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沒有有關杠桿原理的論文
一根長為4米的一頭粗一頭細的木棒,在距粗端1米處支住它可以平衡;如果在距粗端2 米處支住,且在另一端掛20N的重物,杠桿仍可平衡,那麼這根棒重為多少?
在距粗端1米處支住它可以平衡說明了他的重心在距粗端1米處.
如果在距粗端2 米處支住,且在另一端掛20N的重物,杠桿仍可平衡,F1*L1=F2*L2得:
G*1m=20N*2m
解得:G=40N
所以,這根棒重為40N。
B. 常見科學原理,例如杠桿原理之類的!快!!!
初中的化學 (基礎)化學式(重在熟記),要熟記一些常用的元素的化合價,它們能幫你對解「化學式」一類的題很有幫助! 這里你要記得--「代數和為零」這個原則! (重要)化學方程式(重在細心),把所有的反應類型記得!(偷偷告訴你:它們的規律很好掌握!呵呵!) 反應前的所有元素和反應後的所有元素的不變的!它們的數量也不會變!所以記得前後相等就好了!這樣一來你就要小心的去配平了!要是遇到計算題,這些你都完成了!很好!你已經完成了一般了! (不容忽視)實驗(重在膽大心細),膽大就是,遇到一些實驗的原理、步驟、現象的時候你能大膽的用你所學過的知識來推測;心細就是(說到心細,都是平時一些小環節的東西的多,所以多注意多記記吧),實驗過程中的一些可能會發生的情況,你能發現到,並能解釋起原因。(實驗題其實並不可怕,因為考的知識基本都是最基礎的東西,只要你面對它時頭腦保持清醒,相信自己,對自己有信心,實驗題是迎刃而解的。) 交叉知識切點記。如物化知識切入點為密度、壓強、浮力、重力、杠桿原理、電學等 (這些不復雜,也就是常識而已(^_^),多在實驗題里出現。膽大些想就是了!) 祝你中考順利! ↖(^ω^)↗
C. 6年級科學小論文400字杠桿
給點啟發材料:說到杠桿,首先想到阿基米德,有一天阿基米德在久旱的尼羅河邊散步,看到農民提 水澆地相當費力,經過思考之後他發明了一種利用螺旋作用在水管里旋轉而把水 杠桿原理吸上來的工具,後世的人叫它做「阿基米德螺旋提水器」。阿基米德說:「如果給我一個支點,一根足夠長的硬棒,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杠桿是一種助力器械,當力作用在其上兩點並使之繞第三點旋轉時能傳遞和改變力或運動的剛性部件。杠桿原理的應用在生活中到處都有,比如推門的時候,開窗的時候,開啟瓶蓋的時候,刷牙的時候,開車的時候,都用到了。由此想到,我們要善於利用科學知識,造福人類。
D. 杠桿原理的文章(短的)
阿基米德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最早提出了杠桿原理。他首先把杠桿實際應用中的一些經驗知識當作"不證自明的公理",然後從這些公理出發,運用幾何學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得出了杠桿原理。這些公理是:(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又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據說,他曾經藉助杠桿和滑輪組,使停放在沙灘上的桅船順利下水。在保衛敘拉古免受羅馬海軍襲擊的戰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製造了遠、近距離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種飛彈和巨石攻擊敵人,曾把羅馬人阻於敘拉古城外達3年之久。
這里還要順便提及的是,在我國歷史上也早有關於杠桿的記載。戰國時代的墨家曾經總結過這方面的規律,在《墨經》中就有兩條專門記載杠桿原理的。這兩條對杠桿的平衡說得很全面。裡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變兩端重量使它偏動的,也有改變兩臂長度使它偏動的。這樣的記載,在世界物理學史上也是非常有價值的,而且墨子的發現比阿基米德早了約二百年。
E. 杠桿的原理(科學)小學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 杠桿原理 科學製作
,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杠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
其中公式這樣寫: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這樣就是一個杠桿。
動力臂延伸
杠桿也有省力杠桿跟費力的杠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例如有一種用腳踩的打氣機,或是用手壓的榨汁機,就是省力杠桿
(力臂
>
力距);但是我們要壓下較大的距離,受力端只有較小的動作。另外有一種費力的杠桿。例如路邊的吊車,釣東西的鉤子在整個桿的尖端,尾端是支點、中間是油壓機
(力矩
>
