這個較為可信。

1840年:鴉片戰爭。
1853年:黑船開國。太平天國攻下南京。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幕府海軍建立。

1861年:慈禧垂簾聽政。
1865年:江南製造局(造船廠)創立於上海。
1866年:福澤諭吉創立慶應義塾。駐地軍艦操練所改為講習所(海軍學校)。福建馬尾開設水師學堂。
1867年:橫須賀制鐵所(造船廠)竣工開業。
1868年:明治元年,倒幕成功。

1871年:日清友好條約。
1872年:日本設陸軍海軍,實行徵兵制。太平天國滅亡。
1874年:日本出兵台灣。李鴻章以四百萬兩年費籌建現代海軍。
1876年:日本自造艦900噸的清輝號下水。中國海安號為2800噸,後因造價昂貴停止造艦。日朝簽訂《江華條約》,日本自此從朝鮮身上完成原始積累。
1877年:西南戰爭。東京大學成立。

1880年:日本制《教育令》《刑法》,要求開設國會。中國購定遠、鎮遠。
1883年:雙方大量購船。日本陸軍大學成立。
1885年:日本實施內閣制。鎮遠、定遠回國。
1888年:北洋海師成軍。
1889年:日本制定憲法。當年軍費總額占預算近30%。光緒親政。
1890年:日本第一屆國會。北洋水師八大遠齊備。
1894年:甲午戰爭。日本軍費占預算69.31%。
1983-1984財年日本政府預算為8400萬日元。
1895年12月,日本國會通過總金額超過5億日元,預期1902年完成的軍備預算計劃。

據記載,道光時期(1820--1850年)清政府的年財政收入約4000萬兩。第一次鴉片戰爭賠款約占該額的37%。在償付賠款的過程中,清政府一方面大量動用關稅收入,一方面加重地丁漕賦、鹽課、兵餉和商捐等的徵收科派,致使本該應用於自身發展的大筆款項被索賠國掠走。但是,從宏觀上觀察,這一時期清政府尚能做到收支平衡,賠款對財政經濟的影響還不顯著。

這是因為:第一,清政府的財政收支結構發生了變化。鴉片戰爭前,中國只有廣州一個通商口岸,關稅收入甚少。鴉片戰爭後,隨著通商口岸的增加和對外貿易的擴大,關稅漸成為中國最大的財源之一。同治末年,清政府年收入達到6000萬兩左右,比道光時期提高了50%。到光緒初年,又增到8000萬兩,比道光時期提高了1倍。這些新增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賠款對清政府的壓力。第二,賠款在國家財政支出中所佔的比例還不太大。如第一次鴉片戰爭賠款分4年償清,平均每年償還373萬兩,約占歲出的9%。甲午戰爭賠款在中國財政史上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

據統計,從甲午開戰到是年臘月底,日本從中國獲得的兵船、軍械、軍需等物價值7100萬多日元,摺合庫平銀4734.5萬兩。日本隨軍記者川崎三郎在甲午戰後曾做過一篇《日清戰役戰利品概算》,對我們的統計也極有參考價值。這個《概算》的內容是從甲午開戰到乙未戰爭結束,包括了所有各次戰役的戰利品統計數字,從中減去甲午年臘月底以前的部分,得出的就是乙未正月以後的數字了。日本通過甲午戰爭從中國所獲得的艦船、武器、彈葯及其他軍需物品等,按日金價計算,共值8982.2萬元, 摺合庫平銀5988.3萬兩,這個數字當然很不完整,也不可能完整。除以上這些實物以外,日本還通過這次戰爭掠奪了大量的金銀貨幣。 對此,中外多有記述。如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稱:平壤一戰,「將弁私財,軍士糧餉,凡有金幣12箱,內共金磚67塊,金錠61碇,金沙14 箱,大小30包,皆將領私財, 而軍士糧餉,除糧食以外, 尚存餉銀約及10 萬兩」,皆為日人所得。 蔡爾康等編《中東戰紀本末》所譯日本官報亦稱,此戰「得金銀40箱,每箱約重英權300磅,高麗錢不計其數」,並注曰:「英金1鎊合華權4兩,英權一磅合華權12兩。 其實,這些記述皆限於平壤一戰, 且不甚具體,很難據此作出比較精確的計算。根據日本當時所發表的歷次戰報,將其所獲金銀貨幣種類及數量具體開列後統計,幣類別甚雜,計值單位不一,現據日方的逐一計算,計其值為3000萬日元,摺合庫平銀2000萬兩。 以上三項總計。共為1.198億日元,摺合庫平銀7988萬兩。

㈩ 日本發展歷史

日本戰後分為三個時期:戰後初期、後昭和時代、平成時代。

1、戰後初期

日本投降後初期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美軍佔領日本,改日本實君立憲制為虛君立憲制,天皇作為日本的象徵被保留下來。日本投降詔書發出的同時,昭和天皇所信任的鈴木貫太郎內閣總辭,授意與皇族東久邇宮稔彥王組閣。東久彌宮內閣,是日本歷史上唯一的皇族內閣。

當時,東久邇宮內閣中,有前首相近衛文麿任國務大臣、重光葵任外務大臣。後來重光葵因故辭職,由前奉天總領事,元老牧野伸顯的女婿吉田茂繼任。此時,盟軍送來一位太上皇,那就是麥克阿瑟,盟軍總司令部要求罷免禁制不利皇室言論的內務大臣山崎巖,東久彌宮內閣於是總辭。成為日本史上最短命的內閣,壽命五十四日。東久彌宮內閣倒台後,昭和天皇任命親美英派的幣原喜重郎組閣,1945年10月9日,幣原內閣成立。幣原令人熟悉的就是20世紀20年代的幣原外交。

