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畫杠桿平衡的示意圖
如圖,用一個最小的力使杠桿平衡,畫出這個力的示意圖.
分析: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當阻力、阻力臂一定時,動力臂越大,則動力越小;因此解答此題,只需找出使動力臂最大的動力作用點,然後作動力臂的垂線即可.
解:由圖知:若用最小的力使杠桿平衡,那麼可選取點b做為動力作用點,ob做動力臂(即動力臂最長力最小),如圖:
點評:
在處理此類杠桿中最小力的問題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①確定支點和動力作用點;
②過動力作用點做出與動力臂垂直的直線;
此題中,易出現的錯誤是以a為動力作用點,但實際上這樣得到的動力臂不是最長的,因此解題時一定不要被慣性思維所誤導.
❷ 杠桿怎麼畫啊
··(1)杠桿及杠桿要素
一根硬棒(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任意形狀的)能成為杠桿,不僅要有力的作用,而且必須能繞某固定點轉動。缺少任何一個條件,硬棒就不能成為杠桿。例如:汽水扳子在沒有使用時就不能稱為杠桿。因此,一根硬棒成為杠桿時,必須具備以下要素:
①支點:能繞其轉動的固定點。用同一根硬棒作杠桿時,使用中方法不同,支點位置也會不一樣。如撬石塊的過程中支點可在棒的一端[圖1(A)]也可在棒的中間[圖1(B)]。
··例題··
№4 [例1] 杠桿每小格的長度相等,質量不記,以O點為支點,杠桿的右端掛有重物M,支點左邊的A處掛鉤碼時,杠桿平衡。將重物M浸沒在水中,鉤碼移動到B處,杠桿又平衡。則重物與狗碼的質量之比為多少?重物M的密度是多少?
(A在支點O的左端第四格處;B在A點右邊一格處,也就是O點左邊第三格處;重物M在O點右邊第五格處。)
顯然可得,重物與鉤碼的質量之比為4:5(5Mg=4mg)重物入水後,對杠桿的拉力為:
F=Mg-ρVg=Mg-ρ(M/ρ1)g=(ρ1-ρ)/ρ1Mg所以:3mg=5Mg(ρ1-ρ)/ρ1
得:M(ρ1-ρ)/ρ1=3/5m=3/4M
得:(ρ1-ρ)/ρ1=3/4 ρ1:ρ=4:1
所以:ρ1=ρ*4=4*10^3kg/m^3
[例2] 鍘刀是省力杠桿,如圖所示,如果切開一個物體需要200N的力,鍘刀的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四倍,使用這個鍘刀之需要施加__50__N的力就可以將物體切開?
···希望有用··
②動力和阻力:動力使杠桿轉動,阻力阻礙杠桿轉動。動力和阻力的區分是根據實際情況或人為因素決定的。例如:剪刀剪布時,需要使刀口合攏,手作用於剪刀的力就是動力;布的作用是阻礙剪刀口合攏,布對剪刀口的作用力是阻力。必須注意,不論動力或阻力,杠桿都是受力體。作用於杠桿的物體都是施力體。
③力臂:支點到力作用線的距離,即支點到力作用線的垂線段長。所謂力作用線是指沿著力方向上可向兩端延伸的一條直線。表示力臂的線段可以在杠桿上,[圖2(A)],也可以在杠桿外[圖2(B)、(C)]。如果力的作用線通過支點,則力臂長為零。所以有力臂時一定有力,有力卻不一定就有力臂。
(2)畫杠桿示意圖的三個要點。
①找出支點。
②畫好動力作用線及阻力作用線。畫的時候要判斷清楚力的方向。如:鍘刀鍘草時,刀口向下受到草的阻礙,因此阻力是向上的。
③正確畫出力臂。要注意的是,不能認為支點到力作用點的距離就是力臂。
(3)杠桿平衡條件
杠桿處於靜止狀態或繞支點勻速轉動時,都叫杠桿平衡。一般情況下,從靜止狀態去分析杠桿平衡條件。實驗證明,杠桿平衡條件是:
動力乘動力臂等於阻力乘阻力臂。
公式表示為:F1l1=F2l2。
可見,力和力臂的大小成反比,即力臂越長,力就越小。
❸ 畫杠桿最小力的步驟
(1)找出杠桿的支點.找支點時,一要緊緊抓住支點的特徵——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二要平時注意觀察物體究竟可以繞著哪一點轉動;三要善於想像,把紙面上靜止的杠桿在大腦想像中轉起來,從而找出支點.
