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目前人民幣匯率的變動情況

目前人民幣匯率的變動情況

發布時間:2021-06-22 09:51:14

① 求入世至今人民幣匯率的變化情況

為了扭轉通貨緊縮不利局面,政府一直在努力各種舉措:擴大國債發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連續降息、提高出口退稅率、擴大財政支出,近期又大幅加薪以刺激內需。然而宏觀政策的效果並不明顯。這時一些學者提出通過貨幣貶值以啟動出口、促進價格回升的建議,並引起廣泛的關注。本文試圖從影響匯率變化的基本因素入手,並分析實際匯率升值的原因,從而得出世紀之交人民幣匯率應該保持穩定的結論,並對「貶值有益論」的主要論點進行商榷。
一、影響匯率變化的主要因素
根據國際金融理論,影響匯率變化的長期因素主要有國際狀況、通貨膨脹差異和經濟增長率差異,它們在較長時間內對匯率變化的作用,決定了匯率的基本走勢。而短期因素主要是指一些左右短期國際資本流動的因素,主要有利率、央行干預和預期因素。
經常項目包括進出口貿易、利息、利潤及勞務支付等。貿易收支是主要部分,我國從1994年開始一直保持著出口順差,1999年上半年一度出現負增長(1999年一季度出口比上年同期下降7.95%,二季度微升1.3%,但目前已得到恢復,7月增長7.5%,8月增長17.8%,數據來源於《經濟參考報》9月20日),9月更是增長了20%。按照這樣的勢頭,我國今年總的貿易順差將達到或超過去年的水平,即約400億美元。
資本項目反映了資本的流動,外資流入我國主要是通過直接投資,該項占外資總額的70~80%,資本項目在1997年減小的情況下,1998年出現了63.2億美元的逆差,反映出近期資本外流問題很突出。正因為資本外流,才使1998年經常項目有近300億美元順差的情況下,外匯儲備僅僅增長了51億美元。
外匯儲備項目近幾年增長很快,但從1998年開始增幅減小。截止1999年9月底,外匯儲備已經突破150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充足構築了匯率穩定的堅實後盾。去年10月中旬國家放鬆對居民出境用匯的限制正是一種反映,但是超額外匯儲備增大了機會成本,導致直接經濟效率的損失。
我國的市場潛力,低成本優勢和經濟高增長都決定了外資持續進入中國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較長期趨勢。因此國際收支狀況支持人民幣的穩定。
通貨膨脹差異也是影響匯率變化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通貨膨脹率較高國家貨幣的匯率趨於下跌,而低通脹率國家的匯率趨於上升。有必要指出,1994年我國生產資料價格開始持續下降,一直到今也沒有回升趨勢,1998年生產資料價格較上年下降3.1%,1999年一、二季度又分別下降5.4%和5.99%(數據來源於《經濟參考報》1999年9月29日)。所以1994年至1996年消費物價指數上升並未構成對匯率貶值的壓力。
目前我國出現通貨緊縮情況,實際上支持了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人民幣的對內購買力實際上是增強了。
經濟增長差異對匯率變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但從總體來看,高的經濟增長率會對本國幣值的穩定起到較長時間的支持作用。1998年我國GDP增長7.8%,仍然是世界上最高的,而1999年也超過了7%。與此相反,美聯儲去年兩次加息,反映出美國對通貨膨脹升溫及經濟增長有可能會放慢的擔心。
但從影響匯率變化的短期因素來考察,人民幣匯率穩定確實受到壓力。
利率方面,央行自1996年以來已經連續七次降息。受降息影響,外商在華利潤的利息收入減少使得外商將其兌換成外匯流回投資者所在國,同時也影響到外資流入的規模。同時降息導致了逃、套匯的增加。1998年上半年,我國對外貿易順差267億美元,直接利用外資240億美元,而同期國家外匯儲備僅僅增加7億美元(數據來源於《國際商報》1999年2月15日)。這說明,國際收支順差所餘外匯,絕大部分未結匯賣給國家卻留在企業和個人手中,更有一部分已經外流。降息的一個負效應是對匯率穩定構成威脅。
我們認為目前不要再降息了,降息已接近「流動性陷阱」的水平。1999年11月1日開始對存款利息征稅將使一年期利率僅有1.8%水平,已經低於美國同期利率水平。目前可考慮利用通貨緊縮、發債成本低的條件加大國債發行量,並適當擴大央行基礎投放。
從央行干預角度,央行一再重申不貶值的承諾。我國實際上採用了名義匯率作為反通脹的工具,從1993年以來我國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已具有相當一致信和可信度,有理由相信政府仍然會維持名義匯率不變的穩定方案。
