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科學實驗杠桿尺平衡作文400字
最佳答案
歲月的巨浪拍打著記憶的礁石,破碎了,散作一團白沫,潮起潮落,遺棄了躺在沙灘上的貝殼。大海就在眼前,可再也回不去了,只好獨自品味其中的孤獨。一如歲月之流把20歲的小舟擱淺,美妙韶華,定格成年齡深處那淡藍的風景。乘著這艘小船我駛向一個叫大學的彼岸……
平靜有序的大學生活在我的生命中已展開兩個多月了,每月奔忙於課堂,食堂和圖書館之間,當自己完全地浸淫於知識的海洋中時,心底湧起的是一份滿足和恬然;當自己漫步於校園的林陰小徑時,呼吸著屬於校園的空氣,滿足於校園的一草一木,我常常會忘窮情於其中,也是就在其中存在著另一些「不平凡」的日子……
② 同學們利用圖1裝置驗證「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記錄的數據如下: (1)寫出分析處理實驗數據的具體過
(1)過程:分別計算出動力×動力臂(或F 1 ·L 1 )分別計算出阻力×阻力臂(或F 2 ·L 2 ) 第一組 1N×15cm =15N·cm 15N × 10cm=15N·cm 第二組 2N×25cm=50N·cm 25N × 20cm=50N·cm 第三組 3N×20cm=60N·cm 4N × 15cm=60N·cm 經過比較每一組的動力和動力臂乘積與阻力和阻力臂乘積都相等 驗證的結果:經驗證可得出杠桿平衡時滿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 1 L 1 =F 2 L 2 ) (2)做法:甲不動,乙向遠離支點方向移動(或乙不動,甲向靠近支點方向移動) (或乙不動,甲蹬地,減小甲對蹺蹺板的壓力) 條件:使蹺蹺板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轉動的力和力臂的乘積不相等(或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 1 L 1 ≠F 2 L 2 ) |
③ 四年級下冊科學實驗研究杠桿的實驗步驟是什麼
1、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
2、把鉤碼掛在杠桿的兩邊,改變鉤碼的位置使杠桿水平平衡;
3、記下兩邊的鉤碼的重,用尺量出它們的力臂,記下實驗數據;
4、改變力和力臂數值,做三次實驗.
5、求出各次實驗的動力乘以動力臂和阻力乘以阻力臂數值.
④ 科學課杠桿原理實驗步驟
用木棍做一個起重機 就行了 支點.主動臂.阻力臂
⑤ 小學生科學實驗怎樣寫情況實驗記錄
我們做物理實驗都是這樣的格式:
一、實驗題目
二、實驗器材和材料
三、實驗原理
四、實驗步驟
五、實驗記錄(數據)
六、結論(結果討論,為什麼會這樣)
⑥ 杠桿平衡實驗報告單怎麼寫 要有實驗目的 原理 器材 步驟和注意事項
實驗目的
1、通過本次實驗中,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了解到設計實驗探究的科學思想。
2、獲得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3、能夠理解杠桿平衡狀態的基本含義。
實驗器材:杠桿、支架、一盒鉤碼、固定在杠桿上的掛物環、彈簧測力計。
實驗要求:1、會組裝杠桿,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步驟:
第一步、把杠桿安裝在支架上,使其能靈活地繞支點轉動,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處於水平靜止狀態,使杠桿水平靜止。
第二步、先在支點左側,20cm處掛一個0.5N的鉤碼,試一試需要在指點的右側10cm處掛幾個鉤碼,能夠使杠桿再一次水平靜止,杠桿水平靜止後,將實驗所測數據填入實驗記錄的表格內,將作用在杠桿左邊的力,作為動力F1,則F1=0.5N,動力臂L1為20cm,F1×L1=10
作用在杠桿右側的力為F2,F2=1N,阻力臂L2為10cm,F2×L2=10
(改變鉤碼的位置和鉤碼的個數,再做一次實驗,)
第三步、將支點左側,距支點5cm處,掛3個鉤碼,試試看,在支點右邊15cm處,需要掛幾個鉤碼可以使杠桿再次水平靜止。
待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後,把實驗數據填入記錄表格內,動力F1,F1=1.5N,動力臂L1為5cm,F1×L1=7.5,作用在杠桿右側的力為F2,F2=0.5N,阻力臂L2為15cm,F2×L2=7.5.
第四步、通過兩次記錄的實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知道: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結論:a、杠桿的平衡狀態是指杠桿處於勻速轉動狀態,或者靜止狀態,靜止時的位置不一定是在水平位置。
b、杠桿處於平衡狀態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附表:
實驗次數 動力(N) 動力臂(M) 動力×動力臂 阻力(N) 阻力臂(M) 阻力×阻力臂
⑦ 小學六上關於杠桿的小實驗
杠桿定理么
定理:F動*L動=F阻*L阻(F阻,L阻一定時,L動越大,F動越小)(L是力專臂長度,F是力的大屬小)
小六估計是不是很懂。。。
解釋:
物(重力G為F動)///物(F阻)
---------------------(杠桿)
///////////△(支點)/
|---L動-----|---L阻---|
⑧ 杠桿平衡實驗報告單
目的: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
器材:等臂杠桿,鉤碼,彈簧測力計。
原理:F1*L1=F2*L2
步驟:1先將等臂杠桿調至平衡。2先稱出一個鉤碼的質量。在分別掛在離支點的不同的距離掛上鉤碼,使天平平衡,記錄數據。
結論:平衡條件 F1*L1=F2*L2
誤差:可能是一開始沒有調平衡,在讀數時沒有讀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