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1993年人民幣匯率11

1993年人民幣匯率11

發布時間:2021-06-22 18:31:35

『壹』 11年英磅對人民幣匯率

【招商銀行】外匯實時匯率(含中間價、現鈔買入價、現鈔賣出價、現匯買入價、現匯賣出價等)請進入以下鏈接查看:http://fx.cmbchina.com/hq/,具體匯率請以實際操作時匯率為准。註:100外幣兌人民幣。
如需查詢「2011年」的英鎊歷史匯率,請在對應匯率後點擊"查看歷史"(最早可查看2011年2月16日的匯率信息)。
【溫馨提示:每個銀行兌換匯率都不同,但相差不大】

『貳』 2011年9月份人民幣兌美元平均匯率是多少

2011年9月份人民幣兌美元平均匯率是100美元638.59人民幣。

人民幣對外幣的匯率是代表人民幣的對外價值,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在獨立自主、統一性原則基礎上,參照國內外物價對比水平和國際金融市場匯率浮動情況統一制訂、調整,逐日向國內外公布;

作為一切外匯收支結算的交換比率,它是官方匯率,沒有市場匯率,其標價方法採用國際上通用的直接標價法,即以固定單位 (如100、10000、100000等) 的外幣數摺合若干數額的人民幣,用以表示人民幣對外幣的匯率。

固定單位的外幣數大小須視各該外幣的價值大小而定,除人民幣對比利時法郎和義大利里拉匯率採用一萬 (10000)單位、對日元匯率採用十萬 (100000)單位作為折算標准外,對其他各種外幣匯率均以一百(100)單位作為折算標准。

歷年人民幣對主要外幣的年平均匯率是根據當年國家外匯管理局提供的每日匯價進行加權平均計算而得出的當年年平均匯價。

(2)1993年人民幣匯率11擴展閱讀:

①一國貨幣能夠升值,一般說明該國經濟狀況良好。因為在正常情況下,只有經濟健康穩定地增長,貨幣才有可能升值。這種由經濟狀況良好帶來的幣值的穩中有升,對外資的吸引力是極大的。

②中國仍然有居高不下的外貿順差和巨額的外匯儲備,中國的經濟增長仍然是世界范圍內最有看點的風景,因此貨幣升值的長期趨勢不會改變。

③有利於減輕外債還本付息壓力,人民幣匯率的上升,未償還外債還本付息所需本幣的數量相應減少,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外債負擔。

④人民幣升值可以減輕通貨膨脹壓力,有效地冷卻過熱的宏觀經濟。由於人民幣匯率低估,國際上大量熱錢流入中國,引起經濟過熱、房地產泡沫擴大。而人民幣升值正可以比較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

⑤人民幣升值也有利於產業升級和促進中國經濟結構的改革,有利於產業向中西部貧困地區轉移,有利於服務業與非貿易產業的發展。

如果人民幣升值,也會產生許多不利因素

①人民幣升值的經濟效應就相當於全面提高了出口商品的價格。其後果當然是抑制了出口,這顯然是不利於經濟發展的。

②人民幣快速升值會削減外國直接投資。如果人民幣升值,那就意味著外國投資者就得多支付相應額度的美元,其後果就是外資減少。

③將導致失業增加。在中國,出口約佔GDP的30%。如果本幣升值,出口企業必然虧損甚至倒閉,從而導致失業,進而增加社會不安定的隱患。

④將導致外債規模進一步擴大。隨著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將吸引大量資本流入中國資本市場,使中國的外債規模相應擴大。

⑤ 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資本市場上活躍的多為國際游資,這部分資金規模大、流動快、趨利性強,是造成金融市場動盪的潛在因素。

在中國金融監管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金融市場發展相對滯後的情況下,大量短期資本通過各種渠道,流入資本市場的逐利行為、易引發貨幣和金融危機,將對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國家外匯管理局-人民幣匯率中間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民幣匯率

『叄』 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歷程

匯改歷程:
1979年至1984年:人民幣經歷了從單一匯率到雙重匯率再到單一匯率的變遷。
1985年至1993年:人民幣對外幣官方牌價與外匯調劑價格並存,向雙匯率回歸。
1994年:中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取消外匯留成和上繳,建立銀行之間的外匯交易市場,改進匯率形成機制。
2005年:中國建立健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人民幣匯率1994年以前一直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並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匯率並軌以後,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中國銀行,德意志銀行等七家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的價格,公布人民幣對美元等主要貨幣的匯率,各銀行以此為依據,在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浮動幅度內自行掛牌。
近期事件:
2010年4月13日,第四次胡奧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態度強硬,超出國際市場的預期。他強調中國致力繼續推進人民幣匯率改革,但只會根據自身經濟發展需要而進行,不會屈服於外部壓力。
2015年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並在下一步推進匯改安排中提出加快外匯市場發展,豐富外匯產品,推動外匯市場對外開放,延長外匯交易時間,引入合格境外主體,促進形成境內外一致的人民幣匯率。

