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央去庫存,去杠桿是什麼意思
去庫存是要降房價,還是逼著農民從現在的別墅理搬出來,買上百萬的房子,去杠桿是不是,把房價交給市場,會不會引起次貸危機
② 2016樓市何去何從 「去庫存」將貫穿始終
此前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提出,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發展。緣何這次提及「化解房地產庫存」,並將其與房地產業能否持續發展掛鉤?如何評估樓市當前的庫存及其對樓市和經濟的影響?
微觀上,庫存是一個企業管理的概念,是指企業為銷售而准備的原材料、中間品以及產成品,即所謂「庫存管理」。按生產流程,庫存分為原材料、中間品(半成品)和產成品三個類別的庫存;宏觀層上,企業庫存行為是判斷行業或宏觀經濟周期的指標,即所謂「庫存周期」。如經濟復甦、需求改善,但生產還沒有完全恢復,就帶來庫存的被動消耗,稱為產出上行、庫存下降的「被動去庫存」階段;經濟由復甦轉為繁榮,稱為產出上升、庫存上升的「主動補庫存」階段。
因此,樓市「去庫存」,應該是行業「庫存周期」的概念。並且,由於樓市庫存去化到何種程度,關聯到上游原材料和製造業(水泥、鋼鐵、建材等)、關聯到下游消費品行業(傢具建材、家電家紡、裝飾裝潢等)的庫存行為,進而影響到經濟擴張或收縮的動能,因而備受各界關注。
樓市「去庫存」首次提出,是在2014年7月11日住建部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新任部長陳政高就完善房地產政策提出了三點落實意見,排在首位的就是「千方百計去庫存」。從那時起,「去庫存」就取代「調房價」,成為樓市的新主題。可以說,近一年多來,為了「去庫存」,採取了很多措施,比如退出包括限購在內的行政干預、降低稅費、提高杠桿,再比如打通商品房和保障房通道、公積金異地流轉、停止土地供應、發展新房租賃等。
事實上,2015年以來樓市「去庫存」效果是不錯的。全國樓市銷售面積增幅從1-2月份下滑16.9%逆轉到1-10月份增長7.2%,預計全年銷售規模有望探到2013年13.1億平方米的歷史最高。50個重點城市樓市庫存消化周期,已從上半年的15個月回落到目前的11.4個月,一線城市庫存消化周期甚至為7-9個月。進入四季度,開發商在這些區域已經從「去庫存」全面轉向了「補庫存」,土地市場明顯回升。
CREIS數據顯示,10月監測的37個主要城市的成交量環比上升17.73%,庫存則下降了1.8%,而三、四線城市庫存嚴重。究其原因,首先,三、四線城市人口產業集聚能力不足,樓市有效需求跟不上;其次,三、四線城市政府財力有限,「土地換配套」是區域開發的主要形式,土地房屋聯合開發的「一二級聯動」模式很普遍,超級大盤比比皆是,很多項目要開發數年,甚至十幾年。
因此,即便重點城市樓市持續回暖,並帶動全國樓市銷售量回升,但銷售與庫存「兩張皮」始終存在。今年以來,庫存僅在5月短暫減少,後續一直增加。10月底,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比9月底增加2122萬平方米,遠大於7-9月月均僅100萬平方米左右的增幅。另外,商品住房庫存結束連續兩個月減少態勢,10月大增1180萬平方米。庫存大幅攀升,重災區在三四線城市,而「金九銀十」推盤增加、前期政策激勵效應遞減是主要原因。
另外,從庫存概念看,除了常說的待售庫存,即產成品庫存外,還包括在建庫存(半成品)和已批未建庫存(原材料)。前者是顯性庫存,規模不大,業內匡算的消化周期多在24個月左右;後兩者是隱性庫存,規模非常大。中信證券(600030,股吧)估計,按規劃建築面積,目前已批未建庫存70.9億平方米、在建庫存55.3億平方米、待售庫存6.6億平方米,全國整體庫存達到132.8億平方米。若按2013年13億平方米的歷史最高銷售計算,即便未來不增加土地供應,也要10年才能消化完。
當前,盡管資金面全面好轉,但開發商新開工和拿地積極性並不高,庫存制約是首要原因。三、四線城市開發投資、新開工和庫存分別佔全國的45%、60%和70%,所以就不難理解緣何今年以來樓市「先行指標」(新開工、拿地、開發投資)始終疲軟,這也是今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回落的原因。盡管樓市庫存成本比較低,但關鍵是,若三、四線城市庫存不消化,全國樓市開發投資、上下游製造業產能過剩,進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疲軟的格局就無法化解。
因此,去庫存仍將貫穿2016年。在政策上,針對既有政策邊際效應減退,新一輪政策呼之欲出,如首套房貸款首付和交易稅負降低、推進公積金異地流轉、保障房(包括棚改)供給全面貨幣化、國家住房銀行、資產證券化等。另外,以加速新型城鎮化為契機,以戶籍改革和傳統產業轉移為抓手,大力夯實返鄉置業,可能成為政策重點,意在讓「需求跟著人走、人跟著就業走、就業跟著產業走」,實現外來人口在城鎮化成本較低的三、四線城市「紮根」、讓產業在三、四線城市集聚,從而實現「樓市、人口、產業」發展的順循環。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12-03,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全面及時的樓盤信息,點擊查看
③ 去杠桿去庫存去產能什麼意思
1、去產能,即化解產能過剩,是指為了解決產品供過於求而引起產品惡性競爭的不利局面,尋求對生產設備及產品進行轉型和升級的方法。 2017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了2017年去產能目標。
2、狹義去庫存化僅指降低產品庫存水平,譬如企業降低原材料庫存,這一點可能較快實現。廣義去庫存化,即消化過剩產能的過程不會很快結束,投資過度和消費不足,使得消化過剩產能要比狹義的去庫存化更長期、更痛苦。
3、「去杠桿化」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而「杠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但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在每一個「去杠桿化」的階段上,中國經濟所受的沖擊不同。
首先,「金融產品的去杠桿化」對中國影響很小。
由於實行資本賬戶的管制,中國絕大多數的對外金融投資都是以中央銀行外匯儲備投資的形式進行。這類投資一向穩健保守,基本不會涉足高度杠桿化的金融產品,即使有所損失,也不能與其他類型投資者的損失相提並論。
