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給你五個鉤碼能把杠桿尺調平衡用圖表示出來說說這樣畫的理由
我剛給我媽應該是可以把剛剛吃調平衡用圖表示出來這個應該是你可以直接在網上進行先搜索這個應該是可以直
⑵ 請你在杠桿尺右邊合適的位置畫適當個數的鉤碼是杠桿尺達到平衡畫出三種不同的
只要保證杠桿兩邊力×力臂相等即可.或者說,保證右側刻度值×鉤碼數一定,變換出三種即可.
⑶ 怎樣移動重物ppt
怎 樣 移 動 重 物
[ 2007-6-20 15:53:00 | By: 王劍 ]
2、怎 樣 移 動 重 物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用簡單器材做杠桿平衡等觀察實驗,做實驗記錄,並依據數據對杠桿原理進行解釋
知識與技能:
知道杠桿是可以圍繞固定點轉動並提升重物的撬棒。
知道使用杠桿時的三種情況:省力、方便、平衡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律的,人只有了解這些規律才能更好的利用和改造自然
留心周圍事物,關注有關機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學准備:分組實驗材料:杠桿尺、鐵架台、鉤碼、彈簧秤、
演示材料:各種工具(剪子、鉗子、等)、硬木版、粗鐵絲、投影課件、杠桿三點示意圖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研究杠桿省力的秘密
教學難點:分析生活中常用多種工具,理解體驗各種工具往往是杠桿的變形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如果山上滾下來一塊大石頭擋住了道路,你能想辦法把它移到一邊去嗎?(板書課題)
二、新授
1、講解:同學們剛才想了很多方法,其中較簡便的就是用一根棍來撬。
(出示杠桿三點示意圖):一根棍子,當在棍下墊一塊石頭或其他能支撐棍子的東西,用它撬重物時,就不再是一根普通的棍子,而成一種簡單的機械裝置,這種裝置叫做杠桿。書:它包括一個支點和一根能繞支點移動的硬棒。(板書:杠桿),
在杠桿上有三點:被墊著的那塊小石頭支撐著的那一點叫做支點(板書:支點),杠桿兩端是圍繞支點轉動的,被沉重的大石頭壓著的那點叫做重點(板書:重點),這個點承載著大石塊的重量。手握住杠桿對杠桿用力的那一點叫做力點(板書:力點)
2、指導學生研究杠桿省力的秘密
(1)討論:用手搬不動大石頭,用杠桿能撬動。這說明杠桿有什麼作用?(省力)是不是只要用了杠桿一定能省力?例如墊那塊小石頭,是不是墊在什麼地方都能省力?
(2)研討實驗方法
講解: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來作個實驗:(出示實驗裝置)這個實驗裝置有些象我們平時玩過的翹板,這塊木版上畫有刻度,在這里我們叫它杠桿尺。
討論:你能有幾種擺法使木板平衡?
各組領取實驗材料
(3)分小組實驗:
講解:下面各組准備實驗,看看你們能有多少種擺法使木板平衡,把每次實驗的條件、結果填寫在活動記錄中
分組實驗,填寫實驗記錄
(4)匯報實驗結果(匯報時可演示自己的實驗)
分組討論:通過以上實驗,你有什麼發現?你知道了什麼?
(5)教師小結(邊演示):通過以上實驗研究可以知道,使用杠桿提起重物,當支點到力點的距離大於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才會省力;當支點到力點的距離小於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就會費力;當支點到力點的距離等於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會不省力也不費力;
(6)實驗:提問:把支點朝上,是否也省力?
用你做的小秤研究研究,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分組實驗記錄實驗情況,匯報實驗結果
3討論交流
師述:阿基米德曾經說過,如果能找到一個支點,就能把整個地球撬起來。他說得有道理嗎?
4指導學生認識杠桿的應用
談話: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許多地方用到了杠桿,你能說出幾種並講出其中的道理嗎?
(1)(出示剪子)討論:剪子是不是杠桿?那裡是支點、力點、重點?要剪一塊很硬很硬的紙板,把紙板放在剪刀的哪個位置剪比較省力?為什麼?
(2)(出示鉗子)討論:鉗子是不是杠桿?哪裡是支點、力點、重點?為什麼用鉗子能截斷很粗的鐵絲?