『肆』 人民幣的發展歷史過程

我國貨幣歷史悠久,種類豐富。人民幣在我國貨幣文化歷史中佔有重要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發行人民幣以來,至今已發行五套人民幣。

1、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並發行第一套人民幣。

共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50000元12種面額62種版別。

統一發行人民幣是為迎接全國解放採取的一項重大措施,它清除了國民黨政府發行的各種貨幣,結束了國民黨統治下幾十年通貨膨脹,在建國初期經濟恢復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

(4)1993年人民幣匯率11擴展閱讀:

人民幣從1948年發行算起來,也67年了,67年期間,從解放初的恢復時期、五六十年代的大生產時期、國家建設時期、到80年代的改革開放時期。

2000年以後走向世界時期,這五套人民幣完整記錄了新中國發展的歷程,現在看起來,如果你有完整的一到五套人民幣,它實際上就是新中國的典型的革命史

已發行的五套人民幣,五套人民幣中每套都有幾張龍頭鈔,第一套人民幣完整的、品相好的價值在500萬元以上。

但其中面值為一萬元的牧馬圖、面值為五千元的蒙古包和面值為五百元的瞻德城價值佔到全套比重的60%,三張品相好的基本上都在100萬以上。

而第二套中國的大拾元,全品項的價值15萬,三元鈔也在3萬以上,第三套中的紅一毛和背綠一毛因為顏色不同價值也較高。

第四套中80版的50元因為發行較少,價值在2000-3000元左右,目前的第五套人民幣中的部分鈔票也已經有了收藏價值。

人民幣的價值跟當時的發行量有很大關系,部分幣種因為特殊時期或者科技因素等銷毀很快,因此也比較稀有,一般這種幣市場價、收藏價值都比較高,也比較難得。

『伍』 90年代至今人民幣匯率變化歷程

下表列出了1971年至2015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化:

注:年平均值,1美元兌換人民幣金額。特別說明:1949年-1952年採用浮動匯率換算,53-71年都是2.462。

(5)1993年人民幣匯率11擴展閱讀:

率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下降,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上升,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影響匯率變化因素:

(1)國際收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外匯收入大於外匯支出,外匯儲備增加,該國對於外匯的供給大於對於外匯的需求,同時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則該國外匯匯率下降,本幣對外升值;如果為逆差,反之。

需要注意的是,美國的巨額貿易逆差不斷增加,但美元卻保持長期的強勢,這是很特殊的情況,也是許多專業人士正在研討的課題。

(2)通貨膨脹率。任何一個國家都有通貨膨脹,如果本國通貨膨脹率相對於外國高,則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外匯匯率上升。

(3)利率。利率水平對於外匯匯率的影響是通過不同國家的利率水平的不同,促使短期資金流動導致外匯需求變動。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該國貨幣升值,則其匯率下降。當然利率影響的資本流動是需要考慮遠期匯率的影響,只有當利率變動抵消未來匯率不利變動仍有足夠的好處,資本才能在國際間流動。

參考資料:匯率 網路

『陸』 人民幣匯率哪一年第一次並軌

1994年匯率制度改革具有里程碑意義。它扭轉了人民幣自改革開放以來的單邊貶值的趨勢,人民幣由弱轉強。1994年匯改之後,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所以是中國開始建立浮動匯率制度的重要一步。本階段人民幣匯率的一個特點是硬盯住美元,長期被維持在1美元兌8.28元人民幣的水平上,人民幣有效匯率指數隨美元有效匯率指數(名義與真實)同步波動。
形成背景
1994年以前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新中國成立以來至改革開放前,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人民幣匯率由國家實行嚴格的管理和控制。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需要,改革開放前我國的匯率體制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單一浮動匯率制(1949~1952年)、五六十年代的單一固定匯率制(1953~1972年)和布雷頓森林體系後以「一籃子貨幣」計算的單一浮動匯率制(1973~1980年)。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進入了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的改革開放新時期。為鼓勵外貿企業出口的積極性,我國的匯率體制從單一匯率制轉為雙重匯率制。經歷了官方匯率與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並存(1981~1984年)和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價格並存(1985~1993年)兩個匯率雙軌制時期。其中,以外匯留成制為基礎的外匯調劑市場的發展,對促進企業出口創匯、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匯收支平衡和中央銀行調節貨幣流通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價格並存的人民幣雙軌制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一方面多種匯率的並存,造成了外匯市場秩序混亂,助長了投機;另一方面,長期外匯黑市的存在不利於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和人民幣的信譽。外匯體制改革的迫切性日益突出。1994~2005年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要求,「改革外匯體制,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和統一規范的外匯市場,逐步使人民幣成為可兌換貨幣。」1993年12月,國務院正式頒布了《關於進一步改革外匯管理體制的通知》,採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具體包括,實現人民幣官方匯率和外匯調劑價格並軌;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取消外匯留成,實行結售匯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外匯交易市場等。
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價格正式並軌,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企業和個人按規定向銀行買賣外匯,銀行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進行交易,形成市場匯率。中央銀行設定一定的匯率浮動范圍,並通過調控市場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1997年以前,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海內外對人民幣的信心不斷增強。但此後由於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為防止亞洲周邊國家和地區貨幣輪番貶值使危機深化,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主動收窄了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隨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逐步減弱,近幾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金融領域改革取得了新的進展,外匯管制進一步放寬,外匯市場建設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為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創造了條件。
黨中央、國務院於2005年7月21日出台了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改革的內容是,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根據對匯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測算,人民幣對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兩個多月來,人民幣匯率制度有序過渡,平穩運行