其次,「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和「投資者的去杠桿化」對中國的影響也相對較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去杠桿化
④ 經濟學里「去庫存、去產能、去杠桿」是什麼意思
去庫存化分成兩類,即狹義庫存和廣義庫存。狹義去庫存化僅指降低產品庫存水平,譬如企業降低原材料庫存,這一點可能較快實現。廣義去庫存化,即消化過剩產能的過程不會很快結束,投資過度和消費不足,使得消化過剩產能要比狹義的去庫存化更長期、更痛苦。
去產能,即化解產能過剩,是指為了解決產品供過於求而引起產品惡性競爭的不利局面,尋求對生產設備及產品進行轉型和升級的方法。
「去杠桿化」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而「杠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但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4)樓市去庫存降杠桿擴展閱讀:
去產能的重要性
1、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國際市場持續低迷,國內需求增速趨緩,我國部分產業供過於求矛盾日益凸顯,傳統製造業產能普遍過剩,特別是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高消耗、高排放行業尤為突出。
2、當前,我國出現產能嚴重過剩主要受發展階段、發展理念和體制機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3、產能嚴重過剩越來越成為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諸多問題的根源。
對於中央提出的化解產能過剩的要求,發改委將從五個方堅定不移地落實:
1、加強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嚴禁建設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
2、更加註重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法治辦法來化解產能過剩;
3、要加大政策力度引導產能主動退出;
4、營造良好的市場氛圍;
5、以鋼鐵、煤炭等行業為重點對地方和企業化解產能過剩進行獎補。
⑤ 為什麼要去庫存,降杠桿
杠桿風險太大好的時候收益來的快,差的時候公司會倒閉的。
⑥ 2o16年國家提出那五點,去杠桿,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還有一點是什麼.
中國2016年的五個主要任務包括: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⑦ 如何理解2016年五大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1、去產能
主要講來的是鋼自鐵、煤炭等行業,該破產的就破產關掉。失業的企業職工,安排轉崗和再培訓再就業。目前這些僵屍企業都是靠銀行貸款,還有一口氣。
2、去庫存
主要說的是房地產開發的空置樓房,要賣掉空房、去掉庫存。據說各地政府都有去庫存的任務指標。
3、去杠桿
就是減低負債,政府、企業、個人都可以有負債,政府舉債搞某某項目即在加杠桿。
4、降成本
就是降低整體的稅負水平,5月1號開始實行的營改增即為具體的舉措。
5、補短板
諸如脫貧、基礎設施建設等等。
核心問題是所謂去杠桿,即減低負債。持續虧損,資不抵債的大型企業,持續向銀行借錢,不會因為「債轉股」而好轉,窟窿只能越來越大,銀行自身的風險就越來越大。個人方面的負債,主要還是供房一族。
⑧ 去產能 去庫存 去杠桿 降成本 補短板什麼意思
1、去產能,即化解產能過剩,是指為了解決產品供過於求而引起產品惡性競爭的不利局面,尋求對生產設備及產品進行轉型和升級的方法。 2017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了2017年去產能目標。
2、狹義去庫存化僅指降低產品庫存水平,譬如企業降低原材料庫存,這一點可能較快實現。廣義去庫存化,即消化過剩產能的過程不會很快結束,投資過度和消費不足,使得消化過剩產能要比狹義的去庫存化更長期、更痛苦。
3、「去杠桿化」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而「杠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但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4、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人力、物力和財力),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
5、補基礎設施建設短板,解決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滯後,中心城區地下管網老舊、水電氣暖及環衛設施不配套等問題。
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短板,解決結構優化調整緩慢,實體經濟發展不快,金融產品有效供給不足,企業融資成本過高,產業投資增量減少,增長新動力不足,投資需求降低等問題。
(8)樓市去庫存降杠桿擴展閱讀: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國際市場持續低迷,國內需求增速趨緩,我國部分產業供過於求矛盾日益凸顯,傳統製造業產能普遍過剩,特別是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高消耗、高排放行業尤為突出。
當資本市場向好時,高杠桿模式帶來的高收益使人們忽視了高風險的存在,等到資本市場開始走下坡路時,杠桿效應的負面作用開始凸顯,風險被迅速放大。
對於杠桿使用過度的企業和機構來說,資產價格的上漲可以使它們輕松獲得高額收益,而資產價格一旦下跌,虧損則會非常巨大,超過資本,從而迅速導致破產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