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杠桿原理的解釋
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 L1=W•L2。式中,F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W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❷ 用簡單的話解釋一下杠桿原理,最好有圖解。。
杠桿又分稱費力杠桿、省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內要使杠容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
如下圖所示為杠桿原理的最好解釋。
❸ 用杠桿原理解
設左盤的力臂為L1,右盤的力臂L2,物體的重力為G。
L1*G=L2*0.25*10
L1*0.36*10=L2*G
G=3N,m=0.3kg
❹ 杠桿原理解釋的是什麼意思能不能具體說一下
紫星:作用在杠桿上的動力和動力臂的乘積等於杠桿受到的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積。
求關注。簡單易懂。重要核心。
❺ 杠桿原理通俗解釋
那才叫才能飛機場那才叫
❻ 簡單數學問題,杠桿原理。求詳細解答!
那是一個估算數,不需要詳細解答!
❼ 杠桿原理的簡單解釋
杠桿原理亦抄稱「杠桿襲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❽ 怎樣從數學的角度解釋杠桿原理最好有圖示
杠桿又分稱費力杠桿、省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
中文名
杠桿原理
外文名
lever principle
別 稱
杠桿平衡條件
表達式
F1· L1=F2·L2.
提出者
阿基米德
提出時間
公元前245年左右
應用學科
物理科學
適用領域范圍
杠桿力學
適用領域范圍
建築,物理,機械
原理提出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有這樣一句流傳很久的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這句話便是說杠桿原理。
阿基米德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最早提出了杠桿原理。他首先把杠桿實際應用中的一些經驗知識當作「不證自明的公理」,然後從這些公理出發,運用幾何學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得出了杠桿原理。
阿基米德
這些公理是:
(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
(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
(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 傾;
(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
(5)相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
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行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據說,他曾經藉助杠桿和滑輪組,使停放在沙灘上的船隻順利下水,在保衛敘拉古免受羅馬海軍襲擊的戰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製造了遠、近距離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種飛彈和巨石攻擊敵人,曾把羅馬人阻於敘拉古城外達3年之久。
這里還要順便提及的是,在中國歷史上也早有關於杠桿的記載。戰國時代的墨子曾經總結過這方面的規律,在《墨經》中就有兩條專門記載杠桿原理的。這兩條對杠桿的平衡說得很全面。裡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變兩端重量使它偏動的,也有改變兩臂長度使它偏動的。這樣的記載,在世界物理學史上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概念分析
編輯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果想要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
杠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
其中公式這樣寫: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這樣就是一個杠桿。
動力臂延伸
杠桿也有省力杠桿跟費力的杠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例如有一種用腳踩的打氣機,或是用手壓的榨汁機,就是省力杠桿 (動力臂 > 阻力臂);但是我們要壓下較大的距離,受力端只有較小的動作。另外有一種費力的杠桿。例如路邊的吊車,釣東西的鉤子在整個桿的尖端,尾端是支點、中間是油壓機 (力矩 > 力臂),這就是費力的杠桿,但費力換來的就是中間的施力點只要動小距離,尖端的掛勾就會移動相當大的距離。
兩種杠桿都有用處,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評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動作范圍。另外有種東西叫做輪軸,也可以當作是一種杠桿的應用,不過表現尚可能有時要加上轉動的計算。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有這樣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假如給我一個支點,就能撬起地球"這句話不僅是催人奮進的警句,更是有著嚴格的科學根據的。
❾ 財務管理杠桿原理
行財務管理教案 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節學習,理解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復合杠桿的相關概念、作用原理及其影響因素,掌握這三種杠桿系數的測量方法及其應用 教學重點 1.固定成本、變動成本、邊際貢獻、息稅前利潤、普通股每股收益的概念。 2.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復合杠桿的定義及原理。 3.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復合杠桿系數的測量方法。 4.杠桿與風險之間的關系。 5.影響杠桿利益與風險的其他因素。 課時 2課時 教學難點 1.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復合杠桿系數的測量方法 2.杠桿與風險之間的關系 教學方法 多媒體 公式推導法 講授與實例相結合 教學過程 第六章 第二節 杠桿原理 一、杠桿效應概述及知識儲備 (一)杠桿效應:是指由於特定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變數會以較大幅度變動的現象。特定的費用是本書中杠桿的支點。財務管理中有三種杠桿:經營杠桿 財務杠桿 復合杠桿 (二)准備知識: 1.總成本習性模型 ⑴固定成本: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隨業務量的變動而發生任何變動的那部分成本。通常用a來表示。 ⑵變動成本:
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隨業務量成正比例變動的那部分
a為固定成本。 上式中的EBIT,I,T,d均為基期值 基期:統計基礎期、起始期。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是用來預測、評價企業風險的指標。 【例】計算某公司2003年的經營杠桿系數,使用的邊際貢獻和息稅前利潤應該是( ) A.2003年數 B.2002年數 C.2002年與2003年的平均數 D.2002年與2003年中的較大者 答案:B 【例】某企業本年度息稅前利潤為1萬元,測定的經營杠桿系數為2,預計明年銷售增長率為5%,則預計明年的息稅前利潤為() A 1萬元 B 1.05萬元 C 2萬元 D 1.1萬元 答案:D 這道題是在考察大家對經營杠桿系數概念的理解。經營杠桿系數反應銷售量變動對利潤的影響程度。這里經營杠桿系數為2,意味著銷售量增長1倍,就會引起利潤以2倍的速度增長。1×(1+2×5%)=1.1萬元 計算公式推導過程(僅作了解) ∵EBIT0=(p-b)x0-a① EBIT1=(p-b)x1-a② ∴⊿EBIT=(p-b)⊿x
∴Q QEBITEBIT//=
00x/x/xb-paxbp=
axbpxbp00
=aMM (四)經營杠桿與經營風險 1.影響經營杠桿系數的因素 ⑴產品銷量的變動 ⑵產品售價的變動 ⑶單位產品變動成本的變動 ⑷固定成本總額的變動 2. 經營杠桿與經營風險 由公式可知,DOL>1。銷量、售價、變動單位成本、固定成本總額都會對息稅前利潤的大小產生影響。並且值越大,則反映的經營風險越大。固定成本、經營杠桿系數(DOL)經營風險三者呈同方向變化,即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況下,固定成本越高,經營杠桿系數越大,息稅前利潤變動越大,企業經營風險也就越大。如果經營性固定成本為零,則經營杠桿系數為1,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將恆等於產銷量變動率,企業就沒有經營風險。引起經營風險的主要原因是市場需求和成本等因素的不確定性,經營杠桿本身並不是利潤不穩定的根源。但是經營杠桿擴大了市場和生產等不確定因素對利潤變動的影響。 企業要想獲得經營杠桿利益,就要承擔由此引起的經營杠桿風險,因此企業必須在二者之間作出權衡。 三、財務杠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