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杠桿與風險的關系是什麼
我們先引用一句最常聽到的,但是是錯誤的話:「杠桿越大風險越大」。實際上杠桿的目的版是讓你用較少權的資金實現交易的可能。風險大小的決定因素不是杠桿,而是交易的數量。杠桿影響的不是風險,而是佔用保證金的數額多少。例如你在1:100的情況下交易1標准手(下稱手),那麼佔用保證金是1000美元,市場每波動1個點,你的資本凈值就會隨之產生10美元的盈利或者虧損。如果是 1:500 的杠桿呢。你同樣交易1手,那麼保證金佔用是200 美元,可是市場每波動1個點,你的資本波動依然是10美元。風險並沒有變化。所以杠桿和風險的關系應該這樣描述:「杠桿越大,允許承擔的風險就越大」。就是說大杠桿給了你承擔更大風險的自由,同樣的錢在高杠桿作用下允許交易更多的數量,如果交易更多的數量,當然就承擔了更大的風險。有人說承擔更大的風險有什麼意義呢,一個永恆的真理是:「潛在風險與潛在利潤成正比。」允許承擔的風險大了,就意味著可能的潛在獲利更大了。有很多交易者為了獲得暴利而使用大杠桿重倉交易,這顯然是十分危險的行為。下面一個問題就討論這件事。
B. 舉例說明為什麼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低公司就有被競爭對手收購的風險
我也想知道!!
C. 財務杠桿原理的案例分析
對小企業的融資影響
財務杠桿能夠獲得財務杠桿利益的根源在於:當企業全部資金利潤率高於借入資金利息率,通過負債融資所創造的營業利潤在支付利息費用之後還有剩餘,這個余額可以並入到自有資金收益中去,從而提高自有資金收益率。但是,當企業全部資金的營業利潤率低於借入資金利息率時,通過負債融通的資金所創造的營業利潤還不足以支付利息費用,就需要從自有資金所創造的利潤中拿出一部分予以補償,在這種情況下投資人的收益就會下降。上述原理可以通過以下公式說明:
上式中,全部資金利潤率是指經營利潤與企業全部資金的比率,自有資金利潤率是指營業利潤與自有資金之比。自有資金利潤率越高,表明投資者所獲得的回報越高。由公式可以得出:當資產基本收益能力大於負債的利率時,負債具有增加股東每股盈餘的正向作用;當資產基本收益能力等於負債的利率時,負債籌資與無負債籌資對每股盈餘的影響作用等同;當資產基本收益能力小於負債的利率時,負債具有減少每股盈餘的負向作用。
這一重要規律,對於小企業制定融資策略至關重要。在其他條件不變時,負債比率越高,財務杠桿作用強度越大,財務杠桿的作用越突出,企業收益不足以支付利息費用的可能性越大,從而對投資者收益的影響越大,企業所承受的財務風險越大。所以財務杠桿的運用是以保證投資人權益為出發點所做的企業財務決策。小企業在進行籌資決策時,必須把股東可能取得的較高收益與其可能承擔的財務風險進行充分權衡、比較。
在小企業融資決策中的應用
(一)
1、小企業的經營特點和融資特點使得其資產負債率較高,容易過度負債導致過高的財務風險,國際上通常認為一個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若小於50%,企業則處於安全線內;若大於50%,則處於危險區域內。小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通常受以下因素影響,因此在對財務風險進行控制時,應從以下幾點考慮:1.小企業家的品質。喜歡冒險的企業家往往追求較高的資產負債率,為股東實現較高的收益。但由此引發的財務風險所帶來的額外收益一般很少,有時甚至不足以彌補風險帶來的損失,在實踐中必須謹慎計算財務風險的可能收益與可能損失比率,以決定決策是否可行。
2、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競爭能力。如果企業在一個較穩定的行業中占據了一個較有利的市場地位,那麼較高的負債率會為企業帶來較大的收益。但如果企業的經營狀況較差,企業的各種條件都可能隨時變化,那麼這種不確定性對企業凈利潤的影響就較大,財務杠桿會惡化這種情況,使企業的風險加大。