『柒』 1993-1997年台幣兌美元匯率是多少或者人民幣兌台幣的匯率

1台幣=0.2133人民幣
1人民幣=4.6892台幣
匯率數據由網路和訊財經提供,更新時間:2010-02-11
3500
台幣=
746.55
人民幣
匯率數據由網路和訊財經提供,更新時間:2010-02-11

『捌』 求:人民幣匯率歷史走勢圖(六十年代至今)

2015年9月18日最新匯率:1美元=6.3628人民幣

人民幣匯率歷史走勢圖:

1949年1美元兌換2.3 元人民幣
1950年1美元兌換2.75 元人民幣
1951年1美元兌換2.238 元人民幣
1952年1美元兌換2.617 元人民幣
1953年1美元兌換2.617 元人民幣
1954年1美元兌換2.617 元人民幣
1955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56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57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58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59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60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61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62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63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64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65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66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67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68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69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70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71年1美元兌換2.2673元人民幣
1972年1美元兌換2.2401元人民幣
1973年1美元兌換2.0202元人民幣
1974年1美元兌換1.8397元人民幣
1975年1美元兌換1.9663元人民幣
1976年1美元兌換1.8803元人民幣
1977年1美元兌換1.7300元人民幣
1978年1美元兌換1.5771元人民幣
1979年1美元兌換1.4962元人民幣
1980年1美元兌換1.5303元人民幣
1981年1美元兌換1.7051元人民幣
1982年1美元兌換1.8926元人民幣
1983年1美元兌換1.9757元人民幣
1984年1美元兌換2.3270元人民幣
1985年1美元兌換2.9367元人民幣
1986年1美元兌換3.4528元人民幣
1987年1美元兌換3.7221元人民幣
1988年1美元兌換3.7221元人民幣
1989年1美元兌換3.7659元人民幣
1990年1美元兌換4.7838元人民幣
1991年1美元兌換5.3227元人民幣
1992年1美元兌換5.5149元人民幣
1993年1美元兌換5.7619元人民幣 (迅速貶值到8.600)
1994年1美元兌換8.6187元人民幣
1995年1美元兌換8.3507元人民幣
1996年1美元兌換8.3142元人民幣
1997年1美元兌換8.2898元人民幣
1998年1美元兌換8.2791元人民幣
1999年1美元兌換8.2796元人民幣
2000年1美元兌換8.2784元人民幣
2001年1美元兌換8.2770元人民幣
2002年1美元兌換8.2770元人民幣
2003年1美元兌換8.2774元人民幣
2004年1美元兌換8.2780元人民幣 (2004年開始前後開始緩慢升值)
2005年1美元兌換8.1013元人民幣
2006年1美元兌換7.8087元人民幣
2007年1美元兌換7.3872元人民幣
2008年1美元兌換6.85 元人民幣
2009年1美元兌換6.81 元人民幣
2010年1美元兌換6.622 元人民幣
2011年1美元兌換6.61 元人民幣
2012年1美元兌換6.25 元人民幣
2013年1美元兌換6.07 元人民幣
2014年1美元兌換6.05 元人民幣
2015年1美元兌換6.396 元人民幣

閱讀全文

與1993年人民幣匯率11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東證期貨合肥營業部 瀏覽:436
萬鑫金融是詐騙公司嗎 瀏覽:37
華誼集團燃料電池 瀏覽:313
金融機構與稅務檢查 瀏覽:303
增強金融機構吸引力 瀏覽:466
外匯管理局屬於哪個單位管理 瀏覽:350
2014年5月美元對港幣匯率 瀏覽:233
銀行卡有風險買理財產品 瀏覽:960
銀行金融機構部是分管什麼的 瀏覽:350
深圳恆通金融貸款公司 瀏覽:745
潤靈環球上市公司 瀏覽:22
新黃埔期貨公司 瀏覽:243
杠桿的省力情況有幾種 瀏覽:334
四川美瑋邦金融有限公司 瀏覽:844
鶴崗蘿北融資 瀏覽:334
規定金融資產達300萬 瀏覽:281
慈善信託展望 瀏覽:204
債權融資計劃案例解析 瀏覽:905
金融企業服務農村 瀏覽:718
操盤芝加哥外盤期貨交易筆記 瀏覽: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