民主政體改革戰後的政黨如雨後春筍一樣大量成立,包括日本自由黨(總裁鳩山一郎)、日本社會黨(片山哲書記長)、日本進步黨(總裁町田忠治)、日本協同黨(委員長山本實彥)、日本共產黨(書記長德田球一)也恢復活動。翌年一月,盟軍總部公布公職追放令,所謂公職追放令,就是要禁止戰犯出任公職。

2、後昭和時代

日本經濟的崛起戰爭後期,由於美軍的空襲,以東京為首,全國119個城市嚴重被炸被毀,到處都變成一片廢墟和焦土。尤其是廣島和長崎,更遭到了原子彈的毀滅性破壞。1955年開始,日本經濟在高速發展階段有過三大景氣時期,分別是神武景氣、岩戶景氣和伊奘諾景氣。

如此長時間的持續的高速經濟增長,不僅在日本歷史上是罕見的,而且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由於伊奘諾景氣的出現,日本經濟高速增長就達到了光輝的頂點。

政黨政治的勃興鳩山一郎在促成日蘇建交後退下來,由石橋湛山繼任,然而石橋組閣不久,身體出現重大問題,又不得不辭職,最後由曾被指為戰犯的外務大臣岸信介繼任。岸信介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要修改日美安保條約,為此,革新與保守兩大勢力進行最終對決,爆發日本現代史上最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安保斗爭」。

其後,日美安保條約修訂自然生效後,岸信介退任,由池田勇人繼任。池田勇人提出「寬容與忍耐」口號。池田連續三次組閣,甚至與同屬吉田茂門下的佐藤榮作在自民黨總裁選舉中競爭,最後因患上喉癌不得不辭職。佐藤榮作繼任。佐藤組閣後,把沖澠縣回歸日本。

經濟放緩與國際地位的提高經過第一次石油沖擊和戰後第一次負增長,日本經濟就由高速增長轉為了低速增長。1976年、1977年和1978年度各為4.0%、4.4%和5.3%,與高速增長時期比,還不及1965年經濟危機時5.7%的水平。盡管如此,但1978年後已擺脫了蕭條的影子,景氣確實是處於上升階段,企業的收益也增加了。

中速增長一直持續到20世紀80年代末。這一期間,除個別年份外,日本實際經濟增長率基本保持在3%-5%左右的水平,上下波動不大,而且與其他發達國家比仍屬於增長最快的國家,所以這一時期又被稱為穩定增長時期。

在經濟穩定發展特別是在重化學工業迅速發展的基礎上,日本的國際競爭力迅速提高。從1983年貿易黑字超過西德、資本輸出超過英國以來,日本就一直是世界第一的貿易黑字大國、經常收支黑字大國和資本輸出大國。

另外,從1985年起,日本就取代英國,成了世界第一海外債權大國,而美國則開始淪為世界最大的海外債務大國。由此,日本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地位不僅進一步鞏固了,而且還開始被稱為「世界第二超級經濟大國」。這樣,日本經濟就達到了戰後的頂點。

3、平成時代

昭和天皇於1989年1月7日駕崩,子明仁繼位,駕崩次日(1月8日)起改元平成,稱為平成時代。1985年,日本已成為世界最大債權國,1986年底海外凈資產一千八百零四億美元。1993年日本海外資產上升到六千八百五十億美元,估計到2000年可上升到一萬億美元以上。 日本成了世界最大的供應國,東京國際金融市場的作用正在擴大。

(10)一戰後日元匯率擴展閱讀:

日本歷史是指日本從日本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日本列島最早在20萬年前出現人類,已知最早的日本人類化石可追溯到約3萬年前。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西歷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日本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大和國,其後於大化革新後確立天皇體制,引入唐朝文化,仿效中國唐朝的政治制度,嘗試創建一個律令制的國家。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日本進入奈良時代,律令制國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權的版圖在這時也逐漸擴張,征服東北地方部分地區和南九州。

12世紀末,日本開始六百多年的幕府時代,鐮倉幕府、室町幕府相繼執政。期間曾經歷一個半世紀的戰國時代,以及由豐臣秀吉領導的文祿慶長之役。17世紀初,江戶幕府實行鎖國政策二百多年,到1854年黑船事件後,日本國內有志之士提出「尊王攘夷」等號召,江戶幕府在輿論的壓力下,被迫將政權還給明治天皇,史稱「大政奉還」。

1867年,明治天皇整頓內政,富國強兵,一戰後短暫經歷大正民主時期,到20世紀30年代落入軍部控制,實行軍國主義,但於1945年被盟國擊敗後宣布投降。日本在恢復主權後經濟高速增長,躋身先進國家之列,直至20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日本進入長期的相對經濟不景氣狀態至今。

閱讀全文

與一戰後日元匯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支付寶中高收益的理財 瀏覽:494
保險經紀人傭金稅費計算 瀏覽:168
山東科技融資擔保公司 瀏覽:825
余額理財產品剩餘額度不足 瀏覽:921
edda科技融資 瀏覽:713
2017年區塊鏈融資額 瀏覽:926
熱門股票股東 瀏覽:710
股票增持推薦 瀏覽:251
電大信託與租賃形成性單選 瀏覽:378
金融公司新媒體宣傳 瀏覽:435
銀行的理財產品是保險公司 瀏覽:89
農商銀行6月份理財產品價格 瀏覽:347
鐵礦石價格期貨吧 瀏覽:560
9月8日人民幣匯率 瀏覽:346
為什麼b份額的杠桿要加a份額 瀏覽:241
p2p理財收益排行 瀏覽:409
bar指數期貨 瀏覽:820
烏魯木齊華融信託公司地址 瀏覽:673
南方稀貴金屬交易所董事長 瀏覽:79
境外對境內融資租賃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