3、企業的籌資能力。如果企業有較強融資能力,尤其是能夠及時籌集到流動資金,那麼企業就會傾向較大的負債率,即追求較高的財務風險。
(二)負債融資用於調整資本結構,影響企業融資結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當企業的預期資產報酬率遠大於債務利率,資產負債率偏低的情況下,財務杠桿難以發揮作用;當企業外部經濟環境發生變化,利率較低,屬於鼓勵投資的時期,使用財務杠桿能獲得較多的利益;當企業處於經營穩健時期,收益的變動幅度較小,較低的經營風險使得企業能夠在較高的程度上使用財務杠桿。
(三)融資成本是企業取得和使用資金所付出的代價,如借款利息和借款手續費、債券利息和發行債券支付的各種發行費用等。從小企業融資成本角度考慮,融資方式的優選順序是:商業信用融資、銀行借款融資、債券融資、租賃融資、留存利潤、其他自有資金。
(四)在企業同時存在財務杠桿與經營杠桿作用時,當銷售量發生變動後,會引起每股盈餘以更大的幅度變動,財務杠桿與經營杠桿的連鎖作用,稱為復合杠桿。通常,在兩種杠桿的組合上,不能將高經營杠桿與較高的財務杠桿組合在一起,以避免企業總體風險的加大,從而將企業總體風險控制在一個適當的水平上。
D. 簡述經營風險與經營杠桿的關系
經營杠桿,是指在一定固定成本比重下,銷售量(額)變動對息稅前利潤產版生的作用。一般用經權營杠桿系數表示。
經營風險,是指因經營上的原因導致企業息稅前利潤變動的風險。即由於經營杠桿作用,當銷售額下降時,企業息稅前利潤下降得更快,從而給企業帶來的風險。
營業杠桿對營業風險的影響最為綜合,企業欲取得營業杠桿利益,就需承擔由此引起的營業風險,需要在營業杠桿利益與風險之間作出權衡。
一般而言,經營杠桿系數越大,對經營杠桿利益的影響越強,經營風險也越大。反之亦然。
E. 什麼是經營杠桿利益與風險 什麼是財務杠桿利益與風險
一、經營杠桿,是指在一定固定成本比重下,銷售量(額)變動對息稅前利潤產生的作用。一般用經營杠桿系數表示。
經營風險,是指因經營上的原因導致企業息稅前利潤變動的風險。即由於經營杠桿作用,當銷售額下降時,企業息稅前利潤下降得更快,從而給企業帶來的風險。
營業杠桿對營業風險的影響最為綜合,企業欲取得營業杠桿利益,就需承擔由此引起的營業風險,需要在營業杠桿利益與風險之間作出權衡。
一般而言,經營杠桿系數越大,對經營杠桿利益的影響越強,經營風險也越大。反之亦然。
二、財務杠桿的含義
企業負債經營,不論利潤多少,債務利息是不變的。於是利潤增大時,每一元利潤所負擔的利息就會相對地減少,從而給投資者收益帶來更大幅度的提高。這種債務對投資者收益的影響稱作財務杠桿。
財務杠桿系數的計算及其說明的問題。
財務杠桿作用的大小通常用財務杠桿系數表示。財務杠桿系數越大,表示財務杠桿作用越大,財務風險也就越大;財務杠桿系數越小,表明財務杠桿作用越小,財務風險也就越小。
財務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為: dfl=ebit/[ebit-i-b/(1-t)]
財務杠桿系數可說明的問題如下:
(1)財務杠桿系數表明息前稅前盈餘增長引起的每股盈餘的增長幅度。
(2)在資本總額、息前稅前盈餘相同的情況下,負債比率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高,財務風險越大,但預期每股盈餘(投資者收益)也越大。
控制財務杠桿的途徑。
負債比率是可以控制的。企業可以通過合理安排資本結構,適度負債,使財務杠桿利益抵消風險增大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企業的財務杠桿,一般可以表現為三種關系:
即負債與資產的對比關系(即資產負債率)、負債與所有者權益的對比關系、或長期負債
F. 企業杠桿並購的案例加分析,急...
推薦你看幾個
吉利收購沃爾沃,是海內外共融資27個億,比較有名的案例了
http://wenku..com/view/6b120c791711cc7931b71601.html
PAG收購「好孩子」,這是咱們中國第一個杠桿收購案,挺有分析價值的
http://wenku..com/view/b642353b376baf1ffc4fad97.html
這些資料網上都有,我就不分析了,你可以去我給你的上面的鏈接看一下。
加油!
G. 財務杠桿的案例分析
財務杠桿原理及在高校財務分析中的應用
一、財務杠桿及財務杠桿效益
在企業財務管理中,財務杠桿的產生是因為在企業資金總額中,負債籌資的資金成本是相對固定的。由於企業負債籌資引起的固定利息支出,使企業的股東收益具有可變性,且它的變化幅度會大於息稅前收益變化的幅度,這種債務對投資者收益的影響被稱為財務杠桿,其影響程度通常用財務杠桿系數來表示,其計算公式如下:
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收益總額÷(息稅前收益總額-利息支出)=息稅前收益總額÷稅前收益
由於高校的特殊性,所得稅可以忽略不計,依據同樣原理,反映高校負債籌資對凈資產積累可變性的影響程度,其財務杠桿系數計算公式可以表述為:
財務杠桿系數=(總收入-總支出+利息支出)÷(總收入-總支出)=含息凈余額÷凈余額
依據財務杠桿理論,財務杠桿效益是指利用負債籌資而給凈資產積累帶來的額外利益。在分析高校的財務杠桿效益時,凈資產積累的利益來源於凈余額。它包括以下兩種情況:
1.資本結構不變,含息凈余額變動下的杠桿效益。在資本結構一定的情況下,高校支付的負債利息是固定的,當含息凈余額增大時,單位含息凈余額所負擔的固定利息支出就會減少,相應地,凈余額就會以更大的幅度增加,這時可獲得財務杠桿利益。反之,當含息凈余額減少時,單位含息凈余額所負擔的固定利息支出就會增加,相應會導致凈余額以更大的幅度減少。
2.含息凈余額不變,資本結構變動下的杠桿效益。在含息凈余額一定情況下,如果含息資產余額率大於負債利息率時,利用負債的一部分剩餘歸屬凈資產,在這個前提下,負債占總資金來源的比重越大,凈資產余額率就越高,則財務杠桿效益越大;而當含息資產余額率小於負債利息率時,則必須用部分凈資產的積累去支付負債利息,財務杠桿就會產生負效應,此時負債占總資金來源的比重越大,凈資產余額率就越低。
二、財務風險與財務杠桿的關系
財務風險是指由於負債籌資而引起的股東收益的可變性和償債能力的不確定性,又稱為籌資風險或舉債風險。企業只要存在負債,就存在財務風險。
高校財務風險同樣是因為借入資金存在資金成本,在高校內外部環境因素的變化及作用下形成的財務狀況的不確定性,使高校不能充分承擔其社會職能,提供公共產品乃至危及其生存的可能性。這種風險會導致高校運行中流動資金不足,沒有或缺少日常的運行費用,拖欠教職工工資,不能歸還銀行貸款本息,使高校陷入財務危機。
企業財務杠桿對財務風險的影響具有綜合性。在資本結構不變的情況下,財務杠桿系數越大,資本收益率對於息稅前利潤率的彈性就越大,如果息稅前利潤率增加,則資本收益率會以更快的速度增加,如果息稅前利潤率減少,那麼資本利潤率會以更快的速度減少,因而風險也越大。
反之,財務風險就越小。如果息稅前利潤下降到某一個特定水平時(以息稅前資產利潤率等於負債利息率為轉折點),財務杠桿作用就會從積極轉化為消極,此時使用財務杠桿,將降低在不使用財務杠桿的情況下本應獲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財務杠桿系數越大,損失越大,財務風險越大。