綜上所述,人民幣穩定有堅實基礎。而由決定人民幣長期均衡的購買力平價理論來看,人民幣有升值的壓力。易綱作出權威性的估計:美元與人民幣之間可貿易品購買力平價,1993年底為1∶7,1994年底為1∶7.3,1995年底為1∶7.5。1996年以來我國通貨膨脹率逐年下降,人民幣對內購買力不斷增加,我們認為目前可貿易品平價大約仍為1∶7,而目前的名義匯率為1∶8.27,這就是說人民幣從長期趨勢看仍有升值的空間。
二、實際匯率升值並不表示匯率高估
實際匯率的涵義有好幾種,本文中的實際匯率是指名義匯率用兩種價格水平調整後的匯率,用公式表示為:
Er=E·P*/P
式中Er為實際匯率,E為名義匯率,P*和P分別代表外國和本國的物價指數。
實際匯率可以測度兩國間產品相對競爭能力的強弱,以人民幣兌美元為例,在直接標價法下,人民幣兌美元的實際匯率Er可表示為E·P*與P的比例,在此處P*是美國國內價格水平,它是用美元表示的一個美國商品籃子的價格,用E代表人民幣兌美元的名義匯率,其單位是RMB/,因此E·P*代表了用人民幣表示的一個美國商品籃子的價格,由此Er實際上表示了用人民幣表示的美國與中國商品的價格之比。實際匯率上升(實際匯率貶值)意味著相對於美國商品,中國商品在價格上更具有競爭力。
對Er=E·P*/P取對數然後求導,我們就得到:△Er=△E+△P*-△P
每個變數左邊的「△」代表其變數的以百分比計算的變化率。由上式計算,1994年人民幣實際匯率升值20.4%〔21.7%(中國通脹率)-2.6%(美國通脹率)+1.3%(名義匯率升值)〕,1995年人民幣實際升值了14.8%,1996年再度升值了約3%。這三年累計實際升值38%,其中通貨膨脹占據了相當大部分。而從1997年開始實際匯率開始貶值,這也主要是因為我國物價持續走低。有學者由1994年外匯匯率並軌後至1998年3月實際升值24%推斷出人民幣實際匯率已經被高估,因此建議貶值。我們有不同的看法:
1.人民幣基期匯率定值過低。李羅力等通過模型研究發現1994年匯率並軌後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如果是7.7,當年就有可能實現對外貿易的平衡,同時當年的社會商品零售物價指數可能為15~17%,因此當時過低估計了人民幣幣值。因此隨後幾年實際匯率的大幅度升值是對當初幣值低估的糾正。同時前文已分析1994年消費物價指數上升21.7%,可是影響出口成本的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卻在1993年大幅升值後下降,以消費物價指數代替可貿易品價格指數變化來計算實際匯率,會出現結果偏大的情況,即實際匯率並沒有24%的升幅。
2.人民幣匯率變化的傳遞程度比較低。匯率傳遞是指匯率變化引起的進出口商品價格的變化程度。例如假設即期匯率1$Κ8.3RMB,一台中國製造電視機4150元,折算為美元為500$。如果人民幣升值10%至7.47,這時以即期匯率該電視在美國應該以555.6(4150÷7.47)出售,但由於競爭激烈,廠商只能以530$出售,這說明匯率變化的傳遞是不完全的,530/500Κ1.06,即價格僅上升了6%,匯率傳遞程度為60%,其餘40%被本國廠商以成本提高或利潤縮小代價吸收掉了。我國目前出口商品結構已經發生很大變化,需求價格彈性較高,也就是說,匯率變化的傳遞程度較低。我國許多國內名牌產品在國外市場只能在地攤上出售即是反映。
3.人民幣在1994-96年大幅實際升值的情況下,仍然取得連續多年的貿易順差,這充分說明我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提高了。從本質來上講勞動生產率才是決定本國貨幣對外價值的基礎,而我國由於可以技術引進與技術開發並舉,可貿易品生產力的提高速度會高於美國,這也支持人民幣趨強。
根據以上三點,我們認為,僅根據實際匯率升值即斷定實際匯率已經明顯高估,過於隨意。而Balassa-Sanmuelson效應顯示出貿易部門的生產率往往高於非貿易品生產率,超過程度越高,總的生產力增速越快,非貿易品的價格相對於可貿易品的價格就越高,國內貨幣的實際價值以物價指數衡量就升值得越快。因此,實際匯率升值不一定導致以貿易品價格衡量的國際競爭力的損失。
三、對「人民幣貶值有益論」主要觀點的質疑
1.「貶值將大幅度提高出口競爭力」
我國的出口主要是由外國對我國商品的需求決定的,而後者又取決於外國居民的收入狀況與出口商品價格,貨幣貶值對出口的影響還要考慮:(1)進口商品彈性問題,只有當符合馬歇爾-勒納條件(出口需求價格彈性與進口需求價格彈性之和小於-1),貶值才能起到改善貿易收支狀況的效應。(2)貨幣貶值將會引起進口商品價格上升、出口商品價格下降,使該國貿易條件惡化。(3)從匯率變化到貿易收支的改變,存在著時滯,該段時期外貿狀況將會繼續惡化。這說明通過貶值大幅度增加出口,在理論上即有重重製約,而且亞洲國家在幣值深度貶值後,出口狀況並未好轉,幾乎無利潤可得。實際上1998年我國外貿出口滑坡主要在於亞洲的主要貿易夥伴國,拉丁美洲、俄羅斯都處於經濟危機後的復甦階段,國內經濟衰退,其收入下降,對進口需求大幅降低。而在人民幣匯率穩定的情況下,去年前9個月我國外貿出口已取得增長也說明在東亞國家經濟回升後其經濟恢復為吸收中國產品提供了支持。此外我國採取的提高出口退稅率、賦予私企外貿自營權、簡化結匯手續、打擊走私等多項措施都有力地推動了出口。