(2)找最大力臂,確定動力的作用點:看支點到杠桿上的哪一點的距離最大,然後連接支點與這一點,得到最大的力臂,則該點就是最小動力
(3)怎樣畫杠桿的平衡條件擴展閱讀:
杠桿平衡
杠桿平衡是指杠桿在動力和阻力作用下處於靜止狀態下或者勻速轉動的狀態下。
杠桿受力有兩種情況:
1.杠桿上只有兩個力:
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2.杠桿上有多個力:
所有使杠桿順時針轉動的力的大小與其對應力臂的乘積等於使杠桿逆時針轉動的力的大小與其對應力臂的乘積。
這也叫作杠桿的順逆原則,同樣適用於只有兩個力的情況。
杠桿分類
杠桿可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沒有任何一種杠桿既省距離又省力,這幾類杠桿有如下特徵:
省力杠桿
L1>L2,F1<F2,省力、費距離。
如拔釘子用的羊角錘、鍘刀,開瓶器,軋刀,動滑輪,手推車 剪鐵皮的剪刀及剪鋼筋用的剪刀等。
費力杠桿
L1<L2,F1>F2,費力、省距離。
如釣魚竿、鑷子,筷子,船槳裁縫用的剪刀 理發師用的剪刀等。
等臂杠桿
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又不多移動距離,
如天平、定滑輪等。
參考資料:網路-杠桿原理
❹ 關於杠桿平衡條件
這個最好畫圖解抄釋,不過我襲現在沒辦法畫圖。
因為實際上用的杠桿不是理想杠桿----沒有厚度,支點恰好在重心上,質量絕對均勻等等
我們實際上用的杠桿支點一般位於杠桿的正中心的上面。當兩端完全一致的時候,重心與中心重合,杠桿就水平。當兩端質量與密度不完全一致的時候,重心就會產生偏移使得重心不和中心重合,那麼支點就不再重心正上方了,那麼杠桿就要象重的一邊傾斜,由於支點在上面,傾斜使得重的一側力臂縮短,重新取得平衡。(如果支點在下面則相反,隨著杠桿傾斜重的一邊力臂越來越長,直到杠桿翻過來,支點跑到上面為止)。
調節螺栓就是改變重心的位置,使得中心和重心能夠重合,使得杠桿平在平衡位置
ps:提出這個問題的學生很聰明,不過這么復雜的解釋他也未必聽得懂,你盡量給他解釋的簡單一些吧,要是你有什麼別的問題,上我的qq或者發郵件給我
❺ 這道題怎麼做:杠桿的平衡條件是____
F 1 L 1 =F 2 L 2 ,力 |
❻ 怎樣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使直尺處於水平狀態,使直尺處於水平狀態(平衡),救出他們的合力(合力為0),可總結出杠桿的平衡條件,兩端懸掛一定數量的砝碼,調節砝碼的懸掛點。
探究時應注意耐心調節砝碼的懸掛點,然後對直尺受力分析(共受四力作用)。通過此簡單實驗可取一均勻的直桿或直尺(重量要已知),直尺兩端掛在測力計下面
❼ 杠桿的平衡條件
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和阻力)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 L1=W·L2。
(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
(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
(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
(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
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又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5)杠桿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轉動狀態時保持平衡
❽ 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什麼 怎麼畫示意圖
動力乘以動力臂=阻力乘以阻力臂
❾ 如圖所示,畫出使杠桿平衡的最小力的示意圖(要求保留作圖痕跡)
O為支點,動力作用在杠桿的A端,並且OA的連接為最長的力臂,過A點作垂直於OA的力,方向斜向上,如圖所示:
❿ 杠桿的平衡條件
以A段線與滑輪的交點為杠桿支點.
杠桿平衡,所以FB*2R=FG*R,所以FB=1/2FG
同理,以B線段與滑輪的交點為杠桿支點.
杠桿平衡,所以FA*2R=FG*R,所以FA=1/2FG
所以1/2FG=FA=FB
明白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