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收到上月確認收入的貨款,匯率用本月還是上月
匯率用收款當日匯率
其因匯率產生的損益做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假如上月確認收入10000元,當時:
借:應收賬款 10000
貸:產品銷售收入8547.01
應交稅金-應繳增值稅-銷項稅額 1452.99
這個月收到外匯,按照收款日這算成RMB9980
這時候就:
借:銀行存款 9980
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20
貸:應收賬款 10000
B. 匯兌損益如何做會計分錄
1)收匯的時候做賬;借:銀行存款(外幣)
貸:應收/
2)結匯的時候已經做了借:銀行存款(人民幣)
貸:銀行存款(外幣)了
3)這個時候外幣金額已經跟銀行的賬單上一致了
4)不同的只是在你收匯的時候的匯率和你結匯的匯率不同,換成的人民幣也不同,所以調整的是借:財務費用
C. 會計分錄的問題
D. 關於上月與當月匯率不同的會計分錄及稅費問題
1、應收帳款要增加匯差數。 2、其他應收款不要增加匯差數。 3、營業稅金及附加要增加匯差數的稅金。 4、應交稅費要增加匯差數的稅金。 具體會計分錄調整如下: 借:應收帳款 109633.05(124881.03*0.8779.) 貸:其他業務收入 109633.05 5、借: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紅字,匯差額) 貸:應交稅金(紅字,匯差額) 在相應的報稅表格中,附表59:「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明細表」,匯差額用紅筆填寫。
E. 外幣業務的會計處理
一、外幣賬戶的設置
外幣統賬制方法下,對外幣交易的核算不單獨設置科目,對外幣交易金額因匯率變動而產生的差額可在「財務費用」科目下設置二級科目「匯兌差額」反映。該科目借方反映因匯率變動而產生的匯兌損失,貸方反映因匯率變動而產生的匯兌收益。期末余額結轉入「本年利潤」科目後,一般無余額。
二、會計核算基本程序
發生外幣交易時,其會計核算的基本程序為:
第一,將外幣金額按照交易日的即期匯率或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按照折算後的記賬本位幣金額登記有關賬戶;在登記有關記賬本位幣賬戶的同時,按照外幣金額登記相應的外幣賬戶。
第二,期末,將所有外幣貨幣性項目的外幣金額,按照期末即期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並原記賬本位幣金額相比較,其差額記入「財務費用——匯兌差額」科目。
第三,結算外幣貨幣性項目時,將其外幣結算金額按照當日即期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並與原記賬本位幣相比較,其差額記入「財務費用——匯兌差額」科目。
三、主要外幣業務的會計處理
(一)兌換業務的會計處理
外幣兌換業務是指企業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購入外幣(對於銀行來說,則是賣出外幣)或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售出外幣(對於銀行來說,則是買入外幣)。企業賣外幣時,一方面將實際收取的記賬本位幣(按照外幣買入價折算的記賬本位幣金額)登記入賬;另一方面將賣出的外幣實際收到的記賬本位幣金額,與付出的外幣按當日市場匯率(或當日平均匯率,又稱當日市場匯率,下同。不包括外幣資本折算)折算為記賬本位幣之間的差額,作為匯兌損益。
【例14-1】乙股份有限公司外幣業務採用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折算。本期將50 000美元到銀行兌換為人民幣,銀行當日的美元買入價為1美元=6.25人民幣,當日市場匯率為1美元=6.35元人民幣。
本例中,企業應當在銀行存款美元賬戶記錄美元的減少,同時按照當日的市場匯率將售出的美元折算為人民幣,在銀行存款美元賬戶記錄人民幣賬戶記錄美元的減少;按實際收到的人民幣金額,對銀行存款人民幣賬戶記錄人民幣的增加,兩者之間的差額作為當期的財務費用。有關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人民幣戶)(50 000×6.25) 312 500
財務費用——匯兌差額 5 000
貸:銀行存款—美元戶(50 000美元)(50 000×6.35)317 500
企業買入外幣時,要按外幣賣出價折算應向銀行支付的記賬本位幣,並記錄所支付的金額;另一方面按照當日的市場匯率將買入的外幣折算為記賬本位幣,並登記入賬;同時按照買入的外幣金額登記相應的外幣賬戶。實際付出的記賬本位幣金額與收取的外幣按照當日市場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之間的差額,作為當期匯兌損益。
