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賓大效應與實際匯率

賓大效應與實際匯率

發布時間:2021-06-19 23:24:28

Ⅰ 實際匯率的意思

實際匯率是名義匯率的對稱。其是按兩國的物價指數之比對兩國的貨幣對的名義匯率進行調整,調整後的得出匯率就稱為實際匯率。實際匯率指的是剔除兩國貨幣相對購買力變動和市場行為的影響,反映的是匯率變動對兩國國際競爭力的影響實際狀況。實際匯率的變動,反映了兩國商品競爭力的變化。

實際匯率=名義匯率*某國物價指數/本國物價指數

簡單說明一個問題,實際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是不等價的。因為實際匯率涉及到貨幣對的名義匯率和兩國之間的物價水平,根據比對的國家數量可以分為實際匯率(雙邊外部實際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REER,也稱為多邊外部實際匯率)。實際匯率指的兩個國家之間貨幣的實際匯率,涉及兩個國家,是一對一的關系;而實際有效匯率,涉及多個國家,是一對多的關系。因此實際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是不同的。簡單地說,一個是有效匯率的絕對水平, 一個是有效匯率的指數化。

實際匯率和名義匯率的關系可通過公式q=EP*/P(q為實際匯率,E為名義匯率,P*為外國商品價格水平,P為本國商品價格水平)換算。實際匯率反映了以同種貨幣表示的兩國商品的相對價格水平,從而反映了本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名義匯率與實際匯率可通過費雪效應表示,它反應了名義匯率和實際回報以及通貨膨脹的關系。公式1+R=(1+r)*(1+h),r代表實際匯率,R代表名義匯率,h代表通貨膨脹。

Ⅱ 實際匯率上升為何就是貨幣貶值

在直接標價法時,匯率貶值=匯率上升=貨幣貶值

匯率表示有直接標價與間接標價,直接標價就是以本幣表示單位外幣的價格,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採用直接標價法,中國是直接標價法。

就匯率的概念來說,是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僅是一個數字而已。如1美元=7人民幣,7就是匯率,又稱為外匯匯率,7變為8就是匯率上升,在直接標價法下,匯率上升=匯率貶值=本幣貶值。

(2)賓大效應與實際匯率擴展閱讀:

貨幣貶值在國內引起物價上漲現象。但由於貨幣貶值在一定條件下能刺激生產,並且降低本國商品在國外的價格,有利於擴大出口和減少進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把它作為反經濟危機、刺激經濟發展的一種手段。

從國內角度看,貨幣貶值在金屬貨幣制度下是指減少本國貨幣的法定含金屬量,降低其對金屬的比價,以降低本國貨幣價值的措施;貨幣貶值在現代紙幣制度下是指流通中的紙幣數量超過所需要的貨幣需求量(即貨幣膨脹)時,紙幣價值下降。

從國際角度看,貨幣價值表示為與外國貨幣的兌換能力,它具體反映在匯率的變動上,這時貨幣貶值就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兌換外國貨幣能力的降低,而本國貨幣對外匯價的下降。例如,如果100美元去年兌換300元人民幣,今年兌換400元人民幣,則人民幣貶值了。

貨幣貶值在國內引起物價上漲現象。但由於貨幣貶值在一定條件下能刺激生產,並且降低本國商品在國外的價格,有利於擴大出口和減少進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把它作為反經濟危機、刺激經濟發展的一種手段。

Ⅲ (宏觀經濟學)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為什麼要假設實際匯率與名義匯率是同比例的謝謝。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考察的是資本完全流動的情形,資本完全流動意味著資產所有者認為國內證券與國外證券之間可以完全替代。因此,只要國內利率超過國外利率就會吸引資本大量流入;或者只要國內利率低於國外利率,就會使資產所有者拋售國內資產,引起大量資本外流。蒙代爾-弗萊明模型著重分析了在資本完全流動的前提之下財政、貨幣政策的不同效應。

固定匯率制下的情形

在固定匯率制下,資本完全流動的條件使得貨幣政策無力影響收入水平,只能影響儲備水平;而財政政策在影響收入方面則變得更有效力,因為它所造成的資本流入增加了貨幣供給量,從而避免了利率上升對收入增長的負作用。