如果不使用財務杠桿,就不會產生以上損失,也無財務風險,但在經營狀況好時,也無法取得杠桿利益。企業必須在這種利益和風險之間進行合理的權衡。
對於高校來說同樣如此,通過舉債發展,也是利用財務杠桿效益,也可以採用財務杠桿系數分析財務風險。財務杠桿系數表明財務杠桿作用的大小,反映學校的借入資金帶來的風險。當高校全部資金均為自有資金時,財務杠桿系數為1,即含息凈余額的變化幅度與凈余額的變化幅度相等,財務風險等於0。一般來說,財務杠桿系數越大,財務杠桿作用也就越大,財務風險就大;反之,財務杠桿系數越小,財務杠桿作用也就小,財務風險就小。
因此,高校可以利用財務杠桿原理,採用適度負債的方法,獲得財務杠桿效益。同時,應該注意使用條件的變化,合理預測和控制財務風險。
由於影響財務風險的因素很多,其中有許多因素是不確定的,因此,高校進行財務風險管理也是一項復雜的工作。
三、高校應用財務杠桿原理應注意的問題
高校在應用企業財務杠桿原理分析財務風險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高校的財務風險與企業的產生環節不同。高校的財務風險有其特殊性:資金使用要量入為出。當存在較高金額的銀行信貸資金還本付息的前提下,高校財務預算就必須收大於支,其差額是可用於當年歸還金融機構本息的部分和學校發展的機動資金。高校是非營利組織,和企業相比,高校無法在控製成本和擴大銷售等經營方面提高剩餘資金,即存在成本開支的非補償性,增收節支的途徑較少。而財務杠桿中,含息凈余額又是至關重要的條件,因此,在財務預算中更要求做到收大於支,收支平衡。
2.利率水平的變動。這是影響財務風險的因素之一,上述分析是在利息固定的前提下,即負債利息率不變。在含息凈余額和負債比率一定的情況下,負債的利息率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大;反之,財務杠桿系數越小,即負債的利息率對財務杠桿系數的影響是呈相同方向變化的。其對凈資產余額率的影響則是呈相反方向變化,即負債的利息率降低,凈資產余額率會相應提高。利息率的上升,會增加高校的負債資金成本,抵減預期收益,從而使學校籌資風險變大。高校應盡可能選擇低利率資金,降低資金成本。
3.負債比重提高對凈資產余額率提高的作用,以含息資產余額率大於負債利息率為前提。如果含息資產余額率大於負債利息率時,有財務杠桿正作用,可以通過借入資金來提高凈資產的積累能力,盡可能獲得財務杠桿利益;而當含息資產余額率小於負債利息率時,應該盡可能降低負債水平或負債比例,從而減少財務杠桿損失。
總而言之,因為借入資金需還本付息,一旦無力償付到期債務,高校就會陷入財務困境,因此,高校在使用負債資金發展時,既要注重獲取財務杠桿利益,更須提防財務杠桿損失,防範財務風險。
H. 簡述經營風險與經營杠桿的關系
經營杠桿,是指在一定固定成本比重下,銷售量(額)變動對息稅前利潤產版生的作用。一般權用經營杠桿系數表示。
經營風險,是指因經營上的原因導致企業息稅前利潤變動的風險。即由於經營杠桿作用,當銷售額下降時,企業息稅前利潤下降得更快,從而給企業帶來的風險。
營業杠桿對營業風險的影響最為綜合,企業欲取得營業杠桿利益,就需承擔由此引起的營業風險,需要在營業杠桿利益與風險之間作出權衡。
一般而言,經營杠桿系數越大,對經營杠桿利益的影響越強,經營風險也越大。反之亦然。
I. 是不是什麼公司都可以利用杠桿分析風險
應該都可以,
公司都存在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