力臂),這就是費力的杠桿,但費力換來的就是中間的施力點只要動小距離,尖端的掛勾就會移動相當大的距離。
兩種杠桿都有用處,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評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動作范圍。另外有種東西叫做輪軸,也可以當作是一種杠桿的應用,不過表現尚可能有時要加上轉動的計算。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有這樣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假如給我一個支點,就能撬起地球"這句話不僅是催人奮進的警句,更是有著嚴格的科學根據的。
G. 杠桿原理科枝論文
技巧—:依據學術方向進行選題。論文寫作的價值,關鍵在於能夠解決特定行業的特定問題,特別是在學術方面的論文更是如此。因此,論文選擇和提煉標題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據學術價值進行選擇提煉。
技巧二:依據興趣愛好進行選題。論文選擇和提煉標題的技巧之二,就是從作者的愛好和興趣出發,只有選題符合作者興趣和愛好,作者平日所積累的資料才能得以發揮效用,語言應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技巧三:依據掌握的文獻資料進行選題。文獻資料是支撐、充實論文的基礎,同時更能體現論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觀點,因而,作者從現有文獻資料出發,進行選題和提煉標題,即成為第三大技巧。
技巧四:從小從專進行選題。所謂從小從專,即是指軟文撰稿者在進行選則和提煉標題時,要從專業出發,從小處入手進行突破,切記全而不專,大而空洞。
11.參考文獻格式要規范,嚴謹,基本要求超過三十篇(工程碩士20)。
12.所有參考文獻必須在論文中有引用的地方。
13.所有圖形公式都要自己完成,拷貝、復制是不允許的。
14.盡量不要用我或者我們這樣的字眼,也就是口語化的東西要杜絕。
15.圖形都要有英文的title。
16.頁眉需要有下面信息。
17.摘要和目錄是專家評審的主要翻閱的地方,一定要讓摘要和目錄體現所做工作和創新點,所以摘要和目錄的編寫很重要,往往容易被忽視!
18.表格需要有編號並至於表格的上方,不同於圖形的放置於下方。
19.論文的結構一般是
背景介紹
·研究現狀
現有演算法、技術、手段或方法的缺陷和不足
提出的新的演算法、協議、方法、技術或手段
對自己提出的方法、技術或手段進行實踐、分析和比較
結論和展望
20.論文撰寫時,一定要注意書面語氣,不要有口語化的成分,很多同學沒有培養這方面的能力,寫的內容過於口語化,應注意!
H. 誰能簡單的說杠桿原理
1.
定義: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有直的也有彎的)。
2.
有關杠桿的名詞術語:
(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O」;
(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
(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
註:動力和阻力使杠桿轉動的方向相反,但它們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L1」;
(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2」。
3.
畫杠桿的示意圖:
(1)先畫實際杠桿簡圖;
(2)體會F1與F2的方向,自作用點畫出力的示意圖;
(3)定出支點,自支點向二力作用線引垂線:力臂。
4.
杠桿原理:
(1)杠桿平衡: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
。
(2)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
物理意義:杠桿平衡時,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二)杠桿的應用
1.
三種杠桿:
(1)省力杠桿:L1>L2,F1<F2
。動力臂越長越省力(費距離)。
(2)費力杠桿:L1<L2,F1>F2
。動力臂越短越費力(省距離)。
(3)等臂杠桿:L1=L2,F1=F2
。不省力也不費力。
2.
天平和秤:
(1)天平是支點在中間的等臂杠桿。
(2)案秤、桿秤都是測量質量的工具,它們是支秤盤離支點近,砝碼離支點遠的不等臂杠桿
。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
省力的原理:動力臂>阻力臂
費力的原理:動力臂<阻力臂
即不省力也不費力的原理:動力臂=阻力臂
(夠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