引入浮動匯率制下的情形

(1)貨幣政策-無論在哪種資本流動性假設下,貨幣政策在提高收入方面都比固定匯率制下更加有效。

(2)財政政策-在資本完全不流動的情形下,浮動匯率下收入的增長大於固定匯率下的收入增量;在有限資本流動性的情形下,財政政策的擴張性影響仍然有效,但是收入的增長幅度小於固定匯率制下情形;在資本具有完全流動性的情形下,財政政策對於刺激收入增長是無能為力的。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適用范圍

蒙代爾自己認為,要對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應用有所限定,模型的結論並非不可避免,它們並不適用於所有國家。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應用最好的三個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三個經濟體:美國、日本和德國,它們擁有強大的貨幣。這絕非偶然。三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三個經濟體,而且是最富裕的三個經濟體,擁有最發達的資本市場。它們實施財政擴張時的各種條件,都能夠保持貨幣緊縮。

很少有發展中國家(如果有的話)適合同樣的結論。原因之一是:發展中國家實施財政擴張時,通常都伴隨著銀根放鬆和外部投機資本對本國貨幣的沖擊。對許多發展中國家來說,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沒有多大區別。

原因是:首先,這些國家沒有以本國貨幣交易的發達資本市場,第二,緊跟財政赤字之後,很快就出現貨幣擴張。蒙代爾個人不用蒙代爾—弗萊明式的國際宏觀經濟模型來分析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問題,並希望他的學生也不要這樣做。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基本結論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影響總收入的效力取決於匯率制度。貨幣政策在固定匯率下對刺激經濟毫無效果,在浮動匯率下則效果顯著;財政政策在固定匯率下對刺激機經濟效果顯著,在浮動匯率下則效果甚微或毫無效果。蒙代爾在後來的一篇文章「資本流動和國家相對大小」中將數學模型推廣到整個世界經濟:首先證明了在固定匯率下貨幣政策的效果並沒有完全喪失,相反,貨幣政策效果傳遞到國外;其次證明了在浮動匯率下(以及資本完全流動)財政政策效果並沒有喪失,而是傳遞到世界其他地區。

Ⅳ 實際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的區別

一國的名義有效匯率等於其貨幣與所有貿易夥伴國貨幣雙邊名義匯率的加權平均數,如果剔除通貨膨脹對各國貨幣購買力的影響,就可以得到實際有效匯率。 實際有效匯率不僅考慮了所有雙邊名義匯率的相對變動情況,而且還剔除了通貨膨脹對貨幣本身價值變動的影響,能夠綜合地反映本國貨幣的對外價值和相對購買力。 目前,通行的加權平均方法包括算術加權平均和幾何加權平均兩類。在測算有效匯率時,研究人員往往根據自己的特殊目的來設計加權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樣本貨幣范圍和貿易權重等相關參數,得出的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

Ⅳ 隨著實際匯率(直接標價法下)越大,本國商品價格競爭力如何變化

直接標價法下,匯率越大,即本幣對外貶值,出口商出口以外幣表示的同等外幣的商品,可兌換更多的本幣,在生產成本沒有變動的情況下,使以本幣表示的利潤率增長,本國商品國際競爭力也就越大。一些國家為了促進本國商品的出口,使用本幣貶值的方法。

Ⅵ 影響一國實際匯率的因素有哪些

1)國際收支。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上升;如果為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下降。
(2)通貨膨脹。如果通貨膨脹率高,則該國貨幣匯率低。
(3)利率。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則匯率高。
(4)經濟增長率。如果一國為高經濟增長率,則該國貨幣匯率高。
(5)財政赤字。如果一國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則其貨幣匯率將下降。
(6)外匯儲備。如果一國外匯儲備高,則該國貨幣匯率將升高。

Ⅶ (宏觀經濟學)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為什麼要假設實際匯率與名義匯率是同比例的

20世紀60年代,羅伯特·蒙代爾(Robert A. Mundell)和J.馬庫斯·弗萊明(J.Marcus Flemins)提出了開放經濟條件下的蒙代爾—弗萊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模型,簡稱M-F模型),即通常所說的經典M-F模型。 該模型擴展了對外開放經濟條件下不同政策效應的分析,說明了資本是否自由流動以及不同的匯率制度對一國宏觀經濟的影響。其目的是要證明固定匯率制度下的「米德沖突」可以得到解決。

模型假定:

1.假定價格在短期內是不變的;

2.假定經濟中的產出完全由總需求決定;

3.假定貨幣是非中性的,貨幣的需求不僅與收入相關,而且與實際利率負相關;