② 人民幣匯率變化的原因詳細一點

我國的匯率機制是國家控制的浮動機制,並非像美元、歐元等國家自由浮動。但是匯率變動也有各種原因有內部與外部原因,我國貨幣是禁止買賣的,所以匯率的變動主要卡國家政策等各方面原因。
在1999年至今的樓市上漲是國家經濟發展加速、人人都知道房價過熱所以國家提高了利率稅收來壓低炒樓現象。而在房市被國家所帶來的高成本,人們開始進入股市,而在大盤長勢超過6000點後,銀行准備金被提高,印花稅的上升,很明顯的國家在有意的減慢經濟發展速度,使其不要過快過熱的發展、而在2007年為了增加農村人口經濟發展,農產品價格開始上漲,這一行為不僅增加了農村人口的經濟收入,而且的城鎮人口的消費帶動了。中國人民喜歡存錢,所以國家呼籲人民消費,人們並沒有太大的響應。而更具經濟學家的說明一個國家的通貨膨脹率為4%以內是正常的,而中國也是以每年4%左右的通脹。所以物價上漲是很正常的,但是隨著物價上漲,人民的收入也在上升中。上海的最低收入從600元,一路提升到840元、960元、但是物價上漲要比工資上漲來的大。我認為其之間的差別有一部分是人名幣匯率上升的關系。綜上所述人民幣匯率上升與國家內部的經濟發展有一定關系。
在國外方面,在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時候。中國政府聲明人民幣不貶值,在國際上帶來了良好的聲譽。而在國家貿易中中國一直處與出口大於進口的順差。所以世界各國特別是與中國城競爭關系的國家希望人民幣升值,再加之常年的順差,中國政府有1.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使人民幣升值壓力巨大。還有我國原先匯率是盯緊美元的。與美元保持著常年的1:7.5的匯率。但是中國經濟發展與外貿的大量順差,使美國希望人民幣貶值,但是中國政府不願意變動匯率,美國就自身貶值,而中國政府也不傻,所以不在盯緊美元,而是盯住一欄貨幣,在07年美國受到次債危機的影響。美元狂跌。從而使得的人民幣在上升,又加之中國國內的各種好消息使的人民幣前途一片光明,人民幣開始上升終於破7了在將來人民幣的上升空間還是很的大。在中國國內人民希望人民幣上升,這樣國民出國旅遊等活動。人們將從中獲利,而在國際市場人民幣上升會對出口帶來影響,但是對進口國外高科技技術與設備是有利的。中國政府的國家經濟建設與發展是快速的連續10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也是人民幣升值的一大動力
內部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外部其他國家對中國的觀望是的人民幣有著升值壓力。