【例14-2】甲股份有限公司外幣業務採用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折算。本期因外幣支付需要,從銀行購入10 000美元,銀行當日的美元賣價為1美元=6.40元人民幣,當日市場匯率為1美元=6.30元人民幣。
本例中,應對銀行存款美元賬戶做增加記錄,按照當日的市場匯率折算為人民幣,對該銀行存款相對應的人民幣賬戶做增加記錄;按照實際付出的人民幣金額對銀行存款賬戶做減少的記錄。兩者之間的差額作為當期財務費用。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美元戶(10 000美元)(10 000×6.30) 63 000
財務費用——匯兌差額 1 000
貸:銀行存款(人民幣)(10 000×6.40) 64 000
(二)外幣購銷業務的會計處理
企業從國外或境外購進原材料、商品或引進設備,按照當日的市場匯率將支付的外幣或應支付的外幣折算為人民幣記賬,以確定購入原材料等貨物及債務的入賬價值,同時按照外幣的金額登記有關外幣賬戶,如外幣銀行存款和外幣應付賬款賬戶等。
【例14-3】乙股份有限公司外幣業務採用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折算。本期從境外購入不需要安裝的設備一台,設備價款為250 000美元,購入該設備時市場匯率為1美元=6.35元人民幣,款項尚未支付。會計分錄如下:
借:固定資產——機器設備(250 000美元)(250 000×6.35)1 587 500
貸:應付賬款——美元戶(250 000美元) 1 587 500
【例14-4】甲股份有限公司屬於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其外幣業務採用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折算。本期從美國購入某種工業原料500噸,每噸價格為4 000美元,當日的市場匯率為1美元=6.3元人民幣,進口關稅為1 660 000元人民幣,支付進口增值稅3 104 200元人民幣,貨款尚未支付,進口關稅及增值稅由銀行存款支付。會計分錄如下:
借:原材料(500 噸×4 000美元×6.3+1 660 000)14 26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3 104 200
貸:應付賬款——美元戶(2 000 000美元) 12 600 000
銀行存款 4 764 200
企業出口商品或產品時,按照當日的市場匯率將外幣銷售收入折算為人民幣入賬;對於出口銷售取得的款項或發生的債權,按照折算為人民幣的金額入賬,同時按照外幣金額登記有關外幣賬戶,如外幣銀行存款賬戶和外幣應付賬款賬戶等。
(三)外幣借款業務的會計處理
企業借入外幣時,按照借入外幣時的市場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入賬,同時按照借入外幣的金額登記相關的外幣賬戶。
【例14-5】乙股份有限公司外幣業務採用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折算。本期從中國銀行借入港幣1 500 000元,期限為6個月,借入的外幣暫存銀行。借入時的市場匯率為1港幣=0.9元人民幣。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港幣戶(1 500 000 港元)(1 500 000×0.90)1 350 000
貸:短期借款——港幣戶(1 500 000港元) 1 350 000
6個月後,乙股份有限公司按期向中國銀行歸還借入的港幣 1 500 000元。歸還借款時的市場匯率為1港幣=0.88人民幣。會計分錄如下:
借:短期借款——港幣戶(1 500 000 港元)(1 500 000×0.88)1 320 000
貸:銀行存款——港幣戶(1 500 000港元) 1 320 000
發生的匯兌損失,會計分錄如下:
借:財務費用——匯兌差額 30 000
貸:銀行存款 30 000
四、外幣賬戶的期末調整
各外幣賬戶的外幣金額,期末時應當按照期末匯率摺合為記賬本位幣,按照期末匯率摺合的記賬本位幣與賬面記賬本位幣之間的差額,作為匯兌損益,計入當期財務費用;屬於籌建期間的,計入長期待攤費用;屬於與構建固定資產有關的借款發生的匯兌損益,按照借款費用資本化的原則進行處理。
【例14-6】丙股份有限公司外幣業務月初的余額為:
銀行存款——美元戶外幣余額60 000美元,人民幣余額376 500元;
應收賬款——外商外幣余額36 000美元,人民幣余額225 900元;
應付賬款——外商外幣余額28 000美元,人民幣余額175 700元。
本月月初的美元匯率為6.2750,月末的美元匯率為6.2950。本月發生以下涉及外幣的業務:
(1)3日,償還以前所欠某外商的應付賬款 16 000美元,當日美元匯率為6.3250。
16 000×6.3250=101 200(元)
借:應付賬款——某外商(16 000美元) 101 200
貸:銀行存款——美元戶(16 000美元) 101 200
(2)15日,收到某外商償還欠款一筆,金額為20 000美元,當日美元匯率為6.2850。
20 000×6.2850=125 700(元)
借:銀行存款——美元戶(20 000美元) 125 700
貸:應收賬款——某外商(20 000美元) 125 700
(3)21日,以10 000美元支付專項工程設計費用,當日的美元匯率為6.3000。
10 000×6.3000=63 000(元)
借:在建工程(10 000美元) 63 000
貸:銀行存款(10 000美元) 63 000
(4)月末,各有關科目的美元、人民幣余額分別為:
「銀行存款——美元戶」科目:
美元余額=60 000-16 000+20 000-10 000=54 000(美元)
人民幣余額=376 500-101 200+125 700-63 000=338 000(元)
按月末匯率計算的人民幣余額=54 000×6.2950=339 930(元)
差額部分=339 930-338 000=1 930(元)
「應收賬款——外商」科目:
美元余額=36 000-20 000=16 000(美元)
人民幣余額=225 900-125 700=100 200(元)
按月末匯率計算的人民幣余額=16 000×6.2950=100 720(元)
差額部分=100 720-100 200=520(元)
「應付賬款——外商」科目:
美元余額=28 000-16 000=12 000(美元)
人民幣余額=175 700-101 200=74 500(元)
按月末匯率計算的人民幣余額=12 000×6.2950=75 540(元)
差額部分=75 540-74 500=1 040(元)
產生的匯兌損益為:
1 930+520-1 040=1 410(元)(匯兌凈收益)
月末調整的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美元戶 1 930
應收賬款——外商 520
貸:應付賬款——外商 1 040
財務費用——匯兌差額 1 410
F. 會計的稅費計算與申報,請快速解決,
完稅價=到岸價*匯率 這里已經說了是50W人民幣 那完稅價就是51W(包括運費)
(完稅價格指的是CIF價,即包括運費和保費,所以在計算關稅和增值稅時空運費也要計算在裡面。如果運費由買家出,運費也要算在進口關稅和增值稅內)
關稅=完稅價格*進口關稅稅率=0.25*510000=127500
關稅完稅價=510000+(510000*0.25)+(5100000*0.25)*17%=659175
注意:關稅完稅價,也許就是510000、看口岸如何規定
消費稅=(關稅完稅價+關稅)*消費稅率/(1-消費稅率)=52445
組合計稅價格=到岸價格(CIF)+關稅+消費稅=510000+127500+52445=689945
進口環節增值稅=應納稅額*增值稅額=(完稅價格+關稅)*增值稅稅率=108375
(進口環節增值稅可以在申報是抵扣進項,進口貨物的增值稅由海關徵收。)
報關時,按海關納稅通知:
借:在途物資--進口商品(進口關稅、消費稅)
貸:應交稅費--進口關稅
貸:應交稅費--消費稅
關稅不可以抵扣....按你的關稅稅率申報。
按海關納稅通知和規費收據支付時:
借:應交稅費--進口關稅
借:應交稅費--消費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借:銷售費用(海關規費)
貸:銀行存款
支付進口增值稅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支付國內運雜費等時:
借:在途物資
貸:銀行存款
進口貨物入庫時:
借:庫存商品—庫存進口商品
貸:在途物資--進口商品
收到運費發票後,去稅務局窗口認證,列印驗證結果通知單,報稅時,直接在附表二中(進項明細表)運輸發票欄填寫相應數據,正常申報就可以了,不用再上傳四小票了。
G. 進口貨物入賬匯率按什麼確定
進口貨物入賬匯率按即期匯率或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確定:
依據根據《企業會計准則-外幣折算》第三章第十一條規定,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對外幣貨幣性項目和外幣非貨幣性項目進行處理:外幣貨幣性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折算。
因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與初始確認時或者前一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不同而產生的匯兌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對於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已在交易發生日按當日即期匯率折算,資產負債日不應改變其原記賬本位幣金額,不產生匯兌差額。