4.假定商品和資本可以在國際市場完全自由流動,資本的自由流動可以消除任何國內外市場的利率差別。

模型結論摘要

1. 在沒有資本流動的情況下,貨幣政策在固定匯率下在影響與改變一國的收入方面短期是有效的,但長期來看是無效的,在浮動匯率下則更為有效;

2. 在資本有限流動情況下,整個調整結構與政策效應與沒有資本流動時基本一樣;

3. 而在資本完全可流動情況下,貨幣政策在固定匯率時在影響與改變一國的收入方面是完全無能為力的,但在浮動匯率下,則是有效的。

兩國模型(一般討論兩國模型為例)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適用范圍蒙代爾自己認為,要對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應用有所限定,模型的結論並非不可避免,它們並不適用於所有國家。……供參考。

Ⅷ 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的實際匯率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一直保持著較快增長,尤其是2003-2007年國民生產總值連續五年達到了兩位數增長,增長速度之快屬世界罕見。因此,在這種背景下,研究我國經濟增長與人民幣實際匯率的調整和變動趨勢,為近年來出現的人民幣升值壓力給予合理的解釋與政策建議,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一)人民幣實際匯率的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的文獻綜述
1.支持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的文獻綜述
當前,從實體經濟角度對人民幣實際匯率調整的研究文獻不多,而且結論也不盡統一。絕大多數學者認為人民幣實際匯率變動趨勢具有較為典型的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通過對我國20世紀90年代匯率並軌以來實際匯率的變動趨勢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相關性進行經驗分析,發現人民幣實際匯率的變動趨勢與我國兩部門間的生產率差異變化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比例關系。不可貿易部門的生產率提高幅度大時,人民幣趨向於貶值;而可貿易部門的生產率提高幅度大時,人民幣實際匯率趨向於升值,回歸結果符合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的結論(俞萌,2001;王維,2003;王蒼峰、岳咬興,2006)。盧鋒(2006)整理了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製造業和服務業部門工資和單位勞動成本相對變動的大量數據並與13個發達國家的相關資料進行了比較後得出人民幣實際匯率嚴重低估的結論,認為當前人民幣匯率演變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故事。
2.駁斥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的研究文獻
然而,楊長江(2002)對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假說與人民幣實際匯率變動趨勢之間的矛盾進行了研究。他認為,在勞動無限供給的條件下,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假說可能會以實際匯率持續貶值的形式表現出來,這種技術進步型貶值是影響人民幣實際匯率較長時期內變動態勢的主要因素。Tyers、Golley、Bu和Bain(2006)認為,由於我國可貿易部門的生產率增長非常快,生產率的相對提高和稟賦相對增加的外部沖擊,常常引起人民幣實際匯率的貶值,這與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假說正好相反。McKinnon(2007)認為我國中央銀行有可能提高國內通貨膨脹率,這可能減緩人民幣相對於美元的升值速度。所以,在我國不存在明顯的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林毅夫(2007)針對盧鋒(2006)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異議:(1)是否可以用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假說和國內外製造業與服務業勞動生產率相對變動的比較作為人民幣名義匯率調整的依據尚值得商榷;(2)實際匯率嚴重低估需要經由名義匯率大幅升值來實現實際匯率升值尚值得商榷;(3)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假說中所闡述的勞動生產率的相對變化對實際匯率的影響在現實經濟中是必然成立的數學恆等式尚值得商榷。他認為20世紀90年代初以前人民幣匯率的變動不能用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假說來解釋,90年代以後我國可能適用這個假說。
(二)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假說對人民幣實際匯率調整的啟示
現有研究成果主要是針對發達國家的,其中主要是以歐盟國家為研究樣本,研究的假設條件、背景和樣本數據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考察人民幣實際匯率的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時,更是忽略了我國的實際國情,在模型的設定和推理中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現有研究成果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不足:
首先,在構建理論模型方面。(1)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假說的一個假設條件是資本的跨國自由流動。因為資本的邊際收益率是一樣的,隨著技術發生變化,資本收益率也會發生變化,從而引起工資和價格的調整。而我國現階段存在資本管制,且國內價格和資源調整得比較緩慢,可能會通過利率來調整。因此,需要在理論上對這一假定條件做出修正和完善。(2)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假說的第二個假設條件,是勞動力市場是自由流動的。然而我國長期以來由於戶籍方面的種種不合理規定,極大地限制了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因此,需要在理論上對這一假定條件做出修正和完善。(3)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假說的第三個假設條件是勞動力總量是固定的,工資水平決定不可貿易品的價格。然而我國具有二元經濟結構的特殊國情,即可貿易部門和不可貿易部門的發展很懸殊,主要表現為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可以無限制地增加勞動力的數量而不會引起工資的上漲。因此,需要在理論上對這一假定條件做出修正和完善。
其次,在經驗分析方面。(1)在對我國可貿易部門和不可貿易部門的劃分上,不能僅僅以製造業作為可貿易部門,以服務業作為不可貿易部門,這樣有失偏頗。因為這些部門的商品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可貿易性,因此在經驗分析之前要重新設計指標選擇作為研究對象的代理變數。(2)綜合比較全要素生產率與平均勞動生產率的利弊,選擇適合我國國情的生產率代理變數,並且完善相關資料庫,准確衡量我國單位勞動成本變動和工資等變數。(3)充分利用現代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和手段,採用面板數據和面板協整分析方法,對理論上提出的假設命題進行經驗分析,以期得到更為可靠的經驗支持。
最後,在政策建議方面。(1)在考察人民幣實際匯率變動的原因時,要考慮到1994年我國外匯體制改革,闡明人民幣名義匯率的大幅貶值的影響機制。(2)注意考察我國經濟的非均衡運行狀態,如國際收支雙順差和巨額的外匯儲備增長等給人民幣實際匯率調整帶來的負面影響。
因此,今後的研究思路可以在結合我國實際國情(比如二元經濟結構特徵等)的背景下,對傳統的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假說進行修正和完善,主要考慮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的基本經濟特徵,重新做一基本假設,即無限制地增加勞動力的數量而不會引起工資的上漲的基本假設,從而對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是否具有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進行實證分析。在實證分析中,重新設定我國可貿易部門和不可貿易部門的劃分標准,並進行歸類劃分,准確衡量我國單位勞動成本變動和工資等變數,在此基礎上提出可能的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最後,結合我國國情,提出逐步實現二元經濟結構的轉型,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才是實現我國經濟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的政策建議。

