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國貨幣匯率水平如果長期固定,為什麼會造成大量短期投機資本湧入請行家指點
因為這個世界真正關注的是財富,是購買力,而不是貨幣名義上的價值。比如說目前1塊美元兌換8塊人民幣,假設在美國1美元能夠買一份商品籃子,但在中國,同樣的一份商品籃子只要4塊人民幣(商品籃子才是真正的財富),那麼1快美元在中國的市場上兌換之後,就能夠買兩份商品籃子。出於這種樸素的原因,國際投機資金就認為人民幣實際上比名義上能代表更多的財富,人民幣在中國貿易壁壘逐步消除、交易成本不斷下降之後,必定會受到商品套利的壓力(就是用1美元在中國換成8元人民幣,買兩分商品籃子,再把商品籃子運到美國賣2美元,再用2美元換人民幣,再……),如果中國政府執意鎖定目前的匯率水平,那麼代價將十分大,商品投機者能從中間大量牟利。為了防止這種情況,中國還有一個選擇,就是人民幣升值,而升值,帶給中國的損失從長遠來看會小一些,國際游資把賭注押在這里,也不足為奇。
他們具體的做法是,先把美元按照目前的匯率換成人民幣資產,等人民幣升值了,再換回更多的美元。
以上,供你參考
2. 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有什麼區別
一、浮動匯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s)是指一國貨幣的匯率根據市場貨幣供求變化,任其自由漲落,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原則上不加限制,也不承擔義務來維持匯率的穩定,這樣的匯率就是浮動匯率制。
浮動匯率制的正式採用和普遍實行,是20世紀70年代後期美元危機進一步激化後開始的。實際上,今天沒有哪個國際實行完全的自由浮動,而主要發達國家都對外匯市場進行不同程度的干預。當前管理浮動匯率制的形式多種多樣,可分為單獨浮動和聯合浮動,也有的實行釘住政策的浮動匯率制。
二 、固定匯率制是匯率的波動幅度限制在一個規定的范圍內的匯率制。
在金本位制下,黃金輸送點是匯率波動的界限。二戰以後,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規定,會員國的貨幣平價一律以一定數量的黃金或美元來表示,成員國的貨幣匯率,僅能按金平價之比在一定幅度內作上下限各1%的浮動。當某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波動超過這一幅度時,該國官方有義務將匯率波動限制在規定上下限之內。
固定匯率制與浮動匯率制的比較
(一)固定匯率制的優缺點
1.固定匯率制的優點
匯率穩定,減少風險。使國際債權債務的清償以及國際貿易的成本計算,均有可靠的依據,從而減少了進出口貿易及資本輸出入所面臨的匯率大幅度變動的風險。
使國際清償能力穩定,進出口商品價格也穩定。
匯率的穩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匯市場的投機活動。
2.固定匯率制的缺點
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國內經濟目標服從於國際收支目標。當一國國際收支失衡時,就需要採取緊縮性或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從而給國內經濟帶來失業增加或物價上漲的後果。
在固定匯率制下,易發生通貨膨脹,結果物價上漲使出口商品的成本增加,導致出口減少,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本幣幣值更加不穩。為了穩定匯率,該國貨幣當局只能動用黃金與外匯儲備,投放到外匯市場中,使大量的黃金與外匯儲備流失。
在固定匯率制下,由於各國有維持匯率穩定的義務,而削弱了國內貨幣政策的自主性。
(二)浮動匯率制度的優缺點
1.浮動匯率制度的優點
一國國際收支的失衡可以經由匯率的自由波動而予以消除。
各國不承擔維護匯率穩定的義務,可根據本國的情況,自主地採取有利於本國的貨幣政策。
可以保證各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有效性,避免國際性通貨膨脹的傳播。
一國由於無義務維持匯率的穩定,因而就不需像在固定匯率制下那麼多的外匯儲備,可節約外匯資金。
由於各國的國際收支能夠自我調整,因而可避免巨大的國際金融恐慌,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外匯市場的穩定。
2.浮動匯率制度的缺點
由於匯率的不穩定性,增加了國際貿易的風險,加大了成本計算及國際結算的困難。從而阻礙了國際貿易的正常發展。
導致各國的國際清償能力和商品價格不穩。
匯率自由波動未必能隔絕國外經濟對本國經濟的干擾。
助長了外匯市場上的投機活動。
「以鄰為壑」的政策盛行。即各國均以貨幣貶值為手段,輸出本國失業或以他國經濟利益為代價擴大本國就業和產出。