③ 人民幣匯率變動原因

國際收支變動

國際收支變化是決定人民幣匯率的重要因素,反映了外匯市場供給變化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如果國際收支順差,外匯市場的外匯供應將增加,外匯將貶值,人民幣將升值。如果國際收支惡化,外匯供應將下降,人民幣將面臨貶值壓力。

長期以來,中國的貿易順差和資本賬戶翻了一番,人民幣也保持了升值趨勢。如果中國的國際收支順差下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將減緩,雙向匯率變動的可能性將增加。

央行的調控

外匯市場的參與者除了買賣雙方之外,還有中央銀行的調控,中央銀行是外匯市場中最大的參與者,可以影響匯率走勢。在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為了控制人民幣的快速升值,穩定匯率,中央銀行需要在外匯市場上購買以本幣計價的外匯。

你買的外匯越多,調控力度就越大,這也體現在外匯儲備的增加上。如果外匯儲備增加,中央銀行的調控力度可能就越大。1~5月,中國外匯儲備大幅增加,6月份出現116.67億美元的大幅下降,反映出隨著人民幣升值壓力的緩解,央行干預壓力在下降。

熱錢的流動

如果國際投機資本流入,外匯市場的外匯供給將增加,人民幣升值壓力將加大。如果投機資本外流,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就會減緩。中國新修訂的外匯條例加強了對熱錢流入的控制。同時,人民幣預期升值幅度減小,投機資本利潤空間縮小,投機資本外流增加,人民幣升值步伐放緩。

公眾預期

如果公眾期望人民幣匯率繼續升值,公眾持有的外匯就會減少,盡快進行外匯結算,減少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損失,人民幣升值壓力也會加大,升值步伐也會加快。如果公眾期望人民幣匯率貶值,他們更願意持有外匯形成外匯存款。

據中央銀行統計,長期以來,中國外匯存款基本保持在1500——1600億美元左右,變化不大,也表明在人民幣升值預期的情況下,居民比存款更願意結匯。

美元價值的變化

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是人民幣與美元的比率,反映了人民幣與美元在當期的購買力。在一定的名義匯率水平下,如果美元貶值,人民幣幣值將相對上升,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將很大。如果美元升值,人民幣幣值將相對下降,人民幣升值壓力將下降。例如,在最近美元持續走強的情況下,人民幣對美元不斷貶值。

通貨膨脹的變化

如果中國的通貨膨脹率高於美國,人民幣的相對價值,即購買力下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就會減輕。相反,如果美國的通貨膨脹率高於中國,美元的價值就會下降,人民幣的價值就會相對上升,人民幣就會面臨升值的壓力。目前,中國的通貨膨脹率雖有下降趨勢,但仍高於美國。人民幣幣值相對下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也有所緩解。

④ 現在人民幣匯率情況怎樣

您可以參抄考招行外匯「實時匯率」,請進入招行主頁,點擊右側的「 外匯實時匯率」查看,具體匯率請以實際操作時匯率為准。如需查詢歷史匯率,在對應匯率後點擊"查看歷史"。註:100外幣兌人民幣;每個銀行兌換匯率都不同,但相差不大。