(3)(演示用釘錘起釘子)為什麼利用起釘錘能比較省力的把釘子拔出來?在用起釘錘起釘子時,錘子上哪裡是支點力點和重點?支點到哪一點的距離比較長?
(4)出示(鑷子):這是什麼?鑷子是不是杠桿?在鑷子上,哪裡是支點、力點、重點?它是省力的杠桿還是費力的杠桿?為什麼要做成這樣的杠桿?比一比鑷子和剪子夾粉筆頭,那種工具比較方便?
(5)教師小結:通過以上研究可以知道,杠桿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是很廣泛的,杠桿的外形是可以變化的,並不都象一根棍。凡是有支點、力點、重點,工作時力點與重點圍繞支點轉動的裝置,都是利用了杠桿的原理。杠桿類的工具也並不都是省力的,為了工作方便,有的還是費力的。人們掌握了杠桿的規律,就可以根據需要,製造各種各樣的杠桿類的工具
三、鞏固應用
1講述: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一種常用的簡單機械「杠桿裝置」
2提問:使用杠桿在省力費力方面有什麼規律?
3討論:一個大人與一個小孩能不能玩壓板游戲?怎樣玩小孩才能把大人壓起來?
四、布置作業
觀察還有哪些裝置應用了杠桿原理?研究它是省力的杠桿還是費力的杠桿?為什麼要做成那樣的?
五附實驗記錄表:
實驗方案
實驗題目:力點的位置與用力大小之間的關系
假設和預測:當力點的位置與支點的距離越大時,用力會變小
實驗器材:杠桿尺(中間可以自由轉動,帶有均勻刻度的直尺)
鉤碼、彈簧秤、鐵架台、筆和記錄紙
實驗過程:1、將杠桿尺的中間懸掛在鐵架台上,作為支點
2、用兩個鉤碼懸掉在距離支點左邊兩格處
3、用彈簧秤分別拉在杠桿尺右側的不同的位置上,
使杠桿尺平衡
4將彈簧秤在不同位置上的數據記錄下來
5分析表格里的數據,作出合理的解釋
⑷ 在杠桿尺左邊的第3格掛上2個鉤碼,有幾種方法使它平衡
很多種:
比如:右邊三格也掛2個
右邊2格掛三個
右邊一格掛6個
右邊六格掛1個.
只要保證右邊格數×鉤碼個數=6即可.
⑸ 在杠桿尺左邊的第3格掛上2個鉤碼,有幾種方法使它平衡規律是什麼
很多種:
比如:右邊三格也掛2個
右邊2格掛三個
右邊一格掛6個
右邊六格掛1個。
只要保證右邊格數×鉤碼個數=6即可。
⑹ 杠桿尺是怎麼判斷要掛多少鉤碼
在杠桿水平時,由 動力臂×動力=阻力臂×阻力 可知。鉤碼數×尺子個數 兩個都相等時平衡。
在杠桿不水平的時候也適用。但是要注意此時的力臂不在桿上。是支點到動力,阻力所在直線的距離
⑺ 杠桿尺左邊的鉤碼看作是什麼,右邊的鉤碼看作是什麼
2011-12-24 左邊的鉤碼數是1,格子數是3,使用兩個鉤碼,怎麼使杠桿尺平衡? 2011-10-15 如果在左邊第二格掛了3個鉤碼,那麼在右邊掛幾個鉤碼才能是杠桿尺.。
⑻ 杠桿尺的左邊懸掛鉤碼,有幾種方式可使杠桿疋保持平衡
杠桿的平衡,是力×力臂(學名叫力矩)平衡,有兩種辦法調整平衡,一種是版調整力的大小,比權如增減砝碼;一種是調整力臂的長短,移動掛鉤的位置。當然,也可以兩種方法同時使用。
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是杠桿。在生活中根據需要,杠桿可以是任意形狀。蹺蹺板、剪刀、扳子、撬棒、釣魚竿等,都是杠桿。滑輪是一種變形的杠桿,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動滑輪的實質是阻力臂是動力臂一半的省力杠桿。
(8)杠桿尺鉤碼幻燈片擴展閱讀
平衡條件
(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
(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
(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
(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
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又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⑼ 如下圖,杠桿尺的右側掛著兩個50克鉤碼。要使杠桿尺平衡
兩邊的重量與距離的乘機相等,方可平衡,如此可知要四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