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間接標價法下,為什麼說外幣的價值和匯率的升跌成反比呢不是正比嗎
匯率上升,即是本幣兌外幣時,本幣數量一定的情況下,可以比之前兌得更多外幣,也即外幣的幣值下跌了。比如: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為8,那麼100元人民幣可兌得美元12.5;若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為7,則是比之前匯率8上升了,那麼100元人民幣在這時可兌得美元14.29。也就是:外幣的幣值和匯率的升跌成反比。
⑵ 在間接標價法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高是人民幣升值還是貶值
匯率可以理解為價格,匯率上升則價格上升。
在匯率的表示中,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單位外幣摺合成多少本幣來表示,為直接標價法,如中國100美元=637.35人民幣,這種方法下匯率上升的含義是單位外幣摺合成本幣數增加了,即本幣貶值了;另一種為單位本幣摺合多少外幣來表示,稱為間接標價法,這種表示方法下,外匯匯率上升是指本幣升值了。
國際上極大多數國家用直接標價法,因此沒有特別說明,直接標價為默認標價,匯率上升為本幣貶值。一般所說的匯率是指單位外幣兌換人民幣。
(2)從專業的角度,「人民幣對(兌)美元匯率」與「美元對(兌)人民幣匯率」是不同的,前者是單位人民幣摺合美元數,後者是單位美元摺合成人民幣,就中國來說,前者為間接標價,後者為直接標價。但是由於直接標價的默認表示,在非專業性的表達中,兩者的含義變成了一樣,均是以單位美元摺合成人民幣的含義。
⑶ 為什麼在間接標價法下,外幣幣值上升,而外匯匯率下降呢為什麼成反比呢
匯率代表了兩個國家幣值的兌換率,因此匯率的表示方法必須明確說明,哪一個貨幣是以商品的地位表示,哪一個貨幣是以價格地位表示,即需區分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
以本國貨幣來表示每一單位外國貨幣的價格為直接標價法,即外國貨幣是商品地位,本國貨幣是價格地位。在國際外匯市場上,大多數的匯率報價方式採用直接報價法。例如,美元對日元報價110.10,即1美元可換110.10日元,對於日元來說就是直接標價法。人民幣就是使用直接標價法,在銀行牌價中,單位為100外幣/人民幣。
與此相對,每一單位的本國貨幣摺合若干外國貨幣為間接標價法,即本國貨幣的地位是商品,外國貨幣的地位是價格。例如,歐元對美元的報價1.1350,即1歐元可換1.1350美元,對於歐元來說就是間接標價法。歐元、英鎊、澳元、紐西蘭元等採用間接標價法。
如您有進一步了解專業金融市場本外幣資產配置方案,隨時享受交易、行情、咨詢、策略、金融日歷等眾多金融服務,可在應用商城搜索並下載「E融匯」,即可享受全方位個人資產管理優質服務體驗。
⑷ 間接標價法下,本幣是升值還是貶值
間接標價法下,外匯匯率是單位本幣摺合成多少外幣表示,外匯匯率上升,即為本幣幣值上升。本幣升值。
⑸ 在間接標價法下,匯率上升,則表明本幣幣值()A.上升 B.下降 C.不變 D.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A.上升
間接標價是以單位本幣摺合成外幣數量的匯率標價,匯率上升,即單位本幣兌換的外幣數量增加,即為本幣升值.
⑹ 間接標價法下,匯率降低,本幣升值還是貶值呢
在間接標價法中,匯率升高表示本幣升值,反之亦然;在直接標價法中,匯率升高表示本幣貶值,反之亦然。