⑤ 人民幣匯率近段時間變化趨勢

從外部形式來看,人民幣率具有升值的壓力和潛力;而從我國內部經濟狀況來看,長期看是能夠支持人民幣匯率的上升趨勢,中長期內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基本趨勢是升值,或者說是穩中有升,這一趨勢決定了人民幣匯率的基本走向。但短期內經濟形式並不樂觀,短期大幅度升值會對我國外貿等行業產生嚴重的打擊。短期內人民幣匯率能否升值要取決於當局的政治需求,畢竟匯率升值對一國經濟雖有積極的影響,但負面效應也是不可忽視的。貨幣當局的政策傾向主要取決於經濟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的矛盾性及其實現問題。如果內需對外需的替代有限,直接影響經濟增長的話,人民幣升值的幅度會極為有限,貨幣當局會把過剩的外匯供給繼續轉化為外匯儲備;如果擴大內需能夠很好地替代外需,不影響整體的經濟增長,貨幣當局就可能停止增持外匯資產,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和潛力將得以釋放,從而轉化為人民幣匯率的實際上升。
另外,對於今年的實際變化情況來看,人民幣對內始終保持貶值的趨勢,這里邊有政策刺激導致貨幣泛濫的因素,也有一些內部經濟調整不力,造成產業資本大量的撤退,而投入到資本市場逐利。總之,短期內人民幣升值壓力主要來自於外圍的壓力,我國內部目前無法支持大幅度升值,個人觀點是目前的匯改的結果就是小步慢走,逐漸升值。

⑥ 近5年人民幣匯率變化狀況

我認為現在人民幣升值正當其時,它將降低進口成本,而且在國際石油價格、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升值將有利於我國經濟的發展。
美國只是單方面想減少逆差,相對於人民幣的升值,美元即在貶值,有利於美國的出口。它的一般項目的收支將會變化,但是資本項目不會有很大的變化。

⑦ 運用匯率決定理論分析近年來人民幣匯率變動情況

購買力平價理論對匯率的影響
分為絕對購買力 和相對購買了
絕對購買力則只是兩國物價的比值來確定回來的變動
而相對購買力則是考慮了一國的通貨膨脹因素 所得比值來確定
匯率!
利率平價 主要是在考慮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
兩國的存款利率的變動來分析匯率的變化
當一國的利率上升的時候 就會有大量的游資進入高過 此時匯率跌 相反則漲
而國際收支則是在出現收支順差的時候 匯率由於大量的外匯進入市場而匯率跌下來 逆差的時候 則匯率漲 另外還要分析引起順差逆差的原因
由此來判斷匯率的波動情況
以上分析都是在浮動匯率的情況下所的 不過現在各個國家的匯率也不是完全的
自由浮動而是由管理的浮動!所以也要考慮!我上面說的也就是一部分的原應
具體的還有很多!有興趣可以加我 406508709

⑧ 近十年來人民幣幣值(匯率)變動情況

人民幣升值是多年來的趨向,到近期開始有貶值的趨向

⑨ 近年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變化情況 添加腳注

link: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orex/20140528/102419250284.shtml

閱讀全文

與目前人民幣匯率的變動情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國民間融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瀏覽:823
最近5年丁二烯價格走勢圖 瀏覽:440
東證期貨合肥營業部 瀏覽:436
萬鑫金融是詐騙公司嗎 瀏覽:37
華誼集團燃料電池 瀏覽:313
金融機構與稅務檢查 瀏覽:303
增強金融機構吸引力 瀏覽:466
外匯管理局屬於哪個單位管理 瀏覽:350
2014年5月美元對港幣匯率 瀏覽:233
銀行卡有風險買理財產品 瀏覽:960
銀行金融機構部是分管什麼的 瀏覽:350
深圳恆通金融貸款公司 瀏覽:745
潤靈環球上市公司 瀏覽:22
新黃埔期貨公司 瀏覽:243
杠桿的省力情況有幾種 瀏覽:334
四川美瑋邦金融有限公司 瀏覽:844
鶴崗蘿北融資 瀏覽:334
規定金融資產達300萬 瀏覽:281
慈善信託展望 瀏覽:204
債權融資計劃案例解析 瀏覽: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