(7)應交稅費匯率變動擴展閱讀:
我國現行會計制度規定,記賬匯率可以是外幣業務發生當日的匯率,也可以是當月1日的匯率。記賬匯率一經選用,在登記入賬時不得隨意變更。具體應用時,對於取得以外幣結算的資產、負債及相關的收入和費用,可以採用外幣業務發生時當日的匯率或當月1日的匯率記賬。
對於以外幣投入的資本:
1、合同或章程有約定匯率的,就按約定的匯率入賬。
2、合同或章程未約定匯率的,如果注冊貨幣與記賬本幣一致的,可採用當日匯率記賬;如果注冊
貨幣與記賬本幣不一致,應當按第一期第一次收到出資額時的匯率記賬。對於投入的以外幣計價的資產,按投入當日或當月1日的匯率入賬。
實際工作中,企業會計人員為了方便或者已有的習慣,往往各行其是,並沒有完全按照規定進行會計處理,企業內部如果採用不同的記賬匯率,在購貨或銷貨的情況下,就會出現不同的購貨成本、不同的銷售收入等。
H. 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涉及補提減值損失為什麼不能調整應繳稅費,涉及預計負債的就要調整應繳稅金
因為涉及減值損失的還沒有實際發生的,所以只是補提減值准備,當然不用調整應交稅費。而涉及預計負債如果是實際發生就是付了款了,當然要調整應交稅費。稅法一般是按收付實現制為基礎,沒有實現的損失和費用不能稅前抵扣。
資產負債表日後取得確鑿證據,表明某項資產在資產負債表日發生了減值或者需要調整該項資產原先確認的減值金額。
根據當時的資料判斷某項資產可能發生了損失或減值,但不能確定最後是否會發生,按當時的最佳估計金額反映在財務報表中;但在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之間,如取得的確鑿證據能證明該事實成立,即某項資產已經發生了損失或減值,則應對資產負債表日所作的估計予以修正。
(8)應交稅費匯率變動擴展閱讀:
《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
第二章 資產負債表日後調整事項
第四條 企業發生的資產負債表日後調整事項,應當調整資產負債表日的財務報表。
第五條 企業發生的資產負債表日後調整事項,通常包括下列各項:
(一)資產負債表日後訴訟案件結案,法院判決證實了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已經存在現時義務,需要調整原先確認的與該訴訟案件相關的預計負債,或確認一項新負債。
(二)資產負債表日後取得確鑿證據,表明某項資產在資產負債表日發生了減值或者需要調整該項資產原先確認的減值金額。
(三)資產負債表日後進一步確定了資產負債表日前購入資產的成本或售出資產的收入。
(四)資產負債表日後發現了財務報表舞弊或差錯。
第三章資產負債表日後非調整事項
第六條 企業發生的資產負債表日後非調整事項,不應當調整資產負債表日的財務報表。
第七條 企業發生的資產負債表日後非調整事項,通常包括下列各項:
(一)資產負債表日後發生重大訴訟、仲裁、承諾。
(二)資產負債表日後資產價格、稅收政策、外匯匯率發生重大變化。
(三)資產負債表日後因自然災害導致資產發生重大損失。
(四)資產負債表日後發行股票和債券以及其他巨額舉債。
(五)資產負債表日後資本公積轉增資本。
(六)資產負債表日後發生巨額虧損。
(七)資產負債表日後發生企業合並或處置子公司。
第八條 資產負債表日後,企業利潤分配方案中擬分配的以及經審議批准宣告發放的股利或利潤,不確認為資產負債表日的負債,但應當在附註中單獨披露。
I. 計算的稅費與實際繳納稅費不同怎樣記賬
多計提稅費應該補提,你這相當於是之前多計提了,應該沖回
借:營業稅金及附加 負數金額
貸:應交稅費——應交XX稅 負數金額
增值稅金額,就像你這樣做分錄調整就可以了
J. 匯率如何引起成本差異
USD6.8264是當月進口貨物時海關的匯率。根據收到的稅票入賬,增值稅票是可以抵扣稅的。 關稅你可以直接計入存貨的成本里。 會計分錄如下:借:庫存商品 2745086.8264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2745086.8264*17%貸:銀行存款 2745086.8264(1+17%)關稅計入進口貨物的成本,增值稅作為進項稅額抵扣:
借:庫存商品(或其他科目){進價+關稅}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進口增值稅}
貸:銀行存款(或其他相關科目)
來料加工,加工後復出口,在進口環節一般是免稅時。在將下角料內銷時,要補交關稅和增值稅。
從理論上講,關稅要按進口時海關估價為計稅依據;增值稅要以估價加上關稅為計稅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