Ⅸ 在開放經濟中,什麼決定了實際利率和實際匯率

利率的決定,有著多種理論,其中馬克思的利率決定論認為利息量的多少取決於利潤總額,利息率取決於平均潤率。西方的利率決定理論著眼於利率變動取決於供求對比關系,主要有三種利率決定理論。
利率變化的影響因素主要有經濟因素、政策因素和制度因素。
(一)經濟因素包括經濟周期、通貨膨脹、稅收等對利率的影響。
(二)政策因素指一國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匯率政策等經濟政策的實施對利率影響。
(三)制度因素主要指利率管制下的利率狀況。
我國利率的決定與影響因素主要有利潤的平均水平,資金的供求狀況,物價變動的幅度,國際經濟環境與政策性因素等。
(一)利潤的平均水平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利息也是由平均利潤率決定的。
(二)資金的供求狀況指借貸資本供不應求時,借貸雙方的競爭使利率上升;供過於求時,利率下降。
(三)物價變動的幅度制約著名義利率水平的高低。
(四)國際經濟的環境指國際間資金流動、商品競爭、外匯儲備量及外資政策都會對利率產生影響。
(五)政策性因素指利率取決於國家調節經濟的需要,是實現經濟目標的工具。供參考。

閱讀全文

與賓大效應與實際匯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7年區塊鏈融資額 瀏覽:926
熱門股票股東 瀏覽:710
股票增持推薦 瀏覽:251
電大信託與租賃形成性單選 瀏覽:378
金融公司新媒體宣傳 瀏覽:435
銀行的理財產品是保險公司 瀏覽:89
農商銀行6月份理財產品價格 瀏覽:347
鐵礦石價格期貨吧 瀏覽:560
9月8日人民幣匯率 瀏覽:346
為什麼b份額的杠桿要加a份額 瀏覽:241
p2p理財收益排行 瀏覽:409
bar指數期貨 瀏覽:820
烏魯木齊華融信託公司地址 瀏覽:673
南方稀貴金屬交易所董事長 瀏覽:79
境外對境內融資租賃 瀏覽:370
股票杠桿要找賽岳恆 瀏覽:12
捷匯俄羅斯匯率 瀏覽:157
渤海交易所騙局046在那 瀏覽:640
我國民間融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瀏覽:823
最近5年丁二烯價格走勢圖 瀏覽: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