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足夠長的杠桿,就真的可以撬動地球嗎
這個是個理想化的問題,並沒有可操作性。
杠桿原理撬個一般的大件沒問題,在撬動地球這個問題上是不具可操作性的,因為客觀條件沒辦法實現,就是一,沒有那麼長的杠干。二,沒有那麼大的能量。三,要撬動地球就要站在宇宙的這個大環境里,誰能做的到。
如果往深入想,道理應該是這樣的:很多成功都涉及很多邊界條件。這些邊界條件你沒遇到並不等於它不存在,比如上面算的時間成本。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木桶理論。很多問題在公司小的時候你是碰不到的,但在規模擴大後,你以前認為正確的作法就可能行不通了。
2. 經過杠桿原理真的能翹起地球嗎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假如給我一個杠桿,一個支點,我就能翹動地球」是阿基米德同學說的.但我最近想來想去都覺得阿基米德同學說錯了!
(下面這段比較長,不想去看的話可以跳過)
阿基米德同學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最早提出了杠桿原理.阿基米德曾講:「給我一個立足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杠桿,我就可以撬動地球」.他首先把杠桿實際應用中的一些經驗知識當作「不證自明的公理」,然後從這些公理出發,運用幾何學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得出了杠桿原理.這些公理是:(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5)相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
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行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據說,他曾經藉助杠桿和滑輪組,使停放在沙灘上的桅般順利下水,在保衛敘拉古免受羅馬海軍襲擊的戰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製造了遠、近距離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種飛彈和巨石攻擊敵人,曾把羅馬人阻於敘拉古城外達3年之久.
杠桿原理廣泛應用在許多領域中.阿基米德曾講:「給我一個立足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杠桿,我就可以撬動地球」.在常規的管理活動中,能夠顯現和發揮作用的杠桿原理,其著眼點被濃縮和概括為,責權利關系在平衡與失衡狀態下的種種表現.
下面開始證明這話是對還是錯,(這里我們不討論杠桿的材料的鋼性問題,也不討論支點問題,即支點能找到,一根足夠長的滿足條件的杠能找到).和阿基米德同學相比,地球的質量太大了,這就要求動力臂要十分長,阻力臂要十分短,那麼動力臂與阻力臂的比就會十分大(難以想像的大),若他用垂直於杠桿的力(最小的力)向下壓,根據相似三角形(左右兩個),將地球翹起1cm,他要向下壓幾十億光年,就算他以光速向下壓,也不可能在有生之年完成,所以要翹動很容易,翹起的話就.(除非有長生不老葯),雖然根據牛頓同學的理論,在一沒受到外力的物體上(我們也假定地球沒收到外力作用),我們只要開始的時候對其施加一個比較小的力就能使其運動,但由於動力臂與阻力臂的比很大(10的N次方),地球能移動的距離實在是太小了.要使地球因為阿基米德同學而移動(能讓多數人都認同是因為阿基米德同學而使地球移動了一定的距離),那他就要以非常大的速度在杠桿的一端不停的運動,而且在有生之年也不能讓地球產生明顯的移動.所以呢,我們被阿基米德同學忽悠了!
3. 一根杠桿就可以撬起整個地球,杠桿需要多長呢
那如果用這樣的杠桿去撬動重達約10100噸的埃菲爾鐵塔結果又是怎樣呢?
這時這個杠桿的長度就需要長達144285m,到這里這個數值就已經很大了,那麼接下來就是地球了。在理想下,如果把月球作為支點,地球到月球的距離假設為384403km,結果會是多少呢?這個時候肯定不能以m或者km作為計量的長度單位了,而是要用光年這個單位來計算。那麼一個70kg的人要撬動地球,就大約需要3265億光年的杠桿,但實際上銀河系也僅僅只有18萬光年。所以理論上,要70kg的物體去撬動地球,並以月球為支點,需要的杠桿長度是光“行走”3465億年的長度,而這個概念對我們來說,根本沒有對比性,完全可以用“無限長”來形容。
4. 如果利用杠桿原理來撬地球,需要多大的力氣
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地球。這是古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的一句名言。根據杠桿原理,物體做功不變,所以哪怕是非常小的力量,只要有足夠長的做功距離,就可以通過杠桿原理撬起地球。
一、杠桿原理的神奇之處。雖然他的話有些誇大的成分,但是不得不說,在所有物理量都是理想的情況下,他確實有這個能力撬起地球,這也正是杠桿原理的神奇之處。如果在理想條件下,伽利略確實可以微微翹動地球,所以說阿基米德說的並不是大話,他確實有這個能力撬動地球。
5. 地球不能被撬起來,到底是沒有支點還是沒有杠桿
當然是沒有杠桿,因為杠桿足夠長,任何地球外的天體都可以做支點了
6. 給你一個杠桿,能否撬動地球
「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地球。」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的這句名言到如今依舊還被人們傳誦不絕。
數千年的傳誦中,「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地球。」這句話的含義,早已越出了阿基米德所說的初始語境,被後來人附加上了更多的人生哲學以及其他方面的人文社會意蘊。如果說當初阿基米德用這句話來表述杠桿原理和數理邏輯的巨大力量還是清晰明確的話,那麼,越出了數學界,被附加上了人文社會科學的意義之後,這句話的內涵就讓人很難把握了。到底是想表述說「我」無所不能,即使是地球也可以撬動,還是想傳達一種找不到支點的無奈與困惑?作為一種象徵或者比喻體,「支點」是什麼呢?所要撬動的「地球」又是指什麼呢?在不同的語言環境和表述中,這兩者的蘊涵指向也因之而千百萬化。
它是根據杠桿原理來說明的一個現實問題:當我們具備一定條件的時候我們能夠做成許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比如,我們很難想像我們能夠撬動地球,但是當我們有了一個支點的時候,這就不是問題了。根據科學家計算,撬動地球的杠桿需要延伸到銀河系以外!
7. 杠桿為什麼可以撬地球
因為需要一個支點的呀
8. 阿基米德有了支點和杠桿就能撬動地球嗎
理論上是正確的,但是實際上這只是一個假想,是不存在這種可能性的。
「給我一個專支點屬和一根足夠長的杠桿,我就可以撬動地球」是阿基米德的經典名言,根據杠桿原理可以知道:動力臂×動力=阻力臂×阻力,如果只要力臂足夠長,阻力臂足夠短,只需要很小的動力便能得到很大的力,但實際中找不到那麼長和堅固的杠桿,也找不到那個立足點和支點。
(8)杠桿翹地球不可能擴展閱讀:
一、生活中的應用:
路邊的吊車,釣東西的鉤子在整個桿的尖端,尾端是支點、中間是油壓機 (力矩 > 力臂),這就是費力的杠桿,但費力換來的就是中間的施力點只要動小距離,尖端的掛勾就會移動相當大的距離。兩種杠桿都有用處,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評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動作范圍。
二、杠桿成立的五要素:
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通常用字母O來表示。
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1來表示。
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2來表示。
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1表示。
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2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