3. 國際金融:為什麼在實行固定匯率的國家,如果出現較高的通貨膨脹率,極有可能被投機資本沖擊
固定匯率制是指匯率維持在固定的水平上,當匯率上漲超過上限時,政府會投放本幣從而使本幣供應增加價格下降,相反當匯率下跌,政府幹預的手段就是動用外匯儲備購入本幣,使本幣的需求增加從而價格上漲。我們所說的忽然政府支撐不住了主要是指匯率下降時的情況,因為匯率上漲時,政府是提供本幣,對他們來說,本幣的數量是無限的,根本不用擔心,如果沒了還可以打開印鈔機,但是下跌動用的可是外匯儲備,你應該學過外匯儲備管理吧,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是有一個適度的規模的,所以如果本幣持續貶值總會出現政府也無能為力,只能放任本幣的下跌,此時對於國內經濟一定是嚴重的通貨膨脹,物價飛漲,都紛紛想把自己手中的現金變成物品,銀行出現擠兌,看看辛巴威的那個通脹,還有索羅斯攻擊泰銖這個案例更能夠說明固定匯率制下忽然政府支撐不住了,改為浮動匯率制,會照成恐慌。實行浮動匯率匯率制的國家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市場機制健全,不會造成投機資本的攻擊。
在固定匯率制度下,當國外發生通貨膨脹時,通過一價定律及國際收支盈餘所帶來的國內貨幣供給量增加將導致國內物價水平的上升;在浮動匯率制度下,盡管不存在通過一價定律及國際收支盈餘造成國內貨幣供給量增加的壓力,但由於各國政府不再受國際收支的「紀律約束」,政府就有可能利用膨脹政策發展國內經濟,讓匯率去承擔國際收支失衡的後果,這將導致物價水平的上漲,各國物價水平的上漲存在剛性與棘輪效應,結果將導致世界通貨膨脹率的加速。
從理論上來說,影響匯率制度選擇的主要是經濟因素,比如一國經濟的開放程度、其經濟規模、其進出口的商品結構和地區結構、其金融市場的發達程度以及與國際金融市場的密切程度,以及國內通貨膨脹率高低。如果一國經濟開放程度高、經濟規模小、或者進出口集中於某些產品或某幾個國家,一般傾向於採取固定匯率制或釘住匯率制。相反,而採取浮動匯率制度較為合適。
4. 為什麼固定匯率制容易受到國際投機資本的貨幣投機攻擊而浮動匯率制不會
固定匯率制是指匯率維持在固定的水平上,當匯率上漲超過上限時,政府會投放本幣從而使本幣供應增加價格下降,相反當匯率下跌,政府幹預的手段就是動用外匯儲備購入本幣,使本幣的需求增加從而價格上漲。我們所說的忽然政府支撐不住了主要是指匯率下降時的情況,因為匯率上漲時,政府是提供本幣,對他們來說,本幣的數量是無限的,根本不用擔心,如果沒了還可以打開印鈔機,但是下跌動用的可是外匯儲備,你應該學過外匯儲備管理吧,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是有一個適度的規模的,所以如果本幣持續貶值總會出現政府也無能為力,只能放任本幣的下跌,此時對於國內經濟一定是嚴重的通貨膨脹,物價飛漲,都紛紛想把自己手中的現金變成物品,銀行出現擠兌,看看辛巴威的那個通脹,還有索羅斯攻擊泰銖這個案例更能夠說明固定匯率制下忽然政府支撐不住了,改為浮動匯率制,會照成恐慌。實行浮動匯率匯率制的國家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市場機制健全,不會造成投機資本的攻擊,想想看為什麼索羅斯不選擇美元而是選泰銖。想想我們國家還沒有實行浮動匯率制的原因
5. 為什麼投機攻擊會在影子匯率水平等於固定匯率水平的時刻發生,而不是更早或更晚
投機攻擊,真的是一個很好的詞。在濫發鈔票的年代,這兩者匯率誰看得清,所以,投機攻擊要捕捉的是概念。哈哈
6. 哪種匯率制度容易增加貨幣的投機
根據利率平價理論,均衡匯率是通過國際拋補套利所引起的外匯交易形成的。在兩國利率存在差異的情況下,資金將從低利率國流向高利率國以謀取利潤。但套利者在比較金融資產的收益率時,不僅考慮兩種資產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還要考慮兩種資產由於匯率變動所產生的收益變動,即外匯風險。套利者往往將套利與掉期業務相結合,以避免匯率風險,保證無虧損之虞。大量掉期外匯交易的結果是,低利率國貨幣的現匯匯率下浮,期匯匯率上浮;高利率國貨幣的現匯匯率上浮,期匯匯率下浮。遠期差價為期匯匯率與現匯匯率的差額,由此低利率國貨幣就會出現遠期升水,高利率國貨幣則會出現遠期貼水。隨著拋補套利的不斷進行,遠期差價就會不斷加大,直到兩種資產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這時拋補套利活動就會停止,遠期差價正好等於兩國利差,即利率平價成立。歸納一下利率評價說的基本觀點:遠期差價是由兩國利率差異決定的,並且高利率國貨幣在期匯市場上必定貼水,低利率國貨幣在期匯市場上必定升水。
你也可以去匯通網的匯率查詢版塊,